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軍事技術的研發。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在美國研製成功。它當時由1.8萬個電子管組成,是一臺又大又笨重的機器,體重達30多噸,佔地有兩三間教室般大。它當時的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運算。這在當時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人民網資料)
計算機可是IT行業的基礎,也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有了「IT產業」。早在小學的計算機課時,我們通過課本就知道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誕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埃尼阿克(eniac)」,當然它的問世不是給我們上網以及聯機打遊戲用的,其更多的是用於科學研究計算,而當時美國科學家也用它來進行軍事上相關技術研發。
「埃尼阿克」誕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之後,在二戰中飛機、火炮等遠程武器成為了攻擊敵方軍事目標的主要武器,但這對攻擊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要讓飛彈或炮彈線路更加精準,那麼必須精確計算並繪製出這些炮彈或飛彈運行的路徑,如通過查閱資料庫確定炮口的角度,才能使射出去的炮彈正中飛行目標。但是,每發射一枚炮彈都需要做幾千次的數學運算才能得出來結果,通過人肉的方式速度和精度都很難達到現代戰爭的要求,因此「埃尼阿克」問世的目的就是計算這些數據,幫助研究人員改良軍用武器,因此其目的也是為了增強軍事實力。
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微處理機的出現使電子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電腦不僅在傳統的科學計算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且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也相當廣泛,它已經遍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能幫助人們處理辦公室事情,幫助各行各業的專家工作,成為人腦的重要幫手,並且開始進入到普通大眾的生活中,自然也包括大家使用最多的上網、看電影、聽歌、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