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號稱矽島,晶片做到5nm,為什麼人均收入排在四小龍之末?

2021-01-11 西城數據

全球半導體產業主要集中在美國,東亞地區以及歐洲國家,美國矽谷是晶片的發源地,至今仍然擁有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產業。具體而言美國在Fabless領域,全球市場份額達到了68%,代表性的企業有高通,英偉達;而在IDM企業中,美國企業佔據了46%的市場份額,代表企業就是英特爾和美光。在東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晶片企業是中國臺灣省的臺積電和韓國三星電子。

就晶片工藝製程而言,全球處於領先的企業是臺灣省的臺積電。韓國,美國企業已經在這場技術競賽中落伍。臺積電目前已經進入5nm研發階段,預計將會率先實現量產。製程上的優勢使臺積電獨攬了晶片代工市場的半壁江山,堪稱晶片市場的最大贏家,這一點從臺積電的市值位居全球晶片企業第一就可以看出。臺積電的最新市值為2763億美元,已經超過美國的英特爾的2521億美元市值。

當然臺灣並不只有臺積電一家晶片企業,聯發科在這個市場也是成名已久,最新的數字顯示,聯發科(MTK)已經擠掉高通,成為中國移動處理器市場最大的供應商。除了聯發科,臺灣省還有兩家企業躋身全球晶片設計企業十強,分別是聯詠和瑞昱。由於臺灣晶片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加上擁有完整的材料,設計,晶圓製造,封測上下遊產業體系,所以臺灣也被稱為「矽島」。

臺灣省晶片產業如此發達,臺積電的風頭甚至蓋過了韓國的三星電子以及美國英特爾,按說臺灣的人均收入應該不低才對。不過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臺灣省的人均GDP只2.5萬美元,在亞洲四小龍經濟體中敬陪末座。數據顯示,2018年,新加坡的人均GDP為6.46萬美元,香港為4.87萬美元,韓國為3.14萬美元。

臺灣省至今落後於其它3個經濟體的原因比較複雜。首先就規模而言,新加坡和香港地區都只有一個城市,都市化水平較高,跟臺灣沒有可比性。而韓國人口5100多萬,臺灣省2350萬人,兩地在半導體,顯示面板等產業領域存在競爭關係。韓國在產業布局上,發展出了完整的工業體系,除了電子工業,韓國在汽車,機械,造船,石化,核電設備等領域都有非常強的競爭力。相比之下,臺灣省產業體系比較單一,沒有自己的重工業體系。

其次韓國企業以大企業,企業集團居多,擁有許多世界知名品牌,而臺灣省主要以代工產業為主,臺灣最大的幾家世界500強企業包括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和碩,廣達全部是代工企業,除了個別企業像臺積電外,大部分企業利潤微薄。鴻海集團去年營收1756億美元,淨利潤42億美元,淨利潤率只有2.4%,而三星電子的淨利潤率是18%,代工和品牌企業的差距一目了然。

臺積電雖然實力非常強,不過環顧臺灣省,這樣優秀的企業還是太少,難以改變臺灣代工之島的事實,因此主要產業基本處於價值鏈的末端,而研發,設計等價值鏈的上遊環節還是掌握在別人手中,如果這樣的現狀不改變,臺灣省的人均收入想要提高是非常難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7nm、5nm的晶片用12寸的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眾所周知,現在我們常見到的晶片,全部是矽基晶片,即利用矽晶圓製作出來的。而矽晶圓是一種厚度大約在0.8mm以下,呈圓形的矽薄片。而這種圓形薄片有很多替代,比如8英寸大小,12英寸大小,18英寸大小,甚至更大的。
  • 晶片製程之戰:三星臺積電挺進3nm,英特爾們呢?
    2020年開篇伊始,全球半導體先進位程之戰新的交鋒已然火花四射。從華為、蘋果打響7nm旗艦手機晶片第一槍開始,7nm晶片產品已成百花齊放之勢,而5nm晶片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首秀。製程用來描述晶片電晶體柵極寬度的大小,納米數字越小,說明電晶體密度越大,晶片性能就越高。例如,臺積電7nm晶片的典型代表蘋果A13、高通驍龍865和華為麒麟990,每平方毫米約有1億個電晶體。隨後臺積電5nm、3nm晶片進一步將每平方毫米的電晶體數量提升至1.713億個、2.5億個。
  • 現在臺灣經濟的發展為什麼淪為亞洲四小龍之末
    臺北101臺灣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個世紀七八年代經濟發展可謂是奇蹟,與中國香港 韓國 新加坡並稱亞洲四小龍。當時還排在首位,可以這樣說一個臺灣省的經濟總量就相當於我們整個國家的百分之45,其富於程度不言而喻。
  • 晶片搭積木 三星官宣X-Cube 3D封裝技術:可用於7/5nm工藝
    在Intel、臺積電各自推出自家的3D晶片封裝技術之後,三星也宣布新一代3D晶片技術——X-Cube,基於TSV矽穿孔技術,可以將不同晶片搭積木一樣堆疊起來,目前已經可以用於7nm及5nm工藝。
  • 聯合微電子CUMEC發展歷程的一個裡程碑: 180nm 成套矽光工藝PDK發布
    6/01/2020,光纖在線訊,5月30日,重慶聯合微電子中心CUMEC借舉辦第二屆中歐國際矽光技術研討會之際正式向國內外發布「180nm成套矽光工藝PDK」。這一PDK的發布標誌著CUMEC具備矽基光電子領域全流程自主工藝製造能力,開始向全球正式提供矽光晶片流片服務和EPDA設計服務,是CUMEC發展歷程上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
  • 2020年,深圳人均GDP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那臺灣省何時能達到?
    作為曾經的亞洲四小龍,臺灣地區率先實現經濟起飛,很早就躋身初等發達經濟體。在許多人看來,臺灣人均收入要遠遠高於祖國大陸。而實際上並不完全是,在內地有一個城市人均GDP早已反超臺灣省,這個城市就是深圳市。
  • 6GB運行內存+5nm晶片+四攝鏡頭,iPhone12系列大升級!
    第二,iPhone12全系列都將採用5nm工藝制式的蘋果A14晶片,這是臺積電推出的首批5nm晶片;相比上代的蘋果A13晶片,蘋果A14晶片在CPU性能方面提升17%左右,GPU
  • 不用5nm光刻機也能造?石墨烯晶片技術突破,性能超矽基晶片10倍
    荷蘭阿斯麥的高端光刻機,一年只生產26臺左右,售價是在1.5億美元左右,加上後期的調試和維護,至少要2億美元。光刻機的主要作用就是「顯影」,像華為這種晶片設計公司設計好晶片好,將「底片」拿給臺積電等公司。臺積電等公司在用光刻機把「底片」顯示在晶圓上,然後就是用化工的方法腐蝕晶圓,把電晶體製造出來即可。
  • 矽基晶片頂到天花板?臺積電正式宣布,國產晶片機會來了
    然而,臺積電也不甘示弱,繼三星後,臺積電也放出消息,將在2022年大規模生產3nm工藝晶片。近日,臺積電再次傳來好消息,宣布將在2023年開始3nm晶片增強版的生產,也就是3nm Plus。消息稱,蘋果將首發基於3nm Plus工藝晶片A17,適配iPhone15,對於臺積電來說,確實是好消息,但卻無意間暴露了一個問題,不少網友看到3nm Plus肯定會想到一個詞「擠牙膏」。
  • 三星5nm晶片跑分曝光,蘋果A14高枕無憂,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根據的「摩根定律」,同樣價格的電子產品,性能會在18-24個月翻一倍,因此業界對於體積更小、功耗更低的晶片孜孜以求。如今,臺積電的5nm工藝,在進入2020年三季度已經開始大規模量產,三星也加快了追趕的腳步。
  • 全球第五顆5nm晶片,國內巨頭拿下首發權,驍龍888的強勁對手!
    在過去兩個月時間裡,市面上出現了數款採用5nm工藝的晶片,最開始是蘋果A14晶片搭載在iPhone 12系列上,緊接著麒麟9000和蘋果M1晶片陸續登場,馬上第四款5nm晶片驍龍888也將首發了。
  • 驍龍「發發發」願望落空,晶片巨頭官宣,自研最強5nm晶片馬上來
    高通的全新一代5nm晶片-驍龍888於12月初發布,有消息稱,全球首發驍龍888的小米11系列,將於12月29日正式發布,明年1月上市。除了小米之外,OPPO、vivo、一加、魅族、中興等國產手機廠商,也都表示將很快發布旗下的首款驍龍888手機。
  • 臺灣省人均GDP2.59萬,放在亞洲排名多少?全球呢?
    根據公開的數據,2019年,臺灣地區人均GDP達到2.59萬美元,比2018年的2.5萬美元略有增長。我們知道,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就算達到初等發達國家標準,而3萬美元則是公認的發達經濟體的標準。顯然臺灣地區距離中等發達經濟體還有不小的差距。
  • 2020年Intel TOP3技術創新:10nm工藝位列第二-Intel,CPU處理器...
    晶片業內人士給點評了一下,10nm SuperFin工藝位列第二。推出這個評選的是推特用戶Witeken,他不僅經常爆料AMD/Intel最新信息,也是晶片行業的專業人士,評選的主要是晶片技術層面的,很專業。
  • 6天後正式發布,5nm晶片再添一重量級成員,與蘋果搶市場
    目前,在手機市場中,5nm晶片的機型只有華為和蘋果,這兩家獨佔鰲頭。而華為又貨源不足,所以算下來只有蘋果一家可以自由購入體驗。這一定讓大家頗為無奈吧?不過,好消息是5nm晶片將再添一重量級成員,6天後就正式發布,正式進入5nm晶片市場!
  • 在石墨烯晶片領域,國產晶片能否實現彎道超車?
    目前,晶片製造依然是以矽為主要材料,要想製造出高端晶片,必須用到光刻機,這就需要從擁有最先進光刻技術的荷蘭AMSL公司手中購買,但由於多種原因,導致我國購買高端光刻機非常困難。普通晶片是指矽基晶片,該領域被歐美國家主導。
  • 媒體視角 | 重塑高速傳輸與AI計算時代的矽光子
    矽光子為什麼引人關注?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從光子學談起。光子學的目標是利用光來實現通信、數據傳輸、信息處理等傳統電子設備所實現的功能。光纖傳輸信息的發明推動了光子技術在電訊行業的廣泛應用,與此同時,光子技術還出現在了醫學診斷、生物和化學檢測、生產製造等更加廣闊的技術應用領域中。
  • 臺積電:明年 5nm 晶片預期產能下降並非由於蘋果訂單數減少,是季節...
    IT之家12月13日消息 臺積電目前 5nm 的產能 100% 用到了 iPhone 12 的 A14 處理器以及蘋果 M1 處理器上面,再加上為高通基帶以及 AMD 的處理器代工,臺積電今年第四季度收穫了巨額利潤,11 月份營收達 289 億元人民幣。
  • 「我們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噗~
    今年5月,臺「行政院長」蘇貞昌稱,根據預測,臺灣2019年經濟增長率將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她還聲稱,正是靠她3年多努力改變經濟結構讓產業轉型,臺灣才成為「四小龍」第一,面對世界經濟的挑戰,「臺灣人不會只出一張嘴」。對此,有島內網民嘲諷說,「臺灣不會出一張嘴!出一張嘴的是蔡英文」;還有人說,這是今年最好笑的笑話,「經濟成長四小龍之首,平均薪資卻是四小龍之末,這樣說得通?」
  • iQOO 7即將發布 火災高通轉單韓廠 臺積電5nm產能已空
    搭載高通新一代旗艦處理器驍龍888,採用最新的三星5nm工藝製造,還集成了驍龍X60 5G基帶,這也是高通首個自帶基帶的集成式旗艦移動平臺,全方位支持5G網絡技術。後置矩陣式三攝相機模組,還將支持iQOO 5 Pro上已經量產商用的120W快充,官方宣稱僅需15分鐘即可將4000mAh電池充至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