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
一個「順子被現場教唱《回家》」
的視頻火了。
視頻來自北京衛視創辦的《中歌會》,
節目主要是帶著我們重溫
二十多年前的經典作品。
那期節目請來的歌手不是別人,
正是原唱順子。
然而順子在現場竟然
被一個聲樂老師教如何唱好《回家》,
這是什麼操作?
在視頻中,
我們可以聽到該名評委說
順子今天唱的不好,
接著給出她打低分的理由。
也就是一大堆專業詞彙
「配器」「結構」「起承轉合」等,
然後害怕大家聽不懂,
特地解釋了一下:
「聲音表達這部分,沒有和節奏吻合。」
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認為,
坐在後面的一名男評委說:
「順子唱《回家》這首歌唱了20年,
她已經融入這首歌,
這首歌順子怎麼唱都是對的。」
後來這個女評委,
竟然在臺上教起了
順子如何唱《回家》?
連續示範兩遍副歌,
還用手比劃,如何保證音準:「
回家,回家,我需要你……」
這讓在場的人直接傻眼。
面對老師的示範,順子說了句:
「這是美聲啊,老師。」
也許這只是為了節目效果
故意剪輯的「點」。
但是,在節目正式播出後,
看完順子優美的演唱,
950君還是「著了道」。
音樂最大的魅力就在於自由與節奏。
傾聽順子的《回家》,
仿佛深陷於一個溫暖的擁抱。
這是一位漂流歐、亞、美
三大洲的歌手,
出生於北京,在美國長大,
到臺灣追尋音樂夢想,
在不同文化的薰陶與衝擊下成長,
執著陶醉於音樂也因為音樂而自信快樂。
順子4歲開始彈奏鋼琴,
並深受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
古典鋼琴家母親黃愛蓮女士的音樂薰陶,
她音樂血液裡交織著不同文化的節奏旋律,
這為她日後的音樂創作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順子17歲時,轉往瑞士主修音樂製作,
1992年,順子組建了一支名為
「Duty Free」的樂隊,
並成為該樂隊中唯一的亞洲成員。
樂隊在美國、瑞士、法國、
義大利、加拿大及奧地利等國,
參加過上百場的現場演出。
1994年坎城音樂大展,
順子的母親將一卷順子的DEMO
帶交給也在參展的滾石唱片,
開始了順子與亞洲音樂市場的接觸,
1996年她隻身到臺灣,
繼續實踐她自七、八歲時
便已決定一輩子做音樂的決心。
1997年,順子創作並演唱了金曲《回家》。
這首歌后來成為眾多商場的打烊之歌,
而她超齡的唱腔被樂評人
評為「驚為天人」。
那是一個偶像至上的年代,
周杰倫還沒有出道,
張學友、張信哲、張國榮「三張」紅的發紫,
梁詠琪的清晰脫俗也佔據一席。
當聽到順子的聲音的那一刻,猶如天籟,
不少人瞬間就喜歡上了這帶著慵懶的張力的聲音,
一首《回家》唱盡了每個身異鄉人的內心。
而順子走紅的原因
還歸結於她身上的「洋氣」,
因為在舊金山、瑞士的環境下成長,
使她的創作元素和靈感根基
深受西方音樂的影響,
其中又以R&B、HIP-HOP和JAZZ的刺激最深。
當年的《沒有醜女人》,
《我的朋友Betty Su》等
歌曲毫無違和的接軌國際,
正是這種「國際感」讓順子的名字
很快便紅了起來。
1998年9月,
推出第二張個人音樂專輯
《I'm Not A Star》,
收錄了包括《寫一首歌》、
《INSPIRATION》等在內的11首歌曲。
那首《寫一首歌》,
順子的嗓音清澈空靈,
活潑動感的曲風,
即使今天聽來,也能感受到旋律中
那呼之欲出的甜蜜期待和少女感。
1999年3月,
推出第三張個人音樂專輯
《OPEN UP》。
也是在這一年,順子獲得了
第十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女歌手、
最佳作曲人獎。
順子不僅對音樂的
駕馭控制能力沉著舒展。
順子作品的題材和形式
幾乎不拘泥於發揮自己唱功優勢的情歌。
更多的是體現了一種國際化、
前衛化的音樂風範。
而那首大家都愛聽的
《Dear Friend》
如打開信封時,
漸漸理解未知文字的欣喜。
緩緩流淌的旋律訴說了時光的無情變遷,
看著其他朋友邁入了人生中的新階段,
自己卻獨自陷入思念中的畫面感,
鮮明又強烈。
除了那些她為人熟知的大熱金曲,
順子在演唱其他有soul和jazz風格的新歌時,
也別有她自己的風格。
出道22年,順子說做一個流行歌手
常常讓自己覺得缺少挑戰。
順子喜歡和其他的爵士樂手
一起在臺上即興表演。
「想唱什麼就唱什麼,讓你覺得非常過癮。
寫歌已經夠難了,即興更具挑戰性。
雖然過了5分鐘,你就根本不知道
自己剛才在彈什麼,但那個瞬間特別寶貴。」
從事音樂創作多年的歷程,
不斷探索的順子開創了屬於自己的音樂風格,
細膩的情感流露、自然傾訴、
極具畫面感的創作特質,
雖然她一直在音樂的世界裡低調著,
但是從未停止過對於音樂最真摯的追求。
也把《回家》這首歌唱了22年,
她唱出的情感,就是藝術。
有一句話說的很對:
藝術是人作為生命的過客,
能在世上留下的唯一痕跡,
《回家》能火22年就是其中一個證明。
這麼多年來,
無數人翻唱過《回家》,
卻沒人能唱出順子的感覺。
站在高處要有勝寒的才能,
站在低處也要有平視他人的勇氣。
不論何時,
「坐著的人說話尤其要多加小心,
對面站著的若是前輩該要敬畏,
若是後輩理應呵護」。
固執己見地成為孤島,
無異於孤芳自賞。
這件事情,你怎麼看?
圖文來源:FM950綜合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統籌編輯:neo
編輯整理:n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