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撤資是高位套現還是主動瘦身?

2021-01-13 環球網

■本報記者 陽愛姣

與花旗聯手,廣發銀行曾是中國首家把管理權交由外資股東的「先行者」。然而,這段十年的聯姻,終於也走到了盡頭。日前,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對公司高層進行了調整,這意味著在經歷了花旗銀行全盤撤資、花旗銀行與中國人壽完成股權交割、董事長和行長雙雙變更的劇烈震動後,中國人壽控股廣發銀行終於塵埃落定,廣發銀行徹底告別了曾經的「花旗」時代。

廣發銀行的經歷,只是一個小縮影。記者發現,自2009年以來,外資銀行撤資中國銀行業的現象一直存在。2009年1月,瑞銀以8.35億美元出售了其在中國銀行1.33%的持股,實現近3.35億美元的利潤;隨後,蘇格蘭皇家銀行亦以8.35億美元出售了持有的中國銀行的34億股;2013年5月,國際投行巨擎高盛集團出售了約15.8億中國工商銀行H股,套現約11.2億美元,出清了其在工行所有股份;同年,美國銀行以14.7億美元出售其持有的中國建設銀行的剩餘股份;2015年底,德意志銀行將所持的19.99%的華夏銀行股份出售給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套現超230億元;今年3月1日,中國人壽耗資逾233億元人民幣受讓花旗集團及IBM Credit所持廣發銀行全部股權。

就外資緣何股權退出中國市場,記者認為可以歸因於以下幾點。

其一,是外資銀行原本希望通過參股控股中國金融機構取得更大的控制權,來拓展中國市場。但是受到外資行對中資銀行持股比例不超過20%的法律限制,參股並不能掌握足夠的話語權,沒有實現將參股銀行業作為進軍中國市場橋頭堡的初衷。其中一個典例是,當時來自花旗的行長辛邁豪制定的五年計劃,屢次無法在中資股東中獲得通過,時任行長辦公室高級顧問郭小平在2007年稱,他個人對於花旗改造由「充滿信心」到「沒有信心」。外資銀行在中國遭遇的「水土不服」,由此可見一斑。

其次,在金融危機之後,歐美銀行面臨比較高的資本金補充壓力,甚至須償還巨額罰款,急需將資金回流本國,迫使其剝離不賺錢的業務,通過收縮中國網點和業務規模、內部整合或者轉讓出售等方式,集中核心業務投身核心戰場。

值得注意的是,花旗的退出,僅僅是金融市場的趨利行為,一些外資機構藉此再次「唱空中國」的論調更是無稽之談。

在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曹柱看來,拋售不是一步壞棋,他表示:「全球銀行都在削減非必須的持倉,不然這些銀行無法在核心業務上集中有限的資源。」

普華永道銀行與資本市場主管合伙人梁國威認為,中國的發展環境總體非常穩定。過去幾年,有一些外資銀行在股票市場有拋售中資銀行股的行為,但這是自身資本需求所致。「前幾年歐美銀行受全球經濟下滑的影響衝擊比較大,有一些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恢復元氣,一些跨國銀行需要做資本補充,一些策略性的、投資型的整合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已經賺錢而且進一步增值空間有限,拋售是正常的做法。在中國這麼有機會、這麼有增長力的情況下,外資銀行都想進來做生意。」 浦發銀行前副行長、董事會秘書穆矢告訴記者,「經常有外資銀行的高管來拜訪,他們對中國市場非常看好,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也越來越深,部分股權的轉讓、退出僅是發展需要。」

相關焦點

  • 高位套現538億,暴露了馬雲的野心 網友:還說對錢沒興趣?
    高位套現538億,這個數字比此前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套現15.6億還要誇張,不同的是,張勇連帶著海底撈一起,把國籍改成了新加坡,而馬雲還在續寫自己的神話。高位套現不在少數:新加坡海底撈張勇高位套現的話題已經不止一次兩次了,國內的許多富豪為了規避一些風險,在危機來臨之前,總得先在股市打撈一筆錢財,大量拋售股票轉換成現金,海底撈張勇就是一個代表。該有一些是變賣資產,撤資大陸的,萬達王健林,香港李嘉誠,都是不錯的例子,高位套現總是是牽動股民的神經,生怕自己變成韭菜被割了。
  • 大家人壽一年多來首度減持招商銀行 陸續套現超11...
    大家人壽一年多來首度減持招商銀行,陸續套現超11億元,出於啥考慮? 摘要 【終於動底倉了?大家人壽一年多來首度減持招商銀行 陸續套現超11億元】在今年持續減持多個重倉股後,大家人壽「瘦身」加碼,已觸及重倉的核心金融股——招商銀行。
  • 大家人壽「瘦身」觸及重倉核心金融股招商銀行 持股比例降至4.89%...
    在今年持續減持多個重倉股後,大家人壽「瘦身」加碼,已觸及重倉的核心金融股——招商銀行。   券商中國記者從港交所披露信息獲悉,12月17日,大家人壽賣出了1930多萬股招商銀行A股,對招行持股數量降至12.32億股。
  • 首家外資法人銀行落戶 國泰世華銀行正式開業
    原標題:上海擴大開放100條:首家外資法人銀行正式開業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2個月前,上海下發了「擴大開放100條」。今天,新一輪對外開放下的首家外資法人銀行國泰世華銀行正式開業,在滬外資法人銀行數量增至21家,在全國佔比超過一半。  陸家嘴匯亞大廈的25樓,花團錦簇,開業志禧。
  • 《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修改內容適用於...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前國務院公布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修改內容。關於這些修改內容是否適用於臺資金融企業,對於臺資金融服務業會有怎樣的影響,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10月30日進行了回應。
  • 中銀香港等7家外資銀行獲批在緬經營牌照
    緬甸中央銀行4月9日發布公告,宣布授予包括中銀香港等在內的7家外資銀行初步營運籌備許可,這也是緬甸第三次向外資銀行發放牌照。根據公告,7家外資銀行需在9個月內完成營運籌備,確保銀行從營業第一天起就可正常運作,並須遵守緬甸中央銀行各項規定。
  • 侯傑:擴大金融開放,就是要給外資銀行保險辦「綠卡」!
    (央視財經 《交易時間》)昨天,國務院公布了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這次修訂,放寬了外資保險公司和外資銀行的準入條件。我國金融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 一個被外資坑慘的美女富豪!
    還是打造一個知名的餐飲品牌?張蘭選擇了後者,她的野心開始顯現,她要做一個國際知名的中國餐飲品牌。川菜再一次承載了她的夢想,而江南則是外國人對中國最深刻的印象,「俏江南」由此而得名。2000年,張蘭在北京最高端的國貿,開出了第一家「俏江南」,將目標客戶鎖定在消費能力強大的白領和高端商務人士。
  • 上海金融業擴大開放提速 國泰世華銀行成第21家在滬外資法人銀行
    9月10日,國泰世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正式開業,成為新一輪對外開放下,落戶上海的首家外資法人銀行。據了解,國泰世華銀行是臺灣網點分布最多的民營銀行。國泰世華(中國)銀行於今年6月正式獲銀保監會批覆,從大陸分支行轉制為子行,註冊資金30億元,原上海分行行長林尚民出任子行行長一職,並主要發力企業金融、金融交易、機構同業及投資銀行四大業務板塊。
  • 金融戰「疫」丨發揮外資優勢 富邦華一銀行馳援抗擊疫情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導2月12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月11日12時,近30家在華外資銀行和大陸臺資銀行發放的防疫及支持相關企業生產貸款已超59.6億元人民幣;捐款超過3537萬元人民幣;共捐贈醫療物資約69萬件,並通過發布疫情防控及金融支持等多項便民舉措助力國家的防疫工作
  • 外資狂買到「紅線」 大族雷射:關門,只準出不準進
    在這些巨量場外資金中,外資的力量尤其不容忽視。而由於科技股成為近期市場上漲的主旋律,自然也成為外資追逐的目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3月5日,大族雷射因外資持有股份比例超過28%,已被迫關閉深港通交易買入通道,只可賣出,不可買入。大族雷射被迫關閉買入通道  3月5日,大族雷射發布公告稱,因外資持有股份比例超過28%,已被迫關閉深港通交易買入通道,只可賣出,不可買入。
  • 人民幣港幣走強 外資「聰明錢」悄然發力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外部形勢緩和、國內經濟企穩信號增多,且中外利差仍處於高位,這些因素支持人民幣匯率走強。港幣升值則刻畫出外資「聰明錢」悄然發力,人民幣資產吸引力繼續提升。中間價升破712月16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9915元,較前值調升241基點,連續第5個交易日升值,並創下逾4個月新高。
  • ...中外資合作新趨勢正在顯現!獨家對話富邦華一銀行副行長兼首席...
    獨家對話富邦華一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風控官張文華 | 走進外資行系列訪談⑧   編者按:   2020年被稱作「外資元年」,取消外資股比限制、放寬外資機構準入條件,中國金融業迎來全面開放。
  •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彭彥傑:外資機構在中國應以...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彭彥傑9月5日在《財經》、《財經智庫》和北京資產管理協會主辦的「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如此表示。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彭彥傑彭彥傑表示,其實全球主要的外資機構對中國的發展戰略是放在非常核心的地位,目前主要的資管機構在中國已經落戶,而且持續加大投資。
  • 奚國強:去外資銀行上班,即便炎炎夏日也須西裝筆挺
    同奚國強的一番暢談,便可知他熱心時務的青春姿態,明朗自信,是對船舶的迷戀,一心想要打開那扇神秘的世界之窗,魚遊大海,及至他進入外資企業和銀行工作的選擇,似乎也就惟性情是也。而今他的生活是安詳的,平凡的。
  • 養卡套現一時爽,「以卡養卡」6家銀行開始行動,3類行為遭打擊
    當各大銀行想率先搶佔零售業務的市場份額時,它們對不良利率的容忍度也有所放鬆。 我國電商事業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推動,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養成了「超前消費」的習慣,根據報告已經有在近2億的90後中,有超過4500萬的年輕人都是開通螞蟻花唄進行消費的,而且在這群人中已經有超過4成的年輕人還是將螞蟻花唄設置成支付寶消費的首選支付方式了,可以見到很多年輕人消費都是用花唄的形式提前消費,下月還債。
  • 德銀羅麗莎:外資行將繼續發力跨境金融服務
    2017年,在華外資銀行迎來法人化發展10周年。從最初的快速擴張,到近幾年來業務增速的逐步放緩,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受到了高度關注。
  • 差異化經營穩中進 富邦華一榮獲天璣獎「最佳外資銀行」殊榮
    差異化經營穩中進 富邦華一榮獲天璣獎「最佳外資銀行」殊榮  近日,由《證券時報》主辦的「中國區銀行業天璣獎」評選結果揭曉。
  • 李嘉誠再度拋售豪宅套現近13億港元 市場憂慮
    新京報訊 (記者張泉薇)華人首富李嘉誠再度出手,賣出位於香港的資產,套現約5.4億港元。這是近一周來,其旗下公司二度出售在港資產,兩次共套現近13億港元。  一周內資產套現約13億  11月26日據媒體報導,華人首富李嘉誠日前再度出售旗下公司位於香港的豪宅。  據了解,該房產屬和記黃埔公司資產,位於香港太平山頂富人區,價值約5.4億港元。就在此前一周,和記黃埔剛剛以7.4億港元售出過位於同一地域的房產。至此,兩項目相加已為李嘉誠套現12.8億港元。
  • 外資行爭搶對公市場「入口」
    談及外資銀行積極布局對公市場的原因,業內人士將其總結為兩方面,一是由於網點建設不足、數位化轉型還需加碼,外資銀行在華零售業務突圍壓力未減;二是在對公市場,基於在跨境業務領域的優勢,外資銀行有實力與中資銀行一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