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奇墨好不好笑這件事很重要嗎?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王小我 第十放映室

《脫口秀大會》播到第三季,看到現在,出現這個場面我還是萬萬沒料到的:

以李誕為首的脫口秀專業人士,在前採後訪裡,用一種不容置疑、質檢部門蓋章認定的口氣指著一個高大的身影說,此人,就是我們中國脫口秀的天花板。

那意思像是說,茲要他掀開天花板一張口,你就離笑翻天不遠了。

看到本尊,當下你就服了,不愧是天花板,確實長得都比別人高。

於是這個事情就變成這樣:

你腦海中同時回憶起了李誕的金句池子的知識點王建國的諧音梗張博洋的我真得很不錯呼蘭的氣喘籲籲rock的一聲嘆息卡姆的所有表演,然後他們的音容笑貌瘋狂打亂組合,最後拼成一張四四方方的天花板哦不大臉盤,你抬頭仰視,上面寫著三個字,周奇墨。

簡單說,此刻在你的認知裡,周奇墨應當翻譯成「各種爆笑」。

節目播了6期,周奇墨表演了3場。

可以先說的結論是,周奇墨的脫口秀,依我的個人趣味看,不太好笑。

01

我先簡要敘述下我看了他三場表演的心路歷程,具體分析後面再說。

第一場的作品說了三個事兒,高個子的困擾、家鄉城市很小和去劇組試鏡的經歷。初次看,不是期待中的樣子,且有一些莫名的不適。

看完我直接就打開網頁去搜周奇墨更多的作品看——我想確認下是這一場的問題,還是他的風格一向如此。

第二場在老羅「還我周奇墨」的振臂召喚下到來,講了一個「藥店買感冒靈+酒吧學英語小孩」的作品。這回好了很多,但莫名的不適,沒有消除。

第三場集中講了關於小孩的段子,小孩學編程,小孩領成績,小孩寫作文,小孩念課文,小孩大合唱,小孩考英語聽力。我幾乎是在一種等待表演趕緊結束的心態下看完這段。

事後我沒少琢磨這到底怎麼回事。

換句話說,我哪怕看李誕呼蘭卡姆張博洋不覺著可樂的時候,也沒像今天這樣自我懷疑。

李誕以前也不過是從王自健背後的男人做起,卡姆在待定區淘汰席可比冠軍寶座坐得久。他們能有今天,用句俗話說,我們是看著他們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周奇墨能贏得同行一致肯定和稱讚,當然也是一步一步走過來。但是他咣嘰走到脫口秀天花板這一步,對於不明就裡的廣大電視觀眾來說,有點從天而降,也有點猝不及防。

於是他在我們的印象裡,就是何廣智那個坐地鐵的段子:脫口秀天花板的第一繼承人。

分歧因而產生。

脫口秀演員們覺得他的第一繼承人合法性,不言自明;

而作為觀眾,我們不知道在「遍地是大王」的脫口秀圈,為什麼還要再迎立一位看不出有多少實權的脫口秀天皇。

這個令一眾脫口秀演員聞風喪膽的印象,我很難相信不是節目組有意為之。

而這個印象對周奇墨造成的影響乃至壓力,我也很難相信節目組沒有任何預判。

節目組把這套只管吆喝不管買賣的練攤兒本事,也用在了周奇墨追著跑的呼蘭身上。只是終於學會了長跑也不大喘氣的呼蘭,也不再是上一季那個風味過於濃烈但十分正宗的呼蘭了。

周奇墨穩穩噹噹的舞台風格,口口聲聲respect的李誕們比誰都清楚,炸不了。

我們也清楚一個知識點,李誕為代表的笑果文化和以周奇墨為創始人的單立人喜劇,算是當下國內脫口秀的兩大廠牌,所謂王不見王。

如果節目組的本意是想將他和既有觀眾基礎又有炸場能力的呼蘭捆綁營銷,這啥一那啥一,以穩襯炸,以慢見快,以不會打籃球的傻大個對比兇悍抓冰的東北少年,那現在看來的結果是,兩敗俱傷——呼蘭說話不著急了,李誕著急了。

再切換一個角度,我們姑且相信李誕和旗下脫口秀演員,就是發自肺腑地認為周奇墨是他們這個行當最厲害的,說得最好的。

那麼這個信息傳達到觀眾面前,這個最厲害和最好是這麼個意思:他是最好笑的。

用最好笑的期待去看周奇墨,好比你抱著吃法國大餐的心情走進沙縣小吃,那麼他僅有的那點好笑也瞬間不好笑了。有時非但不好笑,反倒滲出一絲尷尬。

所以第三場表演結束,周奇墨再次被淘汰,李誕終於做了反省,認為自己不該為了節目效果這麼吊胃口,把期待推到這麼高。

看完這一場,領笑員張萌說他熱情不夠。

楊天真送上了「活兒好,聲音好,長得好」的三好學生錦旗。

只有大張偉在七嘴八舌中,一針見血:因為完美,所以無聊。

02

因而公平地說,周奇墨今天這種「名不副實」的觀感,節目組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

其實當我第二天在B站上再去回看他的三期作品cut,脫離了前呼後擁的前採語境,他的表演看上去順眼多了,你會平靜地接受這樣一種晚明小品文一般的風格,而不會有看一整期節目時因期待落空而產生的那種莫名的氣憤。

即便如此,他還是到不了令人跌足爆笑的程度。

對此,有這樣幾種解釋以及幾個強調。

第一,強調線上表演和線下演出的不同。

跟大多數普通觀眾一樣,我是通過節目頭一回知道周奇墨這麼個人,更是頭一回看他的脫口秀。

言下之意,我不是什麼資深脫口秀愛好者,我對脫口秀的了解,屬於湊熱鬧逮機會爆笑一頓的那一撥。

聽到這個線上線下幾乎完全不同的話,我當下的反應不免有些槓精上頭,所以呢?

我沒看過線下脫口秀,但我吃過飯。我不知道這麼理解線上線下對不對:

聽說一家吃了都說好的館子,太遠你去不了,於是點了個外賣,你一吃,要拍桌子,不就那麼回事嘛?

老饕就給你解釋道,外賣怎麼能跟堂食比?外送一趟少說半小時,溼度溫度都不可控了,也沒有景德鎮定製的大瓷碗裝,等到了你嘴裡,鍋氣兒都沒了,還能是原滋原味嗎?

聽起來似乎挺有道理。外賣吃著不香的原因是你就不該點外賣,你要是吃不了堂食但也不點外賣,或者點了外賣通過想像堂食有多好吃彌補真實口感的不足,那在理論上它還是香的。

這個邏輯形成了一個巧妙的閉環。

第二,強調周奇墨表演的是觀察式喜劇。

這有點像一個說了等於沒說的分類。我回想了一圈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段子以及試圖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發現無一不是出於對自我、他人以及生活的觀察。只不過觀察的角度有深有淺,表達的力度有強有弱罷了。

喜劇是冒犯的藝術,而冒犯的前提是你能夠敏銳捕捉到對方的軟肋和痛點,然後技巧地予以一刺或一擊。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觀察在喜劇表演當中,不該是一門基本功課嗎?

就拿最近一期周奇墨和呼蘭、何廣智這一組來看。

何廣智聚焦「地鐵搶座」這個點三翻五抖,連續使活,說得十幾年沒坐過地鐵的大張偉一陣花枝亂顫,領笑員四燈齊爆,這要沒有生活,沒有基於生活之上的精細觀察和拆解,也出不了彩兒。

呼蘭作為萬眾期待的老將更不用說了,雖然達不到上一季的最佳狀態,但也是正常發揮。

一個上廁所前後都要稱稱體重的心領神會的幽默,已經有了不言而喻的高級感。這個呼蘭要是不親自觀察的話,他就算不出那個上廁所一前一後消失的東西的份量了。

反而是周奇墨觀察小學生的段子,倒是存在不少瑕疵。

我甚至可以說,開場第一個包袱就被臺下觀眾當場破了。

臺上問,你們知道現在最新興的少兒培訓項目是什麼嗎?臺下一個女觀眾接,編程。沒想到就是講少兒編程。

到這裡我稍微格愣了一下,總感覺這個培訓項目不該是一下子就能猜中的,說出來應當能讓我們感到有點意外。

有人說也許這裡本來就沒有設計什麼包袱。那這個段子的鋪墊和笑點未免過於平鋪直敘了——

鋪墊還沒來得及鋪好就進入笑點製造,而笑點是順應而非打破觀眾的目標假設(程式設計師脫髮穿格子衫的刻板印象),再經由周奇墨痴憨化的演繹,容我說一句直白的感受:這不像個孩子,而像個傻子。

前面提到我初次從節目裡看周奇墨的表演,會有莫名的不適。現在分析的話,這個不適感的程度,取決於他在一個作品當中模仿表演的比例。

比如這一期他對不同場景下小孩子言行的模仿。

我一邊承認如彈幕和評論所說「太真實了」,他確實抓到了那個細節和特質,並加以喜劇性放大;一邊我又無法由衷地欣賞這段模仿,被一種表演的疏離感造成情緒上的擱淺。

換句話說,他越是模仿的認真,我越是清醒地意識到周奇墨在模仿這個事實。

這裡我們不妨簡單對比下,卡姆模仿小學生舉手回答問題和周奇墨模仿小學生念課文這兩段表演。

這兩個段子有某種相似之處。

他們分別演示了瘋狂的舉手場面和整齊劃一的誇張朗讀場面,甚至舉手搶答到突發心臟病和朗誦到缺氧這兩個笑點,設計上都如出一轍。

看完這兩段,卡姆根本就是那個衝到講臺舉手的小學生,周奇墨則更像一個模仿自己學生以進行諷刺教育的班主任。

這也會勾起我們另外一種共同的記憶:如果你出了洋相,班主任當著你的面還原你的洋相,模仿得越像,意味著之後的懲罰或批評越嚴厲,你還笑得出來嗎?

第三,強調周奇墨的厲害要在半個小時以上的專場裡才能充分展示。

我相信那些看過周奇墨線下和線上表演的支持者,有了對比之後,沒有瞎說。

rock有名言:誰一年不攢個5分鐘的好段子。所以我們在舞臺上看到的,也許就是一個脫口秀演員一年下來壓箱底的東西。

那麼當表演時間擴充到半小時,能保持連續輸出6個5分鐘好段子的演員,應該是鳳毛麟角。

而這對於全職說脫口秀的周奇墨來說,時間再更長些也不是太大問題。老羅就認為臺上5分鐘的表演就像寫短篇小說比賽,而周奇墨的擅長是寫長篇。

通過改動時間這個變量,再來看周奇墨雖然不是很炸但品質像連鎖店一樣穩定的段子,他的過人之處由此凸現,脫口秀天花板的讚譽也將無人不服。

很遺憾,以上推論,也僅僅是推論。

對於和我差不多的廣大普通觀眾來說,我們不但沒看過周奇墨的線下演出,也幾乎沒看過任何人的脫口秀演出,無從比較。

《脫口秀大會》的賽制,形塑了我們對脫口秀的審美,隔著屏幕不能讓我們爆笑的,我們也不打算非要追到線下要一個說法。

將欣賞的負擔轉移到觀眾身上,用線上表演的形式、觀察式喜劇的風格和表演時間的長短來反覆解釋一個段子為什麼沒那麼好笑,這件事已經可以寫成一個好笑的段子了。

03

但是周奇墨也並非完全沒有留下任何記憶點。比如我就記住了他說對自己的作品已經熟練到有了「肌肉記憶」。

坦白說,聽到肌肉記憶四個字,我是感到些許不安的——

從一個脫口秀演員口中,我更想聽到他對觀眾的反響有把握到什麼程度(參考卡姆晉升「燃王」那期),而不是對自己的表演熟練到什麼程度。

他用一段線下講過無數遍的作品來上臺表演,是一個安全的選擇,不過也只能保證安全——充分打磨過的段子聽上去完美而平滑,以至於講完之後都沒怎麼留下痕跡。

於是,臺下的千錘百鍊和反覆練習,與表演時的準確有餘而「熱情不夠」,成了一組不可調和的矛盾:

當生理機械反應悄悄代替了情感互動交流,當一絲不苟的程序式發揮遮蔽了真實個性的外洩,當整個表演如一臺運行精確的機器,於觀眾而言,笑聲似乎都要事先稱出合適的份量,才能謹慎發出。

由此我想到只有現掛和無限call back 前面演員段子才能自如發揮的老田,也想到貢獻了神來之筆的「banjitino」但始終沒想好怎麼收尾的卡姆,他們是那種不怎麼會寫本子主要靠表演撐的那類演員,但這種肉眼可見的缺陷和不怕出醜的袒露,對於觀眾來說,卻是莫大的驚喜。

周奇墨不是沒有製造觀眾喜聞樂見的驚喜的能力。《人物》在一篇採訪報導裡提到他的同事的一個說法:

他經常有一些梗把我們逗得不行了,他說這個打算不講了。我們說你瘋了吧,他就說,這個梗感覺就是為了好笑而寫的梗,他不是要真的表達個啥觀點。

由此可見,他是對自我要求嚴格、對表達視之甚高的這麼一個人。

換句話說,我們在節目裡看到的作品不覺得太好笑,不是他能力的問題,很有可能就是他設定好的一個笑果閾值:最低不至低到感受不到他的實力,最高也高不到撫掌大笑。

看了採訪我才知道,他也不是端著架子,非要堅持這種溫溫吞吞的小品文似的表演風格。他說:

我也嘗試過咆哮型的講法,不太成功,還沒有完全駕馭得了。這個段子一定要符合你相對長期的心理狀態。我平時的憤怒都已經內化了。我的很多段子在心理學上都屬於被動攻擊。

他有些無奈:我可能永遠不會一上來就炸,有讓大家那麼嗨的那種演出氛圍。我當然想要,作為演員都想要,但是你做不到,因為性格啊。

但在《脫口秀大會》這個競技舞臺上,能讓觀眾沸騰的,永遠是更有戰鬥力和攻擊性的檄文。李誕,卡姆,呼蘭,王建國,甚至總一副大廢不起模樣的張博洋,無不是寫戰鬥檄文的好手。

由周奇墨的表演進而到周奇墨本人,我從輕微「惱怒」於他的不好笑,到理解他的不好笑。不過我想,沒有任何一個有追求的喜劇演員在不夠好笑這件事上,需要解釋、理解甚至同情。

周奇墨需要的,也許只是更多一點的時間。

作為有志於線上長期發展的業內公認最優秀的脫口秀演員,於脫口秀這個新型的行業,周奇墨的好笑,十分重要。

- END -

原標題:《周奇墨好不好笑這件事很重要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周奇墨好不好笑這件事很重要嗎?
    第二場在老羅「還我周奇墨」的振臂召喚下到來,講了一個「藥店買感冒靈+酒吧學英語小孩」的作品。這回好了很多,但莫名的不適,沒有消除。那麼這個信息傳達到觀眾面前,這個最厲害和最好是這麼個意思:他是最好笑的。用最好笑的期待去看周奇墨,好比你抱著吃法國大餐的心情走進沙縣小吃,那麼他僅有的那點好笑也瞬間不好笑了。有時非但不好笑,反倒滲出一絲尷尬。
  • 被譽為脫口秀天花板的周奇墨,基本功紮實但實在不好笑啊
    最近看了最新的一季脫口秀大會,真的為周奇墨捏了把汗。剛一來,周奇墨的人設就是脫口秀的天花板,被捧得實在太高了,這人設未免有點太浮誇了吧,脫口秀本來就是非常小眾行業,要說中國脫口秀鼻祖我只認王自健。扯遠了,回到這期脫口秀大會,周奇墨參加這季可以說被噴得很慘,從頭至尾被同行稱為脫口秀的天花板,結果天花板一上來就翻車了,而且還不止翻了一次車。
  • 眾星捧月的周奇墨,為何引起網友的反感
    也不知道是節目組安排的重頭戲,還是在周奇墨眼裡,這些選手除了奪冠熱門呼蘭能和他平起平坐外,其他人都是蝦兵蟹將,這我們就不得而知了。要知道呼蘭可是這一季的奪冠熱門,呼聲很高,結果周奇墨慘遭淘汰。出師不利的周奇墨似乎得到了不少的同情票,大家覺得呼蘭勝之不武,這是你的地盤,觀眾又不認識周奇墨,如果在周奇墨的地盤,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說觀眾緣很重要之類的,淘汰賽比完除了周奇墨這個老OG被淘汰,還有大家都很喜歡的脫口秀女王思文也慘遭新人House淘汰,節目組一看這還得了,於是就有了領笑員強行改規則,復活!
  • 眾星捧月的周奇墨,到底何方神聖,為何能在脫口秀大會,進進出出
    所以,如果不是這一次參加《脫口秀大會》,很多人都不認識他。不得不說,這一季的《脫口秀大會》確實湧現出很多的人才,除了熟悉的幾個老演員,也多了很多像豆豆、House、王勉這樣的黑馬。當然這還不夠,節目要搞噱頭,就得有點不一樣,所以請來了周奇墨。事實上,《脫口秀大會》也確實需要一個周奇墨這樣的OG人設,就像歐陽靖之於說唱綜藝一樣。
  • 《脫口秀大會3》:周奇墨兩次淘汰兩次復活,大家是如何看的呢
    文/菇涼《脫口秀大會3》中,周奇墨兩次淘汰兩次復活,大家是如何看的呢?節目播了這麼多期,大家的印象都是周奇墨淘汰兩次,名不副實之類的。但是如果再回頭看看突圍賽,就會發現他第一次根本不應該被淘汰。請注意他主動要求選呼蘭時說的話:今天既然已經出事了,挑事了,就兩盞燈,我就不嫌把事鬧大了。這事應該是在李誕預料之外的,我每季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都看,還沒看見過李誕有這麼慌張的時候,都站起來了,想挽回局面說要問一下呼蘭願不願意,可惜事件朝著違他所願的方向,一路發展下去了。
  • 從萬人捧到萬人罵,脫口秀大會的周奇墨究竟做了什麼
    再怎麼票數在那,那段時間不還是被捧這麼高才有的票數麼。我覺得換誰被架在那都不會好受。非要逼得人自己站臺上說出來,我沒那麼好都是大家捧得太高。現在脫口秀就是露天狀態。有意思嗎?還不行嗎?一堆人吵吵著好像是人周奇墨自己非要黑幕復活回來。人就是該咋演咋演。
  • 《脫口秀大會》請的周奇墨老師為什麼口碑這麼慘?
    最近在看《脫口秀大會》的時候,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周奇墨的口碑真的很慘啊,在節目一開始的時候,還各種捧著他,也不清楚這個人,就是看到捧得很厲害,到後面他被淘汰的時候,滿腦子都是問號,就這樣?就結束了?一般來說,最喜歡看的就是笑點密集的那五分鐘,但是周奇墨可以讓你看一小時,然而,當然就不存在那個五分鐘,很舒服很流暢的脫口秀,就是感覺沒有高潮的部分,永遠好像差了點什麼。然後就有很多人在捧,到後面他就仿佛成了一個節目的大boss的存在一樣。
  • 網上很多人噴《脫口秀大會》請的周奇墨,為什麼他的口碑這麼慘
    近日,看到網上很多人噴《脫口秀大會》請的周奇墨,為什麼他的口碑這麼慘?之前沒看過周老闆的段子,也不知道這個人,節目剛剛開始被各種捧,最後淘汰我還想「就這」,後來被復活我也猜到了,二次復活我是沒想到的,但是周老闆後面的發揮還有那種說話、態度,讓我覺得很沉穩溫和,有種處變不驚的淡定與大度。
  • 看了周奇墨在脫口秀大會上,第一次的表演,就非常喜歡和佩服
    首先,我也是看了周奇墨在脫口秀大會上第一次的表演就非常喜歡和佩服。看周老闆的脫口秀,感覺看的是有文化內涵的幽默和喜劇。中國脫口秀的天花板名副其實。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去線下看演出的。至於在網上大篇幅的粉這個黑那個。我真沒那個興趣和時間,想必大部分喜歡周老闆的觀眾也一樣。
  • 脫口秀大會3:兩張復活卡都救不了周奇墨,天花板徹底淪為笑話
    這位叫周奇墨的選手從突圍賽開始就被寄予厚望,除了每次上場時李誕總會大肆宣傳一番之外,其他選手也一直將其視為前輩,甚至有人稱他為「脫口秀的天花板」,這樣的評價無疑是全場最高的。按理說得到這麼多同行的認可,實力應該非常強,一路順風順水殺進總決賽拿到冠軍寶座似乎是已經寫好的劇本了。
  • 楊笠池子周奇墨王自健,這幾個脫口秀演員的2020年
    2020年7月《脫口秀大會》第三季開播,李誕一開場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不點名地調侃了卡姆,「看到別人的節目真的特別好笑,我的壓力非常大,只好又接了一些沒那麼好笑的節目,平衡一下,麻醉自己。你看,麻醉自己其實是有合法途徑的。」當時已經不那麼自由的卡姆,不知道有沒有看到這段表演。
  •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周奇墨兩度挑戰呼蘭均慘敗,原因何在
    這讓追看了全部的《脫口秀大會》卻第一次聽到周奇墨大名的我深感慚愧,也因此更加期待他的大神級別的表演。說實話,萬眾矚目中登臺亮相的周老闆的首場演出實在讓我失望,既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金句在耳邊炸響,更沒有預想中的嗨翻全場的奇效。所以,只得到兩盞拍燈的他按照節目規則,得站在臺上,接受場下選手的挑戰。
  • 脫口秀大會3:兩度被淘汰兩度被復活,周奇墨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半決賽陣容已經出爐了,他們分別是顏怡顏悅、楊蒙恩、楊笠、龐博、王勉、何廣智、王建國、周奇墨、呼蘭、李雪琴,而且王建國、周奇墨、呼蘭、李雪琴都是剛剛通過8進4復活賽晉級的在這之前周奇墨已經被淘汰兩次了,第一次是在第一輪突圍賽的時候,周奇墨主動挑戰呼蘭失敗被淘汰,之後領笑員羅永浩動用復活權限讓他重返賽場;第二次的1V1V1對戰中周奇墨再次被廣智和呼蘭擊敗,可還沒等周奇墨「擦乾眼淚」他就通過網上投票再次復活!因此不少選手都笑稱周奇墨可以在《脫口秀大會》的舞臺上無限刷復活!
  • 脫口秀大會3:復活歸來的周奇墨劍指總冠軍,這次多虧了羅永浩
    羅永浩見狀之後直言也要讓周奇墨回歸舞臺,還說李誕不同意他和張雨綺下期就不來了,羅永浩和張雨綺的「逼宮」到底有沒有劇本真的不知道,慶幸的是李誕最後妥協了,而且他也選擇了讓李雪琴復活,所以周奇墨、思文、李雪琴三人絕處逢生,50進25的賽制也變成了50進30!
  • 脫口秀大會3:復活兩次的周奇墨終究還是被淘汰,這次走得很體面
    能在一場系列賽中復活一次就已經難能可貴了,但連續復活兩次幾乎還沒有先例,周奇墨兩次被淘汰兩次被復活的經歷一直遭人詬病,很多觀眾都說這種操作對其他選手不公平,但再度復活歸來的周奇墨還是在半決賽中折戟了,只是這一次他走得非常體面!
  • 脫口秀大會3:復活兩次的周奇墨終究還是被淘汰,這次走得很體面
    能在一場系列賽中復活一次就已經難能可貴了,但連續復活兩次幾乎還沒有先例,周奇墨兩次被淘汰兩次被復活的經歷一直遭人詬病,很多觀眾都說這種操作對其他選手不公平,但再度復活歸來的周奇墨還是在半決賽中折戟了,只是這一次他走的非常體面!
  • 《脫口秀大會3》:周奇墨消滅兩次,復活兩次,你怎麼認為
    經過這麼多集的節目,每個人的印象都是周奇墨被淘汰了兩次,名不副實。如果你回顧一下突破賽,你會發現他第一次根本不應該被淘汰。突破賽以城市太小段子和段子以不同的脫口秀和表演方式贏得了大廳裡的掌聲,張雨綺都站起來鼓掌,但他們只是沒有鼓掌,按照她後來的話,她想把事情做大,看看強強PK。畢竟被邀請了好幾季的人,一開始不會想主動淘汰他們,否則會有更多的對不起人。結果周奇墨四文李雪秦當場復活。
  • 周奇墨,並沒有那麼好笑
    第一期,說實話,我並不覺得周奇墨有多好笑,只能說在臺上很有節奏感,聽完第一感覺也就那樣吧,但絲毫沒有見到脫口秀天花板該有的樣子。事實證明,脫口秀舞臺,不是靠資格老就能立足的,對於老人,觀眾會有更高的期待,曾經的呼蘭,曾經的龐博,曾經的程璐,曾經的思文,曾經的王建國,在這個舞臺上但凡打盹偷懶的時候,觀眾的投票都能看出來,不好笑就沒有好票,曾經的強者在新人的圍攻下,也變成了軟柿子。
  •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大魔王周奇墨兩次被淘汰,到底冤不冤?
    脫口秀最早在北京、深圳等地的酒吧出現,從小範圍演出到比較大的商演,再到《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這樣的線上節目,而今在國內主要形成兩大陣營或者說兩個廠牌:李誕、王建國等人所在的笑果文化,還有周奇墨、石老闆等人所在的單立人喜劇,前者在上海,後者在北京。
  •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大魔王周奇墨兩次被淘汰,到底冤不冤?
    《脫口秀大會》此前舉辦過兩屆,一般都是笑果文化自己的演員進行角逐,此次算是引入了廠牌競爭,將友司的演員也請到現場,最為突出的就是周奇墨,還把他塑造為大魔王。如果拿相聲演員的表演做一個類比,周奇墨相當於在臺上總是娓娓道來的文哏演員,就像擅長說《歪批三國》的蘇文茂,信息量是足夠的,讓人聽上去也饒有興趣,但不太容易引發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