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沒事,想更一更以前去過的一些地方的遊記,這一年一直很忙碌,被趕著走,突然發現以前存了很多記憶深刻的旅途,竟然都沒來得及記錄和分享出來。
這幾日在電腦上整理照片喚醒了一些記憶,以前我並不需要拍什麼照片留著在哪兒分享,拿手機隨手拍拍的相片並不精緻,錄視頻做個vlog也還沒有很流行,旅途中的一切一切畫面都只是變成故事裝在了腦袋裡。
好在還有文字可以將那些事兒記下來,待在家裡的日子我可以慢慢寫。
不只是一些旅行記錄,也是成長記錄。
01.
今天就先聊聊喬治亞吧,我們公眾號的第一篇稚嫩的遊記就是關於格魯吉亞的,不明白為什麼當時在喬治亞待了一個月的時間,到頭來卻只寫了一小段文字。
我們去喬治亞是在2018年了,這個國家位於亞歐交界處,高加索地區,就是我們中學地理課背誦的那個亞歐大陸分界線呀,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就是高加索地區,大家可以在地圖上找找,一片離我們不遠但又往往被忽略的土地,可以說既像是亞洲,又像是歐洲,但到頭來它就是它自己。
這兩年去高加索國家旅行開始受國人歡迎,從新疆烏魯木齊飛過去的航班票價也是肉眼可見地越來越貴,很多朋友問我們,喬治亞好玩兒嗎?
我認為評價一個地方好玩兒不好玩兒這是個難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喬治亞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是很神秘陌生的。
在我主觀看來,它不是像新馬泰那種一玩起來就很嗨皮樂悠悠的地方,也不是歐洲古城那種童話又夢幻的地方,很難形容,有大片的山,有洶湧的海,有最古老的葡萄酒,還有耿直實在的當地人,但又好像沒什麼特別的。讀完我們的喬治亞系列,你心中對他一定會有自己的感知。
其實這個國家是有些可愛的,它的樣子濃縮在我腦海中的印象可能是下面這樣的。
02.
有一個叫做卡茲別克Katzbegi的山是最有名的旅遊勝地,卡茲別克,聽名字是不是似曾相識?因為它就是Harry Potter裡面阿茲卡班監獄創造者的誕生地,他就生在這個孤獨的山頂修道院裡。
請回去仔細看一下上面↑那張圖,就是中間山頂上那個修道院,你能找到嗎?
等一下,故事有點歪,看我在這兒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自己都快信了。
和Harry Potter沒有任何關係啦逗你們玩呢,希望這樣你們能快速記住卡茲別克這個地名,但是這個山頂修道院是確實存在的,神秘又孤獨。喬治亞普遍信奉東正教,這個最著名的修道院吸引著一批一批人前來朝聖和觀摩。
當年我們去的時候,想開汽車上山的話,那體驗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聽說現在已經為方便遊客修好了完美的汽車公路,我心裡卻隱約覺得部分美好終究被破壞了,有些失落。
山不高,據說是一段很贊的徒步路線,於是我們決定直接爬著上去看看修道院。
在Katzbegi這次初級的徒步,算是我第一次野生徒步,和國內開發完善的景區完全不同,在這兒就是爬野山,高高的山坡全是碎石頭。
我拖著笨笨的身子,沒有拐棍也沒有太合適的鞋,身邊也遇到了幾個從這條線爬上去的遊客全都突突突上去了,豆豆也上去了。
我站在大概有70度的山坡半路向下看了一眼,腳下的小石頭譁譁向下掉,周圍一個人也沒有,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去,太難了,然後我僵持在原地,愁哭了。
其實這個路一點兒也不難走,只是我沒有走過,恐懼,最後我不得不硬著頭皮爬上去,到了這個坡頂我終於鬆了一口氣。
這時候,我們遇到了一個獨自從山頂回來的女人,她看到我站在那裡有點累,表情有點焦急,她過來給我說話:堅持一下,走過這最難的一段路,後面的風景就好了!
聽口音我確定她是個德國人,這句話讓我開心了一整天,永遠都忘不掉。
後面爬得越高,風景越是絕美,五星級,站在山間看著頭頂的修道院如遺世獨立,恍惚有點像到了外星人的世界。
後面出現了比第一個坡還陡的地方,但是那時候我已經適應了,恐懼全都消失了。
照片裡,翻過豆豆背後的這山,那一面就是俄羅斯啦。
到達山頂時,其實修道院已經破敗不堪,失去了遠觀時的感覺,我只是站在山頂向下看來時徒步的路,然後我唱了一句:
「讓我享受這感覺,我是孤傲的薔薇,讓我品嘗這感覺,紛亂世界的不了解……」
03.
很多人都喜歡去喬治亞看山,就是因為這裡的山不需要爬太高,卻往往可以在山頂看到雪山和冰川。
過了幾天我們到了梅斯蒂亞Mestia地區,從首都過來挺麻煩的,路上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一天一夜歷險記才到,這一天一夜哈哈哈哈老刺激了,下一期單獨講給你們聽,但是這兒是我在喬治亞全境最喜歡的地方。
這兒是徒步聖地,我們住在一個爺爺家的民宿,裹在一片翠綠裡的小屋,坐在院子裡遠處能望到高加索山,這些山真像聖代,山體墨綠,山頂是雪。
爺爺鄰居家的院子裡全是牛,不停地叫,空氣中一直有牛糞味兒。
村子裡的路上也隨處能遇到牛群,戰鬥民族的牛也特別壯,完全不怕人,衝著你就來了,我們被嚇得哇哇跑……
每天早上起床後推開房間的門,總是第一眼看到房東爺爺的媽媽——一位90歲的老奶奶在院子裡,陽光下,很認真地洗衣服,或者烙餅。
我們和當地人的語言都是完全不通的,但是我們可以愉快地交流,所以出國自由行語言真的不是最大的問題。老奶奶會熱情地把熱乎的餅分我們吃,這餅比膠東大饅頭還實在,吃上兩三口,就一點也塞不進去了。
來這兒看自然風光也沒啥事情做,於是我們從網上查到了一個附近的徒步路線,難度不大可以當天完成,就去了。
我再一次感受到這親近自然的方式很神奇。這片山區的徒步和Katzbegi的爬山不同,我們一直在走平路,但是路並不好走,有很多路連土路都不是,有時候要爬過大石頭堆,有時候走進了小樹林,要踩著小溪邊的樹幹爬。
過了小樹林,景色又會突然開闊,幾個小時裡景色真的不斷變化,直到最後我們看到了山體冰川,還有一個大冰洞……
這也是喬治亞的山神奇的地方,山體總是綠意盎然,然後在某個地方就突然出現積雪和冰川。
山頂還不斷有冰掉下來,譁啦啦向下砸,如果走的太近就會被砸到,豆豆跑到冰洞前面看了很久,路不好走,他不讓我過去,我就站在那裡看,那個瞬間感覺很神奇……
後來就原路返回了,回來的路上我們遇到了一些正過來的徒步者,我們會和他們say hi,然後告訴他們加油走,前面的風景棒呆了!
04.
以前對於西方世界流行的徒步旅行不太有概念,小時候學英語總是學到go hiking這個詞組,老師只是告訴我們hike就是遠足、徒步,沒有啥實踐,從來都不理解是什麼意思,從小被樓房和馬路包圍著長大,也沒有現在的孩子那麼多開闊眼界的資料可看,我以為遠足就是去公園郊遊吃野餐……
我從語言的角度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一說到徒步,我們如果腦海中不能對它立刻構成畫面去理解,這要歸咎於一種概念叫做「文化意象的翻譯不對等」,在戶外運動和戶外旅行沒有廣泛流行於中國大眾之前,即使我們把hiking翻譯為徒步,大眾也無法立刻理解這個事物。
例如,我查閱了記載了「徒步」一詞的古文資料,基本上都是和行軍打仗、公差出行有關的,而不是作為生活中的一種運動方式。
再比如,我曾對著一些西方人說I love durian(榴槤),即使durian這個單詞存在,但很多人完全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因為他們不吃呀!當我們用另一門語言交流的時候,比如在外說英語,除了要學會用對的詞表達我們的意思,還更要學會用對方聽得懂的詞表達我們的意思,因為每個聽者的母語、文化背景、教育程度、思維方式、熟悉的話題全都不同,對我來說每次見到不同地方的人,這都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察點。
當然,這些都是以前啦,徒步旅行現在在國內也非常流行了,可是大部分山區要不就是作為景區完善開發了,要不就是太過宏偉,地勢複雜不夠安全,所以對我這種初級徒步者來說,在喬治亞野外爬山的體驗獨一無二。
雖然我們也只是淺嘗輒止,但那感覺不只是關於看風景,也不像極限運動那樣尋求一時的刺激,而是給你一種真正的"在路上"的感覺。
在這個走走走走的過程中並沒有主題,處處皆風景,以至於我們走著走著也不知道到底要看什麼,做什麼,等自己真正融入進去了, 好像只剩最平靜的幸福感了。
記錄豆豆和哈哈旅行路上經歷的最囧最曲折的一段路程,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