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
2010年的一部典型法國文藝風電影
與瑪格麗特的午後 (La tête en friche)
這是一部洋溢著溫暖、溫柔與愛的電影
Part.1
論說基曼怎麼也和文藝扯不上關係,他粗俗而又肥胖,成天混跡在對於書籍嗤之以鼻的loser堆裡。
他從小的語法就一團糟,語言老師更是經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他當成嘲笑對象,學校教育不僅沒有給基曼帶來閱讀的樂趣反而加重了他對於學習的陰影。
與此同時,他的家庭教育也是一團糟,不知道生父是誰,母親甚至總是帶著奇怪的語調大聲地指責這個她當初費了大力氣才生下來10斤的大傢伙,說他好吃懶做、骯髒又沒用。基曼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童年陰影可以說是伴隨了他的一生。
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基曼在一個有著很多鴿子的小公園遇見了95歲的瑪格麗特,她溫柔、知性而博學,退休前曾是一名學者,而這兩個毫不相似的個體就自此邂逅。
這一次,瑪格麗特帶來了一本《鼠疫》並且主動地讀給基曼聽,本來對書籍毫無興趣的基曼馬上就被鼠疫的蔓延所感染,並且在每一天的下午都來到公園的長凳上聽著瑪格麗特為他朗讀這一本精彩的書。
僅僅一周,他們就一起讀完了《鼠疫》,甚至基曼還記住了書中一些精彩的話語「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在母親的墳前像被拋棄的野狗般哭嚎」。
但是沒過多久,基曼就發現了讀書的弊端,原先可以懵懵懂懂的混跡在人群中活著,但卻因為讀書,隨著洞察力和思維力的增強,對於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更加清晰了,再也不可能像原先一般安於現狀。基曼對於這個變化感到惶恐,他不喜歡這樣,他找到瑪格麗特想告訴她這個事實,但是卻在瑪格麗特生動的描述下,被她的另一本書吸引了注意,再也不看書這個計劃自此宣告失敗。
在二人溫馨的接觸中,瑪格麗特告訴了基曼她的病情,她得了老年黃斑變性,正在慢慢失明中,不久的以後嗜書如命的她再也讀不了書了,甚至還得撐著拐杖以避開路上的障礙物。
基曼因為這位老太太的這番話深深觸動,他花了很多時間認真地雕刻、打磨,想給她做一個最合手的拐杖。經過女友的提醒,基曼也鼓起勇氣捧著書對著女友一次一次地練習朗讀書,因為他想,那麼愛書的瑪格麗特即使失明了也離不開書啊。
這一次,基曼讓瑪格麗特閉著眼睛,他說要給她一個禮物。是的,這個禮物就是基曼第一次為瑪格麗特讀書,基曼讀的快速而緊張,每讀一會就轉過頭查看瑪格麗特的表情,但瑪格麗特始終帶著和藹的微笑聽著他朗讀,我想就是瑪格麗特的溫柔一直鼓勵著基曼堅持讀書吧。
但是,有一天,基曼發現住在養老院的瑪格麗特被接走了,仔細一詢問是因為她的侄子付不起這個養老院的費用,於是把她送到了遙遠的、價格低昂的、條件惡劣的養老院了。
基曼開了好久的車,終於在惡劣的環境下找到了瑪格麗特,這個優雅而知性的老太太,即使坐在擁擠不堪的人群中仍然捧著書仔細閱讀,瑪格麗特看到基曼的到來馬上就露出了驚喜的笑容。
最終,基曼開著貨車接走了這個他早已把其當作親人的老太太瑪格麗特,瑪格麗特以無盡的耐心與溫柔帶他走進了閱讀的世界,而他回報給了瑪格麗特一個家。
Part.2
這不是一個愛情故事,但這故事裡卻不乏愛。
兩個孤獨的靈魂互相傾聽、互相靠近,有時候這種柔情超越了愛情而存在。
書籍讓人變得柔軟,瑪格麗特不抱怨不憤恨,平靜地接受一些變化,享受著閱讀與生命,以最大的溫柔對待著周遭的事物。她以花為名,一生都在文字中徜徉,形容詞環繞於周,動詞像野草一般瘋長,有些令您不快,但她卻溫柔的植入了我這塊硬邦邦的土地和我的心。
這部電影裡帶著法國人特有的幽默與細膩,在這僅有82分鐘的電影裡,還能把大段大段的時間讓渡給書籍,或許這就是法國人的奢侈吧。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鹽鹽的私藏書影分享」,每周陪你看一部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