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可怕的女間諜,天使面孔魔鬼內心,5萬法國士兵栽在她手上

2021-01-12 迷彩前沿

近代戰爭中,除前線作戰之外還涉及到情報站,不管是一戰還是二戰亦或者更遠時期,間諜都沒有少過。他們經過系統化的專業培訓之後,被輸送往前線,利用學習到的技能來獲取最大的利益,通常來說女間諜更加有優勢,因為她們可以利用身體優勢混在魚龍混雜的地方,這些地方恰恰最好收集信息。

在這段歷史裡有個恐怖的女間諜,她利用自己身上的優勢,將敵軍高官耍得團團轉,輕鬆從他們口中套出各種情報。這位女間諜叫做「瑪塔·哈莉」,她有著天使般的面孔,因為出身貧苦一直在底層生活,結果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變成德國海軍軍官的夫人,命運發生改變。

本以為能夠過上幸福生活的她,受到殘酷的虐待,她一怒之下背井離鄉來到巴黎。1905年3月13日煥然一新的瑪塔·哈莉在巴黎吉梅博物館演出,瞬間就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後來因為她美麗的外表在巴黎地位越來越高,這讓德國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其想讓瑪塔·哈莉做間諜,還許諾給各種好處。

最讓她心動的是,德國願意將她的混蛋前夫給送進大牢,這讓她直接同意請求。在後來的日子裡,瑪塔·哈莉將從巴黎官員口中套出的情報送給德國,讓其進行提前部署,法國軍隊多次陷入德國的包圍圈裡,超過5萬名士兵被坑死。

經過這幾次教訓之後,法國軍隊高層也深知搞情報的重要性,因此跟德國的想法如出一轍,讓瑪塔·哈莉去做間諜,最終在多方主導下瑪塔·哈莉變成雙面間諜,只不過好景不長。1917年瑪塔·哈莉德國間諜的身份曝光,她直接被處以死刑,一代傳奇女間諜的故事從而落下帷幕。

相關焦點

  • 二戰十大著名女間諜:希特勒是被她出賣的
    珀爾·維什林頓  最高懸賞的女間諜—珀爾·維什林頓  近日,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了一份檔案,檔案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珀爾·維什林頓的二戰女間諜。她長得並不出眾,擔任間諜的時間也僅有一年多,但卻是二戰期間最著名的女間諜之一,希特勒甚至懸賞100萬法郎買她項上人頭。
  • 納粹T4護士組,天使面孔魔鬼內心,專門處理「無價值之人」
    導語:納粹T4護士組,天使面孔魔鬼內心,專門處理「無價值之人」眾所周知,一戰之後的德國能夠重新回到巔峰狀態,希特勒功不可沒,他上臺不到兩年時間就完成改革,將德國拉回正常的發展軌道,直到1936年登頂。二戰期間,希特勒成立一個T4護士組,他們的誕生的意義是處理那些「無價值之人」,類似於種族大清洗。納粹召集到很多護士畢業的學生,同時給她們灌輸理念,由希特勒掌管,她們都有著天使般的面孔,長得十分的漂亮和藹,奈何卻有著魔鬼般的內心,幾乎沒有任何人性。
  • "最情色"女間諜瑪塔·哈麗被槍決(多圖)
    由於一戰開始的頭三年裡,在德軍的瘋狂進攻下法國軍隊節節敗退連打敗仗,正處於極度被動的地位,士氣低落,幾十萬協約國的將士在戰場上死亡。法國政府面對國內輿論的巨大壓力,也急切地需要尋找倒黴的替罪羊,也許瑪塔·哈麗正是最合適的人選,處死瑪塔·哈麗更好可以轉移公眾視線。她被指控為德國間諜,對數萬士兵的死亡負有責任。儘管很多假定都僅僅來自推測,並無確鑿的證據,但她仍然被認定有罪。
  • 田馥甄「魔鬼中的天使」唱的是她《卡門》真實演繹天使魔鬼結合
    你也許聽過田馥甄演唱的《你是魔鬼中的天使》,一句「你是魔鬼中的天使」道出了一種五味雜陳的滋味。這種魔鬼中的天使你真的在現實中見過嗎?有人回答:見過啊,就是前男友那個渣男啊。那我只能同情你的不幸了。現實裡魔鬼中的天使還有這樣一種存在。
  • 不可思議的二戰女間諜
    一部新出的電影終於為二戰時的無名女間諜揚名立萬。而這只是最近多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反映正義女性電影的其中一部。沒有人敢小看維吉尼亞·霍爾(Virginia Hall)。她是二戰期間為英國情報機構工作的美國人。
  • 二戰法國諾曼第戰役,「法國的女人」在盟軍到來的日子
    德軍佔領法國期間超過200萬法國士兵和普通男丁被德國人關進了集中營,這就是意味了200萬個法國家庭妻離子散,這些法國女人要麼餓死,要麼被德國士兵玩弄,顯得非常可憐,有些法國女人又要養家人,自己又有小孩,這樣處境不是一個女人所能承擔的。
  • 集天使與魔鬼與一體,這幾個星座情商很高,隨機應變順勢發展
    (以下不單指太陽星座)雙魚座:委屈的善良,也有驚人的一面雙魚座是一個最讓人摸不透的星座,他們看似單純好欺負,柔柔弱弱,感覺沒什麼競爭力的樣子,實際上他們內心藏著一個時刻準備反擊的人物,當然雙魚座是那種你不犯我我也不犯你,你若犯我我加倍奉還的一種狀態。
  • 還記得《我是特種兵》中的她嗎?天使面孔魔鬼身材,就是一直不紅
    前幾年《我是特種兵》系列的劇掀起了一番追劇狂潮,這也是繼《士兵突擊》之後深受大家認可的劇,一個個的鐵血男兒看的讓人熱血沸騰。這系列的劇出了不少的螢屏硬漢,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谷智鑫扮演的小莊這個角色。小莊作為第一部的主角,自然也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論顏值小莊跟小鮮肉沒得比,可是他的演技卻很走心。
  • 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當臉很幼的羽生結弦挽起袖子,手臂太驚人了
    如果有什麼詞可以準確形容羽生結弦本身,那麼「天使面孔魔鬼身材」,可以算是一個。一直以來,這張已經25歲,但始終「童顏」的臉表現出的「乖乖」的氣質,和他實際所擁有的運動員的拼搏好勝的本質,以及纖細卻又驚人的肌肉線條,有著令人詫異的極大的反差。
  • 天使面孔魔鬼身 螺旋貓再為遊戲獻新COS
    齊樂樂手遊網為你帶來手機遊戲每日八卦新聞TOP 5,最新的內涵圖,最熱門的搞笑資訊,最惡搞的新聞快報,最勁爆的手機遊戲熱點,每日精彩你不容錯過
  • 丹麥名模妮娜·阿格戴爾現身紐約,天使面孔魔鬼身材,性感火辣
    丹麥天使嫩模妮娜·阿格戴爾擁有天使般的面孔魔鬼般的身材,被稱為是「甜心炸彈」的天使超模。(圖片來自 IC photo)丹麥名模妮娜·阿格戴爾(NinaAgdal)以甜美的笑容打進競爭激烈的模特界,完美詮釋了什麼叫甜美而不失性感,幾乎能讓泳池的水都沸騰起來。
  • 「姆爺」Eminem女兒近照曝光,22歲的她天使面孔魔鬼身材
    「姆爺」Eminem女兒近照曝光,22歲的她天使面孔魔鬼身材 原標題:「姆爺」Eminem女兒近照曝光,22歲的她天使面孔魔鬼身材還記得阿姆那首《Mockingbird》嗎。
  • 二戰著名女間諜南希·韋克辭世
    南希·韋克 據新華社電南希·韋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傳奇女間諜、反法西斯女英雄、納粹眼中無法察覺的她出生紐西蘭,在澳大利亞長大,後赴歐洲投身新聞,1939年嫁給一名法國商人。納粹入侵法國後,這位黑髮女子接受了法國反納粹組織的特別訓練,成為一名間諜,為自由法國(抵抗)組織同盟搜集情報。由於自己人的叛變,蓋世太保得知韋克其人,並將她視作「眼中釘」。在一次抓捕行動中,韋克險些落入納粹之手,丈夫被害。此後韋克敗走倫敦。
  • 史海鉤沉:不可思議的二戰女間諜
    作者:海凱利‧傑姆斯( Caryn James)BBC Culture維吉尼亞‧霍爾這一驚險而傳奇的經歷在電影新片《諜海英雌》(A Call to Spy)中以戲劇性的手法呈現出來一部新出的電影終於為二戰時的無名女間諜揚名立萬
  • 柳巖野外健身:天使面孔加上魔鬼身材,前凸後翹更是吸引眼球
    柳巖野外健身:天使面孔加上魔鬼身材,前凸後翹更是吸引眼球柳巖野外健身:天使面孔加上魔鬼身材,前凸後翹更是吸引眼球柳巖野外健身:天使面孔加上魔鬼身材,前凸後翹更是吸引眼球柳巖野外健身:天使面孔加上魔鬼身材,前凸後翹更是吸引眼球柳巖野外健身:天使面孔加上魔鬼身材,前凸後翹更是吸引眼球
  • 最可怕的不是魔鬼,而是它可能擁有一張你最親切最熟悉的人的面孔
    最近心裡有點小陰鬱,剛看完《隱秘的角落》,又聽聞杭州殺妻碎屍案……想必很多人都對張東升和「許某某」這種身邊隱藏著的魔鬼感到不寒而慄吧!其實最可怕的不是魔鬼,而是它可能擁有一張你最親切、最熟悉的人的面孔。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發布的新數據,全世界平均每天有137名婦女被伴侶或家人殺害,這意味著家成為女性最有可能被殺害的地方。
  • 我認為二戰初期,法國投降是明智之舉,為何有人恥笑法國是軟骨頭
    法國在二戰投降的決定站在當時的角度的確是非常明智的,那些嘲笑法國的人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痛。在抵抗毫無意義的情況下,對一個國家也好,一支軍隊也罷,投降是可以理解的。為什麼說法國的抵抗毫無意義?法國本土面積只有55萬平方公裡,蘇聯國土面積是22,402,200平方公裡,相當於40個法國。蘇聯東西長10000多公裡,南北寬7000多公裡。,南北長只有800公裡,最窄的地方不到100公裡。也就是說,兩國的戰略縱深不能相比。二戰時,法國人口總數是4000萬,蘇聯人口是1.6億,相差四倍之多。
  • 一戰法國傷亡慘重是導致二戰中法國投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成為歐洲大陸最重要強國之一,直到現在法國都是「聯合國五常」之一,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
  • 天使路西法與魔鬼撒旦
    1、在日常生活中種種社會角色劇本的規範與約束下,我們是否會像上帝最愛的天使路西法一樣,不知不覺地對他人做出難以置信之事,從而墮落成魔鬼撒旦。——菲利普 津巴多《路西法效應》2,路西法是光之守護者,是上帝最寵愛的天使,直到他挑戰上帝的權威,帶領一群墮落天使投身地獄。在彌爾頓《失樂園》中,撒旦自負地說:「在天堂為奴,不如在地獄為王。」3、錢是用來提高幸福感的。4、比起詩,詞更多了一份婉轉曲折。詩言志,往往有些一板一眼,表達的思想有些過於堂堂正正。
  • 郎中談心:魔鬼與天使——硝酸甘油
    真正使硝酸甘油露出它魔鬼面孔的卻是諾貝爾。   經過長期思索和多次實驗,諾貝爾認識到硝化甘油必須加熱到爆炸點(170~180℃)或以重力衝擊才能爆炸。      1862年,也就是在老諾貝爾工廠打工後的第十年吧,諾貝爾第一次發現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原理。用少量的一般火藥(後來的雷管)導致硝化甘油猛烈爆炸就是諾貝爾發明的「引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