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碰埃及的水」:欲獨佔尼羅河的古老霸主

2020-12-24 圖文觀世界

古希臘史家希羅多德(Herodotus)曾形容「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一語道出埃及文明的命脈,全維繫在這條世界最長河流之上的事實。但自從美國介入調解的衣索比亞復興大壩(Grand Ethiopian Renaissance Dam)談判於2020年2月底破裂後,埃及與衣索比亞對於尼羅河用水權的爭端愈演愈烈。衣索比亞外長安杜拉喬夫(Gedu Andargachew)於3月警告美國勿影響談判結果,更不接受「談判已經完成」的說法。衣索比亞總統薩赫勒(Sahle-Work Zewde)亦於3月4日啟動一項籌款計劃,打算讓復興大壩提前完工。至於埃及,則堅持在華盛頓召開的會議已達成協議(縱使衣索比亞缺席),總統塞西(Abdel Fatah El Sisi)還於3月3日舉行軍事會議,以保護「國家安全」為由,向衣索比亞擺出不惜一戰的威嚇姿態。

這種表態並不罕見,塞西於2017年就說過「沒人能碰埃及的水」。2019年9月塞西甚至於聯合國演說時稱「雖然我方承認衣索比亞的發展權,但尼羅河水是生活議題,是埃及的生存問題」,揚言不許衣索比亞未經同意就開始大壩的填充工程。更駭人的是,早在2012年維基解密(WikiLeaks)就披露過,蘇丹前總統巴希爾(Omar al-Bashir)於2010年秘密同意埃及於國內庫爾希(Kursi)修建空軍基地,預備在同衣索比亞談判失敗後,直接向大壩展開攻擊。

在古代,古埃及人不時謳歌尼羅河的哺育,更重視掌控尼羅河流域,更將國家命名為「Kemet」,便是指尼羅河泛濫後淤積的黑土。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麥倫普塔赫(Merneptah,公元前1213─前1203年在位)被比喻「你是尼羅河」;第二十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三世(Ramesses III,公元前1186─前1155年)也被稱頌「你就像尼羅河流過,在你的周圍都得以獲得滋潤」。由這便可看出,國家王權與尼羅河之間的依存關係。

但凡有心理政的歷代埃及統治者,無不致力將尼羅河流域的領土、奴隸、黃金、象牙全囊括殆盡。尤其當來自阿爾巴尼亞的奧斯曼帝國將領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 Pasha al-Mas'ud ibn Agha,1769─1849年)統治埃及後,更從1820年開始派遣大軍展開對蘇丹的血腥徵服,並修築一連串運河與堤壩和推廣種植棉花,以替他的工業化強國夢累積資本。雖然最後阿里的心血因歐洲列強壓制而失敗,但埃及在他的經營下人口翻了好幾倍。在19世紀即將結束時,尼羅河三角洲的居民已增加到超過1,000萬人,這既是充沛的勞力資源,亦是沉重的都市化負擔。

因此當英國正式殖民埃及後,不但承接埃及對尼羅河的整治需求與傳統野心,還挾著帝國主義的資本與科技優勢,向更廣泛的地區施加更嚴厲的水資源管制。1891年,英國以埃及與蘇丹宗主國的身份,同代表衣索比亞的義大利籤署《在東非劃定各自勢力範圍議定書》(Protocol between the Governments of Great Britain and Italy, for the Demarca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Spheres of Influence in East Africa, from Ras Kasar to the Blue Nile),規定不得於衣索比亞阿特巴拉河(Atbarah River)築堤壩阻止河水流入尼羅河。接著當被譽為「東非水塔」、又是尼羅河最大支流青尼羅河發源處的衣索比亞擺脫義大利後,大英帝國的壓力隨即又迫使其籤訂條約,同意「不會在青尼羅河、塔納湖(Lake Tana)和索巴特河(Sobat River)修建任何工程」,就此喪失自主開發境內尼羅河流域的主權。

隨後埃及雖於1922年獲得形式上的獨立,但為了抵制英國在蘇丹的殖民影響,埃及又與英國談判如何分配尼羅河水。故於1929年埃英籤訂《尼羅河水灌溉協議》,承認埃及對尼羅河具有「天然和歷史的權利」,同意埃及每年可享有480億立方米水量,蘇丹則使用40億立方米。最重要的是,埃及利用「天然和歷史的權利」條文,取得對英國殖民範圍內有可能損害埃及利益的工程的否決權。

儘管1959年埃及與蘇丹又籤署新的《全面利用尼羅河水協定》,讓埃及用水量躍增為555億立方米,蘇丹也得到185億立方米的使用權,但這些新協定仍植基於英埃共商的基礎上,彼時尚處於英國殖民之下的肯亞、烏幹達、坦尚尼亞等國根本無權置喙;即便獨立後,埃及也拒絕以平等精神重新談判水資源的分配。而東非諸國也長期因內亂或缺乏科技實力的緣故,根本無力開發尼羅河水資源。因此可以說,埃及利用大英帝國的殖民權威,以及其餘東非殖民地被剝削統治的後遺症,維護甚至強化了自身對尼羅河流域的傳統優勢。

但在埃及來看卻是另一番光景,因為蘇丹本是穆罕默德阿里辛苦打下的果實,故英國對蘇丹的佔領與尼羅河的操控,實乃帝國主義欺凌的傷痕。加上埃及前總統納塞爾(Gamal Abdel Nasser Hussein,1918─1970年)在冷戰年代面對西方壓力,美國撤回原本提供用以修築亞斯文大壩(Aswan Dam)的款項後,令納塞爾氣得揚言徒手也要造出來,隨後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與向蘇聯借款以籌措資金,結果引發英、法、以色列三國聯軍於1956年入侵埃及。因此尼羅河與亞斯文大壩、蘇伊士運河一樣,不僅是埃及人民的生存基礎,更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的偉大象徵,絕不容侵犯分割。

諷刺的是,當飽受戰亂與貧困多年的衣索比亞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於1997年制定「千禧年計劃」,並於2011年宣布復興大壩將開工時,立刻引起埃及與蘇丹的抗議。對埃及來說,衣索比亞此舉已然挑戰自己對尼羅河的壟斷地位。但衣索比亞也同樣不滿,自己早在1997年就有修建大壩的目標,但始終受到埃及掣肘,若非2011年阿拉伯之春導致埃及動蕩,哪有機會開工?何況埃及與蘇丹瓜分尼羅河水的協議,根本是英國殖民遺產,衣索比亞自始至終都沒同意,故豈能就此剝奪自身追求現代化發展的權利?

為了抵銷埃及的實質性監督,衣索比亞、肯亞、烏幹達、盧安達等國於1999年組成「尼羅河流域倡議組織」(The Nile Basin Initiative),2010年更推出《尼羅河倡議合作框架協議》(Nile Initiative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然而埃及與蘇丹始終強烈反彈,埃及外交部長艾哈邁德(Ahmed Aboul Gheit)還乾脆斷然宣布「任何尼羅河流域上遊國家籤署的單方面協議對下遊國家都沒有效力,而且缺乏合法性」。此外,埃及還屢次施壓國際金融機構,阻止衣索比亞取得開發尼羅河流域所需的資金。也因此,復興大壩在衣索比亞國內,同樣具備民族復興的特別意義,尤其在2018年大壩工程負責人貝克萊(Simegnew Bekele)遭槍殺後更形強化。

埃及與衣索比亞的這種對抗情緒,委實是第三世界的悲哀。因為雙方都受過帝國主義傷害,也都為了邁入現代化國家行列而奮力建設,但埃及卻反過來利用殖民遺緒否定衣索比亞的生存權,而理由亦是冠冕堂皇的捍衛埃及安全。更讓衣索比亞氣憤的是,在軍事與經濟領域享有優勢的埃及,竟還刻意引入美國充當調解人,不啻是要施加更猛烈壓力逼自己屈服。

但埃及卻又認為美國的助力不夠,甚至有人懷疑美國是否有意拖延談判,好讓衣索比亞從容完工,令埃及再也阻止不了大壩落成。不過美國為了拉攏埃及配合與以色列的「世紀交易」(Deal of Century),已盡力遷就埃及的主張,這從衣索比亞退出華盛頓會談後,美國仍片面宣布已用「平衡與公正的方式」解決所有問題可見一斑。而自美國利用埃及的地緣作用來配合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動機來審視,又可見到強權操弄的烙印,令相隔千裡的不同發展中國家命運彼此相扣,一切均繫於列強間的利益交換。

因此埃及與衣索比亞、乃至所有尼羅河流域國的競爭,其實是第一世界宰制的另類縮影,這令發展中國家只能彼此仇視抗衡,造成「南南合作」的理想破碎。且埃及引入美國壓迫衣索比亞的行徑,更是對自身反帝歷史與其他爭取獨立國家的斲傷。

此外,尼羅河因氣候暖化的緣故正面臨乾涸與鹽鹼化的危機,使埃及為了供養不斷增長的人口,更加緊攫取尼羅河水資源,甚至早已超過1959年協議裡規定的使用量。但氣候暖化的成因,西方工業國家實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只是埃及與衣索比亞等發展中國家無力逆轉這進程,只能選擇吸收這苦果並相互諉過與爭搶資源,這更凸顯第三世界的依附性。所以一段尼羅河爭奪史,投射的既是民生問題,亦是地緣政治,更是第三世界欲擺脫邊陲地位、卻又無可奈何地陷入彼此相殺的悲哀螺旋,沒有任何國家是贏家。

相關焦點

  • 尼羅河的夏天,我在埃及過齋月
    他也仍能堅持忍住,不粘一點食物。漂在尼羅河上的四天三夜 暫停討論沉重的宗教話題。暫別壯闊的金字塔與藏品令人眼花繚亂的埃及博物館,我飛到了埃及最南部的大城市亞斯文,開始了尼羅河之旅。在尼羅河上遊蕩個幾天,一路遊覽數千年歷史的各式古埃及神廟,是埃及旅行的經典項目之一。
  • 尼羅河女兒的召喚 航向埃及傳說
    第一眼見到尼羅河非常興奮,不只是終於見到了這條孕育古文明傳奇的河流,而是河水顏色在流經黃沙遍野的沙漠地帶後,還能保持如此湛藍,像大海一樣遼闊,滋養所流經的每一座城市。乘著河輪在藍色的尼羅河上航行,參觀充滿浪漫傳說的神殿、探訪神秘的古老民族、看著水壩興建為現代城市帶來的改變,因《尼羅河女兒》啟發的好奇心,終於實現了。
  • 探索古埃及的千年文明:尼羅河的古老傳說
    尼羅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二大河,全長6700公裡,它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流淌了約有6500萬年。河道雖然發生多次變遷,但它仍然向北流。它有兩條上源河流,一條是白尼羅河,它西源出蒲隆地群山,經非洲最大的湖維多利亞湖向北流:另一條是青尼羅河,東源子衣索比亞高原的塔納湖。
  • 有毒, 致幻, 情慾: 尼羅河畔的花蛇——埃及女王的夢和死
    Cleopatra是個什麼形象呢,她美得不可方物,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世界上的一切物品,她都有最好的;她不僅給凱撒生下他唯一的孩子,還吸引著龐貝的目光;在戀愛裡,她是人人都會愛的小女生,愛吃醋,愛裝病,愛咆哮,還愛和安東尼在埃及街上壓馬路和嬉戲,安東尼喚她「尼羅河畔的花蛇」。
  • NO.19 尼羅河女兒
    出現在古老埃及的凱羅爾被一家奴隸救了起來,(由於凱羅爾有著不同於古埃及人的皙白的皮膚、黃金色的頭髮以及一雙天藍色的眼睛,這就證明她是外國人,而當時的外國人在埃及是不受歡迎的。)凱羅爾因為印證了古老的傳說「尼羅河女兒有著金黃色的頭髮,將會在母親尼羅河的懷抱裡出現,幫助埃及的王和人民」,而且她幫助居民過濾水源,又救了必死的曼菲士,因此漸漸地被人民稱為「尼羅河的女兒」而深得全埃及人的愛戴。
  • 與古老的埃及文明,在津門邂逅:申哥帶你看大展之一
    過於國際化的託勒密王朝,有點不接埃及的地氣埃及,畢竟不是由亞歷山大大帝創造的。亞帝部下們所建立的託勒密王朝,也從未真正融入到古老的埃及文明之中。不過,它所帶來的文物珍品,卻並不屬於託勒密王朝,亦不屬於埃及豔后。於天津博物館中所展示的一切,都來自一個更加古老的埃及文明時代。此乃上古埃及民眾的傑作。按照孫隆基的話來說,古埃及是世間大河文明之中,唯一一個不採用人工河道灌溉方式,而是採取自然河道定期泛濫的辦法,所孕育產生的文明。對於這種文明,我管它叫做~災害文明。然災害的締造者,便是世間第一長河~尼羅河。
  • 「桌遊推薦」來自地球上最古老文明的呼喚——《埃及人:流沙》
    但足有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實際上卻並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文明。約公元前5500年,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就形成了兩河文明;公元前5250年,尼羅河流域也形成了古埃及文明。有史可考最早的王朝,是約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建立的古埃及第一王朝。它比華夏文明的夏朝尚早了幾百年,且夏是否以王朝形式存在,考古界尚有爭議。
  • 經典古早日漫推薦【尼羅河女兒】~
    >專攻考古學的美國富家小姐凱羅爾來到古老神秘的埃及。凱羅爾康復後接受了和她一起學習的吉米的求婚,在訂婚晚宴上,一位神秘的女子出現在她的面前將她帶入了三千年前的古埃及,從此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出現在古老埃及的凱羅爾被一家奴隸救了起來,(由於凱羅爾有著不同於古埃及人的皙白的皮膚、黃金色的頭髮以及一雙天藍色的眼睛,這就證明她是外國人,而當時的外國人在埃及是不受歡迎的。)
  • 歷史讀物:埃及的古老祖母綠礦
    這些古老的祖母綠可能來自印度或中亞,也可能來自現今奧地利的一個小產地,但這些產地在古羅馬時期似乎還沒有進行開採。早期作家稱其產自埃及古老的祖母綠礦區,該礦區位於 Sikait 附近,距離約為尼羅河畔的盧克索到紅海旁羅馬時代的港口城市貝烈尼凱距離的一半。(Jebel Sikait 的坐標為 24°40』N 34°48』E;此地位於埃德夫東南方 285 公裡處以及貝烈尼凱西北方 130 公裡處。)
  • 世界史:埃及的地誌與尼羅河之間的奇特關係
    明和廟宇的建造,接著是埃及的地誌以及與尼羅河極其奇特的關係。在這一部分我們討論的主題, 按照下面敘述的程序,要從埃及首先出現的那些國王開始,敘述他們個人的行為,直到阿 瑪西斯王為止,接著我們用摘要的方式,描繪埃及最古老的 生活方式。
  • 埃及法老的土味情話,全都刻在尼羅河畔的神廟上
    一河縱貫埃及南北,尼羅河母親承載著無數旅人對這座傳奇國度的嚮往。及至此地,最好的方式還是遊船。在河上從容地度過四天三夜,一路遊覽各式神廟,是讀懂埃及最經典的方式之一。
  • 春節出行早鳥特惠 | 玩轉埃及+法老探秘+五星遊輪+全程五星酒店+埃及特色餐飲+聖地孟菲斯...
    穿梭就在走進它的剎那間,讓面對它的每一個人都仿佛能感受到30個世紀前埃及人的呼吸,這個由尼羅河所孕育出的古老文明,經歷了古王國輝煌的金字塔時期,也有過新王國的鼎盛時期,幾經戰亂,終於由拿破崙開啟了她的另一頁。
  • 同樣身處非洲,為什麼埃及不是黑人文明?北非不是非洲文明圈!
    非洲可不是黑人的專屬,所以自然也不存在埃及為什麼不是黑人國家的問題?非洲起始,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另一個部分就是北非。北非也是人類文明的誕生地,而且也是關鍵區域,這一地區誕生了很多古老的民族,也創造了自己輝煌的文明,有一點是我們可以承認,並且肯定的,那就是非洲北部地區從來都不是黑人的活動區域。
  • 「神奇女俠」蓋爾·加朵的最新埃及傳說《尼羅河上的慘案》動態
    蓋爾·加朵與神話和古代傳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神奇女俠2》上映前的新聞中提到,蓋爾·加朵與《神奇女俠》系列的導演將合作一部講述埃及最後法老和女王的電影《埃及豔后》。而在近期,蓋爾·加朵的另一部埃及題材影片《尼羅河上的慘案》也有了動態,故事是改編自阿加莎·克裡斯蒂知名小說,聚焦尼羅河上一宗三角戀催生的謀殺案,這部由小說自從1937年問世以來備受讀者喜愛,同時也講述了大偵探波洛在埃及度假期間的故事。
  • 麻起膽子遊埃及--尼羅河上的遊輪
    後面三分之一搭了涼棚,擺了些四方桌椅,太陽大了這裡能呆住人,基餘部分就和酒店泳池邊一樣,沿著欄杆擺了不少的沙灘躺椅和陽傘。走到船頭我就知道為什麼沒幾個人了,這看似平靜的尼羅河,太陽到是不太曬,可風太大了。船頂著大風在開,我試圖抽根煙,只有這平臺上可以抽,下面封閉空調肯定不準,可打火機根本打不著,這個時候想起了防風打火機的好,又沒有,只好算了。
  • 話電影聊旅行 | 電影裡的埃及,總是那麼神秘.
    說到埃及,離不開古老的文明,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尼羅河……文化遺產如數家珍。這些元素在電影裡被導演和編劇加以利用,電影裡的埃及,總是那麼神秘,也讓很多影片變得更加精彩玄妙。(電影《開羅時間》插曲)最近新上映的《新木乃伊》電影全面撲街(我阿湯哥的演技再牛掰也是無力回天),人們津津樂道的仍然是帶領我們走進冒險世界的《木乃伊》三部曲。
  • 去埃及的她,太美了!!明星紛紛打卡埃及,誰知千年古蹟下竟隱藏著度假勝地的心?
    埃及,神秘而又古老的國度,人類文明的搖籃。許多旅遊愛好者的目的地list裡,埃及是絕對不可缺少的!
  • 埃及和蘇丹空軍聯合舉行代號「尼羅河鷹1」軍事演習
    原標題:埃及和蘇丹空軍聯合舉行代號「尼羅河鷹1」軍事演習△圖片源自埃及《金字塔報》網站埃及空軍和特種部隊14日抵達蘇丹馬爾瓦空軍基地,與蘇丹空軍一起舉行代號為「尼羅河鷹1」的聯合空中軍事演習。
  • 動蕩中的古文明,埃及---世界是如此神秘與美好
    埃及印象 埃及,曾經是所嚮往的,尼羅河的悠遠,尼羅河畔的沙漠以及神殿,神秘的土著,穿著黑色帳篷般的女人
  • 尼羅河慘案的拍攝地,沒有到過盧克索,就等於沒有到過埃及
    尼羅河慘案的拍攝地,沒有到過盧克索,就等於沒有到過埃及埃及人有個說法,沒有到過盧克索,就等於沒有到過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