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主要用於軍事技術研發

2021-01-12 中國軍網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軍事技術的研發。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在美國研製成功。它當時由1.8萬個電子管組成,是一臺又大又笨重的機器,體重達30多噸,佔地有兩三間教室般大。它當時的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運算。這在當時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人民網資料)

計算機可是IT行業的基礎,也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有了「IT產業」。早在小學的計算機課時,我們通過課本就知道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誕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埃尼阿克(eniac)」,當然它的問世不是給我們上網以及聯機打遊戲用的,其更多的是用於科學研究計算,而當時美國科學家也用它來進行軍事上相關技術研發。

「埃尼阿克」誕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之後,在二戰中飛機、火炮等遠程武器成為了攻擊敵方軍事目標的主要武器,但這對攻擊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要讓飛彈或炮彈線路更加精準,那麼必須精確計算並繪製出這些炮彈或飛彈運行的路徑,如通過查閱資料庫確定炮口的角度,才能使射出去的炮彈正中飛行目標。但是,每發射一枚炮彈都需要做幾千次的數學運算才能得出來結果,通過人肉的方式速度和精度都很難達到現代戰爭的要求,因此「埃尼阿克」問世的目的就是計算這些數據,幫助研究人員改良軍用武器,因此其目的也是為了增強軍事實力。

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微處理機的出現使電子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電腦不僅在傳統的科學計算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且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也相當廣泛,它已經遍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能幫助人們處理辦公室事情,幫助各行各業的專家工作,成為人腦的重要幫手,並且開始進入到普通大眾的生活中,自然也包括大家使用最多的上網、看電影、聽歌、打遊戲。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原來是為戰爭而誕生的,漲知識了!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
  •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長什麼樣?它運行了多長時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火炮的發展,彈道計算日益複雜,原有的一些計算機已不能滿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有一種新的快速的計算工具。美國軍方為了解決計算大量軍用數據的難題,成立了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莫奇利和埃克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 陳關榮|從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談起
    和別人不同的是,我還會想到我家小女兒的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簡稱 UPenn),以及那被驕傲地展示在她所畢業的電機與系統工程系裡的世界第一臺可編程通用電子計算機 ENIAC
  • 五分鐘帶你了解計算機進化史,原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居然這麼大!
    第一代真空管電子計算機要說「電腦」的最初始形態根本不能說他是「電腦」,叫它是「計算機」比較靠譜。為什麼這麼說呢?當年的計算機可沒有現在的電腦擁有這麼多豐富的功能,從字面上理解,當年的計算機的唯一一個功能就是用來計算。我們中學歷史課本上講的是1946年,「ENIAC」的誕生標誌著是世界上有了第一臺通用計算機。
  • 王哲然 | 帕斯卡計算機:世界上第一臺受專利保護的計算機
    帕斯卡機享有諸多「第一」:它是第一臺投入生產的計算機、第一臺商用計算機、第一臺受專利保護的計算機、第一臺被寫入百科全書的計算機等等,其歷史價值不言而喻。 帕斯卡研發計算機的初衷,是為了減輕父親繁重的稅務計算負擔。
  • 東尼電子:公司二期廠房主要用於消費電子、新能源等業務的研發生產
    原標題:東尼電子:公司二期廠房主要用於消費電子、新能源等業務的研發生產   東尼電子
  • 「蠍子」機器人、「超級戰士」……數位技術研發,各國拿出這些成果
    俄羅斯開發出用於6G組件新設備「蠍子」機器人能抓捕罪犯俄羅斯政府2020年11月頒布法令,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所有在俄出售的指定品類電子設備上必須預裝指定目錄中的國產軟體,否則不得銷售。俄經濟發展部正在制定人工智慧在衛生、交通、智慧城市、農業、工業和國防工業綜合體等行業的應用戰略和路線圖,至2024年,將制定出不少於15個此類政策。
  • 創新構建高質量自主計算機生態體系,中國電子這樣做!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院長楊學軍,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國防科技大學校長黎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梅宏等出席開幕式。中國電子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張冬辰參加活動。
  • 研發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藏35年,只因他是個華人
    —— 培根 人類文明從石器時代發展到資訊時代,生產工具不斷變化,原始的人類「茹毛飲血」,求得生存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現代人的精神要求和生活水平更高,因此電腦手機這樣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世界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便誕生於1946年,很多人因此記住了「現代計算機之父」約翰·馮·諾依曼。
  • 都是高科技 盤點那些軍用轉民用的技術
    由於涉及到國家安全及社會穩定,因此不論在哪個國家最新研發的科技都會率先用於軍事領域,隨後才會引進到民用中,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雷射」就是如此:早期人們就將雷射作為武器來使用,若干年之後才將其變為工業生產、醫療領域的好幫手。在IT業界中,其實也有不少技術之前來自於軍事領域,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進行詳細介紹。
  • 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美國113臺,日本34臺,中國讓人驕傲!
    導讀: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美國113臺,日本34臺,中國讓人驕傲!、大數據、軍事、氣象、基因工程等行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也是各國體現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而多年來世界各國都在不斷的加強在超級計算機領域的研發!
  • 研發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瞞35年,只因他是個華人!
    ENIAC,是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它推動了社會文明和人類進步,把人類帶入了資訊時代。也許很多人都以為,ENIAC的誕生是美國人的功勞,但實際上,研發ENIAC的核心人物,卻是一個華人。
  • 研究發現世界首臺計算機或還用於算命
    被譽為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安提凱希拉機械裝置(Antikythera Mechanism)」是一個由複雜的青銅齒輪構成的系統,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0年,古希臘人用它來跟蹤日食和月食。1901年,希臘潛水員從希臘安提凱希拉島海岸附近的一艘沉船中發掘出「安提凱希拉機械裝置」。
  • 帕斯卡計算機: 第一臺受專利保護的計算機
    原標題:帕斯卡計算機: 第一臺受專利保護的計算機帕斯卡機享有諸多第一:它是第一臺投入生產的計算機、第一臺商用計算機、第一臺受專利保護的計算機、第一臺被寫入百科全書的計算機等,其歷史價值不言而喻。帕斯卡研發計算機的初衷,是為了減輕父親繁重的稅務計算負擔。當時,法國流通三種貨幣單位:裡弗(livre)、蘇(sol)、德尼厄爾(denier),1裡弗等於20蘇,1蘇等於12德尼厄爾,這極大增加了財稅工作的計算量和複雜度。
  • 世界上最頂尖的技術都在哪些國家?日本、德國、美國還是中國呢?
    世界首臺帶立體定向功能的適形調強放療設備並用於胰腺癌治療——三菱重工。世界首個不依靠科研反應堆,成功商業化為醫院專用的硼中子捕捉療法(BNCT)設備——住友重機械-京都大學。BNCT是不需上手術臺的癌治療手段之一,日本產學界合作。
  • 20世紀重大發明――計算機
    這就是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臺數字式電子計算機的ENIAC。 在過去短短的50年裡,隨著電子元件的革命性進步,計算機經歷了電子管、電晶體、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四個階段,計算能力不斷增強。使計算機的應用由單純的數值計算擴展到了事務處理等諸多領域。
  • 再奪世界第一 中國天河2號超級計算機運算能力達30PF
    在上周,美國的計算機專家Jack Dongarra,Linpack的作者已經透露,天河2號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天河2號由國防科技大學組裝以及測試,將在年底運抵廣州的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整套系統使用了32000顆Intel的Ivy Bridge核心Xeon處理器以及48000塊Xeon Phi協處理器,這是天河2號的計算能力以及能耗的基礎。
  • IT簡史 | ENIAC vs EDVAC 一場大官司的最終解答 - 串並行計算機的It野史
    但後來在兩家計算機公司的訴訟中,法院判定他們剽竊了約翰·阿塔那索夫的ABC機構思和設計。這個涉及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權案件曾經轟動美國。但有趣的是,雖然阿塔納索夫確實曾在1941年把自己關於構思計算機的設想告訴過莫奇利。後者也確實因此受到啟發而寫出了有關論證報告並設計出了ENIAC。
  • 編程是什麼——我國的計算機發展史
    之前我們用了好幾篇文章介紹了計算機的發展史,不過那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計算機發展史,那時候美國有著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所以美國才能領先世界,下面我簡單的講一下我國的計算機發展史。說到我國的計算機發展,就離不開華羅庚教授。華羅庚教授是我國計算技術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開拓者之一。
  • 我國已經研究出第一臺量子計算機,未來在晶片上能否彎道超車?
    但是根據《瓦森納協議》的有關規定,目前很多西方國家都對我國進行一些技術封鎖,結果導致我們在晶片製造鏈上很多產品和技術都需要自己研發生產,這也是為什麼我國晶片長期徘徊在90納米以下的重要原因。我國晶片製造跟國際頂尖水平有差距,需要尋找其他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