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粉絲翹首以盼12年後,美國皮克斯工作室終於推出了《怪獸電力公司》的前傳電影《怪獸大學》。
■ 皮克斯動畫片《怪獸大學》明日上映
■ 何炅徐崢配音
本文圖片為《怪獸大學》設計圖。左邊是毛怪和大眼仔,右邊是他們的新夥伴。
在粉絲翹首以盼12年後,美國皮克斯工作室終於推出了《怪獸電力公司》的前傳電影《怪獸大學》。該片是皮克斯第十四部動畫長片,也是第一次推出前傳電影。《怪獸大學》由丹·斯坎隆擔任導演(代表作《賽車總動員》),克瑞·雷擔任製片(代表作《飛屋環遊記》)。該片是今年6月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開幕片,同月在北美上映,目前全球票房已超過5億美元。
《怪獸大學》講述了大眼仔與毛怪的青蔥歲月,他們如何從互不順眼到成為摯友。雖然這部作品較皮克斯其他作品顯得低齡化,《紐約郵報》稱「5歲以下孩子或許會覺得它有趣,但他們的父母會在觀影過程中不斷查看自己的手錶」,不過整部電影「萌點」、「笑點」俱全,而當年礙於技術和成本原因,未能盡情展現過的怪物世界之面貌和造型,此次通過3D技術傾情演繹。《綜藝》雜誌評論說:「縱然其在故事的技巧性上有點過於二手,然而充滿活力的柔和色調與近乎照片級的畫面質感之間精準的交互作用,讓這部影片值得不斷細細品味。」
本片將於明日內地公映,中文版由何炅和徐崢分別配音大眼仔和毛怪。
細緻到指甲紋
故事先行一直是皮克斯的傳統,任何一部電影都是從故事創意開始,參與影片製作的動畫師萬敏是皮克斯為數不多的來自中國的員工。據她透露,《怪獸大學》的劇本大改過四次,已經和最初的故事完全不同,「我們想過從他們還是幼兒園時期的『小眼仔』和『小毛怪』的故事說起,也想把《怪獸大學》的故事設定為以毛怪為主線,我們做了非常多的嘗試,而當你花那麼多時間在情節設計上時,難免會回到原點。但現在以大眼仔麥克為主線的故事完全讓我們欲罷不能,麥克非常自信,他是一個學霸,並堅信有志者事竟成,它那麼的引人注目令人信服,同時又讓人感同身受。」故事裡當然少不了毛怪詹姆士·蘇利文。重返銀幕,毛怪和前作中的造型略有不同,導演斯坎隆希望顛覆他之前的光輝形象。
皮克斯以精雕細琢著稱,在打造人物時力求完美,與《怪獸電力公司》相比,毛怪和大眼仔有著不同的質感,萬敏介紹:「大眼仔整體顏色變得鮮豔,更加有光澤,有點透光,還戴上牙套。毛怪的毛髮更蓬鬆,髮型也年輕,身形變瘦,肚腩小了,腳趾甲變小了,指甲紋也少了。」
除了兩位主角,在故事背景構築上,皮克斯不惜用大幅筆墨構建了一個怪物的世界——融合哈佛和加州理工大學特質於一身的怪物大學。在皮克斯,設計任何場景前都要先觀察真實世界當中的實體和場景。比如說《美食總動員》的創意團隊就曾去巴黎的米其林三星餐廳拍攝各種食物。《玩具總動員》去了灣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一個大都會區)最大的垃圾場拍攝取材。既然《怪獸大學》是圍繞大學生活展開的,主創團隊走訪了不少美國大學校區。萬敏告訴記者:「我們去了哈佛、斯坦福等校區去參觀和寫生。這對我們創造設計《怪獸大學》非常有幫助。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顏色,學校的兄弟姐妹會也會有自己的顏色和羅馬字母凸顯自己的小群體。我們也運用到了電影設計當中去。」
色彩的意義
與之前的皮克斯電影相比,《怪獸大學》的角色數量堪稱最多的。除了兩位主角,無數幫襯他倆的各種「萌怪」,造型不一。
據說,每個鏡頭背景人物有50個左右,每個怪獸都有鮮豔的顏色,以及明確的輪廓。萬敏強調影片色彩的象徵意義,皮克斯有一整套的色彩運用的方法和理念,並不只是讓「鏡頭看起來很美」,而是利用色彩來把握故事全局,推動人物情感,「這是我們考慮很多也是最有創造性的一塊。每一種色彩都可以用來代表不同的意義。比如設計師不斷在電影當中強調看到粉紅色,殺手就會出現,那在高潮部分讓觀眾看到一個打扮成粉紅色小仙女的女孩子,大家很可能就會尖叫。所以顏色在不同的電影當中有不同的含義,有直覺觀感也有設計師潛移默化的教育。」以《怪獸大學》中的大眼仔為例,萬敏說:「大眼仔是我們的主角,他又是綠色的,所以我們把兄弟會的代表色設計成綠色,而把他們的對手設計為色感上對立的紅色,經常為難大眼仔的角色也設計為紅色。而大眼仔嚮往的怪獸電力公司根據其logo的藍色,我們就把他的兒時英雄和大學的顏色設定為藍色。我們創建這些簡單明了的色彩對比和象徵意義,會幫助觀眾下意識掌握故事的進程。」
片中充滿各式各樣的奇葩角色,導演斯坎隆說,那簡直是一次大冒險。「這是一部校園電影,所以我們希望它能在歡樂和搞笑的同時帶領大家發現自我。裡面少不了爆笑的橋段、有趣的角色,還有直觸觀眾心底的感人故事。最重要的就是打造出能讓大家獲得正能量的電影,也許有人剛剛遇上挫折,心灰意冷,我們希望他在看完本片後會發現生活中仍有希望——夢想可能背道而馳,但生活仍將繼續。」
來自「門」的靈感
導演斯坎隆說,「前傳創作的難度在於,觀眾已經知道了結局會怎樣。要在大家知道所有事情都會圓滿解決的情況下創造出戲劇化的情節是非常困難的。很難說這是好還是不好,我們需要從角色上挖掘出新的東西——這也正是我們最後在《怪獸大學》裡所做到的,我們要儘量將戲劇衝突擴大,讓人們幾乎覺得角色有反差。」皮克斯的創意智囊團舉行了一次頭腦風暴會議,他們請來皮克斯最好的故事大師,包括幾位《怪獸電力公司》的原班人馬。編劇丹尼爾·吉爾森說,「製作一部發生在大學校園裡的前傳的構想就從那天萌芽。」
《怪獸電力公司》導演彼特·道格特在《怪獸大學》的創作過程中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幫忙定下了影片的核心主題。「有一個道理叫作『生活關上了一扇門,總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道格特說,「『門』在第一部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線索,所以這個想法令人印象深刻。而我們發現很多電影,尤其是兒童電影裡面,總在傳遞『只要你足夠努力並充滿信心,就沒有什麼做不成』的信息,這樣並沒錯,但它並不總是事實。當你的夢想被擊碎時,你會怎麼做?」
對導演斯坎隆來說,《怪獸大學》的很多情節都是根據他自己念大學時的回憶改編而來。「拍這部影片讓我有重返校園時代的感覺。那時你正從青少年向成年人轉變,自我意識漸漸覺醒。在大學這個沒有保護傘的小社會裡,你初嘗失敗滋味,開始慢慢領悟生活的真諦。」斯坎隆高中畢業後選擇了一所藝術大學深造,「能進入藝術院校就讀的學生都是各自地區畫畫最好的尖子生,這裡每個人都是『畫得最好那個人』,所以從入學第一天起,優秀的標準就被提高了一大截。大部分人才開始了解真實的自己。那些跌跌撞撞的自我認知過程讓我非常難忘,也是這部電影的靈感來源;片中蘊涵的情感變化、戲劇轉折都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