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 (文/水歌)TVB式微?這是不爭的事實!即使今年臺慶月比往年還要熱鬧,TVB一連殺出四部臺慶大劇(往年通常為兩部,最多也不過三部)。但如此行為更多是不自信的表現,不過湊數罷了。所以,往年臺慶劇即使再弱,也有人追看與討論。縱觀今年,前兩部《無雙譜》和《張保仔》也就在結局時,因為還沒有五毛的特效遭吐槽了兩句而已。本來大家把關注的重點放在這部在如今TVB來看已經算得上眾星雲集的《梟雄》上,以為會是TVB今年唯一的爆款,結果目前播出過半,卻仍很少有人提及,最終只剩下TVB自娛自樂罷了。
提及「梟雄」二字,讓人很自然就聯想到TVB前幾年的《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因為引人入勝的情節設計,還一續再續。沒有了「巾幗」的「梟雄」,僅從劇名就顯示了它的老氣與俗套,而整部劇的整體氣質與劇情就如同它的名字般,實在勾不起觀眾的追看欲。
拼拼湊湊的故事,只剩力不從心
《梟雄》的故事取材自上海三位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和張嘯林的人生事跡,如此視角明顯能看得出TVB的野心。這樣的電視劇,在審查制度日益嚴格的內地環境下顯然是不好過審的,而這無疑給TVB製造了一個機會,簡直堪稱是毫無費力就搶到一個「大IP」了,之於觀眾 而言,一代風雲人物的傳奇人生自然也是極具吸引力的。
所以,很多人衝著男人戲慕名而來,渴望在劇中看到梟雄們的發家史,看到「三雄」PK、互虐時的戲劇張力,幾集看下來卻大失所望,即使有堅持到劇集過半的,還是發現都鋪墊了那麼久竟然還沒有進入正題,哪有梟雄傳奇,哪有三雄對立,劇情平淡得讓人懷疑這真的是在講杜月笙的故事嗎?
對於喜歡看TVB的觀眾而言,沒有大投資的服化道沒關係,起碼還有熟悉的演員可以看,哪怕是沒有了熟悉的演員也沒有關係,起碼可以有擅長講故事的編劇可以捧場,但當TVB連故事都講不好了,就真的難以留住觀眾的心了。縱觀《梟雄》的「前半章」,還是染上了TVB近一、兩年來的一大惡習——主線不集中,即TVB的「處境劇模式」,不管什麼類型題材的電視劇,一牽扯就是N條線,東家長講一段李家短再講一段,隨隨便便就可以拼湊個二、三十集。
《梟雄》中本來應該著重墨的自然是喬傲天(黃秋生飾)、龔嘯山(黎耀祥飾)、翟金棠(湯鎮業飾)這三位大佬,但是編劇同時又給了黎兆匡(吳卓羲飾)、祝綺紅(沈卓盈飾)等副線的角色與整部劇不怎麼搭甚至無法影響主線任何線索的無關痛癢的感情戲,即使這些戲份所涉及的篇幅並不算特別多,但無疑對劇情有損傷並削弱了全劇的節奏。更何況該劇沒播幾集之後,便開始大量的回憶戲碼,講喬傲天年輕時的一段經歷愣是回憶了整整兩、三集的,兩個時空長時間的割裂,讓原本已經投入到劇情中的觀眾不適,有的時候,甚至還大段回憶裡再套著小回憶,敘事結構頗有些紊亂,可見編劇的力不從心。
將將就就的人設,只剩平平無奇
TVB手裡持了一副那麼好的牌,卻打得一個稀爛,實在讓人惋惜。三大梟雄人物,隨便拿出來一個做戲都能拍出一部盪氣迴腸的故事,何況該劇一網羅就是三個,更有發揮空間。就目前播出的前半段來看,人設的平庸很難讓人把劇中的角色與上海叱吒風雲的三大亨聯繫起來。前不久,《偽裝者》的成功,證明這樣的年代劇同樣能引起觀眾的追看欲,重要的是如何把握敘事技巧以及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偽裝者》中的明家三兄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鮮明風格,而《梟雄》對於喬傲天、龔嘯山、翟金棠的勾勒卻是極其單一的。雖然三位中有人冷靜,有人癲狂,有人處於中間位,但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自己出人頭地而拼,並都秉持著「以惡制惡」的價值觀,即使角色表面形態呈現的感覺不同,但內裡卻是趨向於同質化的。哪怕和TVB自己的《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比,也沒有體現出前者所渲染出來的足以讓人熱血沸騰的「大義」。
《梟雄》的前半段,就沒有幾個大事件支撐,勉強說得上能製造衝突抑或影響人物變化的,不過禁毒專員被殺而引發的後續事件,以及喬傲天親眼目睹妹妹慘死這兩處情節。但較之《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的環環相扣,該劇中的重大情節點通常是說完就完了,實在洩氣。縱然一開始的兩集,喬傲天和翟金棠這兩位大佬就扛上了,可惜該劇所表現的所謂男人之間的較量竟然像女人戲般是吵出來的,吵得人心煩不說,人物本該有的霸氣也在幾場吵架戲中蕩然無存。甚至,幾方勢力之間對抗的方式都那麼不高明,包括往對方車上丟屎(雖然這一行為不是喬傲天本人做的)這類小兒科的情節都能夠在本該「燒腦」的劇中出現,看得人尷尬癌都要犯了,而且你能想像堂堂法租界巡捕督察長像小偷一樣鬼鬼祟祟去捉自己女人奸的畫面嗎?配什麼「梟雄」?
於是,又忍不住拿《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比較,哪怕人家不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男人戲,哪怕只是戲裡的一個男配角,編劇都能成功在短短幾集的篇幅裡交出讓人印象深刻的答卷,比如劇中的排骨仔,編劇僅僅用了幾集的筆墨就把一個孱弱小人物的大抱負詮釋得鮮明立體,同樣在《梟雄》中有參演的演員敖嘉年,在該劇中卻淪為龍套,主角都不出彩,配角更難哎!
錯錯亂亂的監製,只剩流於表面
《梟雄》的監製是王心慰,TVB女性監製中拍男性題材拍得最好的一位,也被觀眾視為戚其義離開之後,TVB唯一的救命稻草。在她的手下曾誕生過《與敵同行》、《真相》、《忠奸人》等一系列節奏緊湊、不拖泥帶水的作品,哪怕是前年以情感為主打的《巨輪》也因為對於人性深刻的剖析看點十足。王心慰素來以嚴謹與縝密的邏輯文明TVB粉絲圈,讓人遺憾的是,這一次她馬失前蹄了。
因為說的是上海灘的故事,所以TVB這次「大手筆」的來了上海拍外景(當然,所謂的大手筆也只是針對TVB自己而言),倘若與時下內地劇相比,還是寒酸得狠。監製以為來故事發源地取景,讓劇中人說幾句上海話,就有大上海的感覺了,所以安排劇中絕對的主角,分飾喬傲天中、青年時期的黃秋生、馬國明在時不時的廣東話中夾雜著一、兩句格格不入的上海話,為了角色聲音上的統一,監製更煞費苦心的找了一個類似於黃秋生的聲音給馬國明的戲配音,於是就造成了黃秋生本人說臺詞時拿腔拿調不自然,以至於有觀眾調侃這聲音有點像太監,而馬國明的戲份也被略微「弱智」的配音聲削弱得成了渣渣,讓人絲毫不能投入的看下去。
監製為了所謂的年代質感,還沿用了《巨輪》開篇的形式,在故事行進到中段即喬傲天青年時代時,以當時的歷史事件拼湊畫面來交代時代背景,效果自然是流於表面。就像劇中三位梟雄的霸道不是用內心戲承載的,而是靠很多大張大合的動作來塑造,又比如明明為了香港觀眾考慮全劇都在用廣東話,何必再用零星蹦出來的上海話突出所謂的地方色彩。需知道想要深入的表現一個地方的生活,並不是僅僅靠幾句方言臺詞,甚至是每集中都會出現N次的「小赤佬」就能解決的。
星星點點的演員,只剩徒勞無功
如果單看《梟雄》的演員陣容,該劇的卡司算是近幾年來較為強大的了。至少讓劇迷們欣喜的是,起碼王心慰監製的審美眼光和戚其義是相同的,注重演技多過外表。所以該劇中沒有什麼岑麗香、陳凱琳、蔡思貝之流選美剛結束就立馬被力捧做主角卻讓觀眾很「難頂」的新人,取而代之的是蘇玉華、陳煒、梁琤、簡慕華這樣的實力派選手,哪怕是年輕一代,找的也都是像唐詩詠、王君馨這樣在TVB歷練了很多很多年的實力派選手。單單從這一點來看,還是值得稱讚的。
然而,匯集了這麼多有顏有演技的女演員,在不濟的劇本面前,一切的演技也只是徒勞。雖說《梟雄》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男人戲,女性角色只能成為附庸,但如果編劇有功力的話,也能錦上添花,觀眾都不渴望她們能像九姑娘和柴九那種你來我往的PK,哪怕是像《金枝欲孽》中同樣是梁琤飾演的福雅一樣給一個人性化的描述,都不至於像《梟雄》現在這樣,女性角色全部淪為花瓶,美則美矣,過目就忘。
再來說說《梟雄》主打的男演員,在全世界都被小鮮肉包圍的時候,TVB反其道行之不可謂不大膽。湯鎮業57、黃秋生54、黎耀祥51,三個加起來160多歲,如果再加上青年版的馬國明足足有200歲年齡的四位男演員撐起了整部劇,註定了該劇在新媒體上難以獲得廣泛的關注與討論。雖說戲骨級的陣容不賣顏可以賣演技,幾位各個單拎出來看都很精彩,卻看不出三個人互動的火花,因此很難像《偽裝者》那樣引起腐女的注意甚至湊出CP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絕對女一號的胡杏兒在拍完該劇後約滿TVB不再續約,而吳卓羲也是同樣的情況,除此之外,馬國明近來也頻頻傳出心淡欲離巢的消息,如果情況屬實,《梟雄》很可能成為TVB當家一哥一姐聚首的絕唱。如果從這一方面來看,《梟雄》還是貢獻了它的一些價值。只是遺憾,礙於大臺政治原因,目前來看三位的戲份都少得可憐,雖然監製王心慰針對刪戲傳聞給出了否定回應,然並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