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周杰倫、蔡徐坤頂流之爭,3月25日,周杰倫又一次用數據證明自己。2019年,周杰倫再次成為近三年演唱會「票房冠軍」,五月天、張杰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
大麥網聯合燈塔研究院發布的《回望崢嶸 企盼春天——2019年演出行業洞察報告》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提供行業指導。報告透露,2019年TFBOYS、摩登兄弟、UNINE等藝人拉新能力最強,年輕一代用戶更願意為「愛豆」演出埋單。TFBOYS「告白The Fever」六周年演唱會在深圳舉行,跨城觀演比例達到92%,華晨宇「火星」演唱會-海口站則是2019年度覆蓋購票用戶地域分布最廣的一場演唱會,來自332個城市的歌迷跨過江河湖海去聽花花演唱會。林俊傑成為演唱會巡演城市最多的藝人,當選年度「勞模」,李宗盛、李榮浩緊隨其後。
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演出票房邁入2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7.29%,票房增速趕超電影市場,劇場、演唱會、旅遊演出在票房上齊頭並進,形成三足鼎立態勢。「跨城觀演」成為新常態。
旅遊演出票房增速最猛 演唱會人均投入最高
演出票房貢獻方面,去年,旅遊演出增速最猛,同比上升9.58%,票房收入為73.79億元,直逼劇場的84.03億元。演唱會票房收入為42.59億元,同比上升6.88%。在演出花費方面,演唱會的人均投入最高,平均為1525元,其次是音樂劇,人均支出1280元。在演出細分市場,80後至85前的人均消費金額最高,90後新晉父母更願意為孩子花錢,他們在兒童劇的人均消費金額最高。
90後至00前成為演出消費的主力軍,2019年佔觀演用戶群體比例超55%。其中,95後購買力持續增長,2018年、2019年佔比分別為22%、31%。相較於劇場,90後群體用戶更偏愛演唱會,在演唱會用戶群體分布中,90後人群佔比為72%,而他們在劇場用戶中的佔比為50%。
爆款網綜在製造平民偶像的同時,也在線下掀起一波新的消費浪潮。以去年大火的兩部綜藝《這就是街舞》《樂隊的夏天》為例,綜藝火爆之後,線下巡演也得到綜藝粉絲的追捧。
根據市場反饋,《這就是街舞》巡演女性觀眾佔比高達82%,吸引90後至00前的用戶人群,佔比達58%;《樂隊的夏天》巡演更吸引80後至00前的用戶人群,佔比高達85%。
越來越多用戶會做出線下觀影、觀演雙重選擇。數據顯示,去年線下電影、演出的用戶重合度增幅達35%。同時,用戶觀演決策也有規律可循,2019年提前表明觀演意向的用戶較2018年暴漲250%。
2019年,話劇、音樂劇、兒童劇的人均購票張數分別為2.7張、2.4張和3.6張。不同的年齡層內容需求不同,話劇方面,00後鍾情《戀愛的犀牛》,00前沉迷《烏龍山伯爵》;音樂劇方面,95、00後喜愛《陰陽師》,95後偏愛經典《貓》;兒童劇方面,新晉父母更願意選擇《拖拉蟲說再見》,80後父母最愛《汪汪隊立大功—救援先鋒》。
「跨城觀演」成新常態 演出市場下沉三、四線待突破
2019年,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天津這五座城市成為電影演出類文化消費活躍城市TOP5。杭州、南京、天津趕超廣州、深圳,位列三、四、五位。整體來看,南方演唱會的消費能力普遍高於北方。
華南沿海城市受大型演唱會、音樂節青睞,這種優勢激發了大規模的「跨城消費」。海口、佛山、福州等沿海城市近三年演唱會複合增速全國排名領先,其中海口增度最快,達到1013%。另外,相鄰新一線城市也拉動了跨城觀演的增長,武漢觀眾更願意去長沙聽演唱會,重慶么妹則會選擇成都就近觀演。
不過,從目前來看,演出城市下沉仍需動力。數據顯示,在2019年演出城市購票用戶分布中,一、二線城市的佔比為76%,三、四線城市僅為24%,而2018年這一數據為25%,也就是說,2019年三、四線城市購票比例不升反降。另外,去年三、四線城市電影購票用戶佔比為35%。對比電影市場不難發現,目前現場演出依舊極度依賴一、二線市場,市場下沉之路有待進一步開拓。
演出新業態嶄露頭角 VR、AR等將打破「次元壁壘」
報告還指出,數位化宣發正在賦能現場演出行業變革,認為「心動用戶」決定首日票房,首日票房決定總票房。數據顯示,蓄水用戶首日票房貢獻率近70%,在整個演唱會銷售周期中票房貢獻率接近50%。
2020年,受疫情影響,線下演出按下暫停鍵,但「雲音樂節」「雲演唱會」「雲劇場」等創新表演形式應運而生,直接帶動一部分用戶由線下轉戰線上觀演,有望形成新的演出風口。
隨著5G時代的到來,VR、AR等數字虛擬技術將打破不同藝術形式和觀演人群的「次元壁壘」,推動沉浸式觀演升級。與此同時,文化演出在空間上形成了新的業態形式,作為專業劇場外沿的商場、地鐵、書店開始形成新的演藝空間。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