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水怪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被稱為「韓國最會吃的男人」的廚師,節目製作人——白鍾元。
白大叔在韓國是家喻戶曉的存在,製作出了多檔收視率、口碑都爆表的美食綜藝,其中的《街頭美食鬥士》,由出品必精品的TVN製作,自2018年開播以來,就一直穩居收視率首位,第一季和第二季在豆瓣的評分都在9分以上。由於白大叔的吃相過於饞人,這檔節目被稱為「最氣人的節目」。
白大叔是個中國通,通過美食學習了中文,甚至可以不用帶翻譯在中國拍攝節目。
為了在節目中滿足自己再來中國大吃一通的願望,選擇美食目的地時,白大叔特意挑選了許多中國城市,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可以被稱為中國美食節目(狗頭)。
第一季,白大叔帶著韓國觀眾一起領略了成都、香港、哈爾濱的地道中國美食,不管是在當地早已赫赫有名的老店,還是不為人知的蒼蠅館子,白大叔都照去不誤。
還會像當地人一樣,蹲在街邊拼桌吃美食,果然不負街頭美食鬥士的名號呀~
第二季,白鍾元的中國之旅越來越深入,來到了西安、臺北、武漢、延吉。
因為延吉是中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延邊的首府,所以當地的語言是朝鮮語和漢語通用的,會韓語的人在當地可以說是暢通無阻,白大叔在這場旅途中也幾乎沒有說中文。
延吉位於中國吉林,距離中朝邊境僅十餘公裡,所以無論從語言環境還是飲食文化來說,都與韓國、朝鮮有相似之處,但這其中又融合了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及東北特有的風土人情氣息,讓白大叔欲罷不能。
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他的腳步丈量延吉的土地,品嘗延吉的美食吧~
白大叔的第一餐選在了自己第一次來延邊時就吃過的水豆腐店。
晶瑩嫩白的水豆腐,是從開啟新一天的好選擇~
延邊是中國的主要大豆產區,約三分之一的黃豆產量來自這裡,高品質的大豆和水質優越的長白山泉水,讓這裡的大豆製品毫無豆腥味,嫩滑宛如布丁,配上特製的大醬及濃油赤醬的菜碼,味蕾怎麼能不被滿足!
除了有本身清淡嫩滑的水豆腐之外,一般的水豆腐店還會提供煎豆腐,外酥裡嫩,被油煎得薄脆的外殼下是軟乎乎的內芯,咬一口就能體會到兩種截然不同的口感。
冷麵是朝鮮族傳統飲食之一,延吉作為朝鮮族飲食文化中心,冷麵必定獨有特色。它與韓國、朝鮮的冷麵不同之處在於,延吉的冷麵當中會加入許多菜碼,且口味是具有刺激性的,酸味嗆人,衝擊力十足。
白大叔在第一次吃到這種口味的冷麵時,還以為是獨此一家冷麵的問題,所以在兩小時之內又連去了三家其他冷麵店,才終於確定下來,這就是延吉冷麵獨特的味道。
與其他冷麵不同的是,延吉冷麵有一個完美的搭配伴侶,好比珍珠之於奶茶,牛奶之於咖啡,那就是——鍋包肉。
炸得金黃酥脆的鍋包肉散發騰騰熱氣,一下被投入冷麵冰涼的湯汁中,酸甜爽口又不失酥脆。
東北,中國公認的烤串天堂。
除卻早已打出名聲的瀋陽烤雞架和哈爾濱烤串,延吉烤串,似乎更為獨特低調,但也自成一派。
這次白大叔選擇的是一家名為「楊家原味串」的烤串店。
比起傳統烤串店裡別人幫烤好了再上菜的模式,延吉烤串更多了一股自己動手的趣味。
店家提供的肉串是全生的,需要自己調配醬汁和蘸料。
有時,點的烤串太多,辛苦考出來的美食會面臨變冷的命運,失去了溫度,也就失去了美味。
延吉人為了解決這一困難,發明了「啤酒鍋」這一存在。
在鍋裡層層疊疊堆壘好菜碼後,淋入整瓶啤酒,自有一股豪邁。
接著,可以把已經冷掉的烤串放進啤酒鍋中,讓食材再一次經歷溫度的錘鍊,此時啤酒中的酒精已經被完全蒸發,留下的只有發酵後的醇厚口感。
最絕妙的搭配是啤酒鍋+方便麵,是許多延吉人離鄉後永遠也忘不掉的宵夜中的小確幸。
清晨,白大叔跟著趕早市的爺爺奶奶們來到了延吉水上市場,這裡除了豐富的水產之外,還有琳琅滿目的早餐可供選擇。
白大叔行走在其中,還暗自吐槽,因為吃的東西太多了,在他走到目的地之前肯定有中斷的可能性。
果然如他自己所料,白大叔首先被市場中捶打糕的聲音給吸引了過去。千萬次捶打讓一粒粒溼潤的糯米被解構,重新組合成柔軟的打糕。
用刀輕輕割下打糕團,再隔空投擲進裝滿豆粉、糖粉的框裡,讓打糕充分包容吸收這些能讓自己口感變得更豐富的顆粒。
既軟糯又粗糲的口感讓本來不喜歡吃打糕的白大叔也贊個不停。
雪濃湯是一道無論在韓國還是在延吉都隨處可見的料理,由牛骨長久熬製而成,在延吉水上市場,雪濃湯是許多人早餐的不二之選。
把燉煮至軟爛的牛肉撕成條,再淋入滾燙的牛骨濃湯,便成就了一道汁濃肉嫩的雪濃湯。
光聽名字,大概以為這是再普通不過的糯米腸,實際上,米腸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血腸。
將調製料理過後的糯米,灌入用大醬清洗醃製過的豬大腸中,再混合用當地香料處理過的豬血,口感層次分明,絕對是內臟愛好者的首選。不愛吃內臟的也不必擔心,米腸吃不出任何怪味。
吃到後邊米腸放涼了,還可以放進豬肉湯裡加熱,又是另一種獨特的溼潤口感。
明太魚是朝鮮族人民最喜愛食用的魚類。作為深海冷水魚,明太魚高蛋白、低脂肪,味道清爽。
但延邊並不沿海,想要吃到明太魚只能依靠進口,為了滿足朝鮮族人民的需求,國家特許延邊從朝鮮、俄羅斯進口明太魚。
對明太魚的熱愛也讓幹明太魚稱為延邊特產之一。
延吉的烤乾明太魚,是讓白老師惦記了十幾年的美味。
在炙烤之前,先用啤酒浸泡幹明太魚,酒精滲入魚肉肌理中,不僅進一步去除魚腥味,也讓乾燥的魚肉重回溼潤狀態。
放到烤架上後,刷上由朝鮮族大醬秘制而成的醬料,炭火與油星滋滋碰撞。
將啤酒淋入秘制調料粉調製成的蘸料,是白大叔用十幾年都無法在韓國複製出的味道。
延邊的大醬文化一直讓當地人引以為豪,好水與好大豆造就了優質的大醬,喝醬湯已經成為延吉人的習慣。
冬季的早晨來一碗醬湯,通體舒暢~
與韓式大醬湯不同,延吉的醬湯中會加入用大醬煮製過的豬肉,肥瘦相間,豆類發酵的醇厚香氣與豬肉的油脂香融合得異常完美。
在醬湯中加入延邊人最愛的櫻菜泡菜,層層堆疊,一口下去,滿足至極。
在延吉,除了水上市場是人盡皆知的美食聖地之外,河南市場也是覓食的好去處,因為比較小眾,遊客沒有那麼多,別有一番悠閒舒適感。
用牛骨加蘿蔔熬製的濃湯澆進玉米面中,再蓋上豬肉等菜碼,就是寒冷冬天中最好的一份慰藉。
延邊美食之旅的最後一站,被白老師選定在一家石鍋飯專門店,也是他十幾年來念念不忘的味道。
石鍋飯與石鍋拌飯只有一字之差,但除了都是用石鍋做烹飪器具之外,可以說和石鍋拌飯沒有相似之處。
石鍋飯是將大米、枸杞、紅豆等食材一起放入石鍋中蒸熟,上菜之後還需要燜三分鐘才能揭開鍋蓋,目的是為了讓石鍋底部形成美味的鍋巴。
白大叔點了醬炒茄子做配菜,連著醬汁一起蓋在米飯上,連鍋巴都沾上了醬油味~
最後,用對中國美食飽含深情的白大叔的話來說就是:「希望大家都來延吉看看!」
世界之大,美食之多,勇敢去嘗試吧~畢竟好吃的都不長胖。
小水怪寫推文寫餓了,繼續去看白大叔的美食綜藝下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