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期間,李青兒從生活的照顧到情感的撫慰,幾乎都靠醫護人員,這個過程也被記錄在了電影裡。和李青兒一樣,疫情期間共有29位感染新冠肺炎的孕產婦在協和醫院西院婦產科生產,從1月28日改造病區和負壓手術室,到1月30日接診首位新冠產婦,再到4月27日最後一位產婦出院,傾注了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和細心照顧,30個孩子的順利降生是對所有人最大的安慰。武漢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隔離病區,醫護人員精心照顧新生兒。記者陳卓 攝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科室給所有產婦每天保證雞蛋羹和牛奶,還有衛生巾、吸奶器等生活用品,護士們也想盡辦法幫忙購買。產後容易堵奶,協和醫院西院產科護士長林琳不斷講解乳房日常護理。戴著三層口罩,穿著隔離服,護士小姐姐一遍遍給產婦擦洗、攙扶下床活動。除了幫助產婦減輕身體不適,醫護人員還要穩定她們情緒、緩解焦慮緊張。有一次,李青兒很擔心出院後到隔離點無法和丈夫團聚,又擔心孩子的隔離情況,在病房裡哭了起來。醫護人員趕緊安慰她,並幫助聯繫防疫指揮部、聯繫社區、聯繫隔離點,告知他們產婦的特殊情況,把夫妻倆安排到一個隔離點。協和醫院產房護士長林琳跟李青兒講解產後護理事項。記者陳卓 攝長江日報記者陳卓在記錄李青兒生產住院期間,也專程到兒童醫院探望「小企鵝」,拍下很多照片和視頻傳給她,告知兒童醫院醫護人員對小寶寶的細緻照顧,讓她減少擔憂和焦慮。「她看了以後很高興,非常期待與孩子的團聚。」3月15日李青兒出院前,協和醫院西院婦產科負責人陳輝主任細心關照她的身體各項恢復情況,讓她安心出院隔離觀察,並留下聯繫方式,如果有任何問題都可隨時聯繫醫院的醫護人員。時隔一年,從電影裡回憶那段時光,林琳說:「這一年來我都不敢打開任何一個相關的視頻或文字,不敢去回憶那時的艱難,但紀錄片很真實,很多細節直抵人心,它不僅僅有眼淚和艱辛,更多的是每一個人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與希望。作為醫護人員,我們責無旁貸要堅守在一線,有過疲憊、煎熬、傷痛,也感受到真情、溫暖、無畏和希望,感謝那段特殊時期對我們無條件信任的患者,感謝四面八方前來支援的醫護同仁。」
2020年3月29日,經過14天的隔離,李青兒夫婦離開隔離點回家,第一時間去兒童醫院接孩子。她說:「接孩子出院的前一夜,我第一次連續睡了5個小時,因為我們一家平安健康,心徹底安下來了。」
一家三口的團聚,是電影的又一個高潮,這是愛的團聚。協和醫院西院產科陳輝主任觀影后含淚說道:「全國各省市醫療隊的支援是英勇無畏的愛,一家人歷盡艱辛團聚的溫暖是家庭親情的愛,影片中許多鏡頭都向我們展現了愛的主題、愛的力量。」
2020年3月30日下午,武漢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隔離病區門前,從醫護人員手中接到女兒「小企鵝」的那一刻,一家人終於團聚。 記者陳卓 攝「謝謝」是李青兒對醫護人員說得最多的話。在武漢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隔離病區,也有一群因媽媽感染新冠肺炎、出生後就被送來觀察照顧的新生兒。記者的鏡頭聚焦這些小生命,讓整部紀錄片充滿力量感。
在這個特殊的背景下,呵護新生命也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新生兒內科的主治醫師劉欣從2020年1月底,就作為第一梯隊在新生兒隔離病區工作。電影裡,她耐心照顧每個寶寶,根據孩子的出生孕周和身體情況,開出定製奶方,由護士配置好奶。餵食、換尿布都是定點定時安排。
新生兒的安全護理也是醫護工作的重點,包括嗆奶誤吸、防止輸液造成皮膚壞死等等,醫護人員全員24小時四班倒監護新生兒的身體狀況。他們還為早產兒安睡的小床上「搭建」了一種特殊的保護措施,被形象地稱之為「鳥巢」。
長江日報出品 採寫:記者鐘磬如 攝影:記者陳卓 視頻:攝像陳卓 饒挺 製作吳天琦 審看蔡敏莉 編輯:曹欣怡 校對:胡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