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代還APP已經出現四五年了,大部分持卡人都或多或少了解過或使用過,「用5%的預留本金即可全額還清帳單,不僅可以避免最低還款或者分期產生的高額利息,還有助於養卡提額」是這些平臺的推廣話術,對於在疫情期間沒有收入,手頭沒有錢還信用卡的人來說,這簡直是一根救命稻草。
其實信用卡代還APP並不是什麼新生事物,從早期火爆朋友圈的叮咚智還到後來的九色優選、愉快還啦,再到曇花一現的耐思生活,都是在以金融創新的口號,推動著整個信用卡代償行業在向前發展,倒逼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立法規範整個行業。
行業戰戰巍巍發展到今天,從萌芽到巔峰,再到紛紛倒下,再到死灰復燃逐步趨向合規,折射出的是市場對信用卡代還業務的巨大需求和各大商家、支付公司對行業的相當看好。
其實國外信用卡代償市場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從目前我國在各行各業全面與國際接軌的趨勢和下面我要講到的國外信用卡代償市場的發展軌跡,我們可以看到未來我國信用卡代償市場的發展方向。
信用卡代償發端於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由Capital One首次推出,讓用戶通過自己的平臺來還信用卡。通過這種方法,Capital One獲取大量用戶,Capital One只花了30年的時間,就從一家不起眼的地區銀行信用卡部,發展成為美國前三甲的信用卡公司。
在美國,信用卡代償非常火爆。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市場信用卡滲透率高,個人信用體系完善,居民對負債消費的理念接受度較高。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個人徵信體系的不斷完善及信用卡滲透率的不斷提高,未來中國的信用卡代償市場必定會與美國一樣火爆。
就目前來說,「信用卡代償」屬於「金融創新」的範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它讓不少缺乏實際消費能力的消費者通過這種方式得以順利滿足消費意願,然後通過分期償還的方式實現債務的慢慢消化,解決了暫時性資金不足的困難。同時,也要看到信用卡代還方式同樣是對正規金融機構有效金融服務不足、普惠服務覆蓋不全面的一種有效補充,其存在的社會需求合理性應被認可,這有利於滿足低收入社會階層的金融服務需求,也有利於通過這種方式來拉動內需增長。
近期,各大信用卡代還平臺,都普遍出現還款計劃失敗、無可用通道,甚至平臺全面暫停的情況,其實這種情況僅發生在沒有自有支付通道的平臺,這些平臺的所有交易全都是靠臨時掛靠的通道完成的,一旦國家在政策層面收緊對支付通道的管理,這些臨時租賃的通道往往會暫停服務,畢竟目前這個階段信用款代償業務政策尚不明朗,屬於可黑可白的業務,一旦央媽發威,通道方隨時面臨被罰款甚至吊銷牌照的風險。
其實,只要POS機還存在,代還會一直存在,如果因為代還業務,全面打擊、取締代還APP行業,肯定是不現實的,畢竟代還的始作俑者是POS機,每年銀聯、銀行也在這方面賺不少錢,對各方都有利的事兒,你就是想禁都禁不了,因為市場的需求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任何個體也無法阻擋時代的發展和進步。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信用卡代還平臺都不穩定,從信用卡代還APP行業興起至今,每一次高峰和低谷我都經歷過,我監控的代還平臺數量一直穩定在五十個以上,通過我對這些平臺的觀察和研究,我發現穩定、靠譜的平臺往往具備以下特點:
1、系統是獨立開發的,不是隨便買一套源碼優化之後就草草上線的。這種平臺一般有自己的技術團隊,平臺安全性一般都較好。
2、有自己的支付通道,不完全依賴掛靠和租賃。代還平臺的核心是通道,而不是APP本身。
3、幾乎不做任何廣告,急功近利的平臺往往都通過高額的獎勵和極具誘惑力的裂變模式,實現在短期內獲取巨大的流量,快速實現盈利,然後開始收割代理收益,而想長久在行業深耕的平臺,都在穩紮穩打做服務,等待時機。他們都懂得行業政策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槍打出頭鳥,做的越大,聲勢越響就越危險。
4、在銀聯報備的平臺。這段時間在銀聯報備的平臺都在正常運營。當然在銀聯報備的平臺就那麼幾家。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正在使用或打算使用代還APP的持卡人,找到穩健、安全、靠譜的平臺,不盲目註冊踩坑,少走彎路,畢竟每使用一個平臺都要重新提交一次身份信息,註冊太多,其中的安全隱患我想大家都知道。
文章出自公號:支付天眼
聲明:版權所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