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是當代國人評價一個人十分重視的一項指標。其實,何止現代,古往今來人們多青睞美貌的人,無論這個人是男是女。
中國古代有一群出名的美女,如西施、王昭君、趙飛燕、楊玉環、大周后、小周后等等。
這些美女傾國傾城,廣為人知,而歷史上除了大美女還有大帥哥,同樣受到世人追捧,擁有無數粉絲,只不過,我們對於這些帥哥的熟悉度遠不如美女們罷了。
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歷史上的那些大帥哥到底帥到什麼程度呢?
從我們今天人的角度來說,帥哥的標準無外乎兩種:眉清目秀的小鮮肉,以及稜角分明的霸氣男。
但是,古代中國人的審美標準與現代不同,那時候的帥哥與現在我們的帥哥有很大區別。
如果將現在的帥哥形象放在古代,可能會被人嘲諷,同樣道理,將古代帥哥放在現在,恐怕不能叫帥,只能叫個性了。
我們以漢代為例。
漢代認為一個男人帥的標準一般是三個條件:一個是身高,二個是五官,另一個則是鬍鬚。
比如諸葛亮就是一位眾所周知的大帥哥,根據史書記載,諸葛亮「身長八尺,有英霸之氣。」漢代一尺約相當於現在23CM,八尺約等於現在184CM。
又比如關羽在當時人眼中也是一位帥氣非凡的男人,而他帥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鬍鬚,史書稱關羽「美須髯」,也正是依舊這個記載,小說《三國演義》稱關羽為「美髯公。」
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鬚髮不能隨意剪掉,應該蓄髮留須,而頭髮盤在頭上看不出來好壞,但鬍子就在胸前,很容易分辨出優劣,就這樣,鬍鬚的多寡,顏色的光鮮程度就成了衡量一個男人外貌的重要指標。
我們再舉個例子,漢末有一位超級大帥哥,叫崔琰。
史書記載,崔琰身材高大,而且「須長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憚焉。」
「四尺」約等於現在92公分,「太祖」就是指曹操,「憚」就是忌憚,這句是說:崔琰鬍鬚長達92公分,穩重而有威望,當時的朝中百官都很仰慕他,就連曹操也忌憚他三分。
綜上,我們看漢代的帥哥們,都是身材高大,國字臉,長鬍子,一絲不苟的形象,這種形象放在現在,雖然也會有不少粉絲追捧,但是能不能用帥來評價,恐怕就未必了。
那麼為什麼漢代人一身高和威嚴評價一個男人帥不帥呢?
因為漢代中國民風淳樸彪悍,國家尚武,從漢武帝開疆拓土直到漢末,漢朝一直都是縱橫捭闔,傲視天下,這份王者氣質就註定了當時社會是以強悍、威嚴、高大為帥的標準。
而那些「小鮮肉」則並不為社會大多數認可(精英階層除外),所以說,歷史背景和社會風氣決定了當時的審美標準就是如此。
另外,我們說帥不帥,除了外貌,氣質也是衡量的重要指標。
根據《世語新說》記載,剛才的那位大帥哥崔琰,曾經和相貌平平的曹操有過一次「帥」的比拼,結果崔琰被完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話說曹操有一次接見匈奴使者,曹操擔心自己容貌平平,身材不高,無法震懾匈奴。曹操便決定,讓身材高大,帥氣逼人的崔琰假冒自己坐在正中央,而自己則假扮成侍衛站在崔琰身後。
匈奴使者見到假曹操後離開宮殿。曹操立刻派人暗中詢問那位匈奴使者,對於「自己」的看法。
那位匈奴使者說:「曹公雖然高大帥氣,但是並非真正的英雄,倒是那位站在曹公身後的侍衛,看似相貌平平,其實才是大英雄!」
曹操聞聽此言,立刻派人追殺那位匈奴使者。
我們看,崔琰高大帥氣,曹操短小平凡,但是匈奴使者一眼就看出來曹操是真英雄。
這是為什麼呢?氣質!
曹操作為那個時代的霸主,不怒自威的氣質,眉宇間流露出來的英氣,不是容貌和身材可以比擬的。
所以,真帥氣的男人並非只有身材和容貌,比如拿破崙身高不足一米六,但是他的功業卻比「阿爾卑斯山還高」,誰敢說他不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