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李雪蓮,
丈夫認為她是潘金蓮,
在各級官員看來,她是小白菜,
可她感覺自己比竇娥還冤。
她到底是誰呢?
每個人心中答案不同。
原本是不打算看《我不是潘金蓮》的,因為一沒有中範冰冰的「冰毒」,二被馮小剛與萬達排片叫板的「作」噁心到了,可是為啥後來又動了去看的念頭了呢?是因為女友轉發了一篇《這是一個關於軟肋的故事》,一個體制內的法官寫的。突然多了好奇,想看看……別人的軟肋,然後自己痛快一下。(多陰暗的心理~)
可是,看了之後,不但沒痛快,還各種添堵。
我覺得,這不只是一個關於軟肋的故事,這還是一部讓人心裡有刺的電影。
「我不是潘金蓮」,原本和人家潘金蓮沒啥關係,馮小剛愣是用這樣一個在歷史上頗有爭議的角色博眼球,爭票房。如果人家潘金蓮在世,肯定大呼「我不要背這個鍋」。做個歷史的網紅就是這樣悲哀,你根本無法決定,你在別人的鏡頭裡會有多少個版本。
電影裡這個名叫李雪蓮的農村女人原本只是為了分房子和丈夫假離婚,誰承想,那個「沒良心"的丈夫秦玉河和她離婚後,竟然閃電般地和另一個女人結了婚。李雪蓮從此心裡扎了一根刺,她決定用告狀的方式來拔掉這根刺。
可是,不管她再說他們夫妻只是為了分房子約定假離婚,但離婚證是真的,最終法院以「離婚有效」的判決了結了這個案子(王公道其實還真是公道的)。
法院是了結了,可李雪蓮沒了結。她沒有辦法用這樣的結果來說服自己接受男人的失言和婚姻的突變。
她找到前夫理論,對方用一句「你和我結婚時都不是處女,我憑啥不能和你離婚?你是李雪蓮嗎?我咋覺得你是潘金蓮呢?」直接把她的自尊打翻在地。一個農村婦女面對丈夫的公眾戲弄,無法用言語去反駁對方,她只能用自己倔強的上訪證明自己的清白。
於是,院長,縣長,秘書長,市長這些體制內的人等在她十年的上訪路上,不是落馬更換,就是忐忑不安,各種陪小心。一個原本不佔理的女子為啥會讓這些官員們如此「惹不起」呢?歸根結底是體制的問題,體制才是他們的軟肋,他們不是怕這個村婦,他們是怕自己的仕途毀在一件「小」事上,他們懂得官場上的潛規則,也深諳其中的江湖水深。
這其中,李雪蓮在上訪處處碰壁後,心生恨意,列出清單,借屠戶對自己的好感,讓他幫著殺人。雖最終未遂,但可見她內心的怨氣之深。
如果說,丈夫不遵守諾言,背叛了她是這個女人心裡的第一根刺的話,那麼,她和廚子同學的情感升溫,上床溫存,直至最後發現是另一個「局」時帶給她的睛天霹靂則是更痛的一根刺。
站在招待所,聽著一個在前一刻還和自己說著情話,聊著結婚的男人,在電話裡卻和別人以「她」來談條件時,這個打擊對一個女人來說,真是致命的。
幸福原本是可以讓女人逐漸恢復對這個世界的好感的,可是另一種背叛卻讓她對人性更多了仇恨和失望。她摔門離開,門彈回時的那一聲巨響,直接敲在我的心上。
我不是潘金蓮,也不是李雪蓮,但是那一刻,我懂得了一個女人被背叛的心情,甚至可以隔著銀幕聽到她心碎的聲音。如果說,之前我對她的各種無理取鬧,各種油鹽不進有些反感的話,那個場景讓我一下子就原諒了她。
我一直覺得,能夠讓一個女人如此與世界為敵,一定是因為內心缺少愛和溫度。只要有一個男人願意用情感去溫暖她,呵護她,她一定不會選擇用這樣極端的方式去對抗命運。看著她和那個廚子依偎在床頭,暢想著她的小二樓,牛骨湯時,那個裸替的背真是迷死人,即使看不到她的臉,我都可以想像,她的眼睛裡一定有著一汪如水般的深情,她的內心一定柔軟的一塌糊塗。
愛情才是女人最好的藥。
可是好夢總是很短,很快她就被刺醒了,而且以一種殘忍的方式。
直至聽到丈夫秦玉河車禍死亡的消息時,這個上訪了十年的女人突然癱倒在了菜市場。這些年,支撐她往前走的就是對丈夫的恨意,現在突然那個讓她恨的人沒了,那種箭在弦突然失了靶心的感覺,讓她一下子失去了前行的動力。她想到了死。
死原本是個讓人消極的話題,可馮小剛卻讓這個話題多了馮式幽默。果農範偉一句:「你不在一棵樹上吊死,可以走兩步,換棵樹,也不耽誤你多大功夫」,看似是一句包袱,背後其實引喻了「李雪蓮不該把自己的命運吊在一個男人身上」的深意。
電影最後,因為她的事件下馬的縣長與她在縣城裡的餐廳相遇,事過境遷,物是人非。聊到當年,李雪蓮說:「我們當時假離婚,其實不是為了分房子,而是想生二胎。之後,丈夫卻娶了別人,為此我被氣到流掉了孩子。」
這才是扎在這個女人身上最深的那根刺,只是她一直沒有告訴過別人。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容易被表面的現象行為所左右,而未能洞察到內在的因果。所以,我們往往發表的言論都是不夠客觀的。這個世界真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非好即壞。能夠讓一個女人軸那麼久的,一定有她的道理。或許在別人看來,她是一個難纏的村婦,因為上訪,讓很多官員頭疼不已,可是,在她的心裡,她是有自己的價值觀的。那個價值觀簡單直接,輕易不會被撼動。
電影裡,她喜歡和牛說真心話。她說「我聽牛的」。其實,牛是誰呢?牛不過是她內心的另一個自己。她試圖通過牛在說服自己「和這個世界和解」。
只是,別人不懂。
有一句話說的好:「當你年輕時,以為什麼都有答案,可是等你老了的時候,你才發現,其實人生原本就沒什麼標準答案。」
李雪蓮,讓我看到了很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