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孩子們在表演《垃圾分類滬語童謠》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
模擬「雙十一線上競拍」、「環保達人秀」、「炫酷環保袋」……對孩子來說,「環保」究竟是什麼,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是在長寧區建青實驗學校幼兒園,看似「高大上」的科學話題,卻融入了一場好玩又科學的「環保親子嘉年華」之中,通過近1個月的線上、線下互動、家園合作等多種形式,讓「我是環保小達人」的主題融入到了學校、家庭的生活日常點滴中,讓孩子們在快樂遊戲中增長了見識。
家校共育「光碟小能手」
走進幼兒部一樓,每個小班教室門口都被各種形式新穎有趣的環保袋裝扮一新,有用廢舊牛仔褲製作的斜挎包,有用玩具盒子製作的校車背包,也有用廢棄保溫材料製作的提包。這些都是小班孩子和家長們一起利用家中廢舊衣物或環保材料製作的環保袋。通過這樣的親子製作,孩子們感受到了廢物重複利用的樂趣,發現原來生活中的「環保」可以「從我做起」。
其實,11月中旬起,小班級組就啟動了「環保光碟我可以」的活動,並率先向小班家長和孩子發出文明用餐的倡議,並啟動了小班孩子的「飲食教育」家園合作。倡議書裡不僅建議孩子節約糧食,還提醒家長幫助孩子從小樹立科學飲食理念,注重飲食均衡。在學校,老師們通過繪本故事、主題討論、爭當光碟小能手等形式引導孩子們在學校節約糧食。在家中,家長也會通過一周「光碟行動」家庭打卡,拍攝影音「光碟成長日記」等形式,配合學校做好引導。
中班的孩子則當起家庭環保「啄木鳥」,和家長一起統計家中家用電器的數量,並完成環保行為對與錯的判斷。
遊戲設計讓科學變好玩
現在的孩子不缺玩具,甚至可以說玩具過剩,許多玩具玩了幾次就丟在一邊浪費了。於是,建青的老師們給大班孩子設計了「環保換購互添愛」活動,鼓勵孩子們拿出家中的閒置玩具、文具和自製手工藝品等,通過製作換購計劃表、拍攝商品介紹視頻、雙十一線上搶拍、線下換購併完成換購匯總表等環節,讓閒置物品「綠色流轉」,得到了循環利用。一位大班家長說,孩子不僅更愛護玩具了,還通過換購增進了夥伴間感情,樹立起了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理念,更感受到變廢為寶的樂趣。「更令我驚訝的是,通過這樣的環保活動,孩子還對10以內數的運算有了更生活化的理解。」
圖說:孩子們跳起低碳環保舞
幼兒部中班則設計了「地球一小時」活動,關閉教室燈源一小時,老師們則帶領著孩子們玩起光與影的遊戲,讓孩子們在和自然玩耍的過程中體驗節能節電的意義。
「幼兒科學素養的培育,不是照本宣科地灌輸冷冰冰的科學知識,而是讓孩子們擁有積極的科學情感與態度、掌握初步的科學探究方法,積累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並在生活中進行簡單的科學應用。」幼兒部主任陳佳說,近年來建青幼兒部一直在嘗試像環保親子嘉年華這樣的「玩創」科學探究活動,讓低幼的孩子在豐富的活動體驗中「玩」科學、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