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來細數下,有多少華人面孔的歌手明星出場過日本的紅白歌會。
首先當然是當之無愧的女神:鄧麗君。
她曾3回出場紅白歌會(1985《愛人》,1986《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中文:我只在乎你),1991《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
1984年到1986年,她連續三年獲得日本有線大獎和全日本有線廣播大獎。據了解,日本天后濱崎步僅僅打破了鄧麗君連續三年獲得全日本有線廣播大獎的紀錄,另外一項由單曲《我只在乎你》創下的連續三年獲得日本有線大獎的紀錄仍然由
在1994年,
陳美齡:
一些年紀較輕的網友可能不認識陳美齡,但她年輕時也是許多老一輩心中的白月光。她以《虞美人之花》、《袋中有很多很多的秘密》、《愛情迷失的孩子》參加1973年、1974年、1975年的紅白,可想而知當年在日本的影響力。
17歲,陳美齡受邀去日本灌錄《虞美人之花》,結果大受歡迎,不僅當年獲得日本民歌大獎,迅速紅透日本乃至亞洲。
一直走偶像路線的陳美齡,以短裙、白長襪加爆牙的形象立即捲起一陣美齡旋風,搖身變為當紅偶像。她還常常與山口百惠一起上節目,輪流登封面,衣著打扮也被人爭相模仿。
歐陽菲菲:
曾3回出場(1972《戀の追跡》、1973《戀の十字路》、1991《ラヴ・イズ・オーヴァー》)
歐陽菲菲1970年受日本東芝唱片公司賞識赴日發展,首張日語單曲《雨之御堂筋》創下連續八周冠軍且銷售136萬張的驚人紀錄,當時轟動日本,並一舉奪得新人獎。1982年以日本歌曲《逝去的愛》獲得全日本「唱片大賞最長暢銷獎」與「有線組送大賞特別獎」,奠定屹立不搖的國際巨星地位。
歐陽菲菲的神奇就在於,她不會日語,卻靠發行日語唱片出道而紅。她入鄉不隨俗,跑到日本還拐了一個富商女婿回來,卻又不做溫順嫻淑的日本媳婦。即便是這樣,她還是被日本人喜愛了近半個世紀。她在日本歌壇創下的紀錄直到2004年才被韓國女歌手寶兒打破。
翁倩玉:
以《愛的迷戀》、《華麗的夢》出席了1979年、1980年的紅白。《愛的迷戀》由流行曲教父筒美京平負責作曲編曲,曲風華麗,十分配合翁倩玉的高貴優雅形象,而那套像孔雀開屏的打歌服更是經典中的經典。據悉,當年她出場紅白,佩帶了一套價值100萬港元的珠寶,成為紅白史上的一項紀錄。
提起翁倩玉,可能很多年輕網友都不太熟悉,其實她在七八十年代曾紅極一時,那時候的人氣甚至不輸林青霞。翁倩玉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爸爸移居日本生活。唱歌方面,翁倩玉曆年來唱過非常多的經典歌曲,包括《愛的奉獻》、《祈禱》、《永遠相信》等等。
沒錯,這首《永遠相信》正是經典日劇《阿信的故事》裡面的主題曲。相信只要一響起前奏,現在還有很多人會跟著哼唱。
譚詠麟譚校長:
1989年出場1回(1989《愛念》)
雖然還沒搞清今年譚校長的翻車到底怎麼回事,但譚校長在香港樂壇佔據著一個重要的地位。譚校長獨特的貢獻就在於:他將香港樂壇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時代。在80年代他將自己的歌曲定義為"都市情歌風",一方面改編日本歌曲重新填詞或邀請日本製作人為其重新訂做歌曲,而另一方面則選用香港本地作曲人並嘗試用自己作曲,最終成功引領了一批學習日本先進流行文化的浪潮(翻唱日文歌的始作俑者不愧是校長啊),在我們聽過很多香港非常經典的歌曲中,有絕大多數都是日本歌曲改編而來,但譚校長這一舉動也帶動了香港本土創作活躍期的到來。當年,徐若瑄在日本發展得相當好。日本網民票選史上最佳寫真集,她那本永遠佔據前五名。日本人至今都大讚,她的純欲風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經典的天使臉蛋魔鬼身材。她在日本發展用的名字叫ビビアンスー,即Vivian Hsu的日語發音。在這檔節目裡,表現雖不及更擅長搞笑的千秋,但漂亮和外國腔日語使她顯得很可愛。通過節目,又派生出一個名叫「黑色餅乾」的歌唱組合。主持人之一的南原清隆、常駐嘉賓徐若瑄都是成員。「黑色餅乾」出唱片,唱片大賣200萬張,1997年12月31日以《TIMING》登上NHK紅白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