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影視獨舌"↑免費訂閱本刊
萬合天宜今年推出的古裝推理網劇《名偵探狄仁傑》,繼承去年《萬萬沒想到》的風格,每個毛孔都透著搞笑的輕鬆,信手拈來不費勁。
按說推理劇最關鍵的是劇情縝密,《名偵探狄仁傑》的劇情真稱不上縝密;按說狄仁傑是歷史人物,又有各種版本珠玉在前,是不是該嚴肅點,它更稱不上嚴肅。看這種網絡劇,不能按傳統戲劇的標準去看,不能用人物關係、規定情境、任務動作等維度去評判,因為它根本就不是戲劇,而是一種融合了戲劇元素的裝置藝術。真正好的網絡IP運營者都應該是裝置藝術家,讓數以千萬計的人進入到它的裝置裡,以各種方式刺激他們,引發互動參與,以至召喚消費;這既是商業行為也是藝術行為,一種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藝術行為。
「名偵探」,英國有夏洛克·福爾摩斯,日本有柯南,我們要出一個可與之匹敵的,應該就是狄仁傑了。歷史上狄仁傑的故事散見於各種公案小說,上世紀初一位荷蘭人高羅佩看西方偵探小說很火,也想寫一本,恰好他又精通中文,於是把狄仁傑的事跡做了一番梳理加工,寫成一本Judge Dee,在西方引起相當轟動,原來中國也有傳奇偵探。1987年孫承政主演的《狄仁傑斷案傳奇》,就是參照這本書裡的章節。後來演繹狄仁傑的影視作品又有很多,比如陳寶國主演的《龍珠風暴》、臺星寇世勳主演的《護國良相狄仁傑》、港星歐陽震華主演的《狄仁傑洗冤錄》等;近年來有系列電視劇《神探狄仁傑》,梁冠華老師塑造的狄公形象沉穩厚重、深入人心,電影方面有徐克導演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天王劉德華版的狄仁傑不僅智謀過人,而且還會武功……而今年萬合天宜的網劇《名偵探狄仁傑》,跟它們完全不在一個車道上跑。
狄仁傑是唐朝人,這沒辦法改變;以狄仁傑為主角的劇必然是古裝劇,這大概也不言而喻。但如果認為看一部古裝劇就意味著要進入一個過去的世界、或者說把自己帶入到一個歷史時空裡,那就out了;有一種古裝劇是一團熱氣撲面而來的要擁抱現實。它不是那種要載著觀眾朝熒幕裡鑽的車,而是牟足了勁要衝出熒幕、撞向觀眾。最關鍵的地方是它決不會讓你會錯意,這個動機是直白的、赤裸裸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這是這種劇的高明處。過去也有一些借古諷今相當明顯的影視劇,但像《名偵探狄仁傑》這樣撒開了玩兒的,尚屬罕見。現實社會事件、經典影視橋段、文藝圈名人糗事等紛紛拿來戲仿;植入廣告橋段比比皆是,裡面有一個美女專門就給某品牌奶茶做廣告;人物打到一半說「我打不過他,他有特效!」劇集關鍵處自帶彈幕高能預警……每集後面還有無釐頭的小段花絮和跟劇情一樣荒誕不經的主創採訪。誰要是把《名偵探狄仁傑》當成戲劇來看,那就沒法一起愉快地玩耍了。它就像一個痞子,衝你一臉壞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魅力全在遊戲人間的屌。
賤賤的壞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表情,但這並不意味著嘲弄一切價值、什麼也不相信。絕大多數年輕人即便是沉迷於重口味動漫、網劇、B站鬼畜視頻,其實內心仍然有蠻正的三觀。而且很可能比那些看上去紅領巾在胸前分外鮮豔的好孩子更本性純良,有一種可愛叫做表裡不一,看起來正經的才可疑。這代人不喜歡一本正經的說教,不喜歡新聞聯播式的腔調,不喜歡別人殷勤奉上的金元寶,要自己跳進河裡撲騰半天撿來一粒金沙才是寶。《名偵探狄仁傑》裡小愛扮演的狄仁傑是一個逗比,白客扮演的白元芳也是一個逗比,當然人物刻畫水準不高這暫且按下不提,這對逗比會以各種離奇的方式嬉笑怒罵互相打擊,危難之際卻可以為對方赴湯蹈火再所不惜;這就是重口味包裹正能量。
相比之下,電影《道士下山》裡板著臉說道理的如松和尚令人討厭,博大精深的猿擊術遭到笑場,倒是「武大郎」範偉惹人喜愛。結尾小道士回到山上俯瞰天地,旁白又譁地一大段:「這時他才明白了,師父讓他下山的真正目的。只有經歷了紅塵中的善惡是非、愛恨恩仇,才能領悟真正的大道真諦。把人生悟透、將人世看懂,是學道必須的一步。何安下後來跟弟子們說:天地間,道大,人也大,人生本來就是上山、下山,而道心原本寬廣,可容萬物,裝得下山河大地,萬~古~星~辰~」嗡嗡作響,太直白了…
【文/掌花案】
End
微信公眾號【影視獨舌】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視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上角分享吧!
【影視獨舌】
由資深媒體人、影視產業研究者李星文主編,提供深度的影視評論和產業報導。高冷、獨立、有料,助大家漲姿勢、補營養、覽熱點。涵蓋微信、微博、博客、豆瓣和人人小站、網站五大載體。在今日頭條、新浪、網易、騰訊、搜狐都有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