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日夜》中的這場「愛與新生」,長江日報記者全程記錄

2021-02-11 長江日報

「沒有什麼比新生兒的啼哭更讓人欣慰和感動的。」在《武漢日夜》電影中,「小企鵝」呱呱墜地,激發起大家內心無限柔情。作為孩子的母親,片中人物李青兒的生產過程也引得觀眾頻頻淚目:為醫護人員的耐心細緻感動,為偉大的母愛感動。《武漢日夜》攝影師之一、長江日報攝影記者陳卓,從1月23日開始記錄拍攝武漢疫情,也全程記錄下了這個溫暖的故事。疫情期間,有這樣一群醫護工作者擔起了救治感染新冠病毒孕產婦和照顧新生兒的責任,他們用生命守護生命,為疫情陰霾下的一個個小家庭送來生的希望。也有這樣一群母親,面對新冠病毒感染和生產的雙重壓力,堅強地挺過來,等待一家團聚。 李青兒和丈夫都是新武漢人,大學畢業後來到武漢工作打拼,在這裡結婚安家。2020年3月,他們家就要迎來一位新成員。2020年3月5日,李青兒因到預產期,感覺胎動減少,入住漢陽某醫院待產。她的核酸檢測結果是陰性,肺部CT也沒有問題,但是進一步檢測新冠抗體發現是弱陽性。按照防疫規定,李青兒必須轉入相關的定點醫院——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生產。她已經妊娠40周+2天了,破水超過24小時,但還沒有明顯宮縮,考慮到胎兒安全,要儘快終止妊娠,實行剖宮產。剖宮產術前,協和西院醫護人員安慰李青兒。記者陳卓 攝家屬不能進入婦產科隔離病區陪護,這意味著李青兒必須獨自面對生產和住院。術前,協和醫院西院產科副主任醫師陳嵐提前給兒童醫院打電話聯繫,介紹李青兒的懷孕情況,交接孩子入院事項。她還細緻地囑咐李青兒的丈夫,在妻子進入手術室時,就叫120救護車。這是李青兒最脆弱的時刻,她擔心疼痛和恢復,不停流淚,陳嵐從病房到手術室一直安慰,細緻地講解翻身、下床等注意事項。手術臺上因為緊張,她不自覺地全身發抖。打麻藥時,陳嵐緊緊拉住她的手,不斷安慰。一個7斤6兩的女孩順利出生,護士熟練地清理寶寶的口鼻,稱體重,剪臍帶。李青兒看著寶寶乾淨漂亮的小臉,流下了眼淚,這是全片的高潮。看著這個鏡頭,不少觀眾也流下了淚水。

   

住院期間,李青兒從生活的照顧到情感的撫慰,幾乎都靠醫護人員,這個過程也被記錄在了電影裡。和李青兒一樣,疫情期間共有29位感染新冠肺炎的孕產婦在協和醫院西院婦產科生產,從1月28日改造病區和負壓手術室,到1月30日接診首位新冠產婦,再到4月27日最後一位產婦出院,傾注了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和細心照顧,30個孩子的順利降生是對所有人最大的安慰。武漢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隔離病區,醫護人員精心照顧新生兒。記者陳卓 攝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科室給所有產婦每天保證雞蛋羹和牛奶,還有衛生巾、吸奶器等生活用品,護士們也想盡辦法幫忙購買。產後容易堵奶,協和醫院西院產科護士長林琳不斷講解乳房日常護理。戴著三層口罩,穿著隔離服,護士小姐姐一遍遍給產婦擦洗、攙扶下床活動。除了幫助產婦減輕身體不適,醫護人員還要穩定她們情緒、緩解焦慮緊張。有一次,李青兒很擔心出院後到隔離點無法和丈夫團聚,又擔心孩子的隔離情況,在病房裡哭了起來。醫護人員趕緊安慰她,並幫助聯繫防疫指揮部、聯繫社區、聯繫隔離點,告知他們產婦的特殊情況,把夫妻倆安排到一個隔離點。協和醫院產房護士長林琳跟李青兒講解產後護理事項。記者陳卓 攝長江日報記者陳卓在記錄李青兒生產住院期間,也專程到兒童醫院探望「小企鵝」,拍下很多照片和視頻傳給她,告知兒童醫院醫護人員對小寶寶的細緻照顧,讓她減少擔憂和焦慮。「她看了以後很高興,非常期待與孩子的團聚。」3月15日李青兒出院前,協和醫院西院婦產科負責人陳輝主任細心關照她的身體各項恢復情況,讓她安心出院隔離觀察,並留下聯繫方式,如果有任何問題都可隨時聯繫醫院的醫護人員。時隔一年,從電影裡回憶那段時光,林琳說:「這一年來我都不敢打開任何一個相關的視頻或文字,不敢去回憶那時的艱難,但紀錄片很真實,很多細節直抵人心,它不僅僅有眼淚和艱辛,更多的是每一個人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與希望。作為醫護人員,我們責無旁貸要堅守在一線,有過疲憊、煎熬、傷痛,也感受到真情、溫暖、無畏和希望,感謝那段特殊時期對我們無條件信任的患者,感謝四面八方前來支援的醫護同仁。

2020年3月29日,經過14天的隔離,李青兒夫婦離開隔離點回家,第一時間去兒童醫院接孩子。她說:「接孩子出院的前一夜,我第一次連續睡了5個小時,因為我們一家平安健康,心徹底安下來了。」

一家三口的團聚,是電影的又一個高潮,這是愛的團聚。協和醫院西院產科陳輝主任觀影后含淚說道:「全國各省市醫療隊的支援是英勇無畏的愛,一家人歷盡艱辛團聚的溫暖是家庭親情的愛,影片中許多鏡頭都向我們展現了愛的主題、愛的力量。」

2020年3月30日下午,武漢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隔離病區門前,從醫護人員手中接到女兒「小企鵝」的那一刻,一家人終於團聚。  記者陳卓 攝

「謝謝」是李青兒對醫護人員說得最多的話。在武漢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隔離病區,也有一群因媽媽感染新冠肺炎、出生後就被送來觀察照顧的新生兒。記者的鏡頭聚焦這些小生命,讓整部紀錄片充滿力量感。

在這個特殊的背景下,呵護新生命也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新生兒內科的主治醫師劉欣從2020年1月底,就作為第一梯隊在新生兒隔離病區工作。電影裡,她耐心照顧每個寶寶,根據孩子的出生孕周和身體情況,開出定製奶方,由護士配置好奶。餵食、換尿布都是定點定時安排。

新生兒的安全護理也是醫護工作的重點,包括嗆奶誤吸、防止輸液造成皮膚壞死等等,醫護人員全員24小時四班倒監護新生兒的身體狀況。他們還為早產兒安睡的小床上「搭建」了一種特殊的保護措施,被形象地稱之為「鳥巢」。

長江日報出品 採寫:記者鐘磬如 攝影:記者陳卓 視頻:攝像陳卓 饒挺 製作吳天琦 審看蔡敏莉 編輯:曹欣怡 校對:胡蝶

相關焦點

  • 每一個動人瞬間都是前行的力量,長江日報記者影像記錄武漢2020
    每一個動人瞬間都是前行的力量長江日報-長江網評論員秦孟婷時間流逝,而影像定格。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影像記錄了我們親身經歷過的非同尋常的瞬間,記錄了那些瞬間裡飽含的情感和力量。記者李永剛 攝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冬春之際,很多普通武漢市民在紙板上、床單上、陽臺上、窗戶上寫下樸素話語:「因為有你,武漢不怕」「感恩有你,武漢必勝」……居家隔離不能外出時,居民用這些話語與外界對話,短短一句「謝謝你們」,打動人心。這些話,是武漢人在說,也是武漢這座城市在說。
  • 用生命記錄生命,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
    沒有使用一句畫外音,沒有編寫一句臺詞,一切都是無比的真實,傳遞的是愛和溫暖……1月16日,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在南京點映。作為一部紀錄片,《武漢日夜》的一大特點是在「無序」中進入拍攝的,突如其來的疫情,臨時成立的拍攝小組,甚至沒有固定拍攝對象——有些人,拍著拍著就不在了。
  • 《武漢日夜》:記錄「愛與生死」,一部紀錄片的告慰與擁抱
    不同的影像,在不同的平臺與渠道,會帶來不一樣的視覺與內心衝擊,對比無數曾在社交媒體與電視畫面中出現的武漢抗疫畫面,電影裡的鏡頭,視野開闊了許多,情緒沉穩了許多,但笑與淚、痛與愛,也仿佛被放大了許多。「愛與生死」,是電影創作的永恆表達主題,圍繞這一主題,世界電影人拍攝出了很多經典作品。
  • ​比利時國王去了武漢哪裡?長江日報記者用鏡頭告訴你!
    20日晚11時59分,國王及王后瑪蒂爾德一行抵達武漢,武漢是比利時國王此次訪華的首站。  21日,比利時國王菲利普一行去都去了武漢的哪些地方呢?讓長江日報記者用鏡頭告訴你。21日,比利時國王菲利普一行參觀武漢規劃展示館,武漢市長萬勇(中)陪同。 長江日報記者周超 攝
  • 震撼人心的真實與感動——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觀影...
    「用生命去記錄生命記錄歷史」武漢日夜,也是中國的日夜,疫情面前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者。據介紹,疫情爆發後,30多位攝像師奔赴一線,花費數月,拍攝了超過1000小時的《武漢日夜》影像素材。許多鏡頭深入到了重症病房、方艙醫院、患者家庭、深夜工作的志願者團隊。這些珍貴的素材裡,記錄著緊張的搶救、焦急的等待,飽含著不舍的告別和充滿希望的新生,以及對人性的關照與撫慰,為所有勇敢向前的平凡人點讚。影片中不少素材是湖北廣播電視臺衛視事業部譚海燕團隊拍攝的。
  • 這部武漢抗疫紀錄電影,有人看了第四遍仍流淚
    1月16日下午 抗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 在武昌凱德1818盧米埃影院 舉行湖北媒體專場點映式 長江日報攝影記者的作品 作為素材被選入影片
  • 《武漢日夜》1月22日「我們一起走過,有你真好」
    「我們想用光影真誠記錄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在這些珍貴的素材裡,濃縮了緊張的搶救、焦急的等待,也飽含著不舍的告別和充滿希望的新生,希望這些真實而生動的細節,能成為影片打開觀眾心門的鑰匙。」1月6日,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發布預告片,並開啟全面預售。《武漢日夜》導演曹金玲說,她相信真實的力量。《武漢日夜》由1000多個小時的素材精煉而來,是30多個攝像師共同完成的,他們來自湖北廣播電視臺、武漢電視臺、《長江日報》等武漢媒體的攝影記者、攝影師。
  • 《長江日報》5年14次跟蹤探訪並推出70多個整版報導
    □本報記者 湯廣花 通訊員 朱建華  「這是一場持續的歷史記錄,我們看到熊常東家承包了魚塘,李濤家辦起了家庭養殖場,王雄家建設了茶園,易有德家創辦了苗木基地,朱哲良家攬上了快遞生意,滕方遠家女兒讀了大學,易德順家兒子上了軍校……」12月14日,《長江日報》在1版頭條和3至12版,刊發報導《全程記錄10戶武漢家庭脫貧奇蹟
  • 《武漢日夜》導演曹金玲:千餘小時真實素材比電影技巧更有力量
    《武漢日夜》由1000多個小時的素材精煉而來,是30多個攝像師共同完成的,他們來自湖北廣播電視臺、武漢電視臺、《長江日報》等武漢媒體的攝影記者、攝影師。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劇照。《武漢日夜》基於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真實背景,展現患者、醫護人員、志願者、下沉幹部、社區居民等人物眾生相, 藉助真實視角探尋普通人的不平凡,平實記錄平凡英雄的偉大之處。影片內容全部為2020年初武漢疫情期間拍攝的真實場景和人物,力求記錄疫情下,抗疫醫護和普通百姓最真實的生存和生活狀況。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劇照。該片記錄下的武漢故事,分為兩個階段。
  • 長江日報謝謝你們!年度十佳通訊員暨通訊員年度好新聞揭曉了
    2016年,他全程參與了東風大道高架全線貫通、武漢首條有軌電車試跑、武漢首批創谷項目入駐南太湖創新谷、東風雷諾投產、東風本田三廠開工等開發區一大批工業和民生項目開工籤約、投產、運行,為《長江日報》供稿過百條。去年,他策劃的《我市完成最大山體修復工程》等多項新聞選題,在《長江日報》頭版刊出,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 再現武漢戰疫日日夜夜
    《武漢日夜》海報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記者史競男)抗疫題材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將於1月22日亮相大銀幕,再現「英雄之城」武漢在戰「疫」期間經歷的日日夜夜
  • 首部抗疫記錄電影《武漢日夜》定檔1月22日
    「你真好,太多的我也做不到,為你我要過得更好」,歌中的詞句,將我們這一年經歷的冬日雨雪、春暖花開一併娓娓道來。作為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的主題曲,《你真好》也精準契合影片的創作初衷,於歲末年初之際發出「2020我們一起走過,有你真好」的真情告白。
  • 不散觀影團|《武漢日夜》北京+武漢+廣州·提前觀影
    ——【不散觀影團】第 106 期——《武漢日夜》北京+武漢+廣州·超前免費觀影— Ⅰ.影片看點 — 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 用光影真誠記錄「英雄之城」武漢在戰疫鬥爭中經歷的76個日夜 珍貴素材記錄了緊張的搶救、焦急的等待、飽含著不舍的告別和充滿希望的新生 電影化方式捕捉感人瞬間,有質感,更有真情實感 沒有一句畫外音,沒有煽情和說教,只有對人性的關照和撫慰 幕後團隊對1000小時海量素材細緻挑選,不錯過任何有價值的畫面
  • 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在京首映 百位電影人致敬武漢
    日前,電影頻道攜手數百位電影人共同發起「有你真好」大型融媒體公益觀影活動,截至目前已有251位電影人積極響應,他們將在全國28個省及直轄市共70座城市推出逾350場《武漢日夜》公益觀影。首映當天,電影人齊聚一堂,鼎力支持《武漢日夜》的放映。
  • 院線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同步上映
    近日,2020年首部院線上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錄電影《武漢日夜》上線,影片時長90-100分鐘,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出品,湖北廣播電視臺、一九零五影業(北京)有限公司、杭州一九零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杭州含笑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 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武漢封城一周年,14億中國人打call!
    《武漢日夜》作為全國首部院線上映的抗疫紀錄電影,由1000多個小時的素材精煉而來,是30多個攝像師共同完成的,他們來自湖北廣播電視臺、武漢電視臺、《長江日報》等武漢媒體的攝影記者、攝影師等。影片沒有使用一句畫外音,沒有編寫一句臺詞,沒有過於激烈的畫面、沒有刻意的煽情,《武漢日夜》平靜地記錄了疫情之下平凡人的生活和生存狀態,既有重症病房裡的生死營救,也有產房新生兒的陸續誕生。不迴避死亡,也帶給了人們生的希望。
  • 武漢一年級新生入學報到了
    長江日報每天,請從這裡閱讀武漢。長江日報由毛澤東題寫報名,是中國百強報刊、全國城市黨報十強。最近幾天武漢不少小學新生入校報到這是闊別7個月後校園大門首次向孩子們敞開一年級「小豆丁」開學快樂長江日報出品記者:向潔 郭麗霞 楊楓 劉嘉 陳曉彤 通訊員:曾春 胡慶梅 沈麗莎 夏惠 劉心悅 李瑾 向曉鳴 陳捷 王露 但峰
  • 紀錄電影《武漢日夜》首映 電影人眾志成城致敬武漢
    總製片人李瑋在談到影片創作初衷時表示,《武漢日夜》就是去記錄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展現出疫情之下每一個平凡的人和家庭,讓我們更加懂得有愛才能無畏的前行,才能緊緊擁抱熱氣騰騰的生活。第一次執導紀錄片的導演曹金玲則希望《武漢日夜》成為黑暗裡的「微光」,寒冷中的一點菸火。
  • 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在南京點映
    昨天下午,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在南京舉行提前看片。作為一部紀錄片,《武漢日夜》的一大特點是在「無序」中進入拍攝的,突如其來的疫情,臨時成立的拍攝小組,甚至沒有固定拍攝對象的紀錄——有些人,拍著拍著就不在了。該片將於1月22日全國上映,觀眾將共同見證這份屬於所有中國人的記憶,致敬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致敬英雄的武漢人民。
  • 電影人眾志成城致敬英雄武漢
    站在2021年的起點,回望剛剛過去的這一年,每一個你和我拼盡全力用愛守望,讓生活不屈,讓未來繼續。總有些事要被記錄,總有人讓你相信希望。《武漢日夜》是什麼?它想傳達什麼?總製片人李瑋在談到影片創作初衷時表示,《武漢日夜》就是去記錄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展現出疫情之下每一個平凡的人和家庭,讓我們更加懂得有愛才能無畏地前行,才能緊緊擁抱熱氣騰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