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兵器而言,自古就有"一寸長一寸強"的說法。而武器裝備的代差則一直被軍迷們當作評價敵我實力對比的重要因素,殊不知戰爭最終還是人與人的較量,靠的是一股氣,一種精神。在解放台州列島的戰鬥中,我年輕的人民海軍面對敵強我弱形勢,毫無畏懼、英勇戰鬥,創造了小艇撞擊敵大艦、木船打軍艦一系列壯舉,有利打擊了國民黨軍的囂張氣焰,證明了國民黨軍是實實在在的"鋼多氣少"。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蔣介石欣喜若狂,認為時機已到,積極配合朝鮮局勢,加強浙、閩沿海力量,"以攻代防"光復大陸的氣焰極為囂張。
6月底,國民黨以上、下大陳為中心(包括漁山、披山等120海浬防區),成立了"大陳遊擊指揮所",經常組織襲擾我台州灣和三門灣沿海軍民,封鎖我南北航道,嚴重影響了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
突襲大陳島,求戰心切出師不利
為了打擊敵人氣焰,保障台州地區的安全,剷除國民黨在我沿海的殘餘勢力,我21軍62師於6月底奉命南下,配合剛成立的華東海軍炮艇大隊、大隊長陳雪江率8艘炮艇奔襲大陳之敵。
1950年7月9日,我作戰部隊進入集結點琅磯山。10日晨,我在琅磯山外海面擔任警戒的3號艦艇分隊長邵劍鳴發現從大陳方向駛出敵艦一艘後,因求戰心切,未經請示就單艇出擊,不幸被敵艦所擊沉。艇上除槍炮兵趙孝庵和炊事員周繼友同志與海浪搏鬥一天一夜遊回外,分隊長邵劍鳴等11位同志壯烈犧牲。我突襲大陳之意圖也由此而暴露。大陳島的國民黨軍突然加強了該島防禦力量,特別是增加了兵艦,已不利我軍攻取,上級命令推遲解放大陳島。
奇襲披山島,陸海軍協同立奇功
我陸、海軍部隊首次出師不利,62師指揮員們非常窩火。聲東擊西,兵不厭詐。為了有效地打擊敵人,鼓舞我軍士氣,上級批准原奔襲大陳計劃改為突襲披山島。
7月11日,天漸漸黑了下來,海面颳起6至7級風,波濤洶湧。我軍部隊乘坐機帆船,186團(欠1個營)在62師副師長孫雲漢和炮艇大隊長陳雪江等同志統一指揮下,從金清港起航,深夜抵達石塘待機。
12日3時,我軍乘海水漲潮的有利時機,奮力向披山前進。
4時40分,當我突擊部隊快要登陸之時,被敵巡邏艦"新寶順"號發現。在這緊急關頭,陳雪江大隊長迅速命令我護衛艇向敵開炮,414號艇(分隊長陳立富)、107號艇(艇長杜克明)和41號艇(分隊長張家麟)接到命令後,敵艦已靠近。此時,414艇開足馬力,向"新寶順"號艦尾部勇猛撞擊,將敵艦撞成重傷,我415、107等艇指戰員又用手榴彈等將敵艦炸沉。
我登陸部隊不顧幹擾,繼續勇猛前進在我海軍和機帆船的炮火掩護下,經過半小時的激烈戰鬥,2、3營在中岙西側順利登陸。面對我軍強大攻勢,守敵大部投降。
戰鬥勝利結束。共殲敵溫臺指揮所主任章權、偽縣長林淼以下500多人,繳獲槍枝540多支,各種炮8門,擊沉敵艦"梢忠號"、"金鷹號"2艘,擊傷1艘,俘敵船3艘。
8時許,我登陸部隊已準備勝利返航時,正值海水落潮,船隻大部擱淺,不能航行,為防止敵人反擊,我指揮員命令部隊下船進入陣地,轉入防禦。12時許,敵炮艦3艘從大陳海面駛來,用艦炮向我射擊。
我21軍炮兵團2營張繼超營長利用早已架在機帆船上的火炮和海軍護航炮艇一起,選擇有利地形向敵艦還擊,結果擊傷、擊沉敵艦各1艘,剩下的I艘夾著尾巴向大陳方向逃去。
下午漲潮了。當太陽即將落山時,我軍帶著500多名俘虜和大批戰利品,帶著勝利的自豪和喜悅,趁著夜幕的掩護,勝利返航。
頭門山海戰,我414艇一戰成名
1951年6月24日,上午,我華東財委的3艘運糧船在白沙山以東海面遭到海匪和4艘配有火炮和機槍的大型機帆船的攔截(該船隊由公安17師派遣護航大隊1中隊保護海運安全)。
我設伏的4艘炮艇(411、413、414、416)聞訊支援。陳立富分隊長率414艇一馬當先,我416艇也迅速跟進(另兩艇發生故障未能及時出擊)。敵人雖船大、人多、火力強,但我414、416兩艇積極配合,一會兒就擊傷其中1艘大型機帆船。敵船見勢不妙掉頭逃竄,我414艇長陳立富不顧敵船火力威脅,繼續追擊。
由於416艇掉隊,414艇單獨向敵船猛衝迅速攻擊。此時414艇的機槍發生故障,敵船乘機反擊,炮手王維福負重傷,堅持戰鬥到勝利結束。後411、413兩艇排除故障趕到,416艇也很快跟上,我4艇會合打擊敵船。敵見勢不妙慌忙向一江、大陳方向逃去。我海軍在此戰中英勇作戰,保障了我3艘運糧船和900多艘漁船順利安全進港。
戰果很快清楚:
擊沉敵100噸機帆船1艘,傷3艘;斃敵30餘人,傷20餘人,我方傷1艘炮艇,傷6名水兵。
在這次頭門山海戰中,我414艇戰績突出,被華東海軍命名為"頭門山海戰英雄艇"。陳立富和王維福兩同志為華東人民戰鬥英雄稱號。
文/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