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丨這檔評分9.3的國產原創綜藝,我實名吹爆!

2021-01-15 C1區

文丨郭肖

本文授權轉載自觀察者網,公眾號ID:guanchacn

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的一部高分綜藝《見字如面》,當時,這部綜藝感動了不少觀眾,不僅獲得了很高的評分,還一度被稱為「綜藝界的良心」。

今年,《見字如面》的導演關正文更進一步,拍出了另一部讀書綜藝,僅開播三期,豆瓣評分就高達9.3,位居近期綜藝評分榜首。

近年綜藝節目中不乏讀書節目,比如最早鳳凰衛視的《開卷八分鐘》、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央視的《朗讀者》等,這些節目都獲得很高的評價。

同樣是讀書節目,《一本好書》的制勝秘訣又是什麼呢?

首先,相比以往讀書節目中片段式的演繹,《一本好書》的觀眾看到的是一本完整的書。

如何展示一本完整的書呢?節目組採取了一種新的形式——舞臺劇。

並且,這些舞臺劇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角色由趙立新、王勁松、潘虹等老戲骨出演;節目組還在編劇、舞美、服裝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中產階級豪奢的聚會場所:

巴黎破爛的小酒館:

朝堂上,皇帝聽大臣們匯報工作:

皇帝和宮女們在一起,花園中的假山、樹依稀可見:

還有360°環繞的全景舞臺,也讓演員與觀眾能夠更好的交流。

演員趙立新說,「這檔節目就是把一本書的精華,像撒珍珠一般鋪排在戲劇舞臺上。」

很多網友在看完節目後,直呼要吹爆這檔節目。

目前,這檔綜藝向大家介紹的三本書,都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劉慈欣 《三體》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第一部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三體》被稱為「史上最難改編小說」,不僅由於它的體量和無數絕佳的想像構成的浩瀚世界,更因為它所蘊含的對人類社會的觀察以及對不同文明之間的現狀、歷史的觀察。

而《一本好書》節目組的改編,得到了原著作者劉慈欣的認可,他表示非常喜歡這種形式。

節目的舞臺劇主要以社會學博士羅輯為主線,串聯起以光年為單位發生著的不同文明之間如何衝突如何共存的故事。

人類多年來不斷向太空發射信號,卻始終收不到回音,終於,地球的信號被四光年之外的三體文明截獲。

與地球人想像的和平友好不同,三體文明的科學家悉數地球人類的發展速度後,深感不安,決定派出探測器對地球文明予以攻擊,同時鎖死了地球上的基礎科學。

三體艦隊到達地球需要400年,地球上的軍事專家們趁機動用所有資源,準備應對來自三體文明的攻擊。

然而,他們花費了200年組建起配備有2000艘戰艦的太空軍,卻被三體的一個小小水滴探測器瞬間消滅,兩個文明之間的發展差距可見一斑。

書裡對這段描寫非常震撼,有書迷還做了一個關於水滴的短片,從微觀特寫到鏡面全景對水滴進行還原。短片得到了劉慈欣本人的讚揚,他說:「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體電影,如果能拍出這種意境,真的死也瞑目了。」

三體派出智子監視人類的一舉一動,但智子無法監視人的思想,於是,人類的「面壁者計劃」誕生了。

面壁者用自己的思想建立一個巨大的想像迷宮,用敵人無法判斷的方式組織戰爭。相對應的,三體也為每位面壁者分配了破壁者,他們通過觀察每一個面壁者公開和秘密的行為,破解他們真實的戰略意圖。

值得讚嘆的是,劉慈欣通過「面壁者」這樣一個東方冥想式的概念,為地球文明和未來文明衝突設計出可能的方案。

人類共挑選出了4位面壁者。

第一位面壁者:弗裡德裡克·泰勒,曾擔任美國國防部長。

他的具體設想,是通過自殺式襲擊來對三體艦隊進行攻擊。

但他的計劃被破壁者完全看穿,最終,他在湖邊開槍自殺了。

第二位面壁者:曼努爾·雷迪亞茲,他曾是南美小國的一位總統。

他的計劃是製造前所未有的恆星級氫彈。但因為這一計劃以全人類的消失為代價,為大家所不容,他被自己國家的人民用石塊砸死了。

第三位面壁者是比爾·希恩斯。他認為,面對三體,人類需要的是必勝的信心,於是他決定通過思想鋼印將必勝的信心植入人們的大腦中。然而,真正植入人們大腦中的卻是失敗主義。

雖然計劃都失敗了,但這三個面壁者至少看起來都是幹實事的,與之相比,最後一位面壁者羅輯顯得有點無所事事。

獲得面壁者的身份後,羅輯始終處在一種及時行樂的狀態中,看起來吊兒郎當。

後來,他悟出了一套「黑暗森林法則」,想到了對付三體的方法。這個法則基於兩條基本假定: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素;

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簡單點說,黑暗森林法則就是:在宇宙中,當你發現別的文明,無論對方比你強大還是弱小,都只有一個選擇——消滅它。反之亦然。

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

於是,羅輯藉此與三體展開談判:如果三體不撤退,就用自己的生命體徵探測儀暴露地球和三體的位置,同歸於盡。

終於,三體文明猶豫了。

「讓所有水滴離開地球,讓三體艦隊不得駛向太陽系」當趙立新飾演的羅輯完成最後這段與入侵地球的三體智子之間的對話時,他體力不支的癱倒在地,眼含熱淚的看著天空,強撐起身體,一字一句的說:「不用擔心,我死不了。其實,只要換個思考方式,我們都能活下來。所以,最後,我要跟你們說:謝謝。」

而當三體人承諾撤退的那一瞬間,他甚至激動得落淚。

絕佳的震撼演繹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個全人類命懸一線的時刻,許多複雜的情緒跟隨他的演繹從心底湧起,久久沉浸其中感嘆於那份真實而又殘酷的體驗。

羅輯就這樣拯救了地球。

故事到這裡就完了嗎?羅輯的破壁者又是誰?羅輯真的一勞永逸地拯救了地球嗎?這些在書中都有更加詳細的說明,而且更加細膩生動,更加震撼。

黃仁宇 《萬曆十五年》

第二期節目中的《萬曆十五年》,王勁松飾演沉睡在定陵具有上帝視角的老年萬曆,他以串演的方式,向觀眾剖白老中青三代萬曆的人生。

萬曆一心想成為一個好皇帝,在老師張居正的監督下,每天太陽升起就開始讀書,一年四季從不間斷,從小讀遍了經、史、子、集。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其勤奮程度僅次於開國皇帝朱元璋。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皇帝,長大後卻越發懶政,還創下了明朝最長年限皇帝不上朝的紀錄:28年。

他還因為身邊的宮女不會唱民間豔曲揮刀割了她們的頭髮。

從一個勵志少年到殘暴、懶惰的昏君,萬曆到底經歷了什麼?

繼續看下去,你會發現,一切的結果似乎早在開頭就已經確定,貴為皇帝,萬曆也有他的苦衷。

張居正,一代名臣,他是萬曆的老師,也是他的精神導師,對萬曆極其嚴格。

飯不能多吃、覺不能多睡、女人不能多碰,身為皇帝,萬曆一貧如洗,連給宮女打賞的錢也沒有,就算是讀書,也不能上自己喜歡的書法課。

面對張居正的管教,萬曆雖然痛苦卻始終相信他,甚至在其父死後,還免除了他的丁憂(官員在父母死後要回家為其守制27個月)。

然而,張居正的形象卻坍塌了。

張居正死後,萬曆發現,要求他厲行節儉的張老師家裡積聚了成山的珠玉古玩,蓄養著成群的絕色佳人。

曾經所有的信任似乎都成了笑話。

而且,萬曆雖貴為皇帝,卻根本沒有實權。由於明朝的內閣制度,他連自主批改奏摺的權利都沒有。

就連皇后的人選他也無法定奪,更何況是太子。

雖然沒有皇帝的權利,但是義務卻一個也少不了。

天不下雨?皇帝人品不好;

雨下多了?皇帝人品不好!

還要忍受百官的不理解和責難。

老年時的萬曆回首當時的一切,不禁嘆道,「那時候我還是個孩子啊」、「我死了,你們叫我神宗。我真的努力過,但是我成不了神。」

萬曆終於意識到,身為皇帝,不過是制度所需要的象徵物。

在這裡要吹一下王勁松老師的演技,說著「不過是制度所需要的象徵物」,他輕嘆一口氣、轉了個身,萬曆的一切無奈與悲哀仿佛就在觀眾眼前親自上演。

終於在一次次的失望、痛苦、無奈之下,萬曆開始叛逆了......

於是,就有了28年不上朝的紀錄。

在結尾處,萬曆說,我完成了這場報復,還是沒能立成我的太子,這場遊戲沒有贏家。

將近90分鐘的舞臺劇完結之後,突然發現,身為皇帝,萬曆也有萬般無奈。

作家止庵說,過去看歷史,看的是事,這本書中我們看的是人,也是人心,是人物內心中的一些東西。

節目的結尾,王勁松飾演的萬曆跟大家皮了一下,他說,「我要走了,黃仁宇寫我的這本書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事兒......你們要常常來看我」。

許多網友表示這句話成功地引起了他們讀書的欲望,忽然想撿起家裡塵封已久的書籍。

毛姆 《月亮與六便士》

看過小說的讀者知道,《月亮與六便士》主要講述了一個理想與現實交鋒的故事。

證券經紀人斯特裡(黃維德 飾)40歲,生活舒適體面、妻子兒女健康、家庭和睦、生活富足,是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可是突然某一天,他拋下結婚17年的妻子和孩子,隻身一人去了巴黎。

斯特裡的妻子以為他跟另外一個女人私奔了,故事的講述者毛姆(趙立新 飾)來到巴黎,想要幫助她勸斯特裡回去。

可是當毛姆見到斯特裡的時候,才發現斯特裡住在破舊的小旅館裡,全身上下破爛不堪。

斯特裡說,他感受到內心噴薄而出的畫畫的欲望,所以拋下一切重新開始。

為了畫畫,斯特裡幾乎放棄了所有物質的需求,生活變得貧苦不堪,可他絲毫不在意。

沒有錢了,就去打工,打工掙來的錢去買畫筆和畫布;吃不上飯,他就和流浪漢在一起喝布施的粥。

他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去賣掉自己的畫,因為除了畫畫之外的所有事他都覺得不重要。

在原著中,作者這樣寫道:斯特裡當年對一切都是視若無睹的,只看得見他靈魂裡某種躁動的景象。

巴黎一名頗具慧眼的畫家德克看到了斯特裡的畫,覺得他是個天才,對他照顧有加。斯特裡生病之後,德克把他接到了家中,悉心照料。

可是,斯特裡卻和德克的妻子布蘭奇在一起了。當布蘭奇對斯特裡失去用處之後,斯特裡又拋棄了她。布蘭奇無法接受這一切,自殺了。

當毛姆追問斯特裡時,斯特裡的回答卻是......

後來,斯特裡輾轉幾個地方,最終去了太平洋上的一座小島,和當地土著生活在一起,只為了畫畫,最終完成了許多「驚世巨作」。

如果沒有看節目,對這本書不了解,可能有人會問,這不就是一個渣男拋棄妻子的故事嗎?

可是如果停留於此,文學的意義就失去了。

在節目中,毛姆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是個作家,我更想要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斷人性。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覺得一件事情應該如何,想要糾正它,可卻忽略了,我們生活在真實裡,而不是「應該」裡。

生而為人,我們就永遠面對著這樣的問題:月亮還是六便士?夢想還是現實?活著還是死去?也永遠面臨著荒謬與無奈。

一出90分鐘的舞臺劇,一本好書,觀眾通過視覺化的呈現更加全面的了解書中的人物,也更容易產生共鳴 。

導演關正文曾說,自己目前聽到的最好的反饋就是,看了節目真的想去讀這本書了。

近些年,國產綜藝因為抄襲韓國而廣為詬病,韓媒甚至發文章詳細地數出了中國有34檔綜藝抄襲韓國,讓許多中國網友大呼「丟臉」。

而像《國家寶藏》、《聲臨其境》和《一本好書》這樣的優質綜藝則告訴我們,不用抄襲,我們也能做出自己的優秀原創綜藝。


相關焦點

  • 勾起上億人的羞恥心,這檔9.3分國產綜藝我實名吹爆
    倒是國產綜藝,從《偶像練習生》到《創造101》接連引發了「全民狂歡」。只可惜,收視頗佳,掩蓋不了口碑差,更難以摘下「抄襲、山寨」的帽子。前不久,韓媒發文稱中國已經抄襲了韓國34檔綜藝節目。涉嫌抄襲的這34檔節目,其中不少,都是各大網站電視臺熱播的綜藝。
  • 《乘風破浪的姐姐》疑被抄襲,國產原創綜藝開始揚眉吐氣?
    《乘風破浪的姐姐》是今夏一檔超人氣綜藝,它引起的熱度和話題也是接連不斷的頻上熱搜榜。最近它又與韓國新推出的一檔綜藝《Miss back》扯上關係,有趣的是,這檔韓國綜藝還未播出就先在我國的網友中引起了不小的熱議。原因就是許多人發現它在節目的創作概念上與《乘風破浪的姐姐》有很大的相似度。
  • 《乘風破浪的姐姐》疑被抄襲,國產原創綜藝開始揚眉吐氣?
    無論誰是誰非,《乘風破浪的姐姐》是一檔非常不錯的國產綜藝,這是不可否認的。比如《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等等。但是也總該允許有學習的階段,近幾年我們看到國內也出品了許多原創的綜藝,不但製作精良,創意絕妙,而且評分都非常高。
  • 綜藝推薦|豆瓣高評分的國產綜藝,好看又能漲姿勢~
    反正小編只想在家癱著*我尋思也沒安監控啊冷颼颼的冬天最適合窩在家裡追追劇和綜藝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我們國產值得一看的好綜藝看嘉賓們如何應對吐槽:↓↓↓@曾毅:很多朋友都說我們唱歌特別土,玲花還經常埋怨我,我就跟玲花說:「這歌土跟我有什麼關係,我才幾個詞!」
  • 豆瓣9.8,今天我要吹爆這檔神仙綜藝!
    近幾年,綜藝野蠻生長。類型開花,題材野、立意敢……但有一個怪向——市場開始更傾向於話題,很多綜藝看上的只是熱度與流量。撕逼、炒作、賣人設,騷操作不斷。在一片迎合聲中,我看到了一個身影。以赤誠的肉身,撞向了巨輪。
  • 2020年豆瓣高分冷門國產綜藝推薦,送給愛看綜藝的你們!
    2020年豆瓣高分國產綜藝推薦,排名不分先後!一、你好生活第二季(豆瓣評分9.0)《你好生活》第二季將帶領觀眾完成一場關於生活的旅行,以年輕活力的青春視角,展現生活之美,探尋生活智慧。露天的音樂會,星空下的篝火,閃著淚光的笑容,遼闊草原上的歌聲。
  • "音樂網紅"太多 原創音樂綜藝爆紅不易
    原標題:「音樂網紅」太多,原創綜藝爆紅不易   《這!就是原創》的海選現場,音樂人席地而坐,與導師面對面演唱。   上周日,由優酷推出的首檔網際網路原創音樂人競技成長秀《這!就是原創》正式開播。
  • 比成就現象級更難得的,是《聲臨其境》這檔原創綜藝的匠心與冒險
    這檔節目不僅讓觀眾充分領略了「聲音」這個藝術載體的無限魅力,也讓人看到了一眾專業演員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個人修養——無論是會四國外語的趙立新,還是「一人分飾八角」的韓雪,以及用英文表演《出師表》的王洛勇,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上映9天票房突破19億,評分9.3的《我和我的家鄉》爆了
    上映9天票房突破19億,評分9.3的《我和我的家鄉》爆了!為什麼是它爆了?今年國慶檔上線了不少優秀的電影,而《我和我的家鄉》無疑是其中比較優秀的一部電影。這一次電影依舊採用了單元劇的形式,分別用《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回鄉之路》、《最後一課》、《神筆馬亮》這五個故事講述了人與家鄉之間的情感。
  • 《這就是原創》《我是唱作人》對擂,音樂綜藝為何爭推「原創」?
    4月8日,愛奇藝召開發布會宣布其今年的S+級綜藝《我是唱作人》即將開播,主推原創音樂人和原創音樂。 就在上個月,優酷也推出了一檔與原創音樂相關的綜藝節目《這就是原創》。繼《這就是街舞》和《熱血街舞團》、《以團之名》和《青春有你》之後,優酷和愛奇藝又要在原創音樂題材上展開Battle。
  • 此人一出,這檔國產綜藝就贏了
    音樂類節目,一直是國產綜藝的重頭戲。有偶像選秀的,有樂隊PK的,也有嘻哈說唱的。這檔東方衛視的《我們的歌》這檔國產音綜能夠脫穎而出,到底特別在哪?:我是一個新人。張信哲和希林娜依·高合唱了《為你我受冷風吹
  • 《我就是演員》模式輸出海外,國產綜藝的春天來了?
    11月11日晚間,浙江衛視官網發布信息稱,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與美國公司籤署節目模式海外輸出協議。這並非是近段時間惟一一檔將模式輸出海外的國產綜藝,一個月前,《這!就是灌籃》的模式版權也銷售給福克斯。近年來國內綜藝市場隨著觀眾需求增加而愈發火熱,但與之伴隨的是抄襲、侵權、缺乏原創性等質疑時時出現。此次兩檔綜藝節目走出海外雖然在一定程度證明了市場正逐步提升,但若要徹底改變現狀仍要走一段不小的距離。
  • 填充國產原創綜藝空白 《超級大首映》玩轉影視劇綜藝「私人訂製」
    《周日我最大》後,時隔多年首次回歸周日檔周播綜藝。早在去年末就有人預言現象級電視節目再難出現,網絡綜藝或將進入井噴時代,國產原創綜藝也將開始新的徵程。開創首映IP新紀元 《超級大首映》獲贊綜藝黑馬2016年一季度,多家衛視平臺在周日十點的檔位紛紛上馬了大批全新綜藝節目,試圖開闢出一塊新的綜藝收視陣地。
  • 這檔國產綜藝憑什麼成為「香餑餑」?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能做成爆款綜藝的只有口無遮攔的網絡綜藝,或者經典IP的《極限挑戰》、《跑男》等等。但是其實,有些綜藝或許沒有太高的曝光度,但是真的很有意義和內容。這個名為《國家寶藏》的綜藝,就是國產綜藝中絕對的口碑綜藝。
  • 《聲臨其境》:以聲音為切入點,探尋中國原創綜藝的價值與創新
    我想說,以上綜藝看起來的確很具有代表性,能夠讓人第一時間聯想到。可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並不能算是一檔原創綜藝。看了《聲臨其境》後,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體會很多,對傳統綜藝概念有了新的理解,這就是我決定寫今天這篇文章的原因。
  • 看點丨《金星秀》等綜藝節目被不斷下架,這或許是被嚴管前的小手術
    引子:在中國做綜藝不難,但是也不簡單,簡單是因為目前國內綜藝依舊處在爆買爆抄階段,難是因為瓶頸太複雜。
  • 中國好聲音2020能否再創奇蹟,這檔開播八年的綜藝迎來質疑
    距中國好聲音開播已經八年了,一檔歷經八年仍經久不衰的綜藝必然有其優點。下面咱們就來盤一盤好聲音這八年的風風雨雨。 中國好聲音原版是《荷蘭之聲》 ,2010年,這檔節目在荷蘭一經播出就吸引了荷蘭總人口18.2%的觀眾,浙江衛視注意到這檔節目。
  • 豆瓣評分9.5,這部國產綜藝憑什麼獲得高分
    近年來,對於國產綜藝的議論聲一直不斷。 就拿今年來說,幾檔選秀節目的開播就已經賺足了流量。從年初的《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再到《乘風破浪的姐姐》,每一檔節目都在吸引著大眾的目光。同時,對於節目的評論也是褒貶不一。選手的一句話一個行為都有可能成為節目「爆」的導火索。
  • 這十檔綜藝,宅家的你會追哪檔?丨投票
    新京報記者根據收視率、貓眼熱度、豆瓣評分等數據,盤點出近期最受關注的綜藝。在這檔綜藝中,觀眾可以隨之體驗到最原始、純粹的動物、植物、山巒、湖泊,也能最真切的感受到地球自然環境惡化、生態破壞、物種滅絕……例如在跨越五千公裡之後,追球團不出意料地沒有找到北極熊,但節目也沒有結束於此,而是自然而然加入環保知識和理念,繼續追尋北極熊變得罕見的原因,「北極熊從驕傲的捕食者,淪落到以人類的殘羹冷炙為食的拾荒者」,
  • 2017,國產綜藝這一年
    所以,在一檔檔節目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愈發顯重的現階段,除了娛樂功能,是否早該開始審視國產綜藝在其他方面的必要價值?2017年,被冠以良心之作的文化類綜藝節目越來越多。說起這類節目,前幾年還只有個別選手在一眾真人秀裡單打獨鬥,去年一下就激增至十多檔與之群戰。從央視到衛視,清流變熱流,匯聚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