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殤》:人性、金錢、原罪、愛

2021-01-08 小燕家常事

片名《聖殤》來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的同名雕塑。聖母面容年輕和藹,懷抱著受難基督癱軟無力的軀體,目光中流轉著淡淡的悲憫,而她衣衫褶皺下卻散發出一種永恆、不凡的力量。

紀錄片《阿里郎》是金基德導演自2008年患社交恐懼症離群索居後的部作品,整部影片猶如金基德的一次自我獨家專訪。而《聖殤》這部曾榮獲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影片,則是金基德導演在完成自我探尋後的第一部作品。

影片講述了以追討高利貸為生的李江道在某天突然遇到一個聲稱是自己生母的女人,渴望親情的江道在半信半疑下和這個女人開始了一段特殊的「母子關係」,卻不知道一場陰謀正等待著他的故事。

故事中的男主角是一個看似十足的惡人,一個女人的突然闖入改變了這一切,她用母愛融化了男主那看不到一絲善的縫隙的內心。然而,在這母愛的背後卻是一股被扭曲的仇恨和一種無可奈何的因果宿命,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向他復仇。

他每天都要經過這樣一個充塞著垃圾的走道,面無表情地去,面無表情地回。 終於有人跪著打破他的絕望,面對著他的是一個無法進入的母體。

一個憑藉本能在他人破碎的肢體存活的人沾染到沾染到愛,就像一個冰涼的軀殼突然被注入鮮血,想要抽身時鮮血早已順著血管遍布全身,只有毀滅是最終的解脫。

女人帶著被壓抑在面具下的洶湧恨意,以復仇的母親為唯一內核去接近導致一切悲劇的男人。大概是母性使然,她明白愛是摧毀一個人最慘烈的手法。她喪失一切底線去接近那個孤獨的行屍走肉,給予他血肉,給予他愛,給予他自我。在」母親「這層外殼下逐漸動搖的心接受男人的那一刻,她給了他最後毀滅性的結局。

當男人再次孑然一身,仇恨被再次赤裸裸地潑在男人面前時,男人去找了同樣恨他的人。鏡頭下,寂靜的公路上汽車駛向喧譁之處,男人以血祭般的方式自裁於仇人車下。也不管那個同樣恨他的女人發現時是快意多還是驚嚇多,為自己和自己身上背負的所有強勢地畫上了句號。

(左二起:金基德、女主趙敏秀、男主李廷鎮 )

這不是一部開心的電影,甚至它可能令你痛苦和噁心,但更多的是發自骨髓的深刻、無奈和對人性的思考。有人說「金基德懂得了愛與憐憫,他卻依舊信不過這個世界」,也有人說「金基德的電影深處懷有對黑暗骯髒的最後一絲溫柔」。無論如何,只願你看完此片依然保有對這個世界邊緣的善意。

「邊緣是我們社會中的一面,在邊緣生活的人總是比較隱蔽,這些生存在艱苦困境中的人也是非常美麗的 。」

——金基德

相關焦點

  • 《聖殤》聖殤短評(有劇透,慎入!)(有感而發)
    《聖殤》,電影名字取自開朗基羅的名作《皮埃塔》;這部韓國電影講述一位母親為了自己的兒子而進行一系列的復仇的故事。在這部電影中,男主角李江道——一個為了錢不擇手段的,身上背負著眾多原罪。「母親」江美善像瑪利亞一樣用愛來喚醒江道人性中的憐憫之情,讓他得到救贖。
  • 《聖殤》金基德鏡頭中的母與子、愛與恨
    金基德的電影鏡頭永遠對準邊緣人群執著於挖掘人性和社會本質電影題材大都以血淋淋的現實帶來視覺上的震撼以及心靈上的衝擊《聖殤》對準的是韓國社會蔓延的高利貸問題電影中的角色因金錢而發狂主角李康道「透過聖母的姿態,我被她哀傷、痛苦的情緒中所蘊含的人性而深深打動了
  • 《聖殤》人物心理分析
    《聖殤》人物心理分析作者:在北京上大學的小朱前言:金基德如黑澤明,是小眾的。金是一位用畫面說話,永遠關注邊緣人的藝術家。金是不動聲色,沒有一句多餘的話,用鏡頭和畫面展開劇情,娓娓道來,輕輕訴說,在故事的開頭不告訴你我想說什麼,讓你自己看,自己琢磨,像是一條不開燈的走廊,入口漆黑一片,愈往前走,愈明亮。
  • 《聖殤》:金錢至上的世界,有些人,壓根就不是人
    推薦一部很小眾的電影,它叫《聖殤》。之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這部電影,大概是因為電影的尺度較大,包含大量的暴力鏡頭,也包含惹人爭議的超越倫理道德的&34;,因此百度基本不予推薦。但不可否認,它真的是一部十分優秀的韓國電影,用最簡單的復仇故事來揭露現實社會萬惡的&34;觀念和人性裡的善惡。
  • 《聖殤》罪惡,由愛而生,由愛而死
    《聖殤》是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執導的第18部作品,曾在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候選影片中獲得金獅獎。《聖殤》描繪出在以金錢為中心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逐漸消失,人們以「懷疑」和「憎惡」一步步走向毀滅的殘忍的自畫像。這部作品由李廷鎮、趙敏秀等人加盟,除金獅獎外還曾榮獲第33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影片、第6屆亞太電影評審員獎等。
  • 聖母·惡魔·救贖----淺析電影《聖殤》
    韓國影片《聖殤》,講述的是一個將負債人致殘而騙保的男人李康道的故事。影片運用了眾多近景鏡頭,只展示人物胸部以上畫面,凸顯人格的不完整。慘白的燈光,陰冷的色調,仿佛能引出每一個人物心中深深埋藏的惡。影片多少有些浪漫主義的色彩,儘管全片都在反諷人性,但頗具雨果「美就美得白璧無瑕,醜就醜得窮兇極惡」的風格。導演用高超的手法完美地展現了電影海報裡聖母憐子的動態圖畫。
  • 《聖殤》 | 觀後感
    當一個母親抱著殘忍死去的兒子,內心怎麼會不絞痛欲碎呢?李江道每天在暴力的恐嚇與金錢的追討中度過,他被咒詛為「一出生就把靈魂賣給錢的惡魔」。而這一切,都源於他自小就被母親所拋棄,從未得到過愛與呵護。2在故事中,其他的角色也向我們展現了更多的人性。有一天,一名自稱是江道母親的女子出現。她一出場,就跪在江道面前哭著說:「我是你的母親,當年由於年少不懂事將你拋棄,都是我的錯,請你原諒我,對不起。」
  • 《聖殤》聖夫救贖
    愛,竟深埋於現實、金錢、脆弱、傷害的厚土之下。挖開堅實的泥土,終將窺見勃勃跳動的人性心臟,儘管它已沉睡多時,孱弱不堪。但只要用聖水悉心澆灌,終會長出嫩綠的樹苗來。感謝你讓疼痛來得如此激烈、純粹,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尚且真實地"活著"。——《聖殤》觀後
  • 相遇金基德——《聖殤》
    與《盲井》相同,《聖殤》亦是一部筆者看了三遍的電影。值得小小炫耀一下的是,上回觀賞此片時,恰逢金基德導演做客師大,與他有過一番交流,使筆者對其人其片更為喜愛崇敬。  《聖殤》算得上金基德電影風格的典型代表作:孤冷、決絕甚至不寒而慄是它最顯在的標籤。上周觀影結束後,得到觀者反饋,說此片可怕到引起生理不適的程度。果真如此嗎?
  • 這部《聖殤》,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以至於影迷們一提到韓國電影,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諷刺和人性。大膽和露骨也成為了韓國電影的代名詞。不少導演熱衷於將人性的陰暗面和某些社會問題毫不避諱地展現出來。甚至就連諷刺政府部門和國家官員,也不留任何餘地。
  • 《聖殤》在死神森嚴的注視中——骯髒的人,終於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情感
    愛,竟深埋於現實、金錢、脆弱、傷害的厚土之下。挖開堅實的泥土,終將窺見勃勃跳動的人性心臟,儘管它已沉睡多時,孱弱不堪。但只要用聖水悉心澆灌,終會長出嫩綠的樹苗來。感謝你讓疼痛來得如此激烈、純粹,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尚且真實地"活著"。——《聖殤》觀後
  • 《聖殤》聖殤
    《聖殤》觀後感封閉烏黑的門面房生活區進入眼帘,零散雜亂的銅鐵坐落在四周不同的位置,仿佛抽空了多餘空氣,一絲絲微光,一條帶著歲月痕跡的鐵鏈鉤徐徐向下,如果深呼吸一口氣銅鐵味會順著你的鼻息充滿你的肺。在這裡交代下本片創作背景:本片是在韓國即將拆遷鋼材加工零件製造市場,落寞的環境被發展而取代,高興的是等待著拆遷的後房東們數錢的日子,而讓人落淚的是這下面依然還有大大小小門面房為生存苦苦維持生計,大多是以夫妻,母子,個體,經營生活,而作者筆下的男主角,年幼被拋棄,沒有愛人和家人,孤獨冷酷缺乏愛,可以視性為無物,工作負責高利貸討債,高利貸條件是本金的10倍利息,很多家庭在借貸下無法償還的,到了期限在無法償還可不是就這樣算了
  • 清央名畫在線—聖殤
    聖殤(pietà,義大利語中意為「憐憫」)是基督教藝術中的一個主題,它描繪了聖母瑪利亞懷抱耶穌屍體的情景。清央名畫在線—聖殤作者:喬瓦尼·貝利尼 作品名:聖殤然而,貝利尼將場景沉浸在自然光的氛圍中,軟化了色調,並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傳達主人公悲傷的人性上,而不是在一個嚴謹視角的構建上。通過這種方式,他創造了一種新的語言,在未來的歲月裡,這種語言將成為他個人的、明確無誤的風格標記。普羅佩提烏斯(Propertius)是奧古斯都時代的一位偉大詩人。
  • 《聖殤》#韓國電影推薦#
    聖殤 피에타 導演/編劇:金基德
  • 《聖殤》復仇者之愛
    江道的生命,三十年,沒有關心、愛護,沒有人教他善良,也沒有人教他如何去愛。他孤獨地生存在這世上,靠收債度日。他的內心虛無,空洞仿佛戈壁上的沙漠,風一旦吹起來,只有刺人的沙礫和金屬的銳利。在女人不曾以母性的關懷楔入他生活的時候,他延續著他日復一日的粗暴、蠻橫以及冷漠的情感態度。與他共同生活在這邊工業老區的邊緣底層居民,不得不接受他這種毫無人情可言的生活方式。
  • 金錢限制了人性,論金錢到底有多重要
    金錢雖然不能作為一個人生活的主要目的,但是,它也不是無足輕重的東西,不能從思想上給予輕視。現實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來講,金錢就是獲得感官快樂和社會福利的一種手段。人人都愛錢,該是自己辛苦所得,就要爭取。否則千萬別強求,強求了,就很容易看到不為人知醜惡的另一面。
  • 青龍獎《聖殤》獲最佳 林秀晶、崔岷植分封帝後
    最佳影片:《聖殤》(a KIM KI-DUK film)    本屆青龍獎的最佳影片得主是金基德導演執導的《聖殤》,這也是該片繼9月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獅獎」和10月第32屆影評獎之後,獲得的韓國國內最高認證榮譽。金基德導演在領獎時表示,《聖殤》只有25名工作人員、1億韓元(約60萬人民幣)的製作費和10天的拍攝期。
  • 《控方證人》金錢和欲望是原罪
    聯想到最近的杭州殺妻案,似乎所有謀殺案的原罪都是金錢和欲望,可怕的是即使我們知道這所有犯罪的源頭,而這仍然是人類留在血液裡的本性,無法避免。
  • 關於人性原罪的經典之作!
    因為得知真相,夏枝無法像從前那樣愛陽子,她開始對陽子各種冷淡,單純的陽子以為是她自作主張在演講會上提到了姐姐琉璃子,勾起了媽媽傷心的回憶,所以夏枝才會生氣。她偷偷到花店打工,想攢錢買鋼琴演奏會的門票送給夏枝,哥哥阿澈發現了這一舉動,他答應為陽子保密, 其實他對陽子不止兄妹之情,他也從爸媽口中確認,陽子不是自己的親妹妹。
  • 11部揭露人性的電影,看完汗毛直豎
    《七宗罪》  導演:大衛·芬奇  對於這部影片沒什麼好說的,天主教的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和色慾本身就是人性,誰敢說自己沒有觸犯過這七宗罪?這只是人類的原罪罷了。而電影使人們接觸到的就是人性這些最黑暗的地方,儘管它是虛構的,可它的氣息已經進入了現實的思緒和情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