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平臺,我們總能看到很多學歷高、薪水多的人,他們將網絡當成是一種娛樂項目,每個言論都顯示出自己的與眾不同。不少網友感慨,網上各個都是人才,說話好聽有涵養,每個都是大款,該怎麼去巴結?
難道中國人真的有錢到揮金如土的地步了?中國的大學生真的可以遍地走了?其實,中國的人均存款和學歷,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
一、中國人並非那麼有錢
從2020年1月份發布的一則數據來看,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三萬多元,可支配收入中位數是26523元。其中,農村人均收入為16021元,城鎮人均收入為42359元。
我國的貧富差距比較大,廣大網友們和馬雲的收入,加起來已經超過了99.99%的人群,正是因這些富人的收入帶動,拉高了我國的整體收入,實際上除去那些百億以上大佬,年收入超過7.6萬的人群才不足10%。
直白點說,如果你一年可支配收入在6.5萬元,那就已經超過90%的人群。
那些低收入的人群,一個月收入也不過才600元,也就是大家隨便吃上幾頓海底撈的錢。
前段時間,因一場疫情,暴露了窮人的真實面目:
因家裡沒網,農村女孩在父親的陪伴下,來到村支書家裡蹭網;
打工者滯留武漢,平日裡只能吃別人垃圾桶丟棄的剩飯菜;
一個小夥子因遲遲不能開工,陷入了飲食難題,吃了二十天泡麵,準備將房子賣掉。故事發到網上後,遭到眾人群嘲。
二、遍地都是大學生?
在很多人的眼裡,大學生已經遍地走了,應聘一個工作上千號人一同競爭,工資也不過才三千左右,還不如不上學賺錢更多一些。
難道大學生真的如同大家所說的,已經實現遍地走了嗎?
從1977年高考恢復後,畢業的大學生為1億人,50%為專科生,本科生為5000萬人。
看似人數很多,可別忘記我國有著13億人,本科生的佔比才3.69%,只要大家是本科文憑,那就超過90%的人群,如果是一本、985畢業,那就站在學歷塔的頂端。
為何網絡上感覺都是大學生?其實是因如今的網絡時代,這些人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時間長了給人一種都是大學生的錯覺。
如今的社會是人才的社會,只有每個人更努力,才能拿到可觀的薪水,才能成為別人眼裡更優秀的人群。
很多人會問,為何學歷高的人,找工作還這麼難?
其實學歷只是敲門磚,工作技術和經驗、處人處事能力、業務水平等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