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ce VU
作為法國歷史上最著名、最具藝術氛圍與文化氣息的圖片社之一,Agence VU至今依然享有盛譽,被稱為「攝影師之家」,匯聚了眾多才華橫溢、個性張揚的攝影師及攝影藝術家:老牌如西班牙視覺鬼才Ouka Leele、法國「人偶魔術家」貝爾納·弗孔(Bernard Faucon),新銳如紅極一時的Kyle Thompson、Maia Flore,還有2018年憑紀錄片《臉龐,村莊》勇奪奧斯卡提名的「拼貼之王」JR。
在Agence VU裡,作品的「個體獨特性」向來是最受關注的要素之一,無論是對紀實攝影師而言,抑或對視覺藝術家來說,他們都必須將個人風格完全、純粹地注入作品之中,所謂「眼前無水印心中有水印」,從而讓作品成為最亮眼的個人標籤。
你我都曾是天真的小孩,然而時光飛逝,我們在歲月流淌中一天天長成大人模樣。童年一去不返,驀然回首,不免感傷。而在法國,有這樣一位攝影師,通過攝像頭和創意的結合,用形態各異的人偶再現了單純美好的童年,將這細膩得難以被察覺的感傷落到實處,並引領了一股觀念攝影的潮流。他,就是貝爾納·弗孔。
1977年,《暑假》系列,早飯。
Bernard Faucon | Agence VU| IC photo
1978年,《暑假》系列,全家福。
Bernard Faucon | Agence VU| ICphoto
上世紀70年代,弗孔開始了《暑假》(Summer Holidays)系列的創作。他自己先行構築場景、安排情節,用經過精心打扮的人體模型還原出一個個存在於他童年記憶或文學幻想中的情景,再以照片的形式加以再現。
1980年,《暑假》系列。
Bernard Faucon | Agence VU| ICphoto
1980年,《暑假》系列,蜀葵。
Bernard Faucon | Agence VU| ICphoto
1980年,《暑假》系列,夏天。
Bernard Faucon | Agence VU| ICphoto
貫穿於這些照片的主題多是宗教、節日、遊戲、還有流逝的時間,瀰漫著一種憂鬱、感傷的氣氛,真切地傳達出他對過往時光與風景的感懷。
1978年,《暑假》系列,雙筒望遠鏡。
Bernard Faucon | Agence VU| ICphoto
1979年,《暑假》系列。
Bernard Faucon | Agence VU| ICphoto
1979年,《暑假》系列。
Bernard Faucon | Agence VU| ICphoto
這種帶有刻意感的拍攝手法被稱為「觀念攝影」。貝爾納·弗孔被視為當代攝影從「照相」走向「造相」的典型,開了後現代攝影之先河。
1977年,《暑假》系列,慶祝儀式。
Bernard Faucon | Agence VU| ICphoto
在創作過程中,貝爾納·弗孔既是編劇和服裝管理員,又是製片主任和總攝影師,通過手下的鏡頭,他憑一己之力創造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和世界。
1979年,《暑假》系列。
Bernard Faucon | Agence VU| ICphoto
他讓有Pediophobia(人偶恐懼症)的人變得沒有那麼害怕人偶,他的照片雖然只有關於童年的細碎片段,但人們總能從那美好的場景中感受到真正的快樂。他是攝影師,更是成人世界的魔術師、造夢師。
從1975年開始回收廢舊人體模特,貝爾納·弗孔開始對人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作為第二代攝影的代表人物,貝爾納·弗孔一直堅持不拍攝現實生活場景,並於1995年停止了他的攝影創作。
1980年,《暑假》系列。
Bernard Faucon | Agence VU| ICphoto
1977年,《暑假》系列,走繩索的人。
Bernard Faucon | Agence VU| ICphoto
1977年,《暑假》系列,蕩鞦韆。
Bernard Faucon | Agence VU| ICphoto
1978年,《暑假》系列。
Bernard Faucon | Agence VU| ICphoto
在談及為何停止這類創作的原因時,貝爾納·弗孔談道:「我想自己要表達的已經完成,不想再重複自己。」在他眼中,20世紀80年代已經是攝影高峰,隨著攝影設備的普及,人們進入了純圖像時代,真正意義上的攝影家已經不復存在。
對于貝爾納·弗孔來說,或許瑣屑、沉重的現實生活,永遠不是他空靈的攝影世界中想要敘述的存在。
深度視界
IC photo精選頻道融合多家國際頂尖圖片社資源,覆蓋風光美食、人文藝術、體育運動、自然動物、社會紀實、名家大片等豐富內容;不僅擁有Magnum、Noor、VU、VII等專注紀實與人文的圖片社資源,也囊括SIME、Robert Harding、Stockfood、Viewpictures等專注實景與構圖的精選資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