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聖哲:黃梅戲《女駙馬》背後的狗血故事

2021-02-23 野生聶聖哲

提起黃梅戲,大家都會想起《女駙馬》,覺得《女駙馬》是黃梅戲的經典。《女駙馬》從誕生的1958年到現在,歷經六十餘載,是一個「花甲」之年的戲,不過,在傳統劇目裡還算是「年輕人」。

黃梅戲《女駙馬》這個故事從邏輯上來講,是絕對不成立的。怎麼可能女扮男裝考取進士,中了狀元,還被選為駙馬?呵呵,異想天開,一個帶有點意淫的故事,不過也算講人情,講正義,教人行善……三觀不錯,算那時候庶民的中國夢吧。

但是,黃梅戲舞臺劇《女駙馬》從首演、走紅到黃梅戲電影的出名,背後的鮮為人知的故事,令人唏噓,也頗為狗血。

今天,很多五十歲以上的人對《女駙馬》頗為熟悉,而且有些愛好者張口就來幾個唱段,但背後的故事卻是鮮為人知。

1947年,年僅19歲的貴陽師範學生王兆乾輾轉數千裡,在劉鄧的三縱文工團當了音樂教員,算個有才的帥哥。

7月,王兆乾與劇作家胡奇奉命到潛山縣山區的水吼、橫衝、五廟一帶宣傳土改政策。其時,農民被發動起來了,分到了田地,就在祠堂唱戲慶賀土地改革的勝利。

王兆乾坐在戲樓上看戲,看著看著,忽地產生了聯想:我們文工團都是南下的北方人,只會扭秧歌,打腰鼓,唱陝北民歌,能不能利用本地的民間藝術,改成黃梅調,可能更受老百姓的歡迎。

於是,王兆乾就運用黃梅調來編演現代戲。

有一次,王兆乾看到一個中年農民坐在祠堂後面,一聲不響地琢磨著臺上的劇情。王兆乾斷定這個人不是一般的觀眾,就主動打起了招呼。通過交談,才知道這人是五廟鄉左彎村的村長左四和。左四和是個有文化的人,演出的海報就是他寫的,而且他還會演戲。王兆乾了解情況以後,便有意向左四和學習。

不久,王兆乾奉命轉到嶽西,與左四和分手了。但左四和與黃梅調給他的印象,卻是深深地刻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1955年,王兆乾調任安慶地區文化科工作。恰逢安慶地區成立黃梅戲劇團(後來簡稱「二團」、「地黃」),王兆乾奉命到黃梅戲流行地區13縣(包括安慶地區及江南的東流、旌德、貴池、青陽、銅陵)抽調演員。

在抽調過程中,王兆乾建議吸納一些具有影響的民間老藝人到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後來簡稱「二團」、「地黃」)協助工作。因而,左四和就在王兆乾的建議下,順利進入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後來簡稱「二團」、「地黃」)任職,擔任唱腔輔導老師。

1957年,反右運動後,左四和因歷史問題悄然離開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後來簡稱「二團」、「地黃」)。左四和臨走之時,流著眼淚,將自己手寫的三個劇本贈送給了王兆乾。這三個手抄本就是《雙救舉》《雙插柳》《劉子英打虎》。

1958年4月,王兆乾將彈腔《劉子英打虎》改編成黃梅戲,改名叫《趙桂英》。緊接著,王兆乾將彈腔《雙救舉》改編為黃梅戲《女駙馬》。四月份,王兆乾與羅愛文一道到嶽西縣出差。王兆乾住在嶽西縣文化館桂館長的房間,白天工作,晚上寫作。僅僅一個星期,初稿拉成。

回到安慶市,王兆乾便將《女駙馬》初稿送給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後來簡稱「二團」、「地黃」)導演王魯明與演員麻彩樓閱看。並說這個劇本就是為麻彩樓寫的(用今天的話語叫「量身定做」),王魯明與麻彩樓閱讀劇本後,非常激動,立即安排投入排練。

於是,《女駙馬》便搬上了舞臺。1958年6月,在安慶地區皖江大戲院公演,麻彩樓飾演馮素珍。

首場演出,極為成功。廣大觀眾、安慶地區、安慶市的領導,文化部門評價很高。

1958年12月,《女駙馬》劇組在蕪湖參加安徽省第二屆戲曲會演,麻彩樓演馮素珍,因為已經演了多場,拿捏更加到位,演出取得空前巨大成功。

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兼任華東局書記)觀賞後極為高興,他後來在稻香樓賓館接見了安慶地區黃梅戲劇團(簡稱「二團」、「地黃」)領導及麻彩樓等主要演職員。曾希聖指示,這個戲(即《女駙馬》)要交給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排練,指名由嚴鳳英主演。麻彩樓說,由嚴鳳英來主演,會演得更好,堅決支持響應省委的指示。

再後來,《女駙馬》由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拍攝了電影,還是嚴鳳英主演。電影《女駙馬》在全國放映,影響力大大超出舞臺。儘管電影演職員表沒有打上王兆乾、左四和的名字,王兆乾卻從來沒有說過什麼計較的話。

這就是黃梅戲《女駙馬》的一些鮮為人知的背後史實。

附(極為重要的史料):遺憾的是偉大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時年38歲,這是中國戲劇界的重大損失。

嚴鳳英的愛情生活也很坎坷,在這裡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嚴鳳英,原名嚴鴻六,嚴黛峰。1945年春天,嚴鳳英在桐城練潭張家祠堂第一次登臺演出,參演的劇目是《二龍山》。1947年底避走南京,先在米高梅舞廳唱歌,但是她心裡還是像學戲。南京沒有黃梅戲,嚴鳳英就加入了最大的票友社團「友藝集」。後落腳在戲劇大家甘貢三家(甘家大院)學習京昆藝術與歌舞,很快與精通京昆的甘家四公子甘律之相愛同居,形成事實婚姻。

但是,嚴鳳英還是念念不忘黃梅戲。1951年後受安慶方面的邀請赴安慶主演群樂劇院(今解放電影院)演出《小辭店》。工作中與帥哥、才子王兆乾產生愛情,同居後結婚。

1953年4月。安徽省成立公私合營的安徽省黃梅劇團(即現:安徽省黃梅劇院),嚴鳳英主演了《藍橋會》等7部戲。

1954年安徽省加工排練《天仙配》,準備參加華東地區戲曲觀摩匯演,排練期間,恰遇梅蘭芳先生在合肥演出,嚴鳳英登門求教,梅先生讓嚴鳳英先跑一個圓場,嚴鳳英跑了一個圈子下來,梅先生笑笑說:你的舞臺基本功幾乎沒有,趕緊苦練。

為更好地塑造自己在《天仙配》中扮演的七仙女角色,嚴鳳英毅然決定重返甘家學習京昆藝術。

1954年夏天,嚴鳳英再次回到了甘律之身邊,甘家上下極為友善和重視,甘律之央請大姐夫汪劍耘予以指導。汪劍耘為梅蘭芳先生的入室弟子,嚴鳳英學戲時,甘律之不計前嫌,在一旁分析、解說,以便嚴鳳英在黃梅戲舞臺表演中吸收運用。

(嚴鳳英與第一任、第三任丈夫甘律之的婚床,現陳列在南京甘家大院,吳志和攝影)

1954年9月舉行的華東地區戲曲觀摩會演上,在嚴鳳英、王少舫主演的《天仙配》在上海會演獲得巨大成功,贏得劇本、演出、音樂、導演等多項大獎,嚴鳳英更是獲得演員一等獎。得獎後的嚴鳳英十分高興,特地請甘貢三老人和小妹甘紋軒到飯店吃飯慶賀,飯後嚴鳳英攜甘貢三老人、甘紋軒一道去上海公園拍照留念。嚴鳳英獲獎之後不久,回到南京與甘律之正式登記結婚,並在南京碑亭巷曲園飯店舉行了熱鬧的婚禮。

(嚴鳳英第一任、第三任丈夫甘律之的妹妹甘紋軒,吳志和提供)

婚後的嚴鳳英,一直忙碌於黃梅戲《天仙配》的舞臺演出和電影拍攝工作。1956年2月,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完成,上映後引起極大反響,嚴鳳英由此名揚全國,為廣大觀眾所喜愛。

《天仙配》拍成電影獲得成功後,嚴鳳英返回安徽省黃梅劇團,在現代戲《王金鳳》的排練中認識了剛從部隊轉業到劇團的年輕導演王冠亞,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嚴鳳英隨即王冠亞正式結婚,與甘律之再次離婚,解除了婚約,也與敗落的甘家斷絕了來往。

之所以介紹一下嚴鳳英的簡要婚史,主要是嚴鳳英的婚姻史和藝術史是纏繞在一起的,很難分清楚。(筆者注)

(嚴鳳英獲獎後與甘律之妹妹甘紋軒合影,吳志和提供)

收聽我,你會開心、開心智!

轉發是最好的喜歡

相關焦點

  • 黃梅戲《女駙馬》:傳統資料的浴火重生
    #《女駙馬》黃梅戲是最為經典的劇目之一,當代國人對「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和「為救李郎離家園」兩個唱段耳熟能詳。黃梅戲《女駙馬》又名《雙救舉》、《女狀元》,是黃梅戲後期劇目之一,是安徽省黃梅戲藝術家們,繼推出《天仙配》之後,又一本在國內外有影響的重要傳統劇目。
  • 黃梅戲名家吳瓊主演黃梅戲經典《天仙配》《女駙馬》▸福利◂
    黃梅戲名家吳瓊主演黃梅戲經典《天仙配》《女駙馬》▸福利◂ 2020-11-20 2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品演出 | 黃梅戲名家吳瓊領銜主演《天仙配》《女駙馬》
    嚴鳳英《女駙馬》《天仙配》不僅讓黃梅戲家喻戶曉,也讓演員嚴鳳英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偶像,吳瓊就是其中之一。自小成長在安徽土地上的吳瓊,1980年進入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機緣巧合下聽到錄音機裡嚴鳳英先生唱的《牛郎織女》,自此之後,每天如「著魔」般聽著錄音帶練習。1981年,吳瓊在合肥演出嚴鳳英先生的代表作《女駙馬》,從臺下觀眾到專業的老演員無不紛紛感慨,時隔多年終於再次看到真正的嚴派味道,聽見純正的嚴派聲音。
  • 一睹傳奇風採,經典黃梅戲《女駙馬》明日開票!
    >深入人心的角色演繹 傳統經典黃梅戲《女駙馬》明日(10月30日)10:00重磅開票!黃梅戲代表作《女駙馬》是黃梅戲傳統劇目。《女駙馬》是一出極富傳奇色彩的古裝戲:湖北襄陽道臺之女馮素貞與李兆廷自幼相愛,由母親做主訂親,後李家衰落,素貞生母去世。繼母嫌貧愛富,逼李兆廷退婚,並將其許配當朝尚書劉大人之子,馮素貞堅決不從。
  • 抖音唱黃梅戲《女駙馬》小姐姐是誰 郝菇涼個人資料介紹
    抖音黃梅戲小姐姐是誰?抖音唱黃梅戲女駙馬的小姐姐火了,抖音黃梅戲是郝菇涼唱的,抖音郝菇涼是誰?下面帶來抖音黃梅戲女駙馬郝菇涼照片個人資料介紹。  抖音黃梅戲小姐姐是誰  抖音郝菇涼,最近抖音黃梅戲《女駙馬》真的是超級火,在一種時尚潮流中,國粹黃梅戲顯得格外特別,讓人有一種二次元中國風的感覺。
  • 新春戲曲日曆·正月十五、十六 | 經典黃梅戲《女駙馬》陪您共度元宵佳節!
    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黃梅戲)。兩次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和「白玉蘭戲劇獎」以及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等。韓再芬十六歲因擔綱主演黃梅戲電視連續劇《鄭小姣》而一舉成名。先後主演了《女駙馬》《徽州女人》《公司》《徽州往事》等三十餘部具有較大影響的舞臺劇及《走向共和》《貞觀長歌》《李清照》等二十餘部優秀影視劇。既開拓了黃梅戲藝術的表演張力,也通過這批作品爭取到了大量的黃梅戲年輕觀眾,將黃梅戲的藝術表現寬度與廣度推上了一個新的平臺。
  • 北大才女現場清唱《女駙馬》,背後竟然還有這麼一段故事……
    現場還來了一位黃梅戲才女柯子衿,她來自黃梅戲世家,《女駙馬·誰料皇榜中狀元》選段就是她的曾祖父作曲,她還在現場演繹了這一段曲子。柯子衿的這段表演引得主持人王曉龍在一旁頻頻點頭,並忍不住讚嘆:「厲害了」!
  • 紅旗連鎖群星演唱會成功舉行 曹世如表演黃梅戲《女駙馬》
    紅旗連鎖群星演唱會成功舉行 曹世如表演黃梅戲《女駙馬》 華西都市報2019-09-01 02:00:39.0文體匯   8月31日晚,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成都紅旗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四川衛視聯合主辦的大型群星演唱會,在雙流體育中心成功上演。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當晚的雙流體育中心成了歡樂的海洋。
  • 好戲在家看第二場:省戲曲藝術劇院邀您6月14日雲看黃梅戲《女駙馬...
    《女駙馬》是一部極富傳奇色彩的古裝戲,說的是湖北襄陽道臺之女馮素貞冒死救夫,經歷了種種曲折,終於如願以償,成就了美滿姻緣的故事:民女馮素貞自幼許配李兆廷,後李家敗落,兆廷投親馮府,嶽父母嫌貧愛富,逼其退婚。
  • 國風漫畫《女駙馬》上線,再芬黃梅與文創領域跨界深度合作
    黃梅戲傳習基地二期通道入口,國漫《女駙馬》海報驚豔展示七夕佳節,當黃梅戲與國風漫畫相遇、當傳統戲曲與文化創意結合
  • 黃梅戲「反串」小明星說:嶽飛、周瑜、女駙馬,都比「女孩」好演
    陳思霓,11歲,園嶺小學學生    擅長表演黃梅戲、京劇,    曾在央視元旦、元宵晚會表演戲曲    在別人眼裡陳思霓就是個「小明星」,不過這事兒只有她自己不知道。    陳思霓最喜歡《女駙馬》,「你想啊,她一個女孩子,穿上男生的衣服,還考了第一名,那得多麼得意,我就喜歡演她得意的樣子。」她兩隻眼睛像蝴蝶一樣翻飛起來,起身就唱起來,「『我也曾赴過瓊林宴,我也曾打馬御街前……』可是她在沒人的地方又忍不住恢復到女孩子的模樣。」陳思霓說著低垂眼帘做嬌羞狀繼續唱:「原來紗帽罩啊罩嬋娟。」
  • 盤點:黃梅戲的傳統劇目!網友:黃梅戲唱腔清新悅耳
    黃梅戲唱腔清新悅耳、韻味樸實濃厚、服裝甜美脫俗,傳統劇目分成精緻大方的正本戲,歡快活潑的小戲【經典劇目】《天仙配》推薦嚴鳳英大師、王少舫先生、張雲風先生主演的電影電影《天仙配》劇照(圖片源於網絡)《女駙馬》首先推薦嚴鳳英大師、陳文明先生、王少舫先生主演的電影,其次是馬蘭老師主演的舞臺全劇。
  • 從《女駙馬》淺談女性獨立的意識
    《女駙馬》的故事被眾人所熟知是來自於黃梅戲,戲曲情節大概是馮素貞和李兆廷自幼青梅竹馬,李兆廷含冤入獄,馮素貞只好女扮男裝進京應試,考取功名救心上人,巧合之下被召為駙馬,最終稟明實情,有情人終成眷屬。可以看出,最初的黃梅戲是以愛情為主線,電視劇中是以復仇伸冤為主線,但不變的是對一個勇敢聰慧少女的塑造。
  • 黃梅戲名家吳瓊主演《天仙配》,唱響經典中國式浪漫!
    它就是中國傳統戲曲——黃梅戲經典曲目《天仙配》中的唱段。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其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黃梅戲傳統劇目內容大多為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在人們印象中「好聽」、「好懂」、「好唱」。
  • 黃梅戲《遍地月光》片段(現場實況)—安徽省黃梅戲劇院
    作為「2016黃梅飄香迎國慶」金秋演出季「打頭陣」的首演劇目,新編現代黃梅戲《遍地月光》9月11日晚在安徽大劇院隆重上演。滿天繁星爍,遍地月光影。優美婉轉的黃梅調兒動心激蕩,這個真切而又樸素的故事演繹著「濃濃的鄉土情,滿滿的正能量」。
  • 《新女駙馬》承載許多人關於那個年代的記憶,一部被全員演技撐起的...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這部劇就是《新女駙馬》。播出於2001年,由黃奕、喬振宇、王斑、鮑蕾等主演。《新女駙馬》改編自黃梅戲《女駙馬》。黃梅戲沒看過?沒關係,原版故事模式你一定不陌生。馮素珍和李兆廷指腹為婚,兩個人情投意合。可李兆廷是個窮小子,馮素珍的父母當然很不情願,於是誣陷李兆廷是小偷讓他入獄退婚,還把馮素貞許配給宰相的兒子。
  •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還有幾位健在?
    去世的仙女們:1.七仙女嚴鳳英嚴鳳英是傑出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是中國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也是中國黃梅戲傳承發展重要的開拓者和貢獻者。嚴鳳英塑造了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她拍攝的黃梅戲電影家喻戶曉,她扮演的角色深入人心,無數人因為喜歡她的表演和唱腔而愛上了黃梅戲,她為中國黃梅戲的發展和普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kuo普|黃梅戲腳色行當的體制與沿革
    當時的黃梅戲班社多系半職業性質,一般只有三打、七唱、箱上(管理服裝、道具)、箱下(管燒茶做飯)十二人,行當搭配基本上是: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花臉七行。由於班社演員少,演整本大戲時,要求一個演員扮演幾個角色,行當的界限常常被打破,因此在黃梅戲的演出中,戲內角色雖有行當規範,但演員卻沒有嚴格分行。
  • 揭秘:女駙馬故事原型,真實的歷史原來更傳奇!
    但是若是說起名傳千古的那位歷史女駙馬,可能很多人都聽過,黃梅戲的女駙馬原型正是因黃崇嘏而來。黃崇嘏也是唐代蜀地之女,唐代蜀地多才女啊!想來薛濤就是,張窈窕也是,這位黃崇嘏也是,這位出身書香門第的才女,若是論其才華,可能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因為那時候的才女很多,才貌雙全的亦是眾多,但若是附上她女駙馬的美稱,這可就與眾不同了。
  • 電視劇《新女駙馬》,為什麼大家都對結局不滿意
    所有的故事,都會告一段落……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歌詞,也是小時候看電視經常會發出的感慨。看了那麼多的劇或多或少的都會有一些遺憾,因為故事的結局往往不會因為我們的個人主觀而改變。2002年播出的由黃奕、袁郡梅、喬振宇、王斑等人主演的古裝電視劇《新女駙馬》,一經播出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這部由民間黃梅戲《女駙馬》改編的電視劇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