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離開杭州西湖想念朋友了,寫下一首冬思詞,含蓄而感動人心!

2021-02-08 一起讀經典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快來關注一起讀經典。

人生在世,能有知心好友非常難得。俞伯牙與鍾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知己友情流傳千古。人生在世,如果能遇到一位心心相印的好朋友,真是一大幸事!這樣的朋友讓我們的人生感受更加豐富多彩,但是,無常是人生常態,相守的緣分總是有時間段的限制,分離是不可避免的!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坐臥難眠,時常會想念過去的好友,他們的音容笑貌浮現在腦海歷歷在目,仿佛分別還是昨天的事情。而古人不像我們現代人電子通訊這麼發達,即便遠隔千山萬裡,也不妨礙朋友之間的聯繫。古人思念朋友了,會怎麼辦呢?看看蘇軾這首《行香子·冬思》,感受下古人的友情。

《行香子·冬思》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銷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

這首詞是蘇軾早期的詞作,詞中那位「故人」是陳襄,他是北宋著名的理學家,也是蘇軾在杭州西湖一起宴飲酬唱玩樂的好朋友。

蘇軾曾經兩次在杭州任職,都在「烏臺詩案」連遭貶謫流放之前,那也是兩段愉快的經歷。第一次在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蘇軾才36歲,因為反對王安石新法,自求外放,到杭州任通判,一直到熙寧七年(1074)九月調離;第二次在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這一次他還疏浚了西湖留下美名,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人稱「蘇堤」。

《行香子·冬思》是蘇軾第一次在杭州任職時候的詞作,這時期,蘇軾任杭州通判,陳襄任杭州知州。二人既是同僚,又興趣相投,很快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經常在閒暇之餘一起遊覽西湖的美景,留下許多美好的記憶。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梅花似雪,隨風而落飄沾衣襟,這景致正是應當和老朋友攜手到城外遊賞的時候!

蘇軾開篇由眼前所見景色寫起,由景生情,思念起故人來:「情何限、處處銷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景色雖然很好,但去年的同遊之人已不在眼前!心晴的時候天氣也是晴朗的,心陰的時候天氣也是陰的,好朋友不在身邊,即便美景當前,蘇軾內心也是黯然憔悴、愁悶不快的。每當吟誦舊曲之時,就想起來曾經一起的好友。

「向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這都是杭州的風景名勝之地,也是蘇軾和好友陳襄曾經足跡一起到過的地方。想念一位朋友,除了他的音容笑貌,還會想起曾經一起的活動。蘇軾說:「每次我想起陳襄,就會想起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那些我們曾經在一塊詩酒遊樂的地方。」

上片主要是概覽追憶作者與友人陳襄江村尋春事,引起對友人的懷念。下片緊接著回味遊賞時兩人吟詠酬唱的具體情形。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蘇軾在回憶中對陳襄說:「那時候,我們平常遊樂去過的地方都有題詩,總的算下來有千首之多呢!然而,到如今這些詩上都已落滿了灰塵,得用繡羅衫去拂淨才能看清。」

「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蘇軾仿佛從回憶中回到現實:「自離開杭州後有誰在思念我呢?當然是友人陳襄了。還有西湖的明月、錢塘江邊的柳樹、城西南諸山的名勝景物呢!」

這最後幾句的寫作視角很獨特也很有趣。明明是蘇軾在想念杭州的好友、西湖的明月、錢塘江的柳樹……,可他卻反客為主,說友人、西湖明月、錢塘柳樹在思念他!新穎別致,蠻有趣味的!正如陳如江《東坡詞》中所語:

「此詞之特色,全在借人映己手法,即將自己肚腸,置對方腹中,通過對方如何思念自己,從而表達自己懷憶友人的感情,全詞因此顯得靈動,富有情韻。」

整體來看,蘇軾這首《行香子·冬思》因景寫情、情由景生,不僅真摯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而且流露出對西湖自然景物的熱愛。詞中今昔對比、物是人非之感表現得極為恰切、自然而不巧揉造作,情真意切,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END-

相關焦點

  • 蘇軾與杭州的不了情緣,一首詞一場美麗邂逅,忽然而來忽然而去!
    公元1071年,蘇軾寫著家眷離開京城到杭州任通判。從此,這位瀟灑多情的才子就杭州結下了不解之緣。而蘇軾自己也沒有想到,他與杭州的情緣就此結下了。他不僅深深地愛上了杭州,還把杭州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蘇軾的詩詞於是也與杭州結緣了。杭州的魅力,因為蘇軾的詩詞變得更加迷人;蘇軾的才情,也因為杭州發揮地更加淋漓盡致;蘇軾得杭州,如魚得水,生命越發精彩;杭州得蘇軾,如水有魚,從此就有了靈魂。
  • 蘇軾刁難友人小妾,小妾的回答,讓蘇軾感動,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首詞背後的故事:蘇軾寫下這首詞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當時因為寫了一首詩被捲入「烏臺詩案」,所以被貶到黃州。對於其他人來說這可能是一件極其難過的事情,但是經歷過人生的大風大浪的蘇軾卻不以為意,甚至在這最不如意的時刻寫下了最好的詩詞,結交了最鐵的朋友。
  • 蘇軾的一首詞,明明想念妻子,卻隻字未提,借兩個比喻襯託思念
    如果是論詩詞,讀蘇軾的詩詞一定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享受。詩人對待生活心思細膩,對待生活中所碰到的碰到的,以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都通過詩詞進行描述。在詩詞之中不僅僅有著嘻戲怒罵,也有著著與朋友親人的悲歡離合,他的作品對於他來說可能僅僅只是一次記錄,但是在文壇之中卻留下來濃厚的一筆。
  • 蘇軾望月有感,寫下一首宋詞,堪稱治癒系經典,情理交融撫慰人心
    #蘇軾在眾多詞家中,最有影響力的首選蘇軾的那首《水調歌頭·中秋》,不但寫出了情感,寫出了思念,寫出了與眾不同的逍遙,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治癒系經典,讓人讀來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真正起到了撫慰人心的作用。詞序中交代了蘇軾寫這首詞的背景,」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蘇軾被貶官,朋友要用馬換蘇軾小妾,小妾作詩一首隨後撞樹而死
    原來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官去做黃州團練副史,相當於現在的縣民兵副指揮,是一個既沒有實權,又沒有油水的閒差。我們讀古詩詞的時候會發現,古代人很重視朋友感情,不論是升遷還是貶謫,只要是朋友離開此地,就會相送餞別,有的飲酒、有的吃飯。
  • 蘇軾與朋友在遊船上喝酒賞月,於是突然有所悟,寫下一首感人的詞
    所以說蘇軾是千年來難得一遇的人才,即使是再過一千年,也是無人能夠超越。那蘇軾的詞更是宋詞裡的經典名篇,每一首都描寫的膾炙人口,裡面的一些經典的句子,更是被文藝青年所推崇,例如「天涯何處無芳草」、「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十年生死兩茫茫」等等,那這些都是蘇軾最為大家所熟悉的經典名句,而且這些句子,也是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感人,不僅有他對於人生的解讀,同時也有著他對於過往歲月的追憶。
  • 蘇軾被誤讀最深的一首詩,許多人至今不知!
    在冷靜自然的描寫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對醉生夢死、貪圖享樂、不惜光陰的人的深深譴責。詩句華美而含蓄,耐人尋味。特別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人們常常用來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暫和寶貴。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
  • 蘇軾攜妓拜訪高僧,高僧大怒,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對方啞口無言
    除了仕途略微坎坷,蘇軾其他方面都比較如意,朋友遍布五湖四海,不僅包括文學界的同行,還有道士、和尚、歌姬等,偶爾發一個朋友圈,都會引來上百人點讚,堪稱宋朝文壇上的大V。坦率真誠是蘇軾的標籤,坦坦蕩蕩作為,明明白白做事,非常討厭虛偽之人,關於他的趣事有很多。
  • 蘇軾61歲遭遇小妾去世,為她寫下一首悼念詞,讀完一聲嘆息
    晚年的蘇軾還給自己的小妾寫了一首詞,也是非常的經典,全詞只寫花,為提人,卻表達出了他內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西江月·詠梅》--蘇軾馬趁香微路遠,沙籠月淡煙斜。渡波清徹映妍華。倒綠枝寒風掛。掛鳳寒枝綠倒,華妍映徹清波。渡斜煙淡月籠沙。
  • 40歲蘇軾酒後寫下一首詩,把12歲歌姬納小妾,尾句成為經典名句
    40歲蘇軾酒後寫下一首詩,把12歲歌姬納小妾,尾句成為經典名句蘇軾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對自己三位妻子都用情至深,他的原配夫人王弗,15歲時便嫁給了蘇軾,夫妻兩人非常恩愛,時常如影相隨。蘇軾結婚當天,他寫了個洞房詩,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蘇軾愛熱鬧交友遍天下,想朋友了就寫首詞!
    在蘇軾的心中,有情是他坎坷人生最好的慰藉。事實上,蘇軾身邊也確實有很多重情重義的朋友。靠著詩詞和才氣,蘇軾交友遍天下,想念哪個朋友了就寫首詞。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個很好的證明。行香子.丹陽寄述古 蘇軾(宋)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
  • 40歲蘇軾為討12歲小妾歡心,寫下千古名句,這才是真正的撩妹高手
    林語堂先生曾在《蘇東坡傳》中寫道:杭州像是蘇東坡的第二故鄉,不只是杭州的山林湖海之美,也非只是由於杭州繁華的街道,閎壯的廟宇,也是由於他和杭州人的感情融洽,由於他一生最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過的。也就是在這裡,蘇軾遇見了後半生對他最重要的女人。40歲蘇軾為討12歲小妾歡心,寫下千古名句,這才是真正的撩妹高手蘇軾被貶黃州,在那裡住了五年。還朝臨行之際,黃州的官員士紳和平時與蘇軾要好的歌姬都去為蘇軾擺宴踐行。
  • 蘇軾的這首小詩,描寫極其優美,不虧妙絕古今的佳作
    上世紀三十年代,林語堂身居海外,陪伴他的只有厚重的蘇東坡文集,後來他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蘇東坡傳。林語堂在書中這樣評價蘇東坡: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
  • 《春宵》蘇軾
    在冷靜自然的描寫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對醉生夢死、貪圖享樂、不惜光陰的人的深深譴責。詩句華美而含蓄,耐人尋味。特別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人們常常用來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暫和寶貴。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 蘇軾40歲納12歲小妾,初見時寫的求愛詩,成男人們的花言巧語
    一提到蘇軾小編最先想起來的就是這句「十年生死兩茫茫」,僅僅一句,就將蘇軾對他夫人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感動了多少人!假如我們只知道蘇軾的這一首詞,可能蘇軾就會是所有女人夢寐以求的郎君吧?但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多長久,沒過多久王弗就與世長辭了,蘇軾悲痛欲絕,於是寫下了感動萬千現代女子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也許是因為真正愛的人永遠離開了,蘇軾的內心從此變得空虛,所以他在不斷的納妾,尋找紅顏知己來填滿自己內心的空白,所以此後蘇軾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渣男「。
  • 蘇軾被好友妻子趕出門,他憤然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蘇軾,北宋著名詞人,這是人們對他最直觀的一個印象,從小我們就熟知蘇軾的詞,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的詞多為氣勢恢宏、豪放自如。可有那麼一首詞,令人啼笑皆非,作這首詞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拜訪好友時被友妻趕出家門,氣憤之下寫下的一首詞,後來經過漫長的歲月竟然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火了千年!事情是這樣的,蘇軾有一好友名叫陳慥,字季常,我們就稱呼他為陳季常。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老師可不會講蘇軾這首詩的背景
    特別是詩的後兩句,蘇軾的才情四溢,他用淡妝的西子比作晴天的西湖,又以雨天的西湖比作濃妝的西子,無論陰晴,西湖都是美麗無比;無論濃淡,西子都是嫵媚動人。古往今來,誰不知道西施姑娘就是美麗的化身,具有沉魚之美?「欲把西湖比西子」,這真是神來之筆!讀著讀著,這又不像是在寫西湖,那蘇軾寫的是誰呢?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卻不料成了千古絕唱!讀完真肉麻
    雖然說這首詩引用的都不是名人名句,但是蘇軾卻將它組成了千古絕唱!把自己描述成了沉浸於溫柔鄉的才子!不幸的是,王弗死在了蘇軾前頭,在愛妻去世10年後,蘇軾寫了那首感人至深的《江城子》。蘇軾寫下的洞房詩還有一首非常有名,蘇軾的朋友張先80歲高齡了竟然迎娶了一位18歲的少女,就在迎親這一天,蘇軾打趣兩個人,寫下了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蘇軾納歌姬為妾,為表白愛意寫下一首表白詩,成為經典流傳至今
    蘇軾納歌姬為妾,為表白愛意寫下一首表白詩,成為經典流傳至今大文豪蘇軾的一生中,有三位很重要的女人,蘇軾並不想只把她們放在自己的回憶裡,而是充斥在那美輪美奐的詩詞中。王朝雲天生麗質,聰穎靈慧,但出生貧寒,為了生存,她很小的時候就加入了歌舞班,以賣唱為生,並最終成為西湖名妓。那一年,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貶到杭州,某天,他與幾位文友相約同遊西湖,中午吃飯時叫來王朝雲所在的歌舞班助興。
  • 蘇軾遊玩西湖,一女子為曲求詞,蘇軾寫了首《江城子》,成為經典
    在眾多蘇軾供職的地方裡,杭州無疑是蘇軾最為傾心的。這可不是筆者隨意妄言,當你在不長的時日裡流連忘返於多地,在你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定是發生故事最多的。蘇軾一生曾兩次在杭州任職,如果換算成時間,把其所有的供職之地包含在內,那麼杭州就是他作為地方官員,執政時間最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