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一個夏天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成團了。
比歌舞表演還帶勁的,是姐姐們的成團感言,寧靜一句「我拿第一,不想成團」全場炸鍋。
寧靜先說自己「沒有那麼高的服從度」,然後表示和黃玲一樣,也想和自己隊的姐姐們成團。沒有任何「謙虛」、「客套」,末了還把沒成團的姐姐們拉出來誇了個遍。
最後寧靜說:「這個獎是給大家的。」將獎盃交給隊友,自己空手站上C位。
這讓眾多吃瓜群眾興奮異常,仿佛姐姐們真要開始一場扯頭花的「乘風破浪」了。
寧靜的感言不僅嚇傻了工作人員,也令觀眾們印象深刻,因為她完全不按套路出牌。那麼發表感言的正常套路是什麼?
發表獲獎感言的標準套路
明星作為公眾人物,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發表感言也需要一個常規套路「保平安」。papi醬就曾演示過這個套路的標準流程。
首先,出於「禮貌」,要對自己的獲勝表現出意外、惶恐,情緒要足夠激動,甚至可以流下喜悅的淚水,但是要注意形象,妝不能花。
上臺後要發表獲獎感言。感言主要包括自我總結、對各方的感謝及對未來的展望三部分。
通常自我總結要謙虛;對各方的感謝要全面;對未來的展望要積極。下面是papi醬的示範。
自我總結:我真的沒想到我會拿到這個獎。
各方致謝:感謝經紀人、粉絲、男朋友(結尾加所有人保平安)。
未來展望:我還是打算拍一些弘揚正能量的作品。
現實生活中的明星獲獎感言確實如此,比如趙薇獲得2015年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時的表現。
意外、惶恐
趙薇上臺第一句話:「我真的,真的沒有想到是我。」
然後她把在金馬獎準備好,卻沒有用上的獲獎感言講了出來:&34;
這種獲獎感言套路的好處是穩妥,壞處是沒創意。
所以,大部分明星的獲獎感言就像現在的整形臉一樣,太標準且沒特色。
那麼,如何讓感言深入人心呢?
有特色的「名場面」
女團界「前輩」楊超越就曾在「火箭少女101」女團告別典禮上,發表過令人印象深刻的「崩潰式感言」。
楊超越痛哭流涕的告別感言
不能歌也不善舞的楊超越從成團起就備受爭議,被不喜歡她的網友稱為「幹啥啥不行」。
楊超越在告別感言中不僅給自己扣上「幹啥啥不行的帽子」,還給自己罪加一等——跟老闆吵架第一名。
所以她的感言中沒有感謝,只有「對不起」:
對不起龍總跟緹娜姐,我是幹啥啥不行,跟老闆吵架第一名......我就是參加個比賽,我沒有想到我能做女團兩年。你不知道那種大早上被姐妹拉起來,她告訴你要去跳舞......我說不行的,她說超越你可以的!
這兩年我經歷了很多的爭議,他們說楊超越怎麼可能做女團......老天不一定是愛聰明的人,他的萬分之一也會寵幸我們這些笨小孩,所以不要放棄平庸和笨的自己......你就配擁有這些愛。
但是這些太沉重了。我每天都好焦慮,一跳錯了就罵我,我以後就沒辦法跳舞給你們看了,也沒有十個姐妹給我打掩護了......」
(有刪減)
「顏值擔當」楊超越發表感言時哭得一塌糊塗,其他成員卻笑得前仰後合。
不是101的團員沒同情心,實在是楊超越講段子的天賦太強。她的每段發言都應用了段子手的創作技巧:在前半句製造的鋪墊後,接一個超出觀眾心理預期的意外。
心理預期和意外的反差越大越搞笑。
比如她感言中「老天會愛笨小孩,你就配擁有這些愛」的「雞湯」,會製造出「你們也會等到這一天」之類的預期,但楊超越的下一句卻揭露了「賊喝雞湯挨打」的場面:自己在獲得這些愛後,生活多沉重、內心多焦慮,還挨了很多罵(天上掉的餡餅砸人很痛)......
她陳述了團員姐妹對自己的鼓勵和幫助,後面卻沒有感謝、也沒說自己以後會更努力的虛話,而是直白地抱怨了自己對起大早練舞的「反感」與「無奈」,直言自己就是沒辦法跳好舞。這種破罐破摔的態度很搞笑,因為在喜劇中越墮落,越快樂。
楊超越的感言甚至樂壞了專業喜劇人沈騰。
這應該是對楊超越感言的最大肯定。
除了真情實感的自嘲能打動人心,專業脫口秀藝人的「嘲諷」也會令人印象深刻。
《脫口秀大會》是一個賽制愈發殘酷的語言類娛樂節目,裡面有位實力不俗的「兼職」選手——車間女工趙曉卉。
和其他全職選手不同,有編制的趙曉卉每次參賽都要向原單位請假,這次被淘汰,她發表的800字離場感言成了本季最炸的語言類段子:
首先感謝我的領導......也就是這幾年我們行業不景氣,不然這個節目的冠名商說不定是我們公司呢!......
還要感謝笑果文化,你們公司每次出事,我們公司紀檢委都找我談話,讓我潔身自好。我重新說一版。感謝笑果文化給我提供了這個平臺,給我平凡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煩惱。今年我感覺很多演員都不開心,我覺得一份工作,如果讓你們不開心,那你們就考慮換個領導吧。你們輸了快樂,拿了大王又如何呢?......
我也很感謝我自己,我當初就是為了抱怨一下生活,然後他們跟我說,這就是脫口秀。哇!他們門檻也太低了!
感謝觀眾朋友們對我的喜歡......我知道我長得不錯、身材可以、家庭幸福、工作穩定、我還幽默。但有些男觀眾不要再給我發奇怪的私信了,你們配不上我。
(有刪減)
趙曉卉的致謝感言犀利、正中要害。由於今年笑果文化因藝人吸毒、解約的事件風波不斷,導致節目冠名商數量銳減,所以曉卉才要說「冠名商」。
所有偉大的喜劇都有個悲情的內核,幽默的作用就是化解生活中的悲劇。
對主辦方致謝時,趙曉卉用了「紀檢委談話」的梗,一方面揭示了今年冠名商少的原因,一方面結合笑果文化負面事件的社會熱點,蹭熱點的段子不僅有亮點,還有與時俱進感。
專業段子手會「給段子加連續笑點」,「紀檢委談話」之後曉卉對主辦方進行了第二輪攻擊——「給我增添了很多煩惱」。這些煩惱不只曉卉有,其他演員更多,所以她開導同行們:「不開心就換個領導,不然你輸了開心,贏了大王又如何?」
作為一個自編、自改、自演的段子手,曉卉當然要感謝一下自己,順手給主辦方第三輪打擊——「門檻太低」。
最個性的是曉卉對觀眾的「感謝」,不僅花大篇幅自誇,結尾還發出「禁發奇怪私信」的警告,最後給出「致命一擊」——你們配不上我。
曉卉參賽心態好,不計得失,但主辦方心眼能不能受得住就是另一碼事了。連天后王菲都不會如此貶損主辦方。
記得有一年王菲的獲獎感言就特別「客氣」:「我會唱歌,這我知道,所以對於金曲獎評委給我的肯定,我也給予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