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新冠疫情對日本是「危」中有「機」

2020-11-23 人民網

原標題:國際觀察:新冠疫情對日本是「危」中有「機」

由「鑽石公主」號郵輪引發的新冠疫情在日本擴散的消息,讓日本成為國際社會矚目的焦點國家之一。

猝然到來的新冠疫情對日本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日本財務省2020年2月19日公布的1月份貿易統計初值(以通關為準)顯示,面向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出口與上年同期相比齊齊下滑。2月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則使之雪上加霜,或將造成日本貿易進一步萎縮。支撐生產的日本國內設備投資動向遲緩,消費稅上調後消費低迷加之新冠肺炎導致訪日外國遊客減少,日本經濟的停滯感日益明顯。

據日本NHK報導,日本商工會議所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超6成中小企業稱當前或未來的業務發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調查數據顯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運營的影響,有11.3%的企業回答「已對發展造成了影響」,52.4%的企業回答「疫情長期持續的話將對發展造成影響」,合計超6成中小企業表示已對企業發展造成影響或將對未來發展造成影響。就具體影響的業務內容的調查數據顯示,回答「商品訂貨量減少、中國遊客消費營業額減少」達61.8%,「合作方供貨來源等的變更造成採購成本增加」佔26.6%,「預防員工和顧客感染的防疫對策成本增加」佔24.6%。

新冠疫情對於日本來說,是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可以說是「危」中有「機」。

首先,對於日本外交來說是一次轉機。

新冠疫情發生後,日本各界友好人士踴躍向中國援助各種抗疫物資,特別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暖人心底的詩句,更是感動了無數中國人。傳染病沒有國界,病毒沒有民族與國家的區別,在重大公共衛生安全面前,只有中日緊密攜起手來,共克時艱,合作勇敢應對傳染病,聚力凝神共同攻克病毒帶來的恐慌與威脅,才是中日作為東亞區域的兩個大國,向國際社會做出的負責任之舉。日本作為在科技與醫藥衛生領域掌握世界領先技術的大國,應該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臨危不亂,爭分奪秒集聚一流科研人員研發防治新冠病毒的疫苗,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與中國共享治療疫病的技術與經驗。

作為東北亞地區重要國家,韓國在本次疫情中也未能倖免。韓國中央防疫部門2020年2月24日上午通報,韓國新增161例感染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同時新增1例死亡病例。目前全國累計確診763例,累計死亡7例。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韓國激增398例新冠肺炎病例,僅僅兩天增幅達195%。韓國總統文在寅周日宣布將新冠疫情預警提到最高級別,此舉使政府有權在疫情特別嚴重的城市採取全面措施以遏制疫情。

在重大疫情面前,中日韓三國可以在防控重大傳染病方面加強合作,本身也是為中日韓合作框架增添重大內涵。而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在2019年12月中國成都舉行會晤時,就提出未來要在疾病防控領域加強合作的意向,此次新冠疫情的爆發,為中日韓在防控重大傳染病領域提供了重要合作可能。

此外現階段日韓關係緊張,日韓作為緊密相鄰的鄰國,應該摒棄前嫌,合作應對疫情帶來的麻煩,控制疫情在東北亞蔓延的速度與規模。

其次,2020年對於日本來說是體育外交年,東京奧運會與帕運會要接連舉行,新冠疫情給安全順利舉辦奧運會帶來了巨大考驗。

圍繞2020年夏季的東京奧運會,預計可能會有100個國家的元首、首腦級人物出席7月24日的奧運開幕式,日本政府已經於2月23日全面開啟準備工作。這對於日本來說,將是一次盛況空前的「奧運外交」。「奧運外交」不僅能展示日本風光、文化、飲食、歷史之美,而且還是展示日本各項基礎設施(包括住宿設施)、交通管控、安全保衛、醫療保健等為奧運而配套的一系列措施是否為一流的絕好機會。而「奧運外交」能否順利成功舉辦,將倒逼日本政府在全力應對各種傳染病防治(包括新冠肺炎)方面下狠功夫,同時全力防控傳染病,也能順勢對日本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形成某種倒逼壓力。因為「壓力就是動力」。

又次,新冠疫情將是檢驗日本發達的科學技術的一次大考,同時也將推動日本醫療技術向前更進一步。

毋庸置疑,日本已經是一個科學技術發達國家,在許多先進技術領域,日本都領先於世界。而新冠疫情,這個突然到來的「新對手」,打亂了日本的陣腳,也是對日本發達技術的一次大考。日本可以趁此次疫情,加大國內各個一流科研機構與大學的聯合攻關與合作力度,科學調配一流科研人員與大學教授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儘快分析出病因與疾病源頭,並儘快研製出戰勝新冠病毒的疫苗與良藥,並能以為國際社會負責的姿態,與國際社會共享疫病研判經驗與攻克疫病研製結果。疫情就是重大推動力,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重大疫情,都反而加速推動了戰勝疫情的疫苗與良藥的出現。此次新冠疫情也不例外,是對日本有一些影響,但對日本這個科技發達國家來說,影響不是全局的與根本性的,日本應馬上吸取教訓,儘快控制疫情蔓延,倒推日本相關醫學研究機構,儘快制定出應對疫情的方法與舉措。

疫情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沒有倖免或者僥倖逃脫的「免死金牌」。疫情來無蹤、去無影,但疫情總有蛛絲馬跡可尋,總有找到它、制服它的方法與技巧。在這場「無情」的疫情面前,國與國之間的合作與友誼彌足珍貴,國與國的之間的守望與相助,就是最「有情」的紐帶。日本,也不例外。也相信日本能戰勝疫情帶來的不便,順利推進2020年奧運會的舉辦。(龐中鵬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

相關焦點

  • 疫情中後期實體書店的「危」與「機」
    王芳老師的觀點是:實體書店不要心存僥倖,因為現在確實處在「危」的階段;但也不要灰心喪氣,行業還是會有吶喊、會有實踐,給大家鼓鼓勁、指引些方向,去分析並把握住「機」。我想,這應該就是我這篇文章的主旨吧。2018年12月開業的深圳前簷書店實體書店面對的「危」已經不再是疫情初期的閉店停業、現金流緊張、庫存積壓等等。
  • 後疫情時代中國文化產業直面「危」與「機」 「創新」成關鍵詞
    (抗擊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中國文化產業直面「危」與「機」 「創新」成關鍵詞中新社北京6月28日電 題:後疫情時代中國文化產業直面「危」與「機」 「創新」成關鍵詞中新社記者 應妮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院長兼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範周表示,在全球疫情防控不確定的前提下,恢復文化產業應當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把握好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危」與先「機」,兼顧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形勢,恢復文化產業仍需標本兼治。政府能做什麼?
  • 老於說油:加油站轉疫情「危」為發展「機」的三部曲 之 練內功
    與霸屏的「1個月工資1.56億,西貝老闆求救」一樣,幾萬加油站老闆也在疫情中苦撐。「宅」在油站或家裡刷手機滿屏疫情帶來的焦慮感及危機感於事無補,與大聲呼籲政府的救助政策相比加油站除了自救別無他法,老天爺也好,政府出臺的政策也好,最終幫助的是那些自救的人!
  • 艾惟諾Q1逆勢增長,洗護品牌如何「危」中尋「機」?
    疫情下,危與機並存疫情至今,艾惟諾應該是在全渠道基本保持了逆勢增長,當然這些與團隊的努力以及渠道客戶的支持都是分不開的,同時作為品牌方,我們在疫情期間也做了持續投入,今年上半年強勢推出了兩撥活動,第一波是燕麥益生元的專業教育溝通,第二波是母親節致敬新時代媽媽的品牌溝通,不斷地優化和升級品牌形象,
  • 阿拉丁2月網際網路報告:疫情之下 小程序「危」「機」並存
    疫情時期小程序「危」 和「機」並存:從阿拉丁從小程序DAU數據上看,疫情對消費影響是最大的,人們蝸居家中,線上業態小程序反倒迎來了爆發,可見疫情時期「危」 和「機」並存,小程序正經歷一次系統性的洗牌。榜單更新率達53% 17個視頻小程序上榜報告顯示,2020年2月小程序TOP100行業分布較去年同月有明顯增大,共涉及16個行業,新增行業為教育、政務公益、大健康、音頻、金融;視頻類小程序上榜數量為17個,成為TOP100榜單中第二大品類。
  • 「危」中覓「機」!建水縣紫陶產業平穩復產
    「目前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工人返崗復工,一部分外地工人隔離期滿後也將回到崗位抓緊生產。」企業負責人、建水紫陶協會代會長李立華介紹,因為疫情影響,經銷商和零售商年前的備貨積壓嚴重,訂單減少,導致生產企業只能部分復工。為了儘快幫助紫陶生產銷售企業恢復活力,建水縣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主動上門走訪,收集企業困難和訴求,全力服務紫陶企業復工復產。
  • 把握「危」中之「機」 海內外專家南財論壇縱論灣區發展與投資新機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危」中蘊「機」大變局 海內外專家南財論壇縱論灣區發展與投資新機遇2020年,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經濟體系而言,均是充滿挑戰與變革的一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將如何演化,全球資本又該如何抉擇與突圍,率先步入「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如何依託資本市場的助力,把握「危」中之「機」,成為全球市場關注的重要話題。 11月2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承辦的「新格局、新市場、新挑戰 ——2020南方財經國際論壇」在廣州保利洲際酒店成功舉辦。
  • 國際觀察:為後疫情時代上合組織行穩致遠注入新動能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國際觀察)為後疫情時代上合組織行穩致遠注入新動能新華社記者孫萍 劉健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10日以視頻方式舉行。兩年後的今天,新冠疫情加速國際格局深刻演變,上合組織成員國命運與共意識增強。後疫情時代,成員國需繼續弘揚「上海精神」,攜手構建「四個共同體」,為上合組織深化合作、行穩致遠注入新動能。
  • 記錄日本:新冠疫情下大阪關西國際機場的人間百態
    每當大家看到在新冠疫情下依舊不斷有人出境入境時心中都會有一些說不出來的感覺,畢竟在如此敏感時期儘量不跨境活動不單單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周遭人的負責。  可實際上,幾乎每一個選擇在現在這個特殊時期出入境的人都有著無奈的理由。今天我們就跟隨日媒的鏡頭一起去看看那些在新冠疫情之下出現在關西機場國際航線大樓的人們以及他們背後的故事.
  • 記錄日本:新冠疫情下大阪關西國際機場的人間百態..
    每當大家看到在新冠疫情下依舊不斷有人出境入境時心中都會有一些說不出來的感覺,畢竟在如此敏感時期儘量不跨境活動不單單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周遭人的負責。  可實際上,幾乎每一個選擇在現在這個特殊時期出入境的人都有著無奈的理由。今天我們就跟隨日媒的鏡頭一起去看看那些在新冠疫情之下出現在關西機場國際航線大樓的人們以及他們背後的故事.
  • 華晨破產重組背景下 華晨鑫源的「危」與「機」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這個說法似乎是一個來解釋今年發生的一系列危機的萬能模板——從今年年初的疫情開始,到最近的華晨風波的危機。「特殊的一年」這個說法好像就能說明這些事件的合理性。不過,不論是疫情還是華晨風波等等等等,並不需要什麼「特殊的一年」這種說法來解釋其合理性,畢竟什麼事也不是專挑某一年來發生。
  • 莎莎化妝品大亨寄語青年創業有「危」便有「機」
    中新社香港10月28日電 題:香港「莎莎」化妝品大亨寄語青年創業有「危」便有「機」  中新社記者 李焯龍  「男人怎會跑去賣化妝品?」香港化妝品巨頭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莎莎」)主席、行政總裁郭少明,憶述創立「莎莎」前的想法。
  • 化「危」為「機」 體育產業未來更精彩——訪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化「危」為「機」 體育產業未來更精彩——訪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羅傑新華社記者王楚捷、林德韌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國內諸多行業備受衝擊,體育產業同樣未能倖免。但在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後,體育產業展現出強大「韌性」,呈現復甦態勢。
  • 漫畫抵抗疫情:新冠流行下的日本漫畫
    隨著新冠肺炎在日本擴散,感染人數屢屢破紀錄,日本的生活方式以及相關社會規則、價值觀等都開始發生了變化。日本人也因此獲得機會,去回顧和探討至今為止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常識。在這一過程中,許多人開始重新回顧過去的漫畫,或是用漫畫對疫情所帶來的狀況進行了敘述和表達。那麼在面對這種社會性事件時,日本人在漫畫中會期待什麼,又會通過漫畫表現什麼,經歷了這樣的事件後日本漫畫又蘊含了怎樣的可能性呢?
  • 中國成為新冠疫情一塊淨土的戰略意義
    筆者早就在3月份就預言過,中國會成為新冠疫情的一快「淨土」,經過幾個月的驗證,這樣的預測正在我們的努力下變成事實。雖然我們付出了巨大代價,雖然我們生活受到影響,可是如果我們本土新增病例在6月22日前徹底清零的話,我們就會成為世界上首個初步戰勝新冠病毒的國家。
  • 疫情之下,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治理的「危」與「機」
    對此,我們採取嚴格管制國際間商業貿易的方式,例如配額制度(每年有多少配額可以允許商業貿易)。附錄III是任意成員國認為該物種在它的原始分布範圍內,需要其他國家幫助、配合控制貿易的物種,如我國的一些野生雉類,需要由各國配合進行管制國際間的貿易。所有被列入附錄中的瀕危物種在進出口的時候都需要有進出口證明書,是由所在國的CITES管理機構負責出具。
  • 2020疫情之下日本留學大事記盤點
    東京奧運會確定延期 雖然日本政府和民眾都對奧運賽事充滿期盼,但在疫情的影響下,日本還是被迫做出了推遲奧運會舉辦時間的決定。據立思辰留學了解,3月24日,國際奧委會與東京奧組委發布聯合聲明表示,鑑於當前疫情形勢,東京第32屆奧運會需要改期至2020年後,但不遲於2021年夏天舉行。
  • 防止新冠疫情蔓延 東京多家百貨商店提前銷售「福袋」
    中新網10月29日電 據日本《東方新報》報導,為了防止新冠疫情蔓延,東京多家百貨店日前宣布新年「福袋」的開售時間將提前,且銷售期也將延長。據報導,「福袋」是日本商家在新年推出的優惠商品套裝,通常在元旦後的數天內銷售,搶購「福袋」已經成為具有日本特色的新年消費活動。為防止新冠疫情蔓延,西武池袋本店的「福袋」將從2020年12月26日開始銷售,至2021年1月11日結束。
  • 「縱橫世界」系列講座 | 第八場:孫海潮:新冠疫情和世界亂象「雙...
    >(孫教授在做演講)其次,孫教授認為新冠疫情不僅加速了國際關係的變化,而且其長期化的影響是深遠的。甚至有輿論認為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格局的影響將會延續數十年。但是,中國在抗疫取得決定性勝利,復工復產穩步進行,經濟全面復甦,社會活動重顯繁榮。為世界樹立了標杆,川普政府把中國列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宣布世界進入「大國競爭時代」,集中力量阻遏中國發展壯大。
  • 東京國際電影節開幕,疫情中傳遞「藝術的力量」
    本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於10月31日到11月9日舉行,共有138部電影上映。受新冠疫情影響,電影節做出了相應改動,但也希望藉機傳遞「藝術的力量」。組委會期待疫情中通過電影傳遞希望,全球觀眾們能夠像欣賞春天的櫻花一樣觀賞電影。在開幕式上,東京國際電影節主席安藤裕康在演講中表示:「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我們一直很猶豫是否應該舉辦今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但就像今年4K修復單元的日本電影導演山中貞雄在面對戰爭時也依然堅定地相信電影那樣,我們最終還是選擇相信電影的力量,並通過萬全的準備在線下來舉辦這次的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