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在真的消失後
人們才會有所覺悟
// 配圖 | 《小小的追球》
「追球」,意為追逐地球。
「每時每刻都有美好的事情在消失,趕在一切消失之前,我想去看看」。
這是節目開篇的獨白,也算是這綜藝的主題了。
為什麼是消失之前?
因為他們所前往的地方是北極,那樣一個遙遠且陌生的極地,並試圖尋找北極熊,帶觀眾一睹北極熊的生存環境,以及北極現在的生態環境。
由黃子韜、周冬雨、王彥霖和尹正組成的「追球團」,以「追求地球上那些尚未消失之處」為目的地,旨在感受即將消失的大自然,傳遞保護自然的理念。
除了四人在囧途中觸發的別樣歡樂,看到的美妙風景;更重要的是要引起人們對北極環境,物種生態的關注與思考——我們只是一個訪客。
全球生活最幸福的城市之一,被森林和峽灣環繞,人們生活在「城市中的森林」裡,對環保有著高度的要求:除了市政大樓的油加熱,增加可循環以及優化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等市政措施外,便是在生活中的細微末處,人們也有著自律的好習慣。這裡每年有四個月為極晝或極夜,因為氣候嚴寒,生物體在凍土層不會腐化分解,有害細菌將存活泛濫,出於對環境的保護,這座城市禁止出生和死亡,臨近分娩的孕婦和病重之人都將被送離城鎮。這片土地也是北極熊的故鄉,除了鎮中心,其他地方出行都需佩戴獵槍,無配槍資格的都需找獵人陪同。這裡的生態環境極其脆弱,也是最能直接感知地球變化的地方。要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就要遵守這裡的規則;人類只是一個訪客,這裡的主人是北極熊,是馴鹿,是每一個生活在北極圈的純潔生靈。在節目組鏡頭下北極的天空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可以感受到自然風光是有多麼的美妙,但鏡頭一轉,存在一個極其嚴肅的問題,無限美景下,那些更細緻的地方,其實每天都在面臨消失。
隨著全球變暖,冰川消融,這些美景在一天一天發生變化,在不久的將來,這裡的一切都極有可能消失覆滅。
而北極熊也會因此失去生存的地方最後滅絕。
特別是第三期有一段老船長的話,讓我深深觸動了一下。
他說,他在那裡守護了三十七年,看著冰川一點一點的融化,北極地區野生動物逐漸減少。
他說,他們國家只有五百多萬人,而中國有十五億人,如果能全部凝聚起來,我們可以改變世界。
老船長說得對,這個綜藝很有意義,他駐紮在那裡37年之久,很樂意看到越來越多中國人的來訪,更願意接受這次綜藝的拍攝。
因為中國人口的數量極其龐大,只要每個人都能注意多一點點,拯救世界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
第四期是追球團留在那個城市的最後一期,下一期他們將趕往下一個地方,而再次之前,他們並未能如願見到北極熊本熊。
因為北極熊實在是太少了,短短兩天的時間能碰上的機率很微小。
最後節目組放了一個和有北極熊有關的紀錄影片。
用正常心的思維去將心比心的看待這些無助的動物,就像在看人類一樣。
它們不用顧慮勾心鬥角,社會的爾虞我詐,它們要的僅僅只是生存,能依賴的也只有大自然,而現在它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已經不允許它們好好的活下去了。
沒有辦法像人類那樣求助,只能通過人類自我的覺醒來救贖它們。
作為一部綜藝,《小小的追球》寓教於樂,在不缺失歡樂的情況下
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出保護環境的同理心,進而產生行為上的修正效果,我覺得是這部綜藝最大的意義。
一望無際的冰川,美麗純淨的彩霞,絢爛多彩的極光,無數純潔的生靈在這片冰川上繁衍生存。260萬年前,無數冰塊匯聚成一座巨大的冰蓋,威嚴的端坐在地球的最北端,注視著人類一步步走到今日;一隊又一隊探險家前赴後繼,懷著對大自然的欽佩,最終將旗幟插在北極點上,「徵服」了北極。
人類的不斷造訪,打破了二百多萬年的寧靜,全球氣候變暖,更是給北極帶來了莫大的傷害。今年8月份,冰島的民眾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葬禮,為什麼說它特殊?因為去世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片冰川,是北極的一部分。隨著一個炎熱的夏天過去,這座曾經叫做「奧爾屈爾」的冰川,永遠地消失在了地球上。在冰川消退後裸露出的巖石上,冰島人立下了一塊石碑,寫著這樣一段話:奧爾屈爾是冰島第一座消失的冰川,未來兩百年內,所有冰川可能都會遭遇類似的命運。這座紀念碑是為了承認我們知道在發生什麼,也知道該做些什麼。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是否做了這些。在石碑最後,他們還標上了最新測定的二氧化碳濃度,以警醒我們,「奧爾屈爾」是凋零在了一個溫室效應逐漸增強的環境之中。森林破壞,海洋汙染,地質沙漠化,用電,尾氣排放……等等,便是造成溫室效應的直接原因。期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那一天。
/完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預約試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