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洛爾咖啡館的預約微信 chabrol 謝謝關注。
預約電話 18101851960
時間:11月26日 周三 19:30-21:30
窮小子威爾頓(喬納森•萊斯•邁勒斯)為改變自己的命運,從愛爾蘭來到倫敦當起網球教練,立誓要憑一身網球絕技混入對該運動情有獨鐘的上流社會。結識富家公子哥湯姆後,他得到機會,對方的妹妹克羅伊(艾米莉•莫蒂梅爾)對他一見鍾情,其後,在對方的父親的相助下,威爾頓順利混入上流社會。
正當要與克羅伊談婚論嫁時,威爾頓邂逅湯姆的女友、來自美國的女演員諾拉(斯嘉麗•詹森),後者同樣在為進入上流社會做著不懈的努力。相似經歷令兩人萌生真情,但威爾頓並沒為諾拉放棄自己的計劃。一切夢想都成真後,威爾頓重遇已與湯姆分手的諾拉,兩人舊情復燃,威爾頓開始在她與妻子之間周旋。不久,諾拉懷孕堅拒墮胎,威爾頓迎來人生的賽點。
創作風格
伍迪·艾倫在《賽末點》中開始以「第三人稱」敘述。當他出現在電影中的時候,故事是從「我」開始,五花八門的機智嘲諷蜂擁而至,而當故事從「他」開始的時候,以往的主觀介入感完全消失,以往會發展成喜劇的故事變得如此殘酷。還引用了古希臘悲劇詩人Sophocles的格言:有一個詞可以讓我們擺脫生活中所有的負擔和痛苦,那就是「愛情」。
配樂選擇
伍迪·艾倫的電影總是不停改變使用音樂的方法。在《愛與死》中使用的是古典音樂,在《沉睡者》中使用的是艾倫和他自己的爵士樂隊演奏的音樂。而在《安妮·霍爾》中除了有源音樂沒有任何配樂,他解釋說因為那段時間沉迷於伯格曼,而伯格曼很少使用音樂。當然他的電影中使用得最多的還是爵士樂。而這一次《賽末點》使用的是歌劇。
2005年《賽末點》來到坎城電影節影展時,評論界將其讚美為「十年來伍迪·艾倫最好的作品」。影片中最具寓言性質的是開場的網球慢鏡頭,畫外音直接說明命運的變化類似網球比賽中的擦網球,一切取決於偶然的幸運。也是從這部影片開始,伍迪·艾倫告別了以往第一人稱式的幽默調侃,以客觀的第三人稱角度展開敘事。片中喬納森·萊斯·梅耶斯飾演的網球教練威爾頓在兩個女人之間搖擺不定,一方面他想要晉級上流社會,但與此同時卻無法割捨來自女演員諾拉美豔的誘惑。最終他殺害了諾拉,然而結尾時威爾頓卻無法從噩夢中恢復,內心的煎熬將陪伴他一生,而這也正是伍迪·艾倫給予命運最大的嘲弄。(出自時光網)
《賽末點》的故事讓人們想起了希區柯克的驚悚片、德萊塞的《美國悲劇》以及伍迪·艾倫自己的那部《犯罪與不端》。這部充滿憂鬱氣質的影片卸下了艾倫往日顯著的個人標籤,等畫面上滑過伍迪·艾倫的名字時,大部分觀眾一定會懷疑自己的眼睛是否看錯。整整一代人對伍迪·艾倫的印象都是一個只拍聒噪喜劇片的瘦小老男人,但這一次艾倫帶頭推翻了這一陳舊觀點。(出自騰訊網)
在《賽末點》中改換城市背景的做法幫了伍迪·艾倫一個大忙,影片中對倫敦這個城市仔細觀察之後描繪出的壯麗畫面堪稱艾倫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傑出的創作。(《綜藝》雜誌評)
提起伍迪•艾倫,第一印象居然把他等同於馬田•史高西斯。細細一想,這也許是因為二者都是影壇常青樹的緣故,拍片從青年拍到老年,且產量不減,孜孜不倦。想想也是,當他已經走在四十五街的時候,偶還是個氣體呢。相比之下,馬老更側重於黑幫與草根;而伍迪•艾倫,卻漸漸成為小資的一個代名詞。可悲的是,他的電影一直在批判小資。
電影是演員重要還是導演?抑或劇情最重要?常聽到這樣的言論,演員能壓場,或者劇情不錯,因此換誰拍都一樣。這些或多或少都有道理,而伍迪•艾倫的《賽末點》可以向世人證明,某些電影是導演第一的。
《賽末點》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是個非常普通平常的故事。落魄的窮小子入住上流社會,豐衣足食卻也風流成性,在外頭有了二奶,然後二奶懷孕要和他的老婆攤派,窮小子不願拋棄這份富裕的生活因此幹掉了二奶。當然,伍迪•艾倫不是在中國拍電視劇的,不會走俗套,這麼一個故事,也能拍得讓人心驚膽顫,詭異叢生。
伍迪•艾倫的電影通常都有一個「Keyword」。這個關鍵詞貫穿於電影之中。《賽末點》的Keyword,是Lucky。
以運氣為題眼的《賽末點》,片中的一些劇情設置也就充滿了不合理。不過,這些不合理,都構架於「運氣」之上。因為運氣,Jonathan這個不得志的網球員轉行去做私人俱樂部的教練;因為運氣,他結識了倫敦上流社會的達官貴人,並且獲得了千金的青睞。因為相信運氣,他鋌而走險,對自己曾經最愛的女人痛下毒手;最後運氣依然眷顧著他,那枚未能拋入河流的戒指,成為了他脫罪的關鍵證據。
(原文地址:http://i.mtime.com/ad1874/blog/5800030/)
豆瓣同城小站:夏布洛爾咖啡館
新浪微博:夏布洛爾咖啡館
微信公眾帳號:chabrolc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