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卷捲毛 看電影雜誌
他哪裡都不在,又無處不在。他在暗處,在各個角落。
他偶爾跳出來跟你說「surprise」,讓你心驚膽寒,慌不擇路,又無人可說,因為無人相信,只會覺得你瘋了。
新版[隱形人]真的好。它把看不見的恐懼,拍出了一種絲絲入扣涼颼颼的冷感。
女主角伊莉莎白·莫斯的表演也好,在很多實際都是獨角戲的場景,她面部的恐慌、不安都讓人意識到那「看不見的恐怖」如何摧毀了人的安全領域。
[隱形人]豆瓣和IMDB評分都是7.3
「隱形」題材,對於驚悚片來說,簡直天然優勢。
沒有人不想擁有隱形的超能力,也沒有人能想像,假如被隱形人盯上,要如何和「那東西」戰鬥。
▼
「隱形人」這一題材,其實在影史很是久遠。
但雷·沃納爾編導的這一新版[隱形人],與時下熱點結合,大刀闊斧地對原著和老版來了一番大改造,十分成功,也讓舊的題材煥發出新的活力。
[隱形人]的故事開始於一場逃跑。
凌晨3點42分。女主塞西莉亞睜開眼睛,小心翼翼掙開身邊男人的雙手,從床上起身,檢查周圍動靜,恐懼而緊張地實施逃跑計劃。
電影鏡頭從一開場靜謐流動的海浪,來到海邊城堡一樣森嚴但現代化的家中。這裡如實驗室一般,有著數不清的監控攝像頭和新興科技設備。
每一秒鐘都是緊張的。
她要逃跑。因為她的丈夫阿德裡安,是一個有錢而冷血的控制狂。控制著她的一切,生活方式、容貌、自由、甚至是否生育。
天亮,逃離成功。也伴隨著妹妹帶來的新消息,阿德裡安死了。
塞西莉亞身邊的朋友都鬆一口氣,但只有塞西莉亞仍然惶惑、憂愁、不安,因為她仍在經歷一些奇怪但沒有證據別人又不會相信的事。
半夜醒來總覺得有人在觀看她,去面試所帶的作品不翼而飛,門外有動靜打開門卻一無所有......
自己掉的刀子
被踩住的床單
塞西莉亞是孤獨的,因為她知道自己仍然在被監控著。
關於隱形人的懸念也隨著劇情逐漸被揭曉。
阿德裡安是一個光學領域天才,他發明了一種全身自帶攝像頭的高科技隱形衣。
死亡是假象,那只是復仇和繼續控制女主的一環。
「隱形人」曾經是世上最著名的怪物之一。和[德古拉]、[科學怪人]、[木乃伊]等都是環球影業怪物系列裡的一部分。
2013年,環球羨慕別家各種「電影宇宙」玩得溜又賺得多,本來也預備把自家的經典怪物系列拿出來,翻拍成為新的宇宙。
奈何,開局即結束。
阿湯哥主演的[新木乃伊]在口碑和票房都慘澹收場,直接導致後續的電影計劃停擺取消,或大受影響。
[新木乃伊]豆瓣評分4.7
新[隱形人]本來是要約翰尼·德普主演的,後來也不了了之。但也可能因禍得福了。
新[隱形人]預算少,成本低(700萬美金,上映首周票房就有4000萬),並不和怪物宇宙有所關聯。但也因此讓雷·沃納爾團隊有了更多自由的創作餘地和空間。
它跟以往隱形人電影最大的不同便是,隱形人不再是主角,他身邊的人才是。
但這樣反而聰明,當隱形人真正成為銀幕上看不見的幽靈,也獲得了和[異形]、[大白鯊]一樣的恐懼效果。
看不見的,才是恐怖所在。
▼
隱形人本名叫葛裡芬(Griffin),出自英國小說家H.G.威爾斯1897年的同名原著。
時空背景在維多利亞時期,一個小鎮上突然來了一個奇怪的客人。他全身包滿了繃帶,穿著厚重大衣,佩戴著奇怪墨鏡。
旅店的老闆娘實在是好奇,這個男人的造型實在奇特,天氣溫暖,他卻包滿全身,唯一露出的鼻子卻是假的。
總之,小說就在這種奇特的造型、奇特的氛圍中,開始了小鎮上詭異事件的展開。
隱形人是一名致力於光學研究的天才,和新版的隱身衣不同,原著裡是發明了一種隱身藥劑,吃下便能隱身。
他在小鎮裡製造了一系列亂案,引發了人們的極度恐慌。但小說過半才揭露,葛裡芬製造隱身藥劑的真正目的,是要顛覆英國政府的。
1933年,詹姆斯·惠爾在拍完[科學怪人]之後,又拿到了[隱形人]劇本。也是最早的這一版隱形人大獲成功,從此讓隱身概念深深進入到流行文中之中。
電影改編版當然不想顛覆英國政府,他們要把它拍成和[科學怪人]類似的怪物片。
[科學怪人]1931
於是,電影的內容就變成了,男主在喝下隱身藥水之後,逐漸地喪失理性,變得愈發非人化,直到徹底變成一個透明怪物,引發周圍普通人的驚悚與恐慌。
裡面有一段情節,當男主把纏在頭上的繃帶慢慢摘下,露出透明的臉,小旅館的一幫人被當場嚇得屁滾尿流。
他瘋狂的笑聲,傳達出了某種混亂和扭曲感,以及邪惡的興奮。
和[科學怪人]一樣,[隱形人]的怪物,也是瘋狂的科學實驗的產物。
一項科學發明,最終可以讓人獲得無與倫比的力量與破壞威力。[隱形人]從第一部電影開始,就比原著多了一層科學造物危害的主題。
這一點,在新版[隱形人]中也得到了繼承。
從製造弗蘭肯斯坦的科學怪人,到製造高科技隱形衣的阿德裡安,都是偏執的瘋狂科學家人設。
而過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因為代表了超越普通人的力量,很容易引發人格扭曲。
阿德裡安偏執、冷血、缺乏道德感,控制欲爆棚,從他那毫無感性的高科技實驗室一般的家,就可見一斑。
更重要的,是新科技時代下的隱形衣,是以包裹著無數雙眼睛樣態的攝像頭形式出現的。
當女主瘋狂逃回他丈夫的實驗室,最終找到那件閃爍著眼睛的隱形衣,很難說得清此刻觀眾的心態是興奮更多,還是恐慌更多。
女主塞西莉亞即使逃出這裡,住到朋友那邊,也無時無刻不有一種隨時被監控的感覺。
這並不是錯覺。當隱形衣以監控攝像頭的形式出現,對生活在攝像頭時代的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令人心驚的警醒。
銀幕上的女主也是每一個人,無人逃得過。
▼
新[隱形人]的故事說到底,是無形的控制和反控制,看不見的暴力與反暴力。
它真正的主角是女主塞西莉亞,她是隱形人身邊的受害者,也是反抗者。
恰契合了當下後「MeToo」時代的熱點,女性的反暴力主題,在電影後半段展開,讓人感嘆她的智取與強大。
但大部分時候,銀幕上的塞西莉亞都讓人心疼。她不僅要遭受隱形人的監控和身體暴力,還在心理和精神上逐漸被隔離。
身著隱形衣的阿德裡安打亂她的面試計劃,盜取她的社交帳號,暴力以對她的朋友,甚至殺害她身邊的親人,再製造完美罪案,將一切推到她身上。
沒有人理解和相信她,人們只能看得到她對著一片空白瘋狂尖叫。
於是,周圍人說她瘋了。警察把她關到精神病院。
新[隱形人]是高科技隱身版的[失心病狂]。
索德伯格的[失心病狂],同樣講了一個年輕女孩被人關進精神病院,周圍人都說她瘋了,只有她自己堅持自己沒瘋。
在精神病院的生活,周圍人的否定,讓她自己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瘋了。
電影過半給出答案。她有一個跟了她幾年的跟蹤狂變態追求者,設計了陰謀,追到精神病院,就在她身邊以假名做著護工。
這種通過不斷地否定你,不斷通過語言和精神虐待對另一個人進行操控和洗腦的過程,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
英格麗·褒曼演過一部電影,就叫[煤氣燈下](Gaslight,1944)。
電影裡的丈夫為了逼瘋妻子,在家中製造了各種鬼影幢幢的異象,比如把煤氣燈調得忽明忽暗。當女主產生疑問時,他就會說這是你的幻覺。
通過各種心理暗示,讓女主逐漸產生對自己理智的懷疑。對,她瘋了,是所有人都說她瘋了。
現實中,這種「煤氣燈效應」的陷阱無處不在。著名的PUA(pickup artist)文化,同樣依賴這種心理控制手段。
在細節處撒謊指責、否認事件、經濟控制、社交網絡入侵、聲稱有人在監視她、語言暴力......有形無形的家庭/人際關係暴力,常常通過各種策略,被加諸在女性身上。
這些暴力,都是披著隱形外衣的。
[失心病狂]結尾,即使陰謀曝光,男人已死。但女主在生活中仍不得不保持著高度精神警惕。她急匆匆逃離餐廳,回望時的驚恐狀成為影片最後一幀畫面。
相比起來,新[隱形人]雖然也樂於用女主的驚恐狀來表現隱形人的恐怖,但結尾顯然更舒爽和樂觀。
復仇,反殺。爽了就好。
倒也希望未來女性的境遇能和這個結尾一樣好。
▼
影迷互動
你如何評價[隱形人]?
請到文章末尾評論區留言
與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觀影感受
原標題:《今年第一部恐怖片爆款,它就有這麼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