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總是要等到睡覺前,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 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才知道該念的書都沒有念 一寸光陰一寸金,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這首耳熟能詳的兒歌《童年》,告訴了我們時間的珍貴性,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一個分秒必爭的職業。
同聲傳譯,一個每分每秒都在吸金職業,薪水的計算標準精確到每小時每分鐘,這樣的一個職業為什麼如此高薪?它又有怎樣的奇妙之處?
1、什麼是同聲傳譯
同聲傳譯,俗稱同傳,別名「同步口譯」、「同聲翻譯」。同聲傳譯是指譯員在不打斷講話者講話的情況下,不中斷地將內容口譯給聽眾,從事這類工作的譯員被稱為同聲傳譯員。
同聲傳譯員使用特定設備提供即時翻譯,同聲傳譯員多伴隨著大型研討會和國際會議而工作,一次會議的同聲傳譯工作,一般由兩名到三名譯員輪換進行。
同聲傳譯員可不單單是單純地對會議內容進行翻譯,同聲傳譯員所出席的工作場合往往都是專業級別的會議,學術性和專業性相當之高,同聲傳譯員們需要有與之匹配的專業知識方能保證翻譯的準確度。
2、時間即是金錢
如果選擇踏入同聲傳譯的大門,就意味著需要改變自己舊有的時間管理觀念。拖沓、鬆散的時間理念需要立刻糾正。因為這是一個恨不得一分時間掰開兩分花的職業,從你最早的培訓之初,你就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大量的專業知識(你所要參加的會議)。既是對記憶力的考驗,也是對自身時間管理觀念的重大測試。
當你通過培訓前往會議現場工作之時,對於時間的追逐更加緊張了,因為工作會議的莊重性,抵達準備區域的時間也被要求精確到分秒,小小的失誤都會帶來不良後果,影響全局。乃至完成工作後的酬勞計算亦是如此。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童叟皆知的名言可以說是詮釋了本職業的特殊性,你所進行工作的每分每秒都是在與對應的金錢相遇,稍有差池,機遇便與你擦肩而過。
3、行業起源
同聲傳譯員有著極其輝煌的誕生歷史,1945年10月3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蘇、美、英三國籤署的《莫斯科宣言》規定,戰後將把戰犯押往犯罪地點,受害者國根據國內法開展審判。1945年8月8日,蘇、美、英、法四國籤署的《倫敦協定》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進一步規定,四國各指派一名法官和一名預備法官組成國際軍事法庭。
正是在這場載入歷史史冊的正義審判會議上,同聲傳譯員第一次登上了歷史舞臺,同聲傳譯員們克服了同傳系統癱瘓、未翻譯的演講稿等諸多困難,用自己的聲音為武器,讓世界人民都了解到了這場正義審判的內容。
4、薪資水準
同聲傳譯行業的薪資計算方式不同於其他行業的月度、年度計算法,而是以天數判定,甚至精細到小時乃至分鐘,按照8小時工作日計算,會議開始到4個小時為半天,4個小時以上到8個小時為一天。
根據相關同聲傳譯價目表的數據顯示,英語類傳譯的薪資一天能高達1.2萬到2.1萬人民幣,非英語語種傳譯是1.8萬元人民幣一天,而傳譯員們多為小組形式工作,一組人在2到3名成員,上述價格為小組出動一日的翻譯價格,由此可見,同聲傳譯最低一天收入4000元人民幣。
而在某些同聲傳譯資源稀缺的地區,部分公司甚至開出了相當於市價兩倍的高額薪酬。可謂「寸金可買寸光陰」。
5、行業前景
同聲傳譯的市場向來被資本看好,業界更有「不差錢,就差人」的說法。同聲傳譯作為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難培養的人才之一,據有關數據,全球專業的同聲傳譯人員總共也就2000多人,中國同聲傳譯人才更為稀缺。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不管是哪裡的國際會議,都離不開中文,因此少不了來自中國的同聲翻譯。全球幾乎天天都有國際會議,在國內舉行的國際會議更是數不勝數,龐大的市場空白急需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同聲傳譯,如同初升的太陽般活力,是實打實的朝陽行業。
6、資質認證
2002年,由上海市外語口譯考試辦公室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外語口譯崗位資格證書考試,就有1萬多名考生參加。考試設有英語、日語、法語三個項目,注重口語應變能力,外語口譯資格證自此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含金量高且被市場認可,時至今日也是國內最高級別的口譯證書。
國內的部分高校也開展了正規的會議口譯培訓,培訓期限一般為兩年,著名者如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的口譯系會議口譯專業。作為和聯合國、歐盟合作的項目,順利畢業者還可獲得國外認可的資質證書。
結語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時間的流逝速度遠超我們的想像,總會在不知不覺間從我們的指縫溜走,重新把控屬於你自己的時間,讓時光在你的歲月裡留下值得回憶的烙印。
被合理運用的光陰終會在某日反哺你自己,將空耗在娛樂上的時間安排起來吧,未來你將會遇到一個嶄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