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驚夢/文
嘻哈、方言、江湖,三個關鍵詞就可以目標範圍鎖定在GAI的身上,這就是標籤。
繼接連搖滾風的《極樂》和港式情歌《別留》均不敵老炮鄭鈞之後,GAI終於在這一期《我是唱作人2》重新回歸到了渝式方言說唱。「超兇」的攻擊氣勢之下,終於將陳粒從上位區拉到了中位區。
至此,六期《我是唱作人》GAI一共上臺表演了六首原創作品,總戰績三勝三負。其中,獲勝的三首作品分別是《烈火戰馬》、《蒙著眼睛走》和這期的《Untitled3.3》;落敗的分別是《極樂》、《蘭花草》和《別留》。
換而言之,GAI的兩首非嘻哈作品全部落敗了。
怪圈從此浮現:觀眾們既希望歌手有突破,但是又不希望你完全摒棄原本的風格——實在是群難伺候的主。
更有意思的是,GAI這次的作品名字叫做《Untitled3.3》,你可以說他是被劉思鑑起名風格感染了,玩了個「無題」梗。但仔細琢磨下,這個「Untitled」何嘗又不是「title」的對立面,隱約表達的是GAI對於「音樂標籤」這回事的態度。
納蘭曾在之前一篇《我是唱作人2》裡提及,「人設標籤是快速形成記憶的利器,無論是演員還是歌手都是如此。但問題是新人怕沒標籤,因為沒標籤被人記不住;老人又怕標籤烙印太深,從此只被一首歌或者一種風格定型」。
對於成熟歌手來說,尋求「突破」與「標籤」之間的平衡方才成功之道。尤其是在講求「重度垂直」、「人群分眾」的當下,音樂也同樣也是如此。這對於參加《我是唱作人2》的歌手們也是一個絕佳的啟示:「logo+」應該是更好的選擇。即不放棄自身特色的時候,以特色為核心向外延創造。
譬如搖滾老炮兒鄭鈞在《我是唱作人2》裡的表現,就具有相當的統一性,包括第一期硬核的《刀》,第二期後勁十足的《低空飛行》,以及《我__算什麼》、《青春揮舞》、《青春的葬禮》,乃至這期有些直男式甜蜜搖滾情歌《天敵》,都是建立在他對於生活的思考與態度之上。
要知道,搖滾從來就不止是一種簡單的音樂形態,更重要的是它的根本,其實是一種對於人生的態度與處世哲學。你或許會覺得鄭鈞的搖滾不那麼硬核,但少了年輕氣盛的鄭鈞,卻讓我們看到了他這個年紀眼裡的搖滾。
這不就是《我是唱作人2》本來的價值麼?對於創作人來說,留下生活的作品,遠比節目的勝負來的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