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下飯視頻的質量,很大程度上能影響外賣好不好吃。
最近一部描寫風暴攝影師的紀錄片 Storm Chasers( 逐風者 ),就成功吸引鯽魚的飯盒雙眼。
它讓簡單的乾飯,成了一場眼和胃的盛宴。
片裡的攝影師們一般不幹別的,就是追著那些風暴啊、龍捲風之類的使勁拍。
為了和它們親密接觸,不少人還會自製拉風的裝甲戰車,冒著生命危險直接往風眼裡懟。
其中一位名叫 Marko Korosec 的攝影師,更是已經追逐了風暴 18 年。
只不過鯽魚搜遍了全網,也沒看到這位老哥自己的照片。可能對於他來說,拍風景比自拍有趣多了。
而看著這些震撼的照片,相信不少人和鯽魚一樣,內心裡冒出了一小股想去當攝影師的衝動。
那麼問題就來了,像鯽魚這樣只有部手機的白日夢想家,真的這輩子和拍攝無緣了嗎?
在翻了不少的資料後,鯽魚發現了一絲生機。
因為這些年來隨著手機、無人機等設備的發展,壯麗的風景照已經不再是專業大佬們的專利了,不少草根影像大師就冒出了頭來。
他們用一些普通的設備,就能記錄下那些如畫的美景。
例如快手平臺上的攝影師 @小北帥三代,就常常把 iPhone 12 綁在大疆無人機上,拍下了不少有大片兒既視感的畫面。
有雄偉的山景。
也有奔騰的馬兒們。
說真的,你說這是 BBC 紀錄片的截圖鯽魚都信。
而鯽魚最喜歡的還是燦爛的星空,畢竟璀璨的星星會有什麼壞心思呢?小北就覺得手機等設備的發展,讓攝影不再是一小撮人的特權,每個人都有了分享美好的權力。
而且在抓拍一些瞬間的時候,手機往往比起那些專業笨重的大傢伙更好用。
因為等你拿出專業設備、換好鏡頭、調好參數,可能早就錯過最美的瞬間了。
@小北帥三代,拍攝星空時碰巧遇到了流星▼
作為一個在多平臺都發作品的博主,他也提到了一些自己曾遇到的問題。
那就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視頻平臺是不支持 HDR 的。換句話說,就是你看到的視頻,很可能配不上你顯示設備。
就拿上文提到的風暴視頻來說,開著 HDR 看是一種體驗,不開 HDR,可能雲層的很多細節你都會看不清楚,白瞎了人家風裡雨裡的實地拍攝。
正如小北說的,無法把自己看到的震撼美景,原汁原味地分享給大家,也是一種遺憾。
先不急著給大家科普,鯽魚先放兩張對比圖,來給大家看看有 HDR 和沒 HDR 有啥區別。
目前不少的設備僅支持 SDR ,我們可以看到圖片裡亮的地方明顯糊成一團,暗部啥都看不到。
而在 HDR 下,那些本來「 看不到的東西 」,也都清晰地出現了(說真的,有點嚇人)。
稍微專業點兒的話,HDR 的全稱是 High Dynamic Range,翻譯過來就是 「 高動態範圍 」。
對於拍景色的那些博主而言,這東西確實挺重要的。
相對於老前輩 SDR , HDR 能讓視頻的色彩表現更豐富、立體感更強;逆光拍攝人像、物體,也可以避免人臉黑以及丟失細節。
如今隨著網絡帶寬的增加和 HDR 設備的普及,目前國內外不少的廠商也在緊跟潮流,生怕掉了隊。
早在 2016 年,Youtube就上線了 HDR,不過當時大家對這個概念還不太熟悉。
直到2018年,普通版本的 PS4 也開始全線支持 HDR 模式了,很多玩家真正體驗過 HDR 帶來的畫面感受和貼圖細節之後,才開始直呼真香。
B 站、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等等長視頻平臺都開始在一定程度上支持 HDR,但因為門檻比較高,大部分作品還都僅限於影視作品和技術大佬發布的內容。
鯽魚握著一部支持 HDR 的手機沒東西看,總覺得有點不夠過癮。
直到這把火就又燒到了短視頻領域,這可不,快手就帶著 HDR 出現在了老鐵們的面前。
作為首家上線 HDR 的短視頻平臺,快手可以說是力求把上傳 HDR 視頻這件事做得越簡單越好。
就拿上傳這件事來說吧,為了方便創作者們隨時隨地上傳並且發布視頻,快手支持網頁端的 HDR 視頻上傳。
網頁端▼
而為了讓大家都可以方便地的拍攝、隨時從手機上傳 HDR 視頻,快手在移動端也下了很大功夫。
大夥們同樣可以在手機端直接上傳 HDR 視頻。
如果需要進行編輯的話,快手會用自研的算法幫你把 HDR 視頻轉換成效果相近的 SDR 視頻,再進行編輯和上傳。
當然啦,完全適配 HDR 格式的視頻剪輯,快手也會在近期推出。
移動端▼
因為各家採用的 HDR 的格式可能都不一樣,在視頻上傳到伺服器之後,往往會出現麻煩。
但在快手上,APP 會統一地把它們轉成 HDR10 的格式,把視頻分發到每臺支持 HDR 的設備上,從而到達到對多種格式的支持。( 包括 HDR10,HDR10+,HLG 以及 iPhone12 系列拍攝的杜比視界 )
這波操作照顧到了各種機型的攝影師。畢竟,目前包括 iPhone 12 在內的等等旗艦機都開始支持 HDR 視頻拍攝。
鯽魚作為一個數碼愛好者也大膽預測, HDR 絕對會成為未來手機的常規賣點。
而快手順勢選擇率先上線 HDR,可以說是走到了短視頻行業的潮流前列,推了一波行業發展。
畢竟手機+短視頻,適合更多普通大眾的拍攝習慣,也讓 HDR 視頻創作不再局限於那些專業的長視頻。
讓像鯽魚這樣的普通人們,也能用手機進行 HDR 短視頻創作,記錄並擁抱每一種生活。
那麼問題來了,那些暫時不支持 HDR 顯示的手機用戶,是不是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眼饞呢?
包括 Youtube 在內的 HDR 解決方案,一般是只為支持 HDR 的設備提供 HDR 視頻,並不會對不支持的設備內容進行優化。
但快手似乎覺得獨樂樂不如老鐵們眾樂樂,為了讓所有用戶都能享受到優質畫質,開發人員還特別進行了定製化開發。
就算你的手機不支持 HDR,在快手觀看 HDR 視頻時,畫質也會根據算法進行提升,盡力還原原視頻的效果。
雖然看起來就是清晰了那麼一點點,但後面的算法其實可忙了。
因為在一般的情況下,HDR 的視頻因為是專門為峰值亮度更高的 HDR 設備所設計的,直接在 SDR 設備上播放時不少地方會出現過曝的現象。
這裡快手就使用上 Tone Mapping 算法了將 HDR 裡的細節儘量對應到 SDR 設備上,解決一番過曝的問題。又因為不同的 SDR 設備峰值亮度參差不一,快手就用算法,直接轉成你設備最大動態範圍的視頻。
比如說你手上的設備峰值亮度有 400 尼特,達不到 HDR 的標準,卻又比一般的 SDR 要優秀那麼一點點,只用它來看 100 尼特的 SDR 視頻,肯定是大材小用的。
而快手會根據老鐵們手上不同的設備,下發相對應的視頻,讓大夥們得到最適合的體驗。做到物盡其用,儘可能還原 HDR 視頻的原味。
博主只需要發一個視頻,而老鐵們卻都能看到適合自己手機的視頻,你說妙不妙?
當然,如果要體會最原汁原味的 HDR 視頻,還是要手機硬體支持 HDR 顯示的。
所以別看快手平常十分接地氣,但在視頻質量和後端支持上,也是毫不含糊的。
反正鯽魚在快手上看了那麼多的 HDR 視頻之後,感覺再也回不了頭了。
一是總覺得 SDR 的視頻灰濛濛的,二是因為快手的一系列舉動,使得天南海北的人都開始隨手拍攝 HDR 視頻,讓我再也不用發愁沒得看了。
總而言之,在 HDR 的浪潮之下,小北們的遺憾,會越來越少,而能拿起手機,用更清晰、更多彩的視角記錄自己生活的人,會越來越多。
我也相信在科技的助力下,我們的未來也會像視頻一樣,越來越絢麗,越來越清晰。
另外,鯽魚想來一句:快手這波 666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