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劍不僅僅是金庸先生筆下的武林盛事,更可以說是武俠小說世界中的武林盛事。
在金庸先生筆下,華山論劍有三次,第一次是決定武林奇書《九陰真經》的所有權,第二次是真正的比武決天下第一,第三次雖然是推舉新的五絕但是由於那些絕頂高手都成了師友,最後也就成了真正論武。
在第三次華山論劍時,中神通、北丐和西毒都已辭世,所以分別由周伯通、郭靖和楊過三人頂替,出現了新的五絕。說及北丐和西毒二人,就出現一個問題了。
在第二次華山論劍時,西毒歐陽鋒因為郭靖的篡改和黃蓉的胡解,逆練了《九陰真經》卻運氣超好,衝破了玄關,因此仗著一些怪招竟然一舉奪魁,成了天下第一高手。黃藥師還心中不岔,暗想:「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竟然叫一個瘋子得了去,我跟老叫化二人豈不教天下好漢恥笑?」可是黃藥師心中不岔又如何,畢竟比武決勝靠的是硬實力。
然而在第二次華山論劍中一舉奪魁的歐陽鋒竟然在十幾年後,在華山絕頂和洪七公同歸於盡,這倒真是奇事。按道理,應該歐陽鋒更強,更輕易勝過洪七公才對!
其實在小說裡,金庸先生通過一段話說明了一個道理:
「自華山二次論劍之後,十餘年來洪七公與歐陽鋒從未會面。歐陽鋒神智雖然糊塗,但逆練九陰真經,武功愈練愈怪,愈怪愈強。洪七公曾聽郭靖、黃蓉背誦真經中的一小部分,與自己原來武功一加印證,也是大有進境,畢竟正勝於逆,雖然所知不多,卻也不弱於西毒。」
在這一段敘述中,我們能夠非常直觀的理解為什麼歐陽鋒最後還是和洪七公要拼到同歸於盡。歐陽鋒逆練《九陰真經》固然威力巨大,但洪七公只是練了《九陰真經》中的一小部分進境也非常大。而且,兩個人在十幾年之後狹路相逢竟還能鬥個旗鼓相當,正如金庸先生小說中所寫「畢竟正勝於逆」。
金庸先生這一段文字裡非常明確地寫出了一個觀點,即「正勝於逆」。歐陽鋒逆練《九陰真經》雖然在短期內佔了明顯的上風,長期以來還是不如正宗的《九陰真經》。
所以洪七公和歐陽鋒第三度最高級別的較量,仍然是打得難分難解、功力仍然是不分上下。雖然後來金庸先生通過楊過之口闡明了歐陽鋒會敗在洪七公手裡,但到底也是最後楊過的感嘆之言。畢竟比武決勝,影響勝負的因素很多,有的時候心性也是影響結果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所以,當初郭靖在嘉興遭遇歐陽鋒時,就是因為心軟才會導致最後和歐陽鋒對掌,導致雙方各有損傷。
照此說來,洪七公和歐陽鋒最後的對決仍然是勢均力敵!
看明白正勝於逆這個道理,或許金庸先生正是在隱喻做人還是要走正道才可長久呢!
諸君以為何如呢?