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臨》的拍攝推廣了其原著星雲獎、雨果獎獲得者特德·姜的小說,在電影上映前,我讀了特德·姜的《通天塔》、《你一生的故事》、《商人和鍊金術士之門》、《人類科學之演變》等幾個短篇。
譯林出版社出版了《你一生的故事》、《軟體體的生命周期》兩部短篇小說集
關於電影《降臨》已經有很多公眾號寫了影評,但並沒有看到什麼亮點,在此不對劇情多贅述。原作者特德·姜華裔身份接受基督教環境的背景,使他的作品除了精妙的科幻構思外,也多有宗教的背景。影片編劇迎合了作者的創作思路,使得片中出現了宗教元素的東西,說說片子的幾處亮點吧:
1、十二個不明飛行物
片中出現了被稱為:貝殼的圓盤狀飛行物,原著小說中並沒提及數量,但片中是以12個分布世界各地的貝殼降臨地球的。
12源自基督教術語:十二使徒,原意為「受差遣者」,是耶穌傳道的助手、門徒。在科幻題材中外星人不管是侵略還是友善往往是科技領先於人類的(《第九區》中反被地球人奴役的大蝦人則是一個創新),高高在上的外星人於是仿若神跡,事實上電影中的七桶肢正是傳達先進思維方式的先知傳道者。
《耶穌的晚宴》中的十二門徒
另外12這個數字還有另一個典故來自於古希臘神話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十二試煉」,即12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包括剝下猛獅的皮、殺死九頭蛇許德拉、偷走巨人的羊群、解下亞馬遜女王的褲腰帶等等。《降臨》中的12個外星飛船正是在完成一項教會地球人新文字的任務。
《宙斯之子》
2、巴別塔
最開始知道《巴別塔》是當年看剛薩雷斯的《通天塔》,那部片是我最喜歡的非線性敘事電影。《降臨》是一種時間上的亂序,特德·姜也寫過一篇名為《通天塔》的小說,講的是空間上的顛倒循環。
巴別塔本身更是《聖經》中的典故,人類彼時曾團結一心興建通往天堂的高塔,但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巴別塔最終沒能得以建立。
這個經典的宗教譬喻反照了人、種族、國家之間難以彌合的分歧,原著《你一生的故事》中也是從語言學的角度闡述了:語音可以影響人的思維方式(電影中的臺詞是:語言是文明的基石)。關於這點小說的延伸討論中有提及「沃爾夫假說」的理論:
「沃爾夫假說」,又稱「語言相對論」,是關於語言、文化和思維三者關係的重要理論,即在不同文化下,不同語言所具有的結構、意義和使用等方面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使用者的思維方式。
《降臨》的BGM頗有宗教儀式感
電影《降臨》中並沒有提到巴別塔,我為什麼提到這點是因為片中各國在面對外星文明入侵時曾齊心宣布共享信息資源,這正是一個巴別塔的隱喻,同時因為對外星人語言分析的誤區,美國人理解為「offer weapon」,中國人理解為「use weapon」,而導致中國及其盟友蘇聯、巴基斯坦、蘇丹對外星人貿然宣戰,美國則腹黑的封閉了資源共享,官方也陷入主戰的誤區,最終使得地球聯盟各懷疑心紛紛中段共享,這就是巴別塔的崩壞,也是電影處理非常精妙的地方。
3、奧羅波若銜尾蛇
原著小說《你一生的故事》在結構上是一個首尾銜接和插敘的結構,這種寫法本身就傳達了故事中母親對愛的理解,也扣住了科幻設定中忽略因果,以循環、無限認知世界的方式。關於循環,電影中有兩個亮點:
A、女主給女兒起名為漢娜Hannah,這個細節被主人公拼讀出來,Hannah這個單詞是從左右雙向都可以對換互文的,正是一種循環。主人公正以此方式紀念女兒的出生,因為她的出生就是打破因果律、非線性的產物。
B、片中七桶肢的文字被設定為水墨的原型符號,類似《火影》中佐井的忍術·超獸偽畫。在七桶肢的文字中不同的詞語沒有位置、時態的差別,是一大灘信息鋪在一起,你可以任摘取接閱讀,從中看到過去與未來。
電影中以圓形符號展現了七桶肢的文字。這齣自經典的「奧羅波若銜尾蛇」符號——一條自食其尾的巨蛇並有大量意向衍生,如:北歐的世界之蛇耶夢加德、非洲彩虹蛇、墨西哥阿茲特克羽蛇神、莫比烏斯環、無限符號:∞、中國紅山文化的玉龍、鍊金術中的曼荼羅、貪吃蛇遊戲等等。
榮格的理論認為銜尾蛇是人類心理的原型,是一種「前自我」階段、「混沌狀態」,他還曾提出人有一種從過往繼承的「集體無意識心態」,《降臨》則是向未來索取潛意識,女主角在掌握了「預知未來」的能力後,許多未來的種子早已埋藏在她的潛意識中,她只需要在一覽無餘的全部事件中選擇出來指導行為就可以了。
4、反神諭
在經典的古希臘戲劇中,神諭往往是不容違背的存在,比如《奧德賽》中奧德修斯的夥伴違反寓言宰殺烹食了太陽神阿波羅的羊、《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陷入了弒夫娶母的怪圈。
宙斯之父克羅諾斯接受到生子比弒夫的神諭,於是接連吞食了五個孩子,但最終還是被兒子宙斯取代
古希臘神話影響了後世的戲劇模式,往往是以「不能做某事」作為劇情衝突的導火線,而人物則反其道行之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態挑起戲劇衝突。在以往的科幻片中,角色往往以一種「打破」和自證的方式來證明自我的存在和自我意識,如《蝴蝶效應》、《感官遊戲》、《異次元駭客》。
但《降臨》是順從了神諭的,它一改戲劇中的「反神諭」設定。女主先學會了外星人的文字的表達,然後七桶肢把她一生的生命之書展現出來,使得其看到了自己的命運。
5、片中中國元素的理解
《降臨》中面對外星人中國在大國姿態上表現出了和美國並駕齊驅的主導作用,中俄盟友的關係、中美關係的隱性對抗也作為意識形態的差別滲透其中。中國的決策對於美軍幾乎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同時在知情的觀眾看來中國的行為也不免莽撞。
美國人用文字解讀文字,中國人用圖像解讀文字(麻將),其實這還是溝通方式差異引發的行為差異。片中虛擬的商將軍官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這個角色看似有獨斷的意指,但因為妻子的遺言:「你應憑赤勇淳愛,戰爭不成就英雄只會留下孤兒寡母」而改變決定、違反上級命令,也可看做是好萊塢中典型的「反英雄」設定。所以這裡既有點中國黑,又不是完全黑中國。
我花了很多時間去理解故事的核心設定,發現即使再硬的科幻當深入思考時也是軟科幻,想通了就不叫科幻,就成現實了。而且時間悖論的邏輯是永遠不能自洽的,所以就意會了吧。
女主之所以沒有違反「神諭」接受了宿命的安排,正是她想體驗愛的過程,即使逆來順受、知道美好必將消亡。神諭並未影響他她的自由意志,反而讓她堅定了在逆流中接受並對抗命運的精神,對於宗教、宿命的探討使故事更厚重,是整個核心所在,也是動人之處。在小說中作者說:
自由意志的存在意味著我們不可能預知未來。而我們之所以知道自由意志的存在,是因為我們直接體驗過它、意志是個人意識的本質部分。
▼
「七寸丁」
@非__想
用你的拇指愛撫我的二維碼
▼
CP號:人有兩張嘴,「三寸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