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結束的坎城頒獎禮上,艾錫米斯·費利珀憑藉《聖鹿之死》拿了最佳編劇。這部電影由最近正紅的希臘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執導,可以說備受矚目,然而它在影評人那兒並沒有獲得一邊倒的好評。
蘭斯莫斯最近幾年憑藉《狗牙》、《龍蝦》等片獲得了好萊塢的關注。不過近來有人指出,當他的作品更醉心於結構和形式時,那種魅力就大打折扣。
引發這種評價的正是《聖鹿之死》。從主創名單來看,這似乎是一部很保險的電影:艾錫米斯·費利珀是與蘭斯莫斯長期合作的編劇(《阿爾卑斯》、《狗牙》、《龍蝦》),柯林·法瑞爾則在《龍蝦》之後與他二度合作,在本片中扮演了職業為外科醫生的男主,妮可·基德曼飾演他的妻子。
故事圍繞一名動機可疑的男孩(巴裡·基奧漢)逐漸接近外科醫生一家展開。這名男孩似乎有著痛苦的過去。他在起初獲得了醫生的關懷,但其行為逐漸變得瘋狂,並最終給醫生家庭下了一個「詛咒」,讓醫生必須做出重大的犧牲。這是一個充滿了符號和隱喻的希臘式悲劇,角色不得不做出令人無法承受的艱難決定。
這部懸疑片擁有讓人壓抑的氣氛和突然的轉折,很多地方都像極了 7、80 年代流行的傳統恐怖片,比如刺耳的交響樂、夢魘般的魚眼鏡頭視角等等。不少影評指出,,無論是鏡頭運用,還是故事的主題,同時,它的可怕情節又深受麥可·哈內克的《趣味遊戲》影響。
它給人的感覺很有庫布裡克範兒「喚起了《閃靈》中的那份優雅又強烈的恐怖感」。
蘭斯莫斯依然沿用了自己標誌性的「冷淡對話」。角色之間的互動沒有親密可言,所有對白都以機械冷漠的方式呈現,這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本片令人不安的氛圍,但是評論道,這也讓角色們「看起來不夠像人,只是為蘭斯莫斯的論文服務,而不是為整個故事服務,所以觀眾不會對他們投入太多的感情。」 英國獨立電影雜誌也批評,這種乾巴巴的角色性格已經抵消了影片塑造出的戲劇氛圍。評,「基本上是一個情感上的空洞,我想對他們產生聯繫、同情,都做不到」。《獨立報》《Little White Lies》《名利場》
另一個問題是故事的展開方式和無處不在的謎團。觀眾不知道這個故事會將他們帶向哪兒,因為它是一層層展開的,並且每一層都有重要轉折,且角色的表現充滿了誤導元素,臺詞也沒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故弄玄虛。蘭斯莫斯一貫對自己電影裡的怪異設定很少作出解釋,只要求觀眾去接受,但這次好像有點過火了。「這逼著觀眾自己對此作出解釋和聯想」
不過從多數好評來看,這仍然是部構造精緻、讓人難忘的電影,其中的美學和暴力都讓人讚嘆。但對於那些抱有較高期待的觀眾而言,它的匠氣還是過重了。
題圖來自《聖鹿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