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四分之一過完了,小米還是沒有從已經結束半年的感情裡走出來。
她不明白,為什麼好好的感情會在慶祝完兩周年紀念日的第二天就結束了。
原本堅信感情經過兩年的磨合,之後迎接她的一定會是甜蜜。可第二天醒來,卻收到男友發來的一條「我們分手吧」,沒有其他多餘的解釋。
說實話,這更像是一則通知,因為從那一刻開始,她就再也沒聯繫上男孩。無數已發出的微信和自動掛斷的電話,通通像是投入了死寂的山谷,沒有任何迴響。
也是很久後,小米才明白:「他不愛我,是在說分手之前更早的事情了吧。」
回想兩個人在一起的這兩年,小米的確很像是在演一場獨角戲。
最開始,是她主動追求的男孩,可是對方不為所動,既不說喜歡,也沒有坦然拒絕。我們還沒有反應過來這個男孩到底是什麼意思的時候,他又毫無徵兆地同意交往了。
在一起之後,小米可以輕易捕捉到男友情緒裡的異常,男友卻從來沒有主動關心過狀態不佳的她,甚至記不住任何一個特殊的節日,更不用說為她準備什麼驚喜了。
反觀小米,總會提前很多天開始籌備男友的生日,只要是他喜歡的禮物,哪怕支付起來會有一些吃力,都會毫不猶豫買下。
最開始,小米還會嘗試和男友溝通,就算是吵上一架也好過一言不發。但每一次,男友都只會淡淡地說一句:我們都已經在一起了,不是挺好的嘛?
意思是責怪小米的不懂事,我都答應和你談戀愛了,你怎麼還想奢求更多?
那個時候的小米也真的滿足於這一點點不起眼的愛意,一如既往對男友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她總是覺得,未來有一天對方一定會被自己感動到,回應她的也將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可是等到最後,等來的卻是分手。
其實我覺得,感情說到底是需要兩個人共同發力的事情。一方在尋覓說愛你的契機,而另一方卻在計算著說分手的時機,這樣的愛情又有什麼意思呢?
如果你費勁想要抓住的手,從來不會回握你同等的力量。那麼只要稍一鬆懈,兩個人就會被衝散在人海裡。
他離開得倒是很輕鬆,你卻在日復一日的不甘心裡問自己:我努力了這麼久,為什麼還是把一切搞砸了?
而我也發現,就算是身邊那些聰明清醒、有蓬勃的事業心、注重生活質量,更知道怎麼愛自己的女孩,一旦對誰動了真心,還是恨不得傾其所有,抵上全部的好和溫柔。
後臺有個粉絲潘潘就是這樣的女孩,她是學校的社聯主席,對自己一向嚴格要求,所以長期佔據榮譽欄最醒目的位置。
潘潘的男朋友也不差勁,雖然只是籃球隊的新生成員,但在第一次參加全市大學生籃球比賽當中就已經嶄露頭角。
潘潘是很喜歡他的,會在他每一個訓練的傍晚,特意從圖書館的路上繞到體育館,拎一份給他的晚餐;
也會跑到男友大大小小的比賽現場,藏在人群裡拍一張讓他分辨不出自己方位的照片。她也喜歡看男友收到之後,抬起頭來四處尋找她的樣子。
直到某一天路過體育館,潘潘遠遠地就看見男友靠在大門上,和一旁的啦啦隊女孩閒聊著。
可讓人意外的是,作為女朋友的她沒有產生任何懷疑,竟然還說在那一刻,她甚至有一些羨慕。
自己從來沒有像這樣放鬆地和男友坐在一起,哪怕只有那麼一小會兒。
她開始自責平時花太多的時間忙於實習,導致他們每一次見面都好像在趕時間。
其實身邊的人都知道,當初她為了能夠和男友在一起,有更多的時間相處,是推掉了更好的那家實習公司。
反而是學業並不是那麼緊張的男友,默認她很忙,所以始終沒有問過一句「今天你有沒有空」,從來都是等她奔來自己所在的方向。
潘潘和男友最終還是分了手,據說男友很快有了新歡,就是那個輕鬆和他聊天的女孩。
所以你看,一段愛情消亡的時候,其中一個人卻像是從來沒有參與過,屬實可悲。
潘潘也是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路過籃球場的時候還是會悵然若失。
想到那個自己分明認真愛過的人,最後還是分開了。她也終於明白,原來只有一個人用力的愛情,終究是不會長久的。
所以,別再用消耗自己的方式,為一段貌合神離的感情「續命」了。你沒有要他用盡全力來愛你,於是他一點反應都不肯給你。
其實,不是你付出得不夠多,問題在於,他本來就是那個錯的人罷了。
我曾經看過歐亨利寫的一個小故事,主角是一對貧窮的夫婦,為了在聖誕節送給對方一份很具有意義的禮物,他們分別捨棄了自己身上最為寶貴的東西。
妻子剪掉了自己的一頭秀髮,換來一根白金表鏈。而丈夫賣掉了自己的金表,買了一隻鑲著珠寶的玳瑁梳子。
互換禮物的那一刻,確實有一點好笑,也有一點遺憾,但十分的動容。是啊,我們都是普通人,擁有的為數不多,但你和我之間若能交換時間,交換能量,交換喜歡,就足夠了。
如果一段感情裡,只有你在拼命地給予,而對方除了接受,全無回應。
那麼結局也只剩下你自己,孑然一身;而對方早就在你稍顯疲憊的時候,就已經不知去向了。
就像有一句話說的那樣:
「我恨不得花掉所有的聰慧與熱情,用掉200%的力氣,和命運爭搶一次又一次,留住飄搖的他。但,他總是要走的。」
雖然在愛情這件事情上,我們都不算是天賦異稟,沒有辦法一眼看出面前這個人到底會和自己有什麼樣的結局。
但你應該知道,去愛一個對的人吧,他不需要你赴湯蹈火;去談一場長久的戀愛吧,兩個人相扶相持的餘生才值得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