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展時間:2017年6月24中午12點至26日下午18點
拍賣時間:2017年6月27日上午9點30分
地點:上海波特曼麗嘉酒店四樓上海商城(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1376號)
Lot601-Lot610為慧聞室舊藏
LOT601
莊蘊寬(1866—1932) 致陸稼軒信札
一通一頁 水墨紙本
摘要:交待老家近況。(一通一頁)
說明:收信人陸稼軒為莊閒的丈夫。
22×12cm 約0.2平尺
無底價
LOT604
陳衡哲(1890-1976) 致莊閒信札
一通三頁帶信封 鋼筆紙本
摘要:詢問上海《十日談》小報上造謠之事。提及任(鴻雋)、陳(衡哲)、胡(適)三人之小品文。希望能查得小報原件,寄來。(一通三頁)
說明:陳衡哲,筆名莎菲,祖籍湖南衡山,1914年考取清華留美學額後赴美,先後在美國沙瓦女子大學、芝加哥大學學習西洋史、西洋文學,分獲學士、碩士學位。1920年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講授西洋史;1920年9月27日與任鴻雋結婚;後任職於商務印書館、國立東南大學、四川大學。著有短篇小說集《小雨點》、 《衡哲散文集》、《文藝復興史》、《西洋史》及《一個中國女人的自傳》等。建國後任上海市政協委員,1976年去世。她是我國新文化運動中最早的女學者、作家、詩人,也是我國第一位女教授,有「一代才女」之稱。
17×22cm(×3) 約0.3平尺(每幅)
無底價
Lot674-Lot710及「近代書法碑帖專場」Lot783-Lot800為瓶廬遺風主人舊藏
Lot679-Lot684為致劉學詢信札專題
劉學詢(1860-1936),字問芻,號耦耕,三鄉古鶴人。祖上經商起家,居住在廣州西關的柳波湧與荔枝灣之間的「劉莊」。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考中進士。除讀書外,還拜武當名師習武。中日戰爭期間,不顧廣州囤積居奇米商的恐嚇,籌巨款從蕪湖運回大米平糶,使人心安定,對地方有功,清廷以道員即選,賞戴花翎,二品頂戴。是廣州最早從事慈善業者之一,除辦理賑務,還獨資在黃沙如意坊口創辦醫院。在廣州承辦官督民辦的「闈姓」賭場多年,廣積財富,交結權要,曾是勢傾一時的廣州豪紳,被稱為「文可華國,富可敵國,妾可傾國」的「劉三國」。清光緒十九年(1893),與在廣州行醫的孫中山結識。是孫中山於1895 年在廣州創辦農學會的發起人之一。同年廣州起義,向孫中山透露可提供「闈姓」巨額餉銀給革命黨,此後與孫中山交往密切。清末,在上海建倉州別墅,在杭州兩湖畔建具有古典園林特色的劉莊別墅,並在上海開設信大錢莊。民國成立後,劉莊別墅被江軍政府沒收,孫中山指示浙督將之還給其。晚年寓居杭州,民國廿五年(1936你那)病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莊別墅被政府接管,稱西湖賓館。80 年代改建為杭州西湖賓館。著有《遊歷日本考察商務日記》。
(摘自: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編,《中山市人物誌》,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10,P52、53)
LOT678
端方(1861-1911) 致李葆恂信札
九通十一頁(選3,4,6,7,9)
水墨紙本
摘要1:先生之病,應與戒菸有關。(一通二頁)
摘要2:壬老已為填好一詞。(一通一頁)
摘要3:討論用藥之事。(一通一頁)
摘要4:藝翁請相見,留飯。(一通二頁)
摘要5:尤望叔默仁丈約見。(一通一頁)
摘要6:討論書法疑問。(一通一頁)
摘要7:有奇文,請李葆恂來一同觀。(一通一頁)
摘要8:矣彥已在,請速來。(一通一頁)
摘要9:贊李葆恂為王文敏再世,精於鑑別。(一通一頁)
尺寸不一(×11)
RMB: 12,000-20,000
LOT679
盛宣懷(1844-1916)、羅先苞 致劉學詢信札
二通三頁 水墨紙本
盛宣懷摘要1:初十後到劉學詢府上拜訪。如葉仲甫先至,請招待。(一通二頁)
羅先苞摘要2:邀請明日午前到洋行一聚。(一通一頁)
說明:1.盛宣懷,字杏蓀,又字幼勖、荇生、杏生、號次沂、又號補樓、別署愚齋、晚年自號止叟。漢族,祖籍江蘇江陰,出生於江蘇常州,死後歸葬江陰。清末官員,秀才出身,官辦商人、買辦,洋務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和慈善家,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中國商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
2.羅先苞,德國人,上海信義洋行行主。1894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曾經信義央行購十響連珠毛瑟槍1250枝,子彈150萬顆;平響毛瑟槍5000枝,子彈250萬顆;格魯森快炮12尊,炮彈1200顆,可見其實力。
尺寸不一(×3)
RMB: 4,000-8,000
LOT681
李經方(1855-1934)、龔心銘、汪 謙(1864-1935)、徐 琪(1849-1918)、汪 芬 致劉學詢信札
五通十一頁(選六) 水墨彩箋
李經方摘要1:還請麻煩愚卿、問芻兩位。(一通一頁)
龔心銘摘要2:稿子已悉數寄出。(一通一頁)
汪謙摘要3:蒙招待,所以為劉學詢畫了一幅畫。(一通二頁)
徐琪摘要4:前遊碧筠池館,甚樂。請開示自來水公司細帳,以便西人購買。(一通二頁)
汪芬摘要5:聽聞劉學詢至武昌檢查鹽業,陳述自家窘境,請求幫助。(一通五頁)
說明:1.李經方,字伯行,號端甫,合肥東鄉人。本為李鴻章的六弟李昭慶之子,後過繼給李鴻章為長子。早年在家鄉念書,後來進身為府學廩生,因此被列為候選郎中。1882年在江南鄉試中中舉,成為地方官員的候選人才,先後被命為分省補用知府、分省補用道、江蘇補用道、軍機處記名。歷任出使日本大臣、出使英國大臣、郵傳部左侍郎等。
2.龔心銘,翰林院庶吉士。當時在上海與廣學人士交遊甚密,並加入廣學會為會員,對會中人士推崇備至。龔心銘是當地著名的收藏鑑賞大家,所藏曆代玉璽、字畫、青銅、瓷器等數量可觀。而龔先生最看重的藏品是郢爰(戰國時楚國的餅狀金幣)和商鞅方升,尤以方升為重。龔照瑗之子,龔心釗之弟。
3.汪謙,字益壽,號天南遊子,蕭山聞堰人。汪輝祖六世孫,自幼攻畫,擅長人物,山水、花卉、鳥獸。一生遊歷甚廣,先後在上海、廣州、臺灣等地創作繪畫。清光緒二十年,汪被特召進宮,為慈禧太后作畫,所畫「九老圖」為其代表作品,太后曾賜書「壽」字和「協氣祥和」匾。此後,出國歐亞五國遊學,學歸,畫技愈精,享「皇朝第一畫家」之譽。光緒二十八年出版畫集《六法大觀》。另外,《醉八仙墨稿》、《畫譜》亦廣為世人傳頌。辛亥革命後,定居於上海。
4.徐琪,字玉可,號花農,室名九芝仙館,浙江杭州人。俞(樾)門八駿之一。光緒六年進士,授編修,官到兵部侍郎、福建學政。工書法,善花卉,神似惲壽平。間作山水小景。又工詩詞。
5.汪芬,字桂巖,自號蟾客,安徽歙縣諸生,啟淑族侄。工詩文,精篆刻,亦能制鈕。
尺寸不一(×12)
RMB: 8,000-10,000
LOT683
劉 鶚(1857-1909)、樊慕煦 致劉學詢信札
二通二頁 水墨花箋
劉鶚摘要1:相約廿五日準六點半王佩香家相見。(一通一頁)
樊慕煦摘要2:各方帖均已投至。相約來滬再談。(一通一頁)
說明:1.劉鶚,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雲摶、公約。後更名鶚,字鐵雲,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鴻都百鍊生」。漢族,江蘇丹徒人,寄籍山陽。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後,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後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
2.王佩香,清末民初婺源茶商。王佩香商號為「王公大」,坐落於王村,主營茶葉,兼營藥材和雜貨,也多用於接待,今已改建為民宿。在劉鶚日記中《抱殘守缺齋乙巳日記》裡提及「江、諸、達、江,會於秋月樓,赴芝閣九華樓之約。飯後至王佩香家發請客票。」、「因諸友欲往王佩香家碰和,只好三鍾便去,盡主人之職也。」、「午後高氏昆仲來,晚在王佩香家請客。發問槎、伯虞信。」、「晚間宴王佩香家,請李閥、計濟俱未到。」、「連夢星約王佩香家,晤魏伯琴,為粵漢事也。」
尺寸不一(×2)
RMB: 12,000-18,000
LOT674
潘祖蔭(1830-1890) 至胡義贊信札
二通二頁 水墨紙本
摘要:1.詢問能否一見「蓮生彩筆」。(一通一頁)
2.苦雨無聊,得此可清遣。(一通一頁)
說明:1.潘祖蔭,清代官員、書法家、藏書家。字在鍾,小字鳳笙,號伯寅,亦號少棠、鄭盦。吳縣人,大學士潘世恩之孫,內閣侍讀潘曾綬之子。鹹豐二年一甲三名進士,探花,授編修。數掌文衡殿試,在南書房近四十年。光緒間官至工部尚書。通經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樓彝器圖釋》。輯有《滂喜齋叢書》、《功順堂叢書》。
2.胡義贊(1831-1902),字叔襄,號石槎,晚號煙視翁。光山人,官海寧知州。長金石考證之學,所藏泉幣皆希品,考證精確,與鮑臆園抗衡。行楷、山水皆學董其昌,清潤淹雅,不僅貌似,題識亦佳。刻印宗秦、漢,收藏書、畫、金石甚富。光緒二十三年,年六十七,尚作山水卷。
尺寸不一(×2)
RMB: 5,000-8,000
714
袁克文(1889-1931) 尺牘
一通二頁 水墨紅箋
釋文:加其他一切照章辦理。弟既與章五至熟,重違其託。吾兄又知之有素,尚求推情關照,鼎力維持。倘得賜文,乞即示知,轉屬步之親戚,具稿一瀏。請批令天津查復,如符部章,便為照準。拉工家商務處有裨益。弟與步章五感荷同深,此佈即頌時祉,亮譽不備。
款識:袁克文頓首。
收藏印:寒香曉雨(朱文)兩次、臻和齋藏(朱文)、香書軒收藏印(朱文)
說明:1.「香書軒收藏印(朱文)」為「香書軒」收藏印。蘇州的「香書軒」是個收藏名人書翰的世家,軒主李學忠先生從十四、五歲起就幫助父親整理名人的書札、手跡。父子倆布衣素食,生活儉樸,前後收藏了名人書札一萬多通以上。
2.文中提及的步章五為步翔棻,字章五,開封市杞縣步大樓村人,號翰青,自號杞人、林屋山人。他自幼聰慧,學業出眾,參加童子科考全縣第一,後來到開封信陵書院和明道書院學習,因詩文功底深厚,受到師長的器重。步章五乃光緒丁酉科拔貢,與開封靳志、孟津許鼎臣並稱為「中州三傑」。光緒二十九年他考中順天府鄉試第十二名舉人。此人不但精詩文,而且通藝術,當過袁世凱總統府的秘書,與民國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還是金蘭之交。
25×17cm×2 約0.4平尺
RMB: 50,000-60,000
LOT715
王蘊章(1884-1942) 致薇公信札四通
四通六頁 水墨花箋
摘要:1.詢問宋人墓誌是否前日得張太常碑。書已付雕版,望序早日寄到。
2.知道老師身體康復,承蒙老師題字,集湯盤孔鼎字成一小聯奉上。
3.先論近時詩詞所得。計劃同詩社諸友遊錫谷。並江女志詩集將出版。
4.先論書法之事,後論自己近況。
說明:1.王蘊章,字蓴農,號西神,別號窈九生、紅鵝生,別署二泉亭長、鵲腦詞人、西神殘客等,室名菊影樓、篁冷軒、秋雲平室,江蘇省金匱人。光緒二十八年中副榜舉人,任學校英文教師。上海滬江大學、南方大學、暨南大學國文教授,上海《新聞報》編輯,上海正風文學院院長。通詩詞,擅作小說,工書法,善歐體,能寫鐵線篆。是「中學為主、西學為用」的鴛鴦蝴蝶派主要作家之一。中國近代著名詩人、文學家、書法家、教育家。
2.收信人「薇公」或為朱祖謀(1857-1931)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號漚尹,又號彊村,浙江吳興人。光緒九年(1883)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因病假歸作上海寓公。工倚聲,為晚清四大詞家之一,著作豐富。書法合顏、柳於一爐;寫人物、梅花多饒逸趣。著有《彊村詞》。
尺寸不一(×6)
RMB: 6,000-8,000
LOT716
俞 樾(1821-1907) 致桐生信札三通,致綏之信札一通
四通六頁(選1、3、4) 水墨花箋
摘要:1.題瑤臺兩字。(一通一頁)
2.到府上未能得見。許氏舍外孫有一筆六百兩銀,想要換成兩千洋元存入。(一通三頁)
3.兩次到府上未能得見。合股一事,不適合,已將費用寄回,並將銷毀合同。另望借錢二千以便交還陶氏。尊處前後錢款已立具存劵存摺並已交給您。(一通一頁)
4.電報收到,已增幾字。並附上二元五角洋錢,作為電報費用。還望費心。(一通一頁)
說明:1.俞樾,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城關鄉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學者、文學家、經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現代詩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吳昌碩、日本井上陳政皆出其門下。清道光三十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俞樾後受鹹豐皇帝賞識,放任河南學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試題割裂經義」,因而罷官。遂移居蘇州,潛心學術達40餘載。治學以經學為主,旁及諸子學、史學、訓詁學,乃至戲曲、詩詞、小說、書法等,可謂博大精深。海內及日本、朝鮮等國向他求學者甚眾,尊之為樸學大師。
2.收信人「桐生」或為朱逢丙,原名伯鳳,號桐生,華亭人。性敏慧,鐫印幾奪簡甫之席。刻竹尤精,所刻吉金樂石圖屏幅。流傳頗廣。
尺寸不一(×6)
RMB: 6,00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