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夜正在火熱直播中,姐姐們都在為成團位作最後的努力。我沒有看直播,不是因為我要寫這篇文章,而是確實沒啥好期待的。
我是特別愛看綜藝節目的,愛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如果可能的話,我願意把時下所有的綜藝節目都看了。我看綜藝節目大概可以追溯到快二十年前了(注意我說的是綜藝不是曲藝),最開始看的應該是臺灣的一批,《我猜》、《周日八點檔》、《綜藝旗艦》等等,好像都是憲哥的節目,那個時候臺灣的綜藝節目是很火的,而且那時臺灣已經有專門的通告藝人了,你們最熟悉的《康熙來了》已經是很後來了。(我感覺我要寫臺灣的綜藝節目可以單獨寫很長一篇了,有機會再寫吧)
那個時候是沒有在線視頻的,都是從網上下載來看,有個叫冰魚的論壇在當時很有名(好像是專門製作分享綜藝節目的),我都是在那裡下載,到現在還記得他們視頻裡的那個片頭。視頻下載下到本地以後再用播放器播放,紅極一時的realplayer你們知道嗎?
後來有一段時間還追過一些韓國綜藝,像《Xman》、《情書》都是在當時比較有名的。很明顯韓國的綜藝節目比臺灣的要成熟,不管是在節目設計、布景道具,後期製作等各方面都明顯優於後者,唯一的問題就是語言不通,看字幕看得累。有時候節目中的一個梗是很口語化的,可能需要你了解一些背景知識才能理解,所以字幕君會簡單地解釋一下,然後你不得不暫停下來看一堆解釋的字幕,再去理解那個梗,但通常都還是理解不了的......
中間有一段時間好像沒啥可看的,我就開始回鍋,把原來舊的翻出來看,照樣還是好看。這兩年興起了下飯綜藝,就是說非常適合在吃飯的時候看的。而在十幾年前,我每天晚上下班回來,做好飯之後,一邊吃飯一邊看一期《周日八點檔》,滿足的很。
如果我沒記錯,第一個讓我有期待感的國產綜藝是《天天向上》,這一說也是十多年前了。那時候天天向上是在周五播,我每周五一定會守在電視機臺,看完還會覺得意猶未盡。
再後來,各種各樣的國產綜藝如雨後春筍呼呼地往外冒,您還別說,真是有很多大爆的。人家節目確實製作得好,老百姓也都捧場,收視率高了,製作方也掙錢開心了。這是一個很好的正向循環,然後就有了今天局面,綜藝節目跟炸了鍋似的,滿坑滿谷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出來的。
大家都知道,最開始的時候那些節目都是抄別人的,抄得最多的就是韓國的,在網上老被人罵。後來慢慢的乾脆直接把別人節目版權買了,有的甚至請別人製作團隊來做。再到後來,也會自己琢磨著做一些創新的節目了,這其中最典型的應該算是湖南衛視的《幻樂之城》,甚至把菲姐都請來了,但是沒怎麼火起來......
有時候我在想,為啥以前做不出這麼好的綜藝節目來呢?難道真的是因為錢嗎?錢當然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另外,這可能也是時代發展的結果。臺灣綜藝火的時候,是臺灣經濟發展得最好的時候。人們生活富足了,精神層面的需求自然就提高了,而能讓他們開心快樂的是一定會受到他們歡迎了。這樣有了市場,供給當然就有了,然後市場利潤高,相應的投入製作的成本也就更高,產出的節目質量自然也會更好。(你現在再看臺灣)
所以簡單地說,我們之所以能看到這些精彩的綜藝節目,是因為我們大家都有錢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我看了前面兩三期,後來就沒看了。它算是為數不多的未播先火的節目,請了三十多個圈內的女明星,光這陣仗就吊足了大家的味口了,一下就把大家的期待值拉得很高。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我後來覺得這個節目的內容跟我期待的還是有距離的。
今天一切終於結束了,姐姐們在這個夏天確實挺火爆的,但是說實話,我對結果一點也不期待,甚至還在擔心他們正在籌備著讓哥哥們也成團,我的天,可以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