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香港金像獎,比往年更加蕭條一些。受疫情的影響,第39屆現場頒獎典禮改為線上直播,共計25分55秒,頒獎過程12分鐘,畫面中只有知名導演爾冬陞平靜的讀完17封獎項名單,獎盃也將以寄送形式寄給獲獎者,相當簡潔。
01香港金像獎現狀
如此單薄的數字,竟然放到了曾經叱吒風雲的香港金像獎上。據相關資料顯示本屆金像獎官方FcaeBook直播平臺最高峰僅有1.2萬人次觀看,其實自第36屆之後,香港金像獎便步入了下坡路,只有約144萬人觀看,隨後的兩屆金像獎收視率仍然一蹶不振,相較往屆約180萬人觀看的平均數值,頹勢明顯。
不單單是數據顯示,獲獎名單亦是令人唏噓。「商業中港合拍」電影《少年的你》橫掃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八個大獎。持續炒冷飯的《新喜劇之王》、《葉問4:完結篇》也出現在了提名名單上,不禁令人質疑,香港電影真的已死麼?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獎名單:
最佳電影:《少年的你》
最佳導演:曾國祥《少年的你》
最佳編劇:《少年的你》
最佳男主角:太保《叔·叔》
最佳女主角:周冬雨《少年的你》
最佳男配角:張達明《麥路人》
最佳女配角:區嘉雯《叔·叔》
最佳新晉導演:黃綺琳《金都》
最佳新演員:易烊千璽《少年的你》
最佳攝影:《少年的你》
最佳剪輯:《葉問4:完結篇》
最佳美術指導:《花椒之味》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少年的你》
最佳動作設計:《葉問4:完結篇》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金都》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Fly》(《少年的你》)
最佳音響效果:《葉問4:完結篇》
最佳視覺效果:《掃毒2:天地對決》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大象席地而坐》
02香港電影,在時代跌宕中踽踽前行
香港電影的鼎盛時期曾風靡中日韓,當時的天王天后不亞於如今的男團小鮮肉,周潤發的《英雄本色》、劉德華的《阿飛正傳》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甚至如今還能在日韓劇中窺其一二風姿。於此種種,王晶卻說,「香港電影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種『非正常』的成功。」追本溯源,時代變遷下香港電影的跌宕充滿政治與經濟因素:
解放前的上海是亞洲第一大都市,國外無人不知,被稱為東方巴黎,亦相當於中國的好萊塢。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受政治因素影響,很多內地電影公司、電影人(主要是上海)南下香港,與當地人一起拍片建廠,為香港電影的崛起奠定基礎。
彼時的香港,優越的地理位置,湧入的大量人才與資本,再加上相對自由的創作環境,為香港培育出一代優秀的電影製作人,在社會的高速發展中,香港電影類型多樣,娛樂性強,成功將香港電影推入了七八十年代的黃金時期。
到了九十年代回歸之際,香港即將面臨政治經濟的大變革,不僅資本開始流失,各國的電影行業也逐步崛起,而此時高產的香港電影已經過多的粗製濫造,培養出的影視人也逐步轉向好萊塢,香港電影開始走進下坡路。
而回歸後,香港電影的青黃不接愈發明顯,在2003 年的CEPA協議籤訂後,雄厚的資本市場,更加廣闊的創作空間,吸引大批香港電影的中流砥柱北上神州,反哺內地影視行業。
03「少年的你」
在資本與政治的漩渦中,這時的香港本土電影已不復往日盛景,參考相關資料,過去五年香港電影產量偏低,平均每年只有53部,但其依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與突破。在近些年提名的香港電影名單上,反應香港社會實況的文藝電影保有一席之地,比如反映老年同性戀情感的《叔·叔》,關注香港大齡女性的《金都》等。
而與之對立的是香港北上導演,傳承港片傳統的經驗與手法,又將其融入內地的文化之中,在更加廣闊的資本與創作背景下,互相成就,煥發出新的藝術光彩,比如立足於悠久的文化歷史的《赤壁》、《投名狀》恢弘的場景、龐大的製作規模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中港合拍」從最開始的內地僅資本介入,香港導演佔據主要創作團隊(比如《如果·愛》《投名狀》等影片),到後來內地演員逐步佔據主演陣容(比如《龍門飛甲》《中國合伙人》),香港導演擁抱內地風味電影(比如《紅海行動》《人在囧途》),再到內地新生代演員強勢入局,成為不少成功影片中的點睛之筆,比如此次易烊千璽和周冬雨的《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講述了遭受校園暴力的少女陳念與混混小北互相救贖的故事。電影取材充滿內地元素,資方全部來自內地,而導演是來自香港的曾國祥,可以說是一部成功的「中港合拍」片。
曾國祥其父為香港電影的著名演員曾志偉,21歲由父親介紹,到陳可辛的電影公司工作,做過助理,做過場記,再獲提拔至第二副導演。直到10年前執導的《戀人絮語》讓他初露鋒芒,獲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而後《七月與安生》的誕生造就了第53屆雙馬影后,再到今年的《少年的你》,無不彰顯著一位香港導演在內地的成功。
不少內地演員也受益於這樣的時代背景,在與香港影圈的碰撞、融合中熠熠發光。在時代的更迭下,如今金馬獎的蕭條既可以看作是香港電影的英雄末路,也可以看作是,以另一種方式蓬勃新生,迎來下一個電影的光輝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