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舒
導語:近日,養蛙遊戲風靡,很多網友甘為「父母」,我們何以對它如此牽掛?也許是因為我們在養蛙,也借養蛙,重新審視自己。
近日,打開朋友圈,畫風都是這樣的:
「我兒子出去旅行好幾個小時了,為娘好擔心,它什麼時候回來?它還回來嗎……」
「嗚嗚嗚,我的呱娃子給我寄來了這張照片!感動到流淚!」
「吾兒在家削了一下午木頭啦,它好宅!是不是隨我?」
「呱一直不吃飯,嫌媽咪不會做好吃的,媽咪會努力的……」
「我的寶貝旅行回來了,在桌子上吃飯。」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僅僅幾天時間,大批網友因為一款養蛙遊戲淪陷,沉浸其中不可自拔。每天為它打開手機的頻次,簡直比查看微信還要頻繁。
「吾日三查吾手機:蛙回來了嗎?蛙吃飯了嗎?蛙又走了嗎?」,這樣的情景,可能是大多數「蛙奴」生活的真實寫照。
這隻小綠蛙,不但紅遍了朋友圈,也紅遍了整個社交網絡。
杜蕾斯借勢推出了仿旅行青蛙創意的官方宣傳:「一直在計劃,從未出過門」。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網易雲音樂也推出歌單: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馬伯庸親王也衍生了最新腦洞: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就連微博上的抽獎帳號,都與時俱進地變成了這種畫風……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更不要說網上鋪天蓋地的蛙蛙表情包: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這款引發了新的社交狂熱的爆款遊戲就是「旅行青蛙」(日文名「旅かえる」)。它是源自日本的一款休閒放置類遊戲。
所謂放置類遊戲,即只要打開遊戲並將遊戲放在那裡,遊戲就會根據後臺運算規則自動運行,並得到遊戲結果。
「旅行青蛙」由之前風靡網絡的貓咪收集放置類遊戲「貓咪後院」(Neko Atsume)的研發公司Hit-Point開發。
貓咪後院的熱度還未完全消退,旅行青蛙就開啟了新一代放置類遊戲的風潮。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遊戲中,只有「庭院」和「房子」兩個場景。玩家可在這兩個場景中自由切換。
遊戲的主人公小青蛙時而待在家裡,時而外出旅行。
「家裡蹲」時,它會吃飯、削木頭、寫信。
外出旅行時,它則會帶著主人為它準備的食物和裝備,去向不同的地方,結交不同的夥伴,寄回不同的明信片和特產。
在遊戲裡,玩家只要給小青蛙打包行囊即可。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而行囊裡的食物和裝備等都可以通過「遊戲幣」三葉草來獲得。
庭院裡茂盛蔥蘢的就是三葉草,可以在庭院中的花園收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也可以花錢購買。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一旦蛙蛙出門,玩家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它的回歸,並收穫它在旅行途中寄回來的各種靚照和奇妙物品。
蛙蛙發給「馬麻」的寫真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蛙蛙孝敬「馬麻」的特產: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那麼,這樣一款操作簡單、甚至聽起來有些「寡淡」的養蛙遊戲是如何令人一見傾心、欲罷不能、甘為「父母」的呢?
從遊戲設計的角度,它具有以下優點:
首先,界面設計貼近生活,注重細節,簡約但經典耐看。
蛙蛙的形象並不複雜,大大的眼睛,淡定的表情,隱隱有一種賤萌又堅定的氣質。
蛙的神情貼近生活,看書久了會打瞌睡、頭耷拉下來到胸前,樣子真的像個一學習就犯困的小孩子,讓人感覺這隻小蛙確實好可愛。
也不知在看什麼「紅寶書」呢~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蛙蛙的家裡也體現了不少細節上的心思。蛙床頭的牆上有張大地圖,暗示了蛙「愛旅行」的特質。
蛙在家時,樓下桌上和門口的小梨燈都亮著,用樹杈做的衣架上掛著蛙的帽子。
而離開家以後,兩盞小梨燈都會滅掉,帽子也被蛙帶走了,讓人看著心裡空落落的。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當蛙蛙走出家門,來到大千世界,它所看到和經歷的很多場景則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看著一張張明信片,玩家仿佛也跟著蛙蛙開啟了一場在日本的深度旅行。
比如暢遊九州東北部的別府溫泉: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再去群馬縣的草津溫泉,一邊看著「大瀑布之湯」(像瀑布一樣湧出的噴泉),一邊品嘗當地特產溫泉饅頭。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不得不說蛙蛙還是挺會享受的。
亦或去看看標誌性的名古屋和天橋立。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第二,功能按鍵簡單且節制,防沉迷,不誘導玩家消費。
這款遊戲功能設計規則簡單,三個主要按鍵就可玩轉整個遊戲。
右下角的「庭院/房子」切換鍵負責兩個場景間的切換。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商店」鍵點開即可購買青蛙需要的食品、物品,在「商店」內的右上角還隱藏著抽獎鍵,集夠5張抽獎券即可搖動獎盒抽獎。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此外,屏幕右上角的菜單鍵負責收納青蛙所有的攜帶品和寄回來的照片與紀念品。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幫助」功能也藏在「菜單」裡,點擊「幫助」可重新熟悉遊戲教程、設置背景音樂及蛙聲等。
上述核心功能設計簡單節制,便於上手操作。
這款遊戲並不像許多其他遊戲一樣,希冀能無限制佔用你的時間或誘使你充錢。相反,玩家在遊戲上花費的時間與金錢跟遊戲的結果不一定成正比。
事實上,進app查看青蛙的時長、頻次跟青蛙待在家的時間、寄回照片和禮物的時間完全沒有相關性。
對於愛宅的蛙,即使你不查看app,它也會在家裡乖乖看書寫字吃東西。
對於愛浪的蛙,就算你懷揣著一顆老母的心每天眼睜睜守著它、頻繁點進app看它,它也可能一去好幾天連個影兒也不見。
而付費充值的按鈕在畫面的最左上角,在遊戲中完全沒有任何主動跳出的引導性廣告引導玩家充錢,願意花錢的土豪玩家可以一擲千金買下所有物品,卻未必能買回青蛙的回家。
選擇不花錢、慢慢積累的玩家一樣可以愉快地玩耍,幾乎不會受到任何廣告的幹擾。
第三,也是遊戲最精華的所在,是後臺規則的隨機性成就了一隻只獨立、自由又性格各異的青蛙。
由於後臺規則的隨機設置,導致玩家每次點開遊戲時青蛙的行為也都充滿了隨機性,因此每隻蛙的「個性」看起來都不盡相同。
有的宅,有的浪,有的孝順,有的沒心沒肺。面對這種因隨機帶來的不確定性,神通廣大的網友們想盡辦法尋找攻略。
道具攻略: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食物攻略: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但攻略只能部分引導蛙的行為,即增大蛙某些行為的概率,卻不能決定蛙的行為,即使都按照攻略上的辦法來,不同的玩家還是會養出行為方式截然不同的青蛙。
讓每隻蛙都變得獨特有個性,這可能才是遊戲最大的魅力所在。
在玩家心中,無論我的蛙乖巧(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還是浪回來還知道給馬麻帶好多精美的明信片和好吃的。
或者叛逆(每天不見影蹤,回家兩手空空),好文(喜歡讀書寫字),還是好武(削木頭削個不停)。
熱愛社交(寄回來一大堆和小蝴蝶、小螃蟹、小老鼠的合影),還是性情孤僻(從沒見過一張和小夥伴的合影,院子裡只來過那隻貪吃的蝸牛,孩子還沒讓人家進屋)。
是自拍高手(全正臉,美美噠),還是直男審美(在照片中遠到不能再遠、小到不能再小的地方發現了蛙的背影),它都是屬於我的、獨一無二的小「生命」。
它像一隻小精靈,活在我們的手機裡,也活在比手機屏幕更大的無限想像空間裡,它活成了我們手機深處的一份牽掛。
我們何以對它如此牽掛?
大概養蛙給了我們一種如同「為人父母」般的感覺。
我們照顧蛙蛙的飲食起居、看它出門、盼它回家,看著這個小生命在眼前成長,感覺真的好像養了一個可愛的孩子。
而且我們還能替它起名字。說到名字,小編已經拜倒在許多蛙蛙父母豐富的想像力下:
普通父母:呱呱、呱娃子、寶貝兒子、走丟的孩子。
文藝父母:當歸、戈多(等待戈多)、時雨(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屈原(因為它經常「披髮行吟澤畔」)、苟且(希望它多去追求詩和遠方,不要總在我眼前苟且)。
逗比父母:「本來叫吳彥祖的,但是它出去老是不帶東西回來,改成了爭氣蛙」 、你的不孝子/你的少女心(於是經常能收到系統消息:「你的不孝子/你的少女心」回來了、「你的不孝子/你的少女心」旅行去了)。
花痴父母:所有你們能想到的國民老公們的名字……
我們養蛙時的心態,就像真正的父母一樣。當它宅在家久了,怕它悶得慌,看它煩得慌,嫌它整天悶在家裡沒出息,擔心它沒朋友,希望它出去走走。
可當它到了外面,沒有音訊的時候,又想念和擔心起來:我蛙在哪裡,過得好不好,有沒有餓著凍著,它在幹什麼,它有沒有想我……它好幾天沒回來了,是遇到壞人了嗎?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下面這位網友做的圖,簡直道出無數蛙爸媽們的心聲。
崽崽在家時的我們: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崽崽離家後的我們: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對蛙蛙的牽掛,也讓我們一瞬間理解了父母對我們的牽掛,讓我們體會到守候和照料一個生命的感覺,心底多出一方柔軟的天地來。
有網友甚至因為不堪忍受蛙蛙出走的寂寞,養了兩隻蛙,這樣當一隻在外時,至少還有一隻在家,網友因此感慨:「還是二胎好」。
另外,這隻蛙還活成了我們想像中的自己。它做了我們心中想做、卻因為各種原因可能沒能做成的事:
它一個人瀟灑地看書、旅行,到處走走停停,也一個人看書寫信自己對話談心。
它遊歷廣泛,結交天下朋友,品嘗當地美食,認真用力地生活,在許多知名景點的角落留下自己倔強的小身影。
它可以一看書一下午,它想念朋友了會用最原始的方式寫信,在這個一切講求速度的浮躁社會,它不疾不徐,堅定地做它認為是正確的事。
它以它的方式陪伴著我們,溫暖著我們,啟發著我們,讓屏幕外焦慮的我們,也跟著它一起淡定,一起勇敢,一起活在當下,不負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
我們在養蛙,我們也借養蛙,重新審視自己。
不多說了,我的蛙蛙回家了。
END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黃舒:誰能書閣下,白首bazinga
聚焦影視幕後、娛樂八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