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彰顯中國共產黨人一脈相承的精神特質

2020-12-24 人民網

原標題:戰疫彰顯中國共產黨人一脈相承的精神特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重要的大事,把疫情防控工作看作是一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廣大共產黨人扛起責任、頑強拼搏,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時同各國分享防控、治療有益做法,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這既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寫照,也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人一脈相承的精神特質。

  人民至上的精神特質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回望歷史,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就是因為人民的需要。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在回顧黨的歷史時指出:「二十二年前我們什麼也沒有,二十八年前甚至連共產黨也沒有。為什麼過去沒有的東西今天會有呢?就是因為人民需要。」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1978年9月,鄧小平同志在聽取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匯報工作時談道:「我們要想一想,我們給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們一定要根據現在的有利條件加速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的物質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新的偉大革命,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開始就明確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所採取的防控措施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首先考慮盡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眾被感染,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高度重視對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的關心與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並反覆強調打贏疫情防控這場人民戰爭,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發動人民群眾,提高群眾自我服務、自我防護能力。這些無不體現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時刻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精神特質。

  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特質

  中國共產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成立初期,在黨的隊伍和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十分弱小、敵人異常強大的背景下,依靠超乎尋常的革命膽識,中國共產黨既敢於也善於與強大敵人展開殊死鬥爭。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投入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鬥爭之中;大革命失敗後,面對屠刀,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而是以大無畏精神,開闢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武裝鬥爭;在抗日戰爭中,共產黨人表現出「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成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中流砥柱。毛澤東同志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對中國共產黨的鬥爭經驗作過總結,他指出:「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鬥爭的統一戰線。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衝鋒陷陣的英勇戰士。」這充分揭示了敢於鬥爭與善於鬥爭的關係。在各種重大鬥爭考驗中,廣大黨員幹部敢於鬥爭、英勇奮鬥是取得勝利的前提,而制定正確的政策和策略以善於鬥爭則是取得勝利的保障。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善於鬥爭不僅體現在制定政策和策略之中,更體現在堅持和完善制度之中。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一次重大鬥爭考驗。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共產黨人扛起責任、經受考驗,挺身而出、英勇奮鬥,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展現出顯著優勢,全國一盤棋,各部門各地區鼎力相助、火線馳援,科研攻關和物資生產工作迅速推進。在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後,黨中央統籌開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既確保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也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這些正是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既敢於鬥爭又善於鬥爭的精神特質的最好詮釋。

  國際主義的精神特質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1922年7月,黨的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明確提出,只有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共同打倒國際帝國主義,才是「解放全世界的途徑」。1937年3月,毛澤東同志在同美國記者史沫特萊談話時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國際主義者,他們主張世界大同運動;但同時又是保衛祖國的愛國主義者,為了保衛祖國,願意抵抗日本到最後一滴血。」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支撐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同時,積極支持世界各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鬥爭。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對國際主義的認識不斷深化。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演講中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國要同心協力,妥善應對各種問題和挑戰。越是面臨全球性挑戰,越要合作應對,共同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給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在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過程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顯。唯有團結協作、攜手應對,國際社會才能戰勝疫情,維護人類共同家園。為此,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4點倡議,即堅決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有效開展國際聯防聯控,積極支持國際組織發揮作用,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與此同時,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及時發布疫情信息,毫無保留地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防控經驗,共同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這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國際主義精神。

  (作者:羅平漢、林建雄,均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新華國際時評|述評:這場「戰疫」讓世界深讀中國
    民族精神、制度優勢以及中國的世界觀,這些讓今日中國挺立於世界東方的強大構件,在疫情大考中以更加密集而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為世界所感知。  這場「戰疫」,讓世界看到了面對生存危機時中華民族所展現的精神。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許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 學苑論衡:中國歷史文化具有一脈相承的優秀傳統
    具有優秀傳統的中國歷史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為我們走向未來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一脈相承的中國歷史文化賦予中華文明旺盛生命力 在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至今仍充滿蓬勃生機與旺盛生命力,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蹟。本固根深、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是鑄就這一奇蹟的重要基礎。
  • 戰疫巨製《中國醫生》殺青 禮讚抗疫英雄彰顯中國奇蹟
    【戰疫巨製《中國醫生》殺青 禮讚抗疫英雄彰顯中國奇蹟】12月23日獲悉,電影《中國醫生》歷時近8個月,輾轉武漢、廣州等多地取景拍攝,目前殺青。該片由廣東博納影業傳媒有限公司、珠江電影集團、湖北長江電影集團領銜出品,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大力支持,劉偉強執導。
  • 中國抗擊疫情彰顯偉大民族精神
    從我們黨執政的整體角度而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所展現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強大動員能力、組織能力和執行能力,開創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蹟」;從共產黨員的個體角度來看,每一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他們「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
  • 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
    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是一個比較艱深複雜的問題。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錢穆《中國文化精神》、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等對此都有過討論。正如郭教授在前言中所交代的,他在前賢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對中國文化的思考和體認,提煉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六個特質的:即和而不同,厚德載物;剛健自強,生生不息;仁義至上,人格獨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整體把握,辯證思維;經世務實,戒奢以儉。這一體認與總結堪稱全面。講特質應當相對於確定的參照系統而言。
  • 紅評|沙洲壩、沙洲村,初心一脈相承
    徐解秀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魚水情深,「半條被子」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飽含深情地講述,共產黨人的赤子初心溫暖了中國。巧合的是,比沙洲村多了個「壩」字,一篇事關沙洲壩村的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憑「教科書式」感動,也鐫刻在我們記憶中。沙洲壩村屬「紅都」瑞金,系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
  • 重溫紅色經典電影,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99歲的生日,99年櫛風沐雨,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重溫紅色經典電影,感悟老一輩共產黨人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上甘嶺》是我國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的電影。
  • 做《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義烏市舉辦「追望大道」系列...
    做《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義烏市舉辦「追望大道」系列活動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 2020-07-02 23: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彰顯中國精神!紀錄電影《武漢日夜》首映 電影人眾志成城致敬武漢
    251位電影人推薦電影《武漢日夜》激發他們支持《武漢日夜》的原因只有一個:武漢日夜,也是中國的日夜,疫情面前,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者,每個中國人都在用堅韌拼搏的毅力和守望相助的真情,匯聚力量、創造奇蹟。文藝的創作要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1月22日,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即將在全國上映。作為國內首部進入院線發行的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搭建起電影的心靈方艙,弘揚了中國偉大的抗疫精神。
  • 《武漢日夜》奧斯卡影城點映,平凡英雄彰顯中國精神
    歌曲《所有的所有》由音樂人常石磊作詞、作曲並演唱,能夠以這種方式參與到《武漢日夜》這部電影中,常石磊直言「非常光榮」:「這部真實又充滿力量的紀錄電影,讓《所有的所有》表達出了更多東西,變得更有溫度。」值得一提的是,《武漢日夜》導演曹金玲特別邀請本片30位攝影師與她共同完成了這支片尾曲MV的製作,展現出更多來自戰疫一線的珍貴畫面。
  • 戰疫電影《中國醫生》殺青,禮讚抗疫英雄彰顯中國奇蹟
    對此,電影總出品人、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表示:「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希望用我們的真情、我們的鏡頭,致敬這座英雄的城市,致敬中國的抗疫英雄!《中國醫生》的主創們,必將把『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融入到影片的創作中、角色的塑造中去,真實再現廣大醫護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徵,捨生忘死挽救生命的偉大精神,為廣大觀眾獻上一部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精品佳作!」
  • 迎難而上、越挫越勇、越險越進的中國共產黨
    然而我們相信,由於我們黨具有迎難而上、越挫越勇、越險越進、勇於奮鬥的特質和品格,最終一定能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中國共產黨有何基因、特質和品格?迎難而上、越挫越勇、越險越進、勇於奮鬥,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基因、特質和品格。之所以如此,這在本源上根植於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常常遇到的「宏大目標和曲折道路的矛盾關係」。
  • 扶貧題材電影《秀美人生》熱映,彰顯優秀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
    扶貧題材電影《秀美人生》熱映,彰顯優秀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 時間:2020.09.27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中國電影報
  • 張璇:一脈相承的「湘女精神」 | 人物
    在戲裡,張璇演繹的是中國共產黨唯一的女創始人、中國婦女運動的模範領袖、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中的優秀代表向警予。 同樣是一名地道的「湘女」,張璇用歷史來解讀、用自身人生經歷和理想去詮釋向警予追求理想、忠於信仰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 在張璇看來,跨越大半個世紀,一代又一代湖湘女性身上有著一脈相承的「湘女精神」。
  • 博納打造戰疫巨製《中國醫生》殺青 禮讚抗疫英雄彰顯中國奇蹟
    《中國醫生》的主創們,必將把『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融入到影片的創作中、角色的塑造中去,真實再現廣大醫護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徵,捨生忘死挽救生命的偉大精神,為廣大觀眾獻上一部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精品佳作!」
  • 德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文豪:論中國共產黨的基因、初心、本色、氣質
    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革命到執政,靠的正是這些恆久不變的特質。正如習近平所講:「一個人也好,一個政黨也好,最難得的就是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丟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基因指的是政黨的信仰,具體到中國共產黨就是馬克思主義信仰。
  • 戰「疫」公開課 | 青春戰疫:中國精神的青春密碼
    戰「疫」公開課 | 青春戰疫:中國精神的青春密碼 2020-05-21 0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黨建論壇丨迎難而上、越挫越勇、越險越進的中國共產黨
    、勇於奮鬥的政黨,這也可以看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基因、特質和品格。然而我們相信,由於我們黨具有迎難而上、越挫越勇、越險越進、勇於奮鬥的特質和品格,最終一定能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中國共產黨具有迎難而上、越挫越勇、越險越進、勇於奮鬥的基因、特質和品格迎難而上、越挫越勇、越險越進、勇於奮鬥,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基因、特質和品格。
  • 陳來:中國文化精神的六個特質
    郭齊勇教授的《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每章聚焦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整體上又相互呼應,共同展現了中國文化精神的不同面相,揭示了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概括了中國哲學的精神和特點。這本書短小精悍,是對中國文化精神的學術化與通俗化相結合的闡釋。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是一個比較艱深複雜的問題。
  • 寧心:精神之炬耀三湘
    這個巨大躍進,集中體現在黨團結帶領人民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習近平總書記在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準概括、深刻闡發、高度評價了偉大抗疫精神。這一偉大精神是黨、國家和人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