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統臺灣造成傷亡會讓當地人記恨祖國一百年,看歷史就知道想多了

2021-02-18 天朝趣史

臺灣問題是當代中國人心中最大的一道傷痕,因為種種原因,祖國至今都無法實現統一。而如今臺灣島內的氛圍驟變,「獨化」思想藉由教育和輿論宣傳生根發芽,已經深植與臺灣年輕世代的心中。而在位的政治家為了要獲得年輕人的選票也不斷迎合獨化青年,各種拖延大陸統一步伐、化解大陸統一決心的言論層出不窮。前幾日,藍營政客謝龍介直言「大陸不能打臺灣,否則100年內都難以複合、彌平臺灣人心中的裂痕」。言下之意就是武統的代價會讓臺灣當地的老百姓記恨祖國,這個仇一百年也化解不了,所以大陸應該放棄武統。但是只要翻開史書,我們就會發現臺灣社會的歷史卻並非是如此,清朝康熙統一後不到數年就實現了臺灣的有效治理。民眾擁戴中央政府,政府施惠於臺灣當地,官民和諧,一派欣欣向榮之勢。其具體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來。

謝龍介

臺灣由於孤懸海外,所以當地的民風的確是比較彪悍。明清交替時期,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中奪回了臺灣島,並在島上耕耘建設,開啟了臺灣地區的「明鄭」時代。在此之後的臺灣地區對於中原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接受和了解。但由於鄭成功和當時已經統治了中原的清王朝是敵對關係,所以兩者一直都有警惕與防範。當清代的康熙皇帝決定收復臺灣後,就開始實行了包括重用鄭氏舊臣施琅,實行遷界令、恢復福建水師體制等一系列措施,並在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成功收復了臺灣澎湖諸島,逼迫臺灣鄭氏投降。在戰爭結束後,朝廷中針對臺灣到底是棄是留爆發了激烈爭論。一派認為應該將臺灣民眾整體內遷,放棄臺灣島,留守澎湖地區。當時的重臣李光地曾言「臺灣隔在大洋以外,聲息皆不相通,可以空其地任夷人居之。」後來是在施琅泣血上陳利弊之下,康熙皇帝才決定接納臺灣進入中華版圖,並開始了治理。使得注意的是,施琅是通過攻打澎湖逼降臺灣本島的策略實現了統一事業,當中也是存在臺灣地區百姓的重大傷亡。當中的傷亡據記載:「共斃傷鄭軍12000人,俘5000餘人。擊毀、繳獲戰船190餘艘。」如果按照謝龍介的說法,那麼當時的人也應該起碼記恨清政府一百年,這一百年內的臺灣應該是遍地烽火,四面八方都是抵抗與不合作。可事實卻是,臺灣百姓在進入到清王朝版圖之後表現出了積極合作的態度。而清王朝的官員派駐到臺灣地區也實行了比較溫和的政策,並得到了相應的效果。

施琅

康熙皇帝平定臺灣後任命漢軍鑲藍旗下蔣毓英出任臺灣知府,蔣毓英當時是泉州知府,在當地多有建樹。臺灣收復之後,本著行政效率的原則,國家派駐臺灣的官員也基本是由福建調任。蔣毓英在臺灣任內勸課農桑,富民養生卓有政績。還大力推行文教措施,對於臺灣百姓施行教化。據史料記載:

「遂調臺灣知府,既至,經理三縣疆域,集流亡,勤撫字,相土定賦,以興稼穡。臺灣固有學宮,制度未宏。二十四年,與巡道周昌拓而大之。又設義學,教子弟,勗以孝悌力田之道。」

當時的臺灣地區設置縣邑的地區不多,所以蔣毓英的管理還主要是集中在農業經濟和文教領域。但是這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廣泛擁戴和支持,蔣毓英有了「良吏」的稱號。六年後,蔣毓英積功升遷至湖南鹽驛道。當地的紳士百姓還多方挽留,最終不得,在當地建立生祠祭祀。據史料記載:「士民告留,不得,建祠以祀。」這說明當時的臺灣百姓並沒有因為康熙平臺之戰的死傷情況而記恨大清朝,只要清朝的治理方式正確,出臺的政策對於百姓有利。當地的人民還是希望過上太平的日子,而不是糾纏於過往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

康熙皇帝

事實上,百姓的要求往往是最單純的,只要日子安穩,有錢賺,有未來,就已經心滿意足。真正會因為一些不知所謂的細枝末節而心懷怨恨、煽動挑撥的,不是遺老遺少就是別有政治居心。歷代中央政府和各地方之間從來都是血脈依存,相知相親,同一個民族自然有先天的情分存在。統一之後國家知道當地百姓遭受戰火之苦,往往都會施惠加恩於當地百姓,目的就是化解矛盾。而如今的藍營政客提出所謂的「武統臺灣造成傷亡,會讓臺灣當地人記恨大陸」的言論,很大程度上就是以空言恫嚇軟化大陸的統一決心。他們希望喚起大陸的仁慈和惻隱之心,將統一大業再度拖延下去,從而獲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祖國「一點」都不能少

戰爭是殘酷的,同室操戈更是歷代王朝最為激烈的人倫慘劇。臺灣地區的百姓是我們的骨肉同胞,我們自然也不希望兵戎相見。但是,如今的臺灣地區社會已經與中國大陸漸行漸遠。雖然從地理上來說,臺灣地區固然不會游離大陸劃向美國,但是咫尺天涯的例子在世界歷史上並不少見。當年的柏林就是被一堵牆隔成了兩個天地,朝鮮半島也是因為一條緯度而成為了兩個國家。這些例子殷鑑不遠,都值得我們提高警惕。

柏林圍牆

而且當年施琅的《恭陳臺灣棄留疏》中還提到:「甚至此地原為紅毛住處,無時不在涎貪,亦必乘隙以圖。一為紅毛所有,則彼性狡黠,所到之處,善能蠱惑人心。」臺灣社會在數百年間深受荷蘭、日本、美國等多重文化的洗禮,當地百姓被蠱惑的可能性本就很高。如今的臺灣地區的「獨化」氛圍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日本和美國的推波助瀾。試想當年日本竊佔臺灣後,利用高壓手段荼毒當地百姓,再用文化方面推動皇民化運動。不到二十年就培養出了一批日本的忠實爪牙,以身為日本的二等公民而驕傲。我不相信日本以高壓手段能夠換來的東西,我們以仁義、誠意和一片丹心就換不回來。如果因為我們此時顧及戰爭傷亡而裹足不前,那麼未來要麼我們承認臺灣地區的實際離去,要麼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犧牲臺灣地區更多的同胞才能夠得到統一。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兩岸分治至今已經七十餘年,這位遠行的遊子能否回家,讓我們殷切以盼,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前主席林正杰:中國人有智慧達成和平統一!
    論壇期間,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前主席林正杰發表了主旨演講。他表示,中國的統一是必然的,三國演義中雖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最終是還是要合,從家族到氏族部落,從區域小國到大國,中國歷史是這樣,世界歷史也是這樣。「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就處在國恥的情緒中,被帝國主義侵略,令中國人喪失了尊嚴。只有祖國的統一,我們才會恢復中國人的自信心,對臺灣同樣如此。」
  • 「武統」聲音甚囂塵上,何時武統臺灣?解放軍專家:6大觸發條件
    疫情期間的一系列「騷操作」,可謂冷血至極,對中國大陸和美國的兩副面孔讓島內外民眾氣憤不已,「武統」聲音再次甚囂塵上。中國大陸對臺軍事動向密切關註解放軍專家楊承軍,在實現祖國統一的戰略進程中,中國大陸一向有理有據,光明磊落。眼下在全球疫情形勢嚴峻的背景下, 對民進黨當局軍事動向以及海外軍事勢力的幹預程度形式密切關注。
  • 武統臺灣的航母已經啟航!致臺軍兄弟的一封信已經發出!
    武統臺灣的航母必須啟航!最近,解放軍多兵種聯合立體渡海登陸演練,這是體現解放軍有決心、有能力、有具體方法挫敗一切「臺獨」分裂活動。致臺灣軍隊兄弟的一封書親愛的臺軍兄弟:武統臺灣的航母已經啟航>下面的話請你思量思量和平統一是我們最高願望武統臺灣非我所願非我所想只是那民進黨挾洋自重
  • 美國敢阻止武統臺灣嗎?看看這個就知道了
    幾月以來臺灣上下臺獨勢力沆瀣一氣,甚囂塵上,臺灣與中國大陸和平統一臺灣的願望漸行漸遠。早有明眼人一針見血地指出,自李登輝上臺始,後有陳水扁接力,在臺灣中小學課綱及歷史教科書上不斷搞「去中國化」調整,官方主導的文化臺獨已近30年時間。
  • 天降大任,二場「戰役」一肩挑,順勢而為,一舉解放臺灣,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歷史的選擇……
    如今世情突變,帝國霸權等不及了;臺灣全面去中國化,搞事實臺獨,暗潮湧動。前不久:(A),美國會公然違背白紙黑字的「一中」政策,竟全票通過《臺灣保護法》;(B),在中東戰場多次吃大虧,死了那麼多美軍,竟不還手,還全面收縮、退出經營了幾十年的中東戰場等等,意欲何為?
  • 港媒歸納觸發武統的六項條件
    港媒今也發文指出,解放軍武統臺灣的6個條件,只要踩線,解放軍就有極高可能性出兵武統。文章先是引述大陸軍事理論家楊承軍教授,曾將觸發武統的具體條件歸納成六項。第一是「臺灣公然宣布獨立」;第二,「臺灣搞獨立公投」;第三,「臺灣有外軍部署」;第四,「臺灣重啟核武研發」;第五,「臺灣的國軍對大陸軍事攻擊」;第六,「臺灣發生大規模動亂」。
  • 臺軍報告:2020武統臺灣,蔡英文驚慌防斬首|臺灣「走狗主義」必將滅亡
    因為美國再霸權,他也霸不過這次病毒,這六十天的空窗期,切切實實已經造成「臺獨政權」心中極度的恐慌,最近為什麼蔡英文當局的口風都已經放軟了,甚至有人提議,不要再講「中國病毒」,不要再講「武漢肺炎」,要讓兩岸的關係和諧。臺灣問題是中國人心中的痛。大陸民眾甚至早已厭煩看那些兩岸口水戰新聞了。
  • 為什麼最近各方都在猜測大陸武統臺灣時間表?
    包括近日,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喊出「解放軍武統臺灣首戰即終戰」,引起網絡炸鍋,兩岸專家學者、政治評論員、資深媒體人也紛紛對「大陸是否會武統臺灣」、「大陸什麼時候武統臺灣」等話題進行分析討論,為什麼最近島內和國際上都在猜測大陸武統臺灣時間表?
  • 博客中國熱點聚焦:臺灣五筒(餅)(桶),你知道多少?
    (奸笑中)(某某:魚魚,你確定這句諺語用在這裡不會浪費了,你有想過它的感受嗎?)(魚魚:我願意,你管得著嗎!哼!你們就是嫉妒我!)(某某:就你那水平,還敢談嫉妒???真是腦袋被驢踢了。。。)說道「五筒」,不得不讓魚魚想起了近兩天的「武統」事件,說實話魚魚對什麼武統的還真不太感興趣,魚魚比較想知道臺灣麻將是怎麼打的呢?
  • 武統臺灣中國為何遲遲不動手?看後恍然大悟!
    這跟美國近期的對華政策思路如出一轍。討論臺灣不要忽略中美博弈的大背景,否則可能在小圈子裡跟別人槓上了。中美問題的實質是以經濟博弈為主的全方位爭奪,癥結在中東,臺灣、南海是抓手。美國不過是想把中國困在南海和東亞以減輕中東的壓力,能在南海或臺灣突破最好。  臺灣問題只是美國手中的一個籌碼,一張敲打中國的牌,一張企圖把中國困在東亞、南海美國做的局中的爛牌之一。
  • "武統聲音"席捲網絡!看臺灣當局這一年都幹了什麼?
    二、 美國會通過多個「友臺」法案。在臺當局遊說下,美國會親臺勢力以提出和通過涉臺議案的方式表達對臺支持。3月26日,川普正式籤署生效「臺北法案」的「臺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案」,該法案把臺灣稱為「國家」,要求美國行政部門協助臺灣鞏固「邦交」、參與國際組織以及增強美臺雙邊經貿關係。
  • 2020臺灣這一年|「武統」之年
    前言 在2020年之前,臺灣人對於武統的形象僅止於模糊的「威懾」,兩岸關係主要是以和平統一作為指導原則。邁入2020年之後,蔡英文配合川普採取一連串「反中親美」的走偏鋒措施,導致兩岸不得不軍事攤牌,威懾不再是個遙遠又抽象的名詞,武統不但越來越真實、而且距離臺灣越來越近了。 軍售年之媚美 臺美軍售種類與時間一向都是由美國單方面根據其國家利益來決定,臺灣只有接受而沒有拒絕的權利。
  • 璀璨的明珠,臺灣島的開發歷史非常悠久,與祖國大陸血脈相連
    自古以來,臺灣島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與祖國大陸的聯繫,最早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秦漢之後,雙方在經濟、文化上交流更加頻繁,海峽兩岸人民,攜手並肩,共同開發了美麗的臺灣島。我們從漢朝至今,兩千多年歷史中,臺灣的不同命名,可以看出雙方交流的歷史,有多麼悠久。
  • 【歷史】一口氣看完漂泊百年的臺灣史
    臺灣當年是被丟出去的,你一生下來就是拿著日本的身份證。我的祖母說:我出生是清朝人,生了兒子變成日本人,生了孫子變成中國人。那些巨大的變遷,那些被拋棄到外面去的命運的無奈,50年中不知道哪天會光復……我們看臺灣和大陸在互相了解方面有哪些差距。
  • 「武統」成統一唯一手段?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
    但在大家的言談中,記者明顯感覺到,同行們普遍對臺灣當局失去了耐心,對兩岸和平統一前景不再看好,而馬上就「武統」臺灣似乎成為他們中的「主流」想法。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最近一個小範圍的兩岸關係研討會上,與會的涉臺專家中,對和平統一失去信心或不看好的不在少數。一些過去曾被看作是主張和平統一的「溫和派」涉臺學者,也開始轉向「武統論」。
  • 2019臺灣旅遊看這篇!當地人最推薦的必買伴手禮
    2019年已經過去了一半,你來過臺灣了嗎?臺灣伴手禮市場競爭向來激烈,短短幾個月有可能在排行上就會大洗牌,為了抓住旅客喜好各家品牌無不是用盡全力攬客,但往往最後能進遊客耳裡的還是熟悉的那幾家。如果問問當地人,他們會推薦什麼好吃好用的伴手禮呢?以下筆者挑選幾項或許你感到陌生。
  • 解放軍是否會武統?蔡英文改口稱不會排除這種可能 | 第三次世界大戰四天前爆發,就在中國旁邊
    近一段時間以來,臺灣島內「武統」聲浪不斷升高。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近日在接受電視節目時表示,「沒有人會排除這個可能性。」  據臺灣《聯合報》21日報導,臺灣親綠主持人鄭弘儀主持的新一期電視節目近日對蔡英文進行了專訪,節目將在今天(22日)晚些時候播出。鄭弘儀提前在臉書上發文透露訪談片段時稱,當他詢問蔡英文「你覺得大陸會打臺灣嗎?」
  • 2049年前臺灣回歸
    兩岸統一的模式未必是「和統」或「武統」二元法,「北平模式」,或是先籤署分階段走向統一的協議,也是一種解決辦法。王在希表示,臺灣問題歷史形成已經68年,總不可能拖到100年,長期拖下去大陸13億同胞的民意也不能接受。
  • 挺韓國瑜的高雄議長墜樓身亡,臺灣的未來會走向武統嗎?
    小編語:本來想寫中美老百姓對待疫情的態度差別,但高雄昨晚又爆出一則新聞:6月6日,韓國瑜被罷免的當天晚上,高雄議長許崑源墜樓身亡。事發前,許崑源與妻子在家,因許崑源獨自在房內從窗戶躍下時未察覺,直到警員上樓通報才知道丈夫墜樓。
  • 《李毅看世界0725》|李毅答陳孔立:統一臺灣不傳下一代
    現在有的學者說,沒能解放臺灣,去打了抗美援朝,中國虧了。李毅認為恰恰相反。打贏抗美援朝,把美軍、聯合國軍從鴨綠江打回38線,比當時就解放臺灣,就長遠講,對中國利多弊少。首先,朝鮮一戰是新中國立國之戰,一戰洗刷了百年國恥,使得中華民族在精神上重新站起來了,打出了國威軍威,打出了新中國的威勢,打出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打出了70年的和平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