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王千源主演的懸疑犯罪劇《在劫難逃》已經正式收官,迎來了大結局。
在微博上看到很多觀眾評價說反覆轉折,太過於燒腦,都看不懂了。
於是立刻打開最後幾集,刷了個乾淨!
從第11集開始居然每集就沒有30分鐘了,這就很離譜。
前面10集,沒有哪一集是不滿30分鐘的。
傳聞中的劇情閹割還是很有理的。
而且最後一集,演員對話之間確實是口型和配音對不上。
配音應該是後期讓配音演員再配的一遍過審臺詞。
看到評論區有請「十級唇語專家」就感覺到這一屆的觀眾是被這劇虐的多厲害啊!
求生欲真的太強了,紛紛表示都願意付費看沒有刪減版的。
終於到了不是觀眾不願意付費,而是劇方沒有辦法提交「未刪減」版的地步。
劇透一下,結局真的很美好,天下太平。
趙彬彬前期的燒千紙鶴的梗在後面兩集也圓上來了。
原來千紙鶴是曉萌當初跟爸爸之間的一個暗號。
後期也成為了曉萌跟趙彬彬之間聯絡標識的一個記號。
曉萌說:「我覺得人死了之後,就像紙鶴燃燒的灰。」
這裡解釋了為什麼趙彬彬前期每殺一個人就要燒一隻紙鶴。
曉萌說:「或許只有我們死了,我們才能幹乾淨淨」。
這裡鹿晗流下的淚真的看得讓人心疼。
他不管曉萌認為的對與錯,只管好好守護她的夢,希望曉萌能夠當一個普通女孩。
他的一生只是為曉萌而活,甘願做曉萌的替身殺手。
趙彬彬對曉萌說:「我的人生已經完了,而你不是。」
就這樣一對非常具有藝術性,宿命性的愛恨故事被剪的支離破碎。
趙彬彬和曉萌之間的「愛情故事」就非常具有東野圭吾的意味。
有著為了別人而活和宿命感和悲劇感,可是這些我們在結局全然沒有看見。
我們看不到曉萌對趙彬彬的感情,看不到他們之間的感情建立。
就是因為曉萌幫小時候的趙彬彬出了一次頭嗎?
後期的所有情感上的牽連都是因為小時候,這樣看來劇情顯得太過於單薄。
我們都能看到趙彬彬這個人本身還是非常善良的。
他願意給孩子希望,也願意拼儘自己的全力守護孩子心中的美好。
可是這些我們全部都沒有在結局中看到他人性中掙扎的地方。
他雖說為曉萌而活,可他畢竟也是有自我的。
可是在這部劇中,趙彬彬就全然變成了曉萌的一個殺人工具。
莫得感情,莫得人性上的掙扎,甚至沒有一點心理矛盾。
只有一些徒有其表的笑和看似深邃的眼神。
而且曉萌除了小時候,長大之後到底是什麼吸引了兩個男人願意接連為她送死?
曉萌在人格上的魅力是什麼?
總不能說就因為長得漂亮就讓人為她去死吧。
趙彬彬可以理解,畢竟是小時候的依戀和心理寄託。
可是劉雨奇就真的離譜,明明就很有錢啊,多少好看的妹子找不來。
就偏偏要曉萌?
而且劉雨奇似乎都不會變老的,想想就覺得恐怖。
在他有錢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大叔了。
他去到福利院收買了曉萌和趙彬彬的資料,那個時候曉萌還是個小女娃娃。
難道那個時候就愛上了?那不是戀童嘛。
我也懷疑過那個女孩是不是曉萌,可是劉雨奇還問過院長曉萌有沒有朋友。
這時候院長就提起了趙彬彬。
所以無論如何,劉雨奇至少是要比曉萌大上個20歲的。
。。。。這曉萌也挺重口味的。
劉雨奇和曉萌就在互相試探中走向終結。
劉雨奇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要自殺,他自殺就保護了曉萌了嗎?
還是非要自殺才能看清自己在曉萌心中的地位?
這裡實在是看不懂他為何要自殺,腦殼痛哦。
曉萌不想說實話,就要自殺來逼她?
那這部劇是有點變態的。
最後一個看似是大boss的劉雨奇居然是個情痴。
因為喜歡的女人心中始終有另外一個男人的存在,為了測試自己在曉萌心中的地位。
所以就自殺了。
總之,看到這一段就真的覺得沒頭沒腦的。
最終曉萌也是去自首了,那劉雨奇做的這一切一點用都沒有。
看不懂,可能是為了拖時長吧。
最後強行大結局,趙彬彬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於是自殺了。
人間太平,張海峰迴到2004年,一切事件的開始。
那個時候他還沒有跟媳婦在一起,估計後面不想事件重演,應該不會開始這段感情了。
之後收養了趙彬彬,主動接管了趙曉萌。
這樣一切後續悲劇都不會發生了。
趙彬彬本來就是一個善良的孩子,這樣終於得到了世界的溫暖。
那麼有一個疑惑,為什麼到了12集,才在一個摳圖背景裡面說出真相?
難道前面的11集都是為了拿張海峰做一個實驗小白鼠,看著張海峰如何在既定的圈套裡苦思冥想嘛。
這既然知道這是一個劫難,會令很多人痛苦。
張海峰,趙彬彬,曉萌,劉雨奇,朵朵,張海峰的媳婦……
為什麼不早點直接回到2004年?
相信,要是早點跟張海峰說清楚的話,他一樣會做出跟12集一樣的選擇。
這樣不就不用這麼多悲劇,這麼多折磨了嘛。
真的是這部劇讓人看得不是燒腦,是覺得不用帶腦子。
因為一帶腦子就出問題,邏輯各方面都講不通的。
也看不出這部劇中的哪個人物有著人性的光環,具備獨特的人格魅力。
演員們演得是都不錯,尤其是鹿晗,有很大的進步,就是劇情太傻了。
最後幾分鐘這個摳圖背景強行添加時長,是真的受不了,就這麼省事兒的?
劇情太平淡,整體高開低走,其實也不完全怪審核和剪輯。
剪輯最後一集確實是不太能看,剪得人云裡霧裡,搞不清楚人物動機。
這是一方面,可是前期對於趙彬彬和曉萌的鋪墊,包括一定的心理描寫都沒給足。
這才造成了後面的人物看起來特別的空洞,像是工具人。
反倒是一些看起來跟劇情無關緊要的事情講得特別細。
包括張海峰的家事啊,第4集的表彰大會,警局之間的同事嬉鬧啊……
總結就是,解釋全靠警局審案子,日常只有人物對話互相試探。
什麼都要問,曉萌要是什麼都不回答,是不是這部劇就無解?
關鍵是縱觀全劇,也沒覺得曉萌是多麼心思縝密的作案高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