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總是遙不可及,
不要隨便就說放棄。
老男孩 - 筷子兄弟
那是我日夜思念
深深愛著的人啊
到底我該如何表達
她會接受我嗎
也許永遠都不會
跟她說出那句話
註定我要浪跡天涯
怎麼能有牽掛
夢想總是遙不可及
是不是應該放棄
花開花落又是雨季
春天啊你在哪裡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
只剩下麻木的我
沒有了當年的熱血
看到滿天飄零的花朵
在最美麗的時刻凋謝
有誰會記得這世界她來過
轉眼過去多年時間
多少離合悲歡
曾經志在四方少年
羨慕南飛的雁
各自奔前程的身影
匆匆漸行漸遠
未來在哪裡平凡啊
誰給我答案
那時陪伴我的人啊
你們如今在何方
我曾經愛過的人啊
現在是什麼模樣
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
任歲月風乾理想
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抬頭仰望著滿天星河
那時候陪伴我的那顆
這裡的故事你是否還記得
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
改變了我們模樣
未曾綻放就要枯萎嗎
我有過夢想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
只剩下麻木的我
沒有了當年的熱血
看那滿天飄零的花朵
在最美麗的時刻凋謝
有誰會記得這世界
它曾經來過
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
任歲月風乾理想
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抬頭仰望著滿天星河
那時候陪伴我的那顆
這裡的故事你是否還記得
如果有明天祝福你親愛的
-
還記得,當時看完老男孩這部電影的時候,淚水已經浸透了枕頭。這部電影講述了兩個男人在已經是人到中年的年紀,勇敢追夢的故事。
表現了80後一代,對於青春逝去的傷懷,以及他們心中關於理想與現實在碰撞時的糾結,而這類跟青春與夢想有關的話題,總能無意中觸動每個人內心最柔軟的心弦。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有夢想的,或小或大,小夢想不要感到卑微,大夢想也不要怕會被人嘲笑。畢竟不被嘲笑過的夢想,沒有實現的價值。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對我特別有意義,每當我在做一件事情想要放棄的時候,總會用這個故事來激勵自己要堅持,現在想分享給你們:
故事裡講的是一位多年從事教育事業的英國教師因年歲的緣故要退休了,在整理辦公室文件的時候,他發現了自己所帶過的一個班級51位同學的作文本。翻開來看,題目叫《未來我是——》。老師隨便翻看著,回想著過去的教學生活。很快,老師的臉上浮現出了笑容,他被這些孩子們千奇百怪的內容給迷住了。
一個叫彼得的學生寫道:未來我是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在海裡遊泳時,我喝了3升海水都沒被淹死。一個叫理察的學生說:我將來必定是法國總統,因為我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學最多只能背出7個……最讓人驚訝的是,一個叫戴維的盲學生,他說,將來他必定是英國的一位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
老師讀著這些作文,突然有一種衝動——尋找這51位學生,看看他們現在是否實現了自己25年前的夢想。
當地一家報紙得知他這一想法後很感興趣,他們免費為老師在報紙上刊發了一則啟事。沒幾天,書信開始一一寄到老師這裡。有50位當初的學生向老師致謝,感謝老師仍然保存著他們年幼時的夢想,並且他們希望得到那本作文本,重溫兒時的夢想。這中間有商人、學者及政府官員,更多的是沒有身份的人。
老師滿足了他們的願望,他把作文本按來信地址一一寄了過去。老師同時發現,只有那個叫戴維的盲學生沒有來信。
一年過去了,戴維仍沒有和老師聯繫,老師想,那個叫戴維的人也許已經不在人世。畢竟25年了,25年間是什麼事都會發生的。
就在老師準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寄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我是您當年的學生戴維,感謝您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裡,我沒有一天放棄過。25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5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布倫克特的這封信後來被發表在《太陽報》上。作為英國第一位盲人大臣,布倫克特用自己的行動說明了一個道理:假如誰能把15歲時想當總統的願望保持25年,那麼他現在一定已經是總統了。
還記得,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我們也曾經被老師要求過要寫一篇作文,題目為:二十年後的我。已經記不起我當時寫的是什麼了,不過現在的我又有了新的夢想,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把喜歡陶笛的這份執念給堅持下去,並可以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陶笛,能有更多的人會喜歡看我更新的文章,閱讀量過10萬加,點讚數過10萬加。
現在不妨就在下面把你的夢想留言,寫上一個期限,到時候再翻回來看,實現與否,也可作為跟自己的一個約定。到時候你也許會有另外一種感覺。
思緒飄向遠方
這一刻
試著放慢腳步
用心去感受笛聲的美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