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必須得經歷人生的大起大落,不然成功只會離他漸行漸遠。這是JK羅琳給我的人生感悟。說起《哈利波特》,便提及它的作者羅琳,那麼這位給無數讀者創造了魔法世界的女作家,她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JK羅琳的魔法修煉之路的故事。
第一,《哈利波特》的創作靈感
1990年的夏天,一輛從曼徹斯特開往倫敦的火車正在一個不知名的小站短暫的停留著,車廂裡,一個叫喬安妮的女孩正出神地望著窗外,看著匆忙往來的行人,忽然恍惚之間,她看到了一個戴著眼鏡的黑髮小男孩在窗外不遠之處的屋簷下,正對著她微笑,此時的喬安妮,好像中了魔咒一般,心裡突然間升起了一種異樣的感覺,她的直覺告訴她,需要把這個感覺記錄下來,只是當時她手中沒有紙筆。很快這個男孩的形象,在人群中消失不見了。但在她的腦海裡,這一場情景總是揮之不去。
隨後,火車迅速開動了,喬安妮的思維也快速地轉動了起來,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裡,她看到了送信的貓頭鷹,看到了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等等。若干年後,一本風靡世界的《哈利波特》誕生了,同時也讓世人記住了一個叫哈利波特的小男孩。而這個叫喬安妮的女孩就是JK羅琳,因為創作出了《哈利波特》這部小說,她名聲大振,甚至還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之一。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是作家JK羅琳的成名之作,書中的哈利是一名巫師,他戴著圓形眼鏡,有著黑色的頭髮,不同的是,這個哈利前額上有一道細長、閃電狀的傷疤,這個疤痕讓哈利的一生充滿奇幻的命運。
第二,JK羅琳的人生故事:大器晚成
JK羅琳對幸福家庭的強烈渴望,部分源於她的童年。JK羅琳原名叫喬安妮.羅琳,小名喬,1965年7月31日JK羅琳在英國格溫特郡的一個普通家庭中誕生,父親是飛機製造廠的一名退休管理員,母親是一位實驗室技術人員,她還有一個比自己小兩歲的妹妹戴安妮.羅琳。
妹妹出生後不久,羅琳全家遷到了溫特本,在這裡她度過了一段快樂的童年時光。
在溫特本,羅琳家隔壁住著一對波特夫婦,夫妻倆也有兩個孩子,很快羅琳倆姐妹就和新朋友打成一片,羅琳是四個孩子中最大的,自然她也成了院子裡的「孩子王」。
四個孩子經常一起玩,羅琳最喜歡帶著夥伴們扮演巫師,他們裹著床單,騎著掃把在院子裡亂竄,嘴裡嘰嘰咕咕的,不知道念著什麼咒語。此外,羅琳還製作了一些藥水,裝模作樣地跟小夥伴們說:「這個藥水能夠變成別人的模樣」。可能這些想法稀奇古怪的,但是這些想法卻一直停留在羅琳的腦海裡,這也成為了她日後的創作素材,而波特這個姓氏也被用到了小說主人公哈利的身上。
少女時期的羅琳算不上漂亮,她總是戴著厚厚的眼鏡,胖胖的臉上還長著很多雀斑,個性有些野,不太招人喜歡。而妹妹戴安妮長相可愛,父母也格外地寵愛妹妹,總是不自覺地忽略了羅琳。在學校,羅琳也總是不受關注的那一個,甚至還經常受到同學們的奚落,不過羅琳卻非常愛學習,尤其喜歡寫作和講故事,她寫作的故事只有她的妹妹戴安妮喜歡傾聽。
九歲時,羅琳一家又搬家了,搬到了英國格洛斯特郡的切普斯託村,在這裡深邃而幽暗的森林給了羅琳無限的想像力。高中畢業後,羅琳想考取牛津大學,想得到更好的文學教育,但是結果她落榜了。幾個月後,羅琳去了英國的埃克塞特大學,在父親的要求下,她報了法語系。出於對專業的不喜歡,她耗費大量時間參加社交活動,還經常曠課甚至不交作業。不久羅琳成為了一個成績平平的學生,在校期間,她沒有給教授們留下什麼特別深刻的印象,能提起興趣的只有圖書館裡的古典文學。1987年春天,羅琳畢業了。
大學畢業後,羅琳去倫敦找了一份文員工作,之後她又在曼徹斯特的商會找了一個秘書工作。就是在這一年,羅琳母親去世了,而羅琳與父親的關係也極度緊張起來。在返程的火車上,羅琳看到了一個戴著眼鏡的黑髮小男孩在窗外不遠之處的屋簷下,正對著她微笑,由此感悟想創作了。1990年9月,羅琳辭職去了葡萄牙,在一家學校裡教英語。上午寫作,下午和晚上就去教書。這段異國的經歷,也為羅琳提供了很多靈感。1992年,羅琳在一個酒吧裡遇到了新聞系學生喬治,兩人一見鍾情,不久兩人就在葡萄牙的奧波多舉行了婚禮。一年後,女兒傑西卡出生了。
這段婚姻僅僅維持了13個月,丈夫與羅琳經常吵架,甚至還常常把羅琳打得遍體鱗傷,1993年的聖誕節,夫妻倆在街頭再次爭吵,一氣之下,羅琳帶著3個月大的女兒逃離了這段婚姻,回到英國,投奔了妹妹。不久她在愛丁堡定居下來,同時也向喬治提出了離婚。在這個過程中,羅琳一度陷入了抑鬱,極度想要自殺。後來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她花了9個月的時間才逐漸走出了陰霾。離婚後,羅琳開始獨立撫養女兒,她申請了一份政府補助,靠著微薄的失業救濟金來維持母女倆的生活。
妹妹的丈夫有一家咖啡廳,為了生活,羅琳想到了寫作,於是她開始了在咖啡館裡寫作的日子,晚上回家的時候,望著熟睡的女兒,羅琳總會無比懷念自己的母親,於是她在自己小說裡創作了「厄裡斯魔鏡」。
羅琳的第一本書《哈利波特》前後共寫了5年,1996年,她終於完成了這部愛心著作。於是她抱著沉甸甸的手稿挨家挨戶地尋找出版社。她試著寄給出版社和經紀人,然而很多人並不看好這部小說。羅琳接連接到了退稿,但她並不氣餒。不過一連12家出版社都讓她吃了閉門羹,這多多少少都有些打擊。
所以,羅琳開始陷入了迷茫之中。為此,羅琳打算離開愛丁堡,回倫敦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和女兒。臨離開愛丁堡前的一個夜晚,羅琳向妹妹告別,姐妹倆屈膝長談,羅琳一時興起,向妹妹講起了自己寫的書。在後來的採訪,羅琳說:「如果當時妹妹戴安妮沒有被這個故事逗笑的話,也許我就會徹底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