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解聶導為什麼選擇救活魏嬰,而不是大哥,原來我漏了一個細節

2020-12-22 好風如水月如霜

莫玄羽去金陵臺,受到金光瑤的折磨,半瘋半傻的,回來大伯一家並沒有善待與他,聶懷桑選擇他獻舍,再合適不過了,世上再沒有親人,自己被欺負卻無力反駁。活著真的還不如死了的好,獻舍給魏嬰,起碼魏嬰能為他報仇。

獻舍對莫玄羽是好事,但是對聶懷桑那可是挑戰。如果魏嬰活過來,靈力低,看淡一切,不願意在惹是非呢,他只能引來藍湛,一路指引,查找大哥被殺真相,最後也算是為大哥報仇了。

我當時就在想,他既然能復活魏嬰,為什麼不直接復活大哥呢,復活魏嬰,如果魏嬰真的不過問世事,那他不是白忙活了嘛!後來傻傻的想,可能是他找不到大哥的屍體,不過一想,不對呀,獻舍,可能魏嬰接受獻舍後,還是本人演的,誤導我了。那麼多人認為他是莫玄羽,說明他是用的莫玄羽的身體,那這樣想,不用大哥的屍體。也能復活他呀,很是不理解,為什麼這麼麻煩,就是為了突出魏嬰嗎?

後來又刷了一遍,才注意的細節,真的讓人佩服!那就是安魂禮。魏嬰在亂葬崗前,對姓溫的說變厲鬼,不會放過他,解釋說,只有世家子弟才能在小時候受過安魂禮,這可是通往天國的預定票,清河聶家也是名門望族,各大世家的孩子都不例外,聶老大自然也不例外,魏嬰家僕之子,沒有這個待遇。所以現在明白為什麼復活的是魏嬰而不是聶老大。

你們覺得呢?會不會還有別的原因!

相關焦點

  • 陳情令:聶導為何第十六年復活魏嬰?邏輯粉與金庸粉:就服腐女粉
    「肖飛俠說娛樂」解析《陳情令》第一期:陳情令:聶導為何第十六年復活魏嬰?邏輯粉與金庸粉:就服腐女粉。先來張肖戰哥哥的抹額圖鎮文肖戰和王一博如今可是當紅藝人,兩人主演的《陳情令》自從開播到現在熱度一直還在,甚至一還出了各種有意思歪傳!
  • 《陳情令》誘騙藍大刺阿瑤,聶導真不是故意的
    看過《陳情令》的令牌們都嘆息金光瑤最後為什麼要死在他的白月光藍曦臣手裡,覺得聶導未免也太毒了些,但要反覆看看阿令就會知道,這真的不是聶導刻意安排的。當時藍大藍二都封了靈脈,魏嬰受了重,傷局勢危急。隨著藍大靈力恢復,戰局已然扭轉,阿瑤為了保命不得不將自己犯下的過錯一一陳述,這也是在聶導的計劃之中原以為通過賣慘可以求得藍曦臣饒自己一命,阿瑤卻很快收到了聶導祭來的第二個殺招那就是附在溫寧身上前來觀音廟尋找本體的刀靈,很明顯刀靈就是聶懷桑故意放出來激發怨念想要手刃阿瑤的,所以一開始藍曦臣對付瑤妹並不在聶導的計劃之中,只是聶導沒有想到的是金光瑤馬上就要得到報應了
  • 陳情令:「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聶導:不用感謝我
    我們聶導也從幕後走到了臺前,一句「曦臣哥,小心」,要了金光瑤的性命。瑤妹在死前還展示了他強大嘴炮技能和裝委屈技能,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招不在多,有用就行。原來從莫玄羽獻舍開始,都是這位「一問三不知」的懷桑兄,為了給大哥報仇布下的局。如今金光瑤死了,一切都結束了。
  • 陳情令主角黑化:聶導魏嬰靠眼神,到溫寧,導演:太燒錢寫死吧
    陳情令主角黑化:聶導魏嬰靠眼神,到溫寧,導演:太燒錢寫死吧陳情令這部劇之所以火一定是有他的理由的,選角的認真,布景的精緻,還有演員們的能力
  • 《陳情令》細節控:藍湛只對三人行過大禮,每一個人都和魏嬰有關
    在魏無羨沒有出現之前,藍忘機是雅正端方的含光君,是世家弟子的楷模,只有別人向他行禮的份,從沒有他向別人行過禮,即便他是人人敬重的仙督;而魏無羨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藍忘機,使得藍啟仁為藍忘機設定的完美人生偏離了軌道,也難免每次見到魏嬰都會氣不打一處來,甚至把「遠離魏嬰」寫入藍氏家規。
  • 陳情令:羨羨拿聶導扇子是什麼意思?是試探聶導暗示身份還是安慰
    不過不得不說陳總太會選演員了,就說聶導真的完全還原了小編心目中的一問三不知。客棧裡面三人的對話,真的精彩極了,雖然是一段長長的介紹,但是看起來完全不尷尬,雖然聶導顫抖幅度越來越大有點搞笑,但是莫名的符合他的人設。看完三人這段對話,小編心裡就有一個疑問,想說到底羨羨為什麼最後拿著聶導的扇子說了那一句似是而非的話:此扇畫工精巧,構圖別致,當世極品啊!
  • 《陳情令》中期待魏嬰回來的除了藍湛還有他們
    首先是,他的好兄弟,曾經說好的「我為家主,你便是我的下屬」的雲夢雙傑之一的師弟江澄。在芳霏殿,魏嬰摘下面具那一刻,江澄臉上寫滿了震驚,害怕還有期待。之所以震驚害怕,是因為當年要不是自己或許藍忘機可以把魏嬰就上來,他就不會離開十六年。
  • 《陳情令》:如果莫玄羽沒用捨身咒,魏嬰還會不會想回來?
    《陳情令》這部劇的細節太出彩了,如果仔細扒一扒,其實信息量非常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莫玄羽沒用捨身咒,那魏嬰還會不會想回來?」對於這個問題,很明顯答案只有兩種,要麼是肯定的,要麼是否定的。
  • 陳情令:十六年後忘羨和聶導初見,藍湛故意勾肩搭背踹門為這般
    我們知道《陳情令》裡的感情從頭至尾都很隱晦,魏無羨先撩而不自知,撩完就跑;藍湛先動情卻感情內斂,打死都不說。網友神評「話多的不開竅,開竅的話不多」說的就是忘羨無疑了。藍湛是藍氏子弟,藍氏子弟講什麼?雅正是也。
  • 《陳情令》中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細節?
    阿苑問:「我以後還能見到有錢叔叔嗎?」魏無羨說,應該不會了,阿苑問為什麼,魏無羨說:「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啊」。接下來就是那一句藍湛和我都忘不了的「熙熙攘攘陽關道,我偏要一條獨木橋,走到黑~」當初一起在雲深不知處聽學的少年們都長大了,在一系列滅門抄家離經叛道的變故之後,大家都擔起了自己的責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看似塵埃落定,以後都不會有交集。
  • 陳情令:十六年後,藍湛到底有多溺愛魏嬰?
    狗,我來趕。魏嬰被仙子攆得滿大街亂竄時,藍湛從天而降,一身威壓嚇跑了仙子。從此只要仙子出沒,這個夷陵見狗慫就會主動自覺地往藍湛背後躲。酒,我來買。劇中藍湛主動給魏嬰遞過三次酒,一是清河鎮審聶導時,邊審邊給魏嬰遞酒,二是從義城出來後,在客棧裡要酒,順道威懾下背後說魏嬰壞話的眾小輩,三是回雲深不知處後,大半夜為魏嬰買來了天子笑,什麼藍氏家規,在魏嬰面前,都是不存在的。雞,我來偷!
  • 忘羨感情的自我覺醒歷程:魏嬰是如何從「慫」到「從心」之中篇
    「惡趣味」的「我問你答」,4 個問題,層層遞進,迂迴前行。魏嬰一路挖坑,想套出藍湛真實想法,藍湛嚴防死守,遮遮掩掩。「你有沒有喝過雲深不知處的天子笑啊?」魏嬰其實是想問,你為什麼在雲深不知處藏那麼多酒,你一直在等我回來嗎?你為什麼用生命中最美好的十六年,去等待一個未知的結果?
  • 《陳情令》之「忘羨」,藍湛當仙督,不僅是合適,更是為了魏嬰
    《陳情令》最後的大結局是藍湛當了仙督,而魏嬰選擇了「一酒一騎走天涯,四海為家」。那藍湛都願意為了魏嬰等十六年,與全天下為敵,為啥最後還要當仙督?為啥不和魏嬰一起雲遊四海呢?3、聶懷桑俗稱「一問三不知」的聶導。他沒有心思學習,把心思都放在畫扇捉鳥逃學摸魚上,但在大哥聶明玦慘死後,由逗鳥聽戲的閒人變成了手握摺扇遠觀局勢的人。他避鋒藏拙,步步為營,招招作引,只為揭露金光瑤的真正面目,為兄復仇。
  • 《陳情令》為何魏嬰第三次看到思追才爆發了對藍湛的思念之情?
    魏無羨重生歸來,在莫家莊看到思追的藍氏內門弟子校服想到了藍湛,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其實是魏嬰第三次看到思追了。第一次是水缸旁擦肩而過,第二次是莫家大廳。所以羨羨第一次就看到了藍家校服,而且這裡很多藍氏子弟都是同款校服,那為什麼第三次看到才想到藍湛呢?
  • 魏嬰為什麼沒有發現思追的真實身份?原來這糖竟有這麼甜
    魏嬰經常逗阿苑,還帶他下山玩。抱過含光君的大腿,魏嬰戲稱:「我生的」。從莫家莊到大梵山,又從姑蘇到義莊。魏嬰為什麼一直沒有發現阿苑就是思追呢?一,捲雲紋抹額是藍家嫡系弟子的象徵。看到思追的雲錦抹額,魏嬰一直覺得思追是藍家的孩子,根本沒有把他和阿苑聯繫起來。剛醒過來的魏嬰,遠遠看見藍家的人過來。
  • 《我在時間的盡頭等你》十七 畢塵約魏嬰吃飯
    回憶不說話,把你藏在心裡。正文《我在時間的盡頭等你》十七 畢塵約魏嬰吃飯魏嬰穿著新買的睡衣從樓上下來,挨著藍湛坐在沙發上。「藍湛,你平時都一個人住這裡嗎?」魏嬰那桃紅還未全褪去。「嗯,大哥有他的別墅,偶爾來這晚上也回他自己的住處。」藍湛盯著魏嬰的臉,兩眼有星光閃現。「你一個人多孤單呀?以後我陪你。」
  • 網友:心疼聶導
    隨著《陳情令》的熱播,真是帶火了劇中的一眾演員啊,從主角到配角,網友們更是喊話「請陳情男團原地出道」,確實是,他們一個個都是寶藏男孩。很多人都粉了魏無羨藍忘機,但是小編卻覺得聶懷桑(聶導)也特別值得粉,聶懷桑的飾演者是紀李,在生活中真是一個沙雕男孩啊。
  • 淺析《陳情令》聶懷桑「聶導」的頂級導演之路
    在《陳情令》眾多出彩的男性角色中,有一個角色,不少人在看劇的過程中,甚至都把他遺忘了。可是,全劇看到最後,我們才恍然大悟,這人隱藏得夠深!缺了他,整部大戲就沒有辦法開展。可以說,他是整部劇的關鍵所在。這個人才是導演了整部劇的幕後導演。
  • 魔道祖師,魏嬰去世後,藍湛為何問靈十三載,不燒一文錢
    前一句的回懟魏嬰並沒有放到心上,但是後一句確實是扎心了,他自己也開始懷疑自己論斷的正確性,難道真是因為沒有人給自己燒紙錢才沒收到,不是這麼慘吧!不死心的他開始詢問藍湛,你總是給我燒過的吧,當然了藍湛沒有回答,答案也應該是否定的。那麼問題來了,藍湛如此在意魏嬰,為什麼在他去世後問靈十三載,不燒一文錢呢?
  • 為什麼說16年前魏無羨的悲劇不可避免?三大原因把他逼進了死局
    為什麼說16年前魏無羨的悲劇不可避免,哪怕當時藍湛和他站在一起也無濟於事?看清當時的局勢就懂了。射日之戰後,藍家,江家,聶家,衝鋒在前,損失慘重,實力保存得最好的是金家,以收拾殘局之名,名正言順地截獲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