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趙高上線,兩招獲得嬴政信任,李斯都看走眼了

2020-12-21 Axin娛樂

在張魯一、段奕宏和李乃文主演的歷史劇《大秦賦》最新劇情裡,自從嫪毐下線後,嬴政軟禁了太后趙姬,引起部分朝臣的不滿,認為嬴政過於無情不講孝道,很容易成為他國的流言武器,嬴政同時也在為統一六國的目標努力著,此時一代奸臣趙高上線。

趙高是一個巧言令色、逢迎獻媚的人,僅僅兩招就獲得嬴政的信任。第一招就是巧言令色,深得人心。他第一次出現就是在清洗章臺宮的臺階,嬴政看到讓人詢問,趙高回復表示嫪毐之亂禍亂太深,把章臺宮糟蹋得難以收拾,所以他每天都在清洗臺階。嬴政聽得這番話,決定留他成為自己的近侍。

表面上這番話只是趙高的工作,但是放在嫪毐之亂剛剛平息,嬴政心裡很不痛快,身邊又正好缺人,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趙高的這番話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趙高對嫪毐這種人痛惡深絕,所以在自己的本能工作裡反覆清洗臺階,要把汙漬清洗乾淨,這讓嬴政覺得這樣的人很忠心,要是培養起來當近侍會很安心。

第二招趙高顯露自己的聰明和勤奮,他在嬴政眼裡只是一個寺人,所以表現出來會得到重用。他比嫪毐更聰明,從嬴政這裡入手,就能有機會接近王權。

李斯是嬴政的一大重臣,輔佐他統一六國,看人看事很準,卻在趙高這裡看走了眼。以至於在嬴政暴斃之後,聽信趙高讒言偽造遺詔扶胡亥為王,逼迫扶蘇自殺,最後被趙高所害。由此可以看出趙高心計多深,這又是一個比嫪毐還危險的人。

相關焦點

  • 趙高稱讚蒙恬天下無敵,秦始皇哈哈大笑:這三句話能讓蒙恬死三次
    咱們今天要說的,就是秦始皇與蒙恬趙高的關係:趙高曾經笑裡藏刀地對秦始皇稱讚蒙恬的三十萬大軍天下無敵,結果秦始皇哈哈大笑著回答了四個字——如果不是秦始皇而是劉邦趙匡胤朱元璋胤禛,聽了這三句話,就能讓蒙恬死三次了。按照《史記》和《東周列國志》的記載,趙高和秦始皇嬴政的武功都不弱:「秦王(嬴政)聞高彊(強)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
  • 皓鑭傳趙高處處幫嬴政有什麼目的?趙高是好人還是壞人
    電視劇《皓鑭傳》因為是根據歷史改編的,所以很多人物大家都熟悉,甚至有些都是有原型人物的,新上新的人物趙高在歷史是個大壞蛋,那麼電視劇人設是怎樣的呢?他和嬴政從小就認識,處處保護嬴政是真心的嗎?歷史上的趙高是在嬴政繼位之後,嬴政親自提拔上來的,嬴政讓他教自己的兒子胡亥斷案。但是在劇中,趙高是接受了公主雅的命令,潛伏在嬴政身邊,漸漸獲得嬴政的信任。
  • 大秦賦:趙高突兀上線?嬴政一眼相中?宿命的選擇?大秦帝國危矣
    可惜時光無法倒流,所做的一切決定都已經成為了既定的歷史,或許未來人在看我們這代人的經歷時,也會將種種因果關係歸結於宿命般結局。本文,我們以【大秦賦】中嬴政在趙高登場後第一眼就立即相中他做內寺的精確抉擇的劇情做案例淺述。
  •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一個奸臣,他留下了一個成語,如今家喻戶曉
    同樣的,在古代歷史上也有著許許多多的奸臣,他們的事跡也是「廣為傳頌」。只不過,忠臣留下來的是美名,而這些奸臣們留下來的就是惡名。比如說中國古代最著名的一個奸臣,他留下了一個成語「指鹿為馬」,如今更是家喻戶曉。
  • 趙高把軍權交給王離,有3個原因,最後一個原因是趙高最看重的
    王離在秦始皇去世後,趙高將軍權授予了他。 那麼王離為什麼會得到趙高的信任呢?其實趙高並不是信任王離,而是從三個方面的考慮,才這麼做的。 1、趙高與蒙氏有仇我們知道趙高在秦始皇病逝沙丘後,篡改遺詔,扶胡亥登基即位。他在篡改的遺詔中寫道,要賜死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並捏造罪名捉拿了蒙毅。
  • 歷史上是誰幫助秦子嬰除掉了奸臣趙高的?
    誰殺了趙高?這件事情是毫無爭議的。祖龍死後,胡亥繼位,趙高專權。僅僅三年後,趙高殺死了胡亥。趙高本想自立,奈何秦朝宗室勢力仍存、大臣不服、關東戰事雲湧,於是他去秦國帝號,立宗室子嬰為秦王。我裝病不去,趙高必定親自來請,趙高來後就殺死他。」到了登基的日子,趙高便派人來請子嬰接受王印。子嬰推說有病,不肯前往。三番五次,趙高無奈,只得親自去請。當趙高到了子嬰宮殿直言道:「朝見宗廟有關國事,君王為什麼不去?」就在趙高不注意的時候,韓談一刀砍死了趙高。一代權臣就此滅亡。
  • 《大秦賦》:嫪毐下場,趙高上線,距離秦國的滅亡不遠了
    《大秦賦》嫪毐傳已經落下帷幕,這個作威作福的長信侯,最後還是獲得應有的下場。 在嫪毐下線後,嬴政親政,可沒過多久趙高來了。 根據歷史記載,趙高大約在秦始皇十二年時入宮。嫪毐在秦始皇九年時,被殺。
  • 《大秦賦》:李欣澤版趙高上線,羅喉計都,好久不見
    由張魯一、段奕宏主演的《大秦賦》正在熱播,隨著嬴政平定嫪毐之亂,呂不韋又離開鹹陽,秦國的大權基本上全部回到嬴政手中,接下來就是處理宗室和羋姓同黨。嬴政這一路走來,李斯可以說居功至偉,若不是他籌謀劃策,嬴政未必能這麼快掌握秦國。
  • 《大秦賦》趙高上線,秦國六世餘烈,為什麼抵不過趙高的一人之力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我們熟悉的人物,一個個上線,那種熟悉感撲面而來,一個個歷史書上的人物,就這樣出現在你面前。能能親身感受到兩千多年前,那場波瀾壯闊的統一之戰,感受到秦人那種不斷奮發的精神,感受到文臣武將各個佩劍的尚武精神,這才是我們民族原本該有的樣子。
  • 胡歌主演的《神話》中,趙高為什麼憎恨蒙毅?其實是有歷史依據的
    ,趙高為什麼會如此憎恨蒙毅,並不僅僅是劇情需要,其實是有歷史依據的。三代忠良 蒙毅,是秦國的名將蒙驁的孫子,蒙武的兒子,與哥哥蒙恬一文一武共同輔佐秦始皇,是當時朝堂上最受寵愛的臣子,就連李斯都望塵莫及蒙武和蒙恬在嬴政統一六國的時候,先後率兵擊敗楚國和齊國的軍隊。嬴政自稱皇帝後,感於蒙家的功勳,對蒙毅兄弟極為器重。
  • 大秦賦:趙高將華麗登場,李斯大難臨頭,王綰喜從天降
    就在棄劇的邊緣的時候,嫪毐叛亂開始了,也就意味著嬴政終於要親政了,熬過了東出部分真心是不容易,只不過按預告中的內容來說,起碼要到47集的時候,嬴政才能親政,那麼《大秦賦之天下》真正的主線劇情只不過20集,就完成了統一,又從演員表裡看出了些端倪,想必接下來的內容將是沿著荊軻刺秦王展開
  • 40歲張魯一演13歲秦始皇,違和感滿滿,遭網友吐槽像「奸臣」
    12月2日,由張魯一飾演的秦始皇上線13歲的嬴政之後,不少網友吐槽說:「他就不適合演嬴政啊,沒有帝王氣質」「確定是13歲不是31歲?」「這個劇選角年齡從一開始就不太對」「翁斐然演的是大秦帝國就好了」「張博演嬴政就好了,張魯一不知道是怎麼得到這個角色的」。
  • 為大秦洗地的趙高
    但是怎奈劇情的發展,總是出乎我們對底線的預料,我不去看,也能在社交媒體上被雷到。《大秦賦》中的大秦,已經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了,而是閃耀著各種人性光輝的天堂。說實話,電視劇中的大秦,最後沒有孕育出人文主義、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我都要覺得是導演編劇虎頭蛇尾了。恨不得他們趕緊補上,以便自恰。在第47集,萬眾期待的終結者趙高終於登場了。
  • 《大秦賦》史上最帥氣的趙高上線,他曾演過《琉璃》中的羅喉計都
    文/小凡娛影導語:《大秦賦》史上最帥氣的趙高上線,他曾演過《琉璃》中的羅喉計都由張魯一、段奕宏等主演的《大秦賦》正在熱播中,在劇中,嬴政借嫪毐篡位謀反來扳倒太后和呂不韋的勢力嫪毐謀反叛亂都在嬴政的意料之中,嬴政對嫪毐的捧殺,逼著嫪毐謀反,嫪毐不想死就不得不反了,嫪毐最終謀反篡位失敗,這次嫪毐之亂也死了不少人,假扮太監的冬兒為了保護扶蘇也被嫪毐殺了。秦王身邊的太監也死了不少,然而秦王宮又出現了一位新太監,替秦王傳話的太監,他就禍害秦國的趙高。
  • 李斯被誣陷謀反,腰斬前大聲喊冤,趙高回復16個字,立即啞口無言
    李斯,生於公元前284年,年輕時前往齊國拜師,後跟隨荀子學習,因受荀子治國思想的影響,李斯在學成後選擇到秦國尋求機遇,之後因被秦相呂不韋看中在秦國擔任小官,然而他並未放棄攀升的機會,某次藉機向秦王嬴政獻出離間六國國君的計謀,秦王因此先後封他為長史、客卿。
  • 《秦時明月》第六部:沒有人比蓋聶更懂嬴政,他和衛莊對嬴政的評價...
    ,但他都是與韓非一起見的嬴政,他對嬴政其實不是很了解。衛莊覺得蓋聶對嬴政的評價太高,蓋聶表示那不是他的評價,那應該是後世史官的評價。蓋聶認為嬴政與他的帝國會失敗,因為嬴政只是一個人,但他卻做了超越人的事。衛莊覺得嬴政可以繼續超越,但蓋聶認為嬴政只是一個人,帝國是因為他而存在,但也只有他一個人能夠做到。蓋聶和衛莊都認為嬴政離世以後將很難有人像他一樣撐起帝國,所以嬴政離世將成為帝國的危局。
  • 君臣恩怨:趙高和秦始皇有什麼仇,非要秦始皇斷子絕孫?
    秦始皇嬴政在統一六國之後,把六個國家的妃子們全都收為己用,這些妃子們先後為秦始皇嬴政生下了34個皇子和公主。但是這些子女對趙高來說,就只是34顆人頭,趙高殺掉這些孩子就像是割韭菜一樣簡單。秦始皇在死後不到三年之間,幾十個子女全都被趙高一人處死,而趙高,可是秦始皇生前最信任的太監。就是這個做事謹慎,城府極深的太監,不惜挑起亂世,也要把秦始皇嬴政的子女全都殺掉。究其原因,還是要從趙高的身世來說起。當我們尋找趙高身世的時候,就連司馬遷都說不清,只好留下蛛絲馬跡。
  • 秦朝宦官趙高,偷天換日逼死扶蘇,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
    趙高的出身不詳,歷史上對其出身眾說紛紜,有的說他一出生就是宦官身份,也有的說他來自於秦王嬴政的宗族,具備嬴氏血脈,而總而言之,趙高的出身並不是特別的好,因此對於趙高本身而言,也就沒有什麼所謂的背景之說,趙高出人頭地是因為他自己才能出眾,因為他自己的才學,所以才被秦始皇看重,委以重任,並且讓其教導自己的兒子胡亥,就這件事上來說,趙高真的可謂是一步登天。
  • 在中國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個成語,現在大家都知道
    在中國古代,記載貪官汙吏,奸臣的野史,遠比歌頌偉人,英雄,忠臣的正史多。這些奸臣強暴出了伎倆和特點。他們的故事不僅成為典故,而且隨著歷史的變遷成為成語。今天提到的這四位,在古代奸臣中脫穎而出,成為「典範」。第一個是秦始皇身邊的太監趙高。嬴政死後,勾結丞相李斯篡改遺詔,將皇位傳給了秦二世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